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患者熊××,男,56岁,病案433525,总参谋部职工,因间断性上腹疼两年,加重两月就诊。上腹疼好发于秋冬季,呈饥饿痛,进食不缓解。1987年11月10日纤维胃镜检查胃部近幽门处粘膜皱襞粗大,充血明显,大弯侧可见一粉笔头样隆起,约0.2×0.2厘米。十二指肠球部变形、狭窄、充血明显,前壁可见0.5×0.5厘米之霜降样改变。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_2期)、浅表性胃炎。适日收住我院内一科。胃都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胃窦粘膜中度慢性炎症伴急性反应,部分上皮增生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徐××,女,35岁。患者感冒后声音嘶哑两个月,于1986年12月20日诊。曾于12月6日来我院五官科检查:咽部慢性充血,左侧声带中点有一约0.1×0.2×0.2cm~3大小之肿物,诊断为“声带息肉”。服溶菌酶片、  相似文献   

3.
胃息肉治验     
朱某某,女,36岁。1988年9月19门初诊:胃脘隐痛,食后胀满,时欲嗳气,口中酸味,大便4~5日一行,形气虚赢。胃镜示:“胃体胃窦部轻度充血水肿,大弯侧见有0.8cm×0.8cm左右息肉”诊为:浅表性胃炎,胃大弯息肉”。察其舌淡而胖,苔薄白,脉濡软略涩。辨证为食滞血瘀,胃失和降。处方:海藻带各15克,黄药子、皂角刺各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 ,4 5岁 ,上腹胀痛、反酸、时有呕吐半年 ,饥饿时为著 ,二便正常。查体 :一般情况可 ,仅剑突下偏右轻压痛 ,余无异常。胃镜下所见 :食管下段及贲门口粘膜轻度充血水肿 ;胃底、胃体无异常 ;幽门口圆形 ,开启良好 ;十二指肠球腔稍膨大 ,于前壁偏大弯侧见四个如笛孔样排列的圆形憩室开口 ,形状及深度基本一致 ,约 0 .6 cm× 0 .6 cm× 1.0 cm大小 ,小弯侧及后壁亦各见一憩室开口 ,口径较大 ,约 1.0 cm× 1.2 cm大小 ,较浅 ,深度约 0 .5 cm,所有憩室内粘膜均水肿粗乱 ,粘膜上密布均匀的丘状突起 ,约 0 .1cm× 0 .12 cm大小 ,边缘清 ,淡…  相似文献   

5.
笔者5年来以自拟昆海消结丸治疗胃息肉1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最大者57岁,最小者27岁;胃大弯侧息肉者3例,胃小弯侧息肉者9例;息肉最大者1.2cm×1.4cm,最小者0.2cm×0.3cm;多发者5例,合并胃炎者6例;病程最长者12年,最短者4个月。  相似文献   

6.
<正> 我科自1987年以来,用自制提脓化腐散,生肌象皮膏治疗体表溃疡78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86例中,男483例,女303例。其中溃疡569例,脓已成需手术切开排脓217例。溃疡面最大占全身10%~25%(烫烧伤),局部均在3×3cm~2~5×15cm~2之间,最小1cm~2以上。溃疡面最浅0.1cm~0.3cm,  相似文献   

7.
唐×,女,23岁。于1990年9月28日进食未熟透柿子6个,当晚又食3个。次晨以胃脘部胀痛,恶心呕吐,吐出胃液及食物残渣,胃区扪及活动包块而收入我院外科。入院检查:胃区有10×10×10cm~3活动包块,胃振水声明显。B超检查:胃内有直径5cm大小团块物。胃镜检查:发现胃内约10×8×5cm~3大小黄褐色团块,质软表面呈颗粒状,活动,贲门粘膜充血水肿明显。诊断为  相似文献   

