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丽霞 《广西医学》2005,27(6):933-934
经皮穿刺介入溶栓是通过导管注入溶栓药物至血栓部位的一种局部溶栓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治疗风险性低、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急性动脉栓塞及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方法。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对15例外周动脉急性栓塞进行血管腔内介入溶栓治疗,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透析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例男性老年透析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2次/周,4 h/次。首先,改善心脏供血,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现患者右上肢体肿胀,停止尿激酶溶栓治疗,做血管介入溶栓治疗。结果该患者经血管介入治疗1周后右上肢肢体肿胀明显缓解,1月后右上肢肢体肿胀完全缓解,1年后回访患者未诉不适。结论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仍采用尿激酶及血管介入的方法。但其疗效仍未成熟。若采用血管介入和尿激酶联合治疗,上肢血栓形成溶栓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旁路血管内急性血栓闭塞的介入综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旁路血管急性血栓闭塞的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经过抽吸及留置导管溶栓治疗,3例溶栓后,吻合口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治疗,2例复合旁路患者溶栓后再次静脉旁路手术。结果通过以上方法,所有患者旁路血管均完全再通,远端血运恢复正常,缺血症状消失,追踪7年-9个月,所有患者均正常。结论旁路血管内急性血栓的介入综合治疗的疗效好,安全性高,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78例,经双向介入溶栓法结合中医药物疏通血管的治疗方法,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78例的疗效。结果 78例深静脉血栓中经双向介入溶栓结合中药治疗后取得满意疗效67例(86%),11例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仅遗留轻度患肢肿胀。结论 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双向介入溶栓结合中药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对5例下肢动脉栓塞病人,应用了血管内注入尿激酶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除1例并非适应证者未愈外,其余4例均获愈,随访数年未见复发,认为,血管内药物溶栓确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血管内治疗血栓的成功率将会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研究介入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导管介入药物直接溶栓,通过介入导管输注尿激酶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系统性溶栓治疗,通过外周静脉输注尿激酶进行治疗。56例患者所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平均时间约为(4.8±5.7)天。溶栓治疗后静脉狭窄处用经皮球囊血管成形和(或)置入支架治疗。结果观察组28例患者栓塞静脉段复通者26例,2例行支架置入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28例患者栓塞静脉段复通者20例,8例行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治疗,其中2例并发肺栓塞死亡,总有效率为71.4%。结论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通过介入药物导管直接溶解血栓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系统溶栓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介入溶栓导管溶栓治疗在下肢动脉血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经动脉内介入溶栓导管脉冲式推注协同持续灌注泵入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肢体血管复通情况。结果治疗后复查彩色多普勒,患者24h内完全复通8例,48h内溶通6例,部分溶通4例,但彩超评估血栓  相似文献   