8.
1 病历介绍 患者,男,40岁,2007年4月因上腹部疼痛不适1个月到我院就诊.腹部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胃镜检查示:胃体后壁近胃底见2处约0.8 cm×0.8 cm溃疡,胃体大弯近胃窦见约1 cm×0.5 cm溃疡,形态欠规整,可见长短不一的伪足向四周延伸,表面覆有白苔,质较韧,蠕动较差.  相似文献   

9.
等离子低温消融术治疗鼻腔血管瘤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腔血管瘤为鼻腔良性肿瘤中最常见者,笔者自2004年以来用等离子低温消融术治疗鼻腔血管瘤1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12~72岁,病程1周~2 a。位于鼻中隔8例,下鼻甲3例,中鼻甲1例,主要表现为反复鼻腔单侧出血,出血量不等,1例有鼻塞症状,鼻镜检查:鼻腔可见红色或暗红色新生物,表面光滑,瘤体大小0.2 cm×0.2 cm~2.0 cm×1.8 cm,患者均做鼻咽部检查及鼻窦CT检查,排除其他疾病以明确诊断,术后病理切片证实为鼻腔血管瘤。1·2手术器械采用美国Arthrocare公司的coblatorⅡ型等离子体手术…  相似文献   

10.
膀胱结石新治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男,40岁。1985年5月17日诊。近两年来,因小便淋漓、疼痛曾三次住我院,诊断为输尿管结石。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曾分别从小便排出0.2×0.4×0.6cm~3和0.3×0.5×0.4cm~3两块结石以及20多粒泥沙样结石。小便疼痛虽然缓减但仍不止。近来尿痛又加剧,解溲困难,每次小便约30~60分钟,患者素体健壮,别无它疾,鉴于曾大剂量的服用过各类治结石的中西药物,故改外用药治之:车前子、冬葵子、滑石各20克,煎汤约300毫升,掺入蓖麻油200毫升,混匀后从尿道口用8号金  相似文献   

11.
笔者于1996年~1997年先后治疗胃内结石2例,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例一〕姜X,女,17岁。胃镜号O086687o3无前,空腹进食山榕数十枚,2天后出现上腹疼痛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胃镜检查:胃体有结石4·cornX3.scm,褐色,有粘液包绕,胃角正中可见}bmX0·6cm,0·scmXI·ocm大小两处浅溃疡,胃镜诊断胃结石并胃角溃疡。[例Thj李秀琴,女,64岁。胃镜号008785。4天前,空腹进食山植,次日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无法进食。胃镜检查胃体可见结石3.ocmX4ocm,褐色,有粘液包裹,胃窦,胃体交界处大弯可见1.ocmX0.scm不规则溃…  相似文献   

12.
安某,男,20岁,工人。门诊号1271。因食黑枣而致上腹部疼痛10余天。做胃镜检查,在胃体上部大弯侧可见2块结石,约2.5×2cm,表面凸凹不平,呈黑褐色,其上附有透明粘液。诊断为:胃黑枣结石症。症见上腹疼痛,夜间为著,纳差,便秘,上腹部压痛拒按。  相似文献   

13.
李××,男,9岁。1991年1月9日诊。患儿1月前曾空腹吞食黑枣达半斤之多,此后即感胃脘胀满、隐痛、恶心,并扪得上腹部有一移动性包块,经本院B超检查显示:胃内可见一强回声团,其大小约4.7×3.1cm~2;X线钡餐显示:胃内可见一约5×4cm~2大小游走性充盈缺损。诊断为“胃内结块(胃枣石症)”。外科建议手术,因惧怕手术而延余治疗。诊见:舌淡苔薄白,脉细缓。证属脾胃虚弱,枣积不化,日久成团。治宜攻痞消积(石),健脾助运,承顺胃气。用自拟顾中消食汤合旋复代赭汤:党参、三棱、莪  相似文献   