8.
超声和血栓溶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高大中 《中国医刊》2005,40(3):32-33
近年对超声溶栓的研究此起彼伏,方兴未艾.目前导管介入的超声溶栓术已较成熟,研究者主要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空化效应、微电流剪切力及加入溶栓剂的药理作用使血栓破碎,栓塞血管再通.另有几种不同利用超声波消融血栓的方法,如高频低能的体外治疗性超声(ETUS)辅助溶栓酶介导血栓溶解的报道和微泡声学造影剂促进体外超声消融血栓的研究,及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技术的研究领域扩展而出现的HIFU溶栓的方法.现就这几种研究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单侧病变,均行介入溶栓治疗,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患侧肢体周径变化和溶栓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肢体周径差、静脉通畅度评分均显著好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溶栓被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能改善血管通畅度,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其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皮肤颜色青紫、患肢较健肢明显增粗及浅表静脉扩张,若不及时治疗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1-2],血管内超声溶栓是国际上90年代兴起的微创介入手术,我院近年来采用超声溶栓方法治疗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有关方法和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死 (ACI)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 ,溶栓治疗作为急救的主要手段 ,近年来再次引起有关医师的极大关注。随着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发展 ,溶栓治疗经历了从静脉溶栓、动脉区域灌注到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的历程。动脉内接触性溶栓的血管再通率较高 ,颅内出血率低 ,临床疗效好〔1,2〕。本文就ACI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治疗方法经皮股动脉穿刺 ,全身肝素化 ,血管造影确定血栓部位 ,将导引管及导丝送至血栓部位 ,再将微导管及导丝穿过血栓 ,然后边回撤微导管边灌注溶栓剂 ,亦可将微导管放在血栓内灌注溶栓剂。…  相似文献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抗凝、系统溶栓和外科手术作为其最主要的传统治疗方式,被大家广为接受。然而,在治疗过程中,一部分DVT患者在接受单纯抗凝治疗后,溶栓药物很难迅速溶解患者静脉内的全部血栓,仍然形成了严重的血栓并发症。外科手术取栓及目前新兴的各种介入技术都是清除静脉内血栓的有效方法。而且,单一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对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技术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认为在临床中应该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综合利用多种腔内微创介入技术,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介入导管溶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3月在我院血管外科治疗的5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本实验的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均给予介入导管溶栓的治疗方法,观察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溶栓以后患者患侧大腿周径-健侧大腿周径平均值为1.67±1.32cm、患侧小腿周径-健侧小腿周径平均值为1.47±0.82cm,均明显小于手术前,差异明显(P〈0.05);患侧小腿消肿率为94.2%;血管完全再通率为86.5%。结论介入导管溶栓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够降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安全性高,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溶栓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 用Seldinger‘s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将导管端超选择至闭塞的血管近端,用尿激酶、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溶栓治疗。结果 介入溶栓治疗8例,完全再通2例,1例临床痊愈,5例能生活自理,2例死亡。结论 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溶栓治疗(thuombolytic treament)是指应用溶栓剂,使已经形成的血栓(动脉、静脉及附壁血栓)或阻塞于血管的栓子溶解,使血液循环得以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溶栓治疗是80年代血栓性疾病治疗的一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韦亿萍  罗琼 《医学文选》2006,25(3):461-46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血液在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造成肢体缺血以致坏死的一种急性疾病。治疗方法较多,有手术取栓、介入溶栓治疗、经外周静脉穿刺双向溶栓等。但最常用的仍是药物治疗,即通过药物进行抗凝溶栓、祛聚治疗。临床上一般通过外周静脉滴注途径治疗,但治疗时间长。我科2003年9月至2005年10月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21例,对其中6例采用股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现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介入治疗,利用溶栓导管将大量尿激酶灌注到血栓内或血栓形成远端,进行直接溶栓治疗。结果 9例患肢肿胀与疼痛均完全消失,3周后彩色多普勒复查,下肢静脉完全通畅8例,部分通畅1例,无效0例;所有患者溶栓过程中均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症状。结论 利用介入技术将大量尿激酶灌注到血栓内或血栓形成远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高、疗程短。  相似文献   

18.
郑立宏  董太和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70-171,173
目的:观察分析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采用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入选符合溶栓条件的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的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梗塞部位及责任血管后,行介入方法椎基底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先用微导丝和微导管探查血栓,自血栓内穿过至血栓远端,以了解血栓的长度和部位,然后用微导丝在血栓近端捣碎,随后将微导管头端置于血栓近端通过微导管局部分次推注尿激酶,根据血栓溶解及血管再通情况控制尿激酶总量在150万U以内。术中适时检测凝血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结果:自2005年~2008年共选择治疗12例病人,溶栓后血管再通10例(83.3%),未成功再通2例(16.7%),10例再通病人中8例疗效良好。溶栓后发现基础血管中重度狭窄3例。结论:急诊动脉溶栓是急性椎基底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有效治疗方法,可增加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卒中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症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的近、远其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2004-01~2011-02共收治117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机械性血栓碎吸+腔内溶栓74例,腔内溶栓+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43例,腔内溶栓+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14例,腔内溶栓+内膜下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3例。结果:117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介入治疗有效率94.02%(109/117),机械性血栓碎吸+腔内溶栓成功率94.36%(70/74),腔内溶栓+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成功率88.36(38/43),其中17例辅以内支架置入治疗均获得成功。结论:多种介入技术联合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著提高了弥漫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再通比率。  相似文献   

20.
所谓血栓定位、体表血管注射溶栓是采用三维B超或CT确定或大致确定血栓,然后在体表找到一距血栓最近位置的血管进行注射溶栓、抗凝、降纤等药物。笔者于2005年3月份至今用该方法治疗17例不同部位血栓患者,其疗效远远超出常规治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