14.
1 肠多发性息肉 熊某,男,72岁,2000年5月8日因便溏数月在武汉某医院就诊。结肠镜检查发现升结肠远端有一0.5cm×0.5cm息肉,横结肠远端有一0.8cm×0.8cm息肉,降结肠距肛门35cm处有一0.5cm×0.6cm息肉,息肉表面光滑。乙状结肠距肛门28cm处有长蒂2.0cm×2.0cm息肉,表面呈分叶状,绞横小块,结肠粘膜呈弥慢性炎症。诊断:(1)结肠多发息肉;(2)结肠粘膜炎症。5月10日经乙状结肠息肉活检,诊断为乙状结肠腺瘤性息肉,体部腺体呈重度异型增生。因患者不愿手术,于2000年5月20日求余诊治。  相似文献   

15.
缪××,男,34岁。1990年2月22日诊。患者反复上腹部胀痛不适五年,曾2次在他院作胃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诊为疣状胃炎。本院胃镜(胃镜号890489)检查:胃体及胃窦部四壁可见许多粘膜盘状隆起,约0.5×0.5cm~2大小,中央有脐窝样凹陷,粘膜糜烂,四周充血水肿明显。诊断为疣状  相似文献   

16.
<正>1病例简介患者女性,44岁,感纳差,人消瘦,近2月来体重减轻约3kg。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无异常,上腹部轻压痛。B超:胆囊小息肉,肝脾胰肾无异常。化验:WBC3.2×109/L,血红蛋白93g/L。电子胃镜提示:胃底后壁见有一半球形隆起,表面光滑,大小约2.5cm×2.5cm,胃体粘膜正常。考虑胃间质瘤可能。查上腹部CT提示:胃小弯侧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占位,边缘光整且密度均匀,考虑胃间质瘤可能。  相似文献   

17.
验案两则     
黎某某,男,42岁。自感左下腹刺痛,于1990年10月25日就诊。患者颜面暗黑,左少腹部间歇性刺痛,纳可,大便正常,舌暗,脉细涩。摄片示;左侧输尿管见0.3×0.6cm~2大小结石阴影。  相似文献   

18.
<正> 例1:女,36岁。右上腹痛10年。B超探查见胆囊壁增厚,胆总管轻度扩张,胆总管下段强回声团10×9mm大小,后有声影。诊断:慢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手术探查:胆囊呈炎性改变。胆总管扩张,胆总管下段下方近十二指肠处有一约大1×0.8cm的淋巴结,扪触酷似胆总管内结石。切开胆总管只发现0.2×0.3cm大小结石一枚。取石行“T”管引流,同时作胆囊切除手术。显然,术前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的胆总管下段1×0.9cm大小的强回声团实际上是胆总管旁淋巴结的声影。 例2:女,65岁。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八个月,术后经常上腹痛。B超探查:胆总管扩张,胆总管中段强回声团16×16mm,未见声影。外院B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的内镜窄带成像特点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140例胃息肉患者的诊疗过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内镜检查,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患者的一般临床特点、内镜成像表现,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息肉发生发展的联系。结果:胃息肉多发于胃体、胃底部位,大小多≤0.5 cm,分型以山田Ⅰ、Ⅱ型为主;组织病理学分类以胃底腺息肉和增生性息肉为主;内镜窄带成像特征为圆点状、长条状和脊状;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炎性息肉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息肉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的内镜窄带成像特点有明显差异,临床诊断可根据成像特点不同进行鉴别;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炎性息肉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较高,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以上息肉发生和发展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王××,男,55岁,工人。1983年元月25日初诊。主诉:胃痛,反复发作已十年。近因受寒诱发,胃痛剧烈,伴有呕血、解黑大便。经某部队医院做胃镜检查,报告如下:“纤镜顺插成功,纤镜进入后,见胃粘膜苍白、粗糙、胃壁收缩功能差,胃角稍僵硬,胃角中央有一凹陷性溃疡灶,约1.5×1.2×0.3cm大小,表面为厚白苔覆盖,周边呈堤坝状隆起;于胃体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