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肝炎、原发性肝癌、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PT、APTT、TT、FIB水平,探讨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肝硬化23例,原发性肝癌10例,重型肝炎15例,慢性肝炎12例,观察各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值、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凝血酶凝结时间(TT)值、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及原发性肝癌各组患者的PT、APTT、TT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FIB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随着肝病的加重,慢性肝炎、原发性肝癌、重型肝炎、肝硬化各组患者的PT、APTT、TT均呈逐渐升高趋势,FIB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原发性肝癌、重型肝炎、肝硬化各组患者的PT、APTT、TT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FIB明显低于慢性肝炎组(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是反映肝脏合成、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检测肝病患者的凝血指标,能够预测肝病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郑素静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2116-2117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凝血机制和凝血因子损害的程度与肝脏损害严重性的关系。方法:使用全自动血凝仪SysmexCA50测定167例肝病患者和40例体检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并按病情轻重分5组进行比较。结果:肝病患者不同病程期凝血四项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异常,除急性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都存在PT、APTT、TT延长,FIB明显下降,其异常程度呈现重症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慢性肝炎(中重度)>慢性肝炎(轻度)。结论:血浆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可客观评价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并且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可以帮助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3.
邓碧兰  庄燕玲 《海南医学》2011,22(8):117-119
目的研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对各型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和87例临床已确诊为肝病患者的PT、APTT、FIB、TT和D-D。前四项采用自动血凝仪检测,后一项采用乳胶凝集法检测。结果不同的肝病患者PT、APTT、FIB、TT和D-D与健康组对比,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肝硬化、肝癌患者PT、APTT、TT时间延长(P〈0.01),FIB含量降低(P〈0.01),D-D水平较高,分别为72.2%和60.0%。急性肝炎组PT时间延长(P〈0.01)、APTT时间也延长(P〈0.01)、TT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平为18.8%,慢性肝炎组PT、APTT、TT时间延长(P〈0.01),FIB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D-D水平为7.4%。各型肝脏疾病PT、APTT、TT的值和D-D水平呈现肝硬化组〉肝癌组〉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而FIB则相反。结论 PT、APTT、FIB、TT和D-D可客观地评价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并且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这可以为临床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动态观察以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凝血四项在不同病情程度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肝炎32例,慢性肝炎23例,重症肝炎15例,肝硬化2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凝血四项[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检测结果。结果两组TT、APTT、PT、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肝炎患者PT、TT依次长于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患者,APTT依次长于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FIB水平依次低于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凝血四项检测,有助于明确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脏损伤程度,可为临床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测定206例肝病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4项主要凝血指标,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6例肝病患者检测结果与100例健康者检测结果比较:肝硬化、肝癌患者PT、APTT、TT时间延长(P〈0.01),FTB含量降低(P〈0.01)。慢性肝炎患者PT、APTT时间延长(P〈0.01)。TT、FTB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病患者凝血功能4项检测明显异常,且与疾病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病患者病程进展及严重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龙峥嵘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0):4122-4124
目的:分析出凝血四项及总胆汁酸随肝病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而变化的情况,并探讨联合检测出凝血四项及总胆汁酸的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90例肝病患者及3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进行总胆汁酸(TBA)测定,同时用CoaDATA4001半自动血凝仪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TBA在各型肝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T、APTT、TT、FIB四项在急性肝炎、慢性轻度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慢性中、重度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及重症肝病患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联合检测PT、APTT、TT、FIB及TBA能较好地反映肝功能状况并评估肝脏受损程度,可以从多方面为肝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准确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PT、APTT、TT、FIB在肝脏疾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时凝血4项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法国STA-R全自动凝血仪检测,收集重型肝炎19例、肝硬化18例、慢重肝25例、急性肝炎28例、肝癌20例、对照组25例.结果:除肝癌组有二项指标PT、FIB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肝病组)均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发现肝脏疾病不同病程期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不同,它们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程度依次为:重型肝炎>肝硬化>慢重肝>急性肝炎>肝癌.结论:检测PT、APTT、TT、FIB可以了解肝脏疾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判断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时了解有无出血倾向,有助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凝仪和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血浆中PT、APTT、FIB、TT及D-D值.结果 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及D-D均明显延长而FIB则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及纤溶实验(PT、APTT、FIB、TT及D-D)各参数均有变化,可从多方面客观准确地评价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其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时凝血4项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法国STA-R全自动凝血仪检测,收集重型肝炎19例、肝硬化18例、慢重肝25例、急性肝炎28例、肝癌20例、对照组25例。结果:除肝癌组有二项指标PT、FIB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肝病组)均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发现肝脏疾病不同病程期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不同,它们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程度依次为:重型肝炎>肝硬化>慢重肝>急性肝炎>肝癌。结论:检测PT、APTT、TT、FIB可以了解肝脏疾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判断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时了解有无出血倾向,有助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探讨血浆凝血机制在肝脏疾病中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文  史耐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4163-4163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对肝脏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测定30例健康人对照血浆和80例临床上已确诊为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浆PT、APTT、FIB、TT。结果:发现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轻度、中度、重度肝炎、肝硬化、肝癌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延长(P<0.05或P<0.01),FIB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肝炎、肝硬化、肝癌显著减少(P<0.05或P<0.01),但在慢性轻度、中度肝炎中减少不明显(P>0.05)。结论:检测血浆PT、APTT、TT、FIB可以了解肝脏疾病的凝血功能,其血浆FIB的含量测定有助于鉴别诊断慢性轻度、中度、重度肝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分析肝病患者(急性肝炎、肝硬化)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的含量(FIB)和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含量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用日本sysmexca7000型血凝仪检测83例肝病患者(急性肝炎组44例,肝硬化组39例)PT、TT、APTT、FIB含量并与80例体检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肝炎组TT、PT、FIB及APTT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病中肝硬化组TT、APTT及FIB虽然较健康对照组明显改变(P〈0.05)。结论肝病患者(急性肝炎、肝硬化)进行血液的PT、TT、FIB和APTT凝血四项的检测,可早期发现急性肝炎、肝硬化形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急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了解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探讨肝病患者凝血四项测定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德国产COATAON1800型自动血凝仪对52例肝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肝病患者中急性肝炎组PT、APTT、TT和FI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三项结果明显延长(P<0.01),FIB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凝血四项的检测,可及时发现肝病患者低凝状态和纤溶系统受损,对评估肝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异质(AFP-L3)、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探讨其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及关系。方法使用ACL TOP全自动血凝仪检测PT、APTT、TT及FIB含量。同时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AFP-L3的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和AFP-L3检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TT和FIB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IB的阳性率随AFP-L3含量的增高呈上升趋势,其他几项变化不明显。结论凝血四项结果的异常和高阳性率及AFP-L3水平显著增高对原发性肝癌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的含量(FIB)临床意义.方法 用德国BE四通道血凝仪检测38例肝硬化患者 PT、TT、APTT、FIB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PT、APTT、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 01),FIB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异常是加重其疾病发展的原因之一,患者处于低凝状态且纤溶系统受损.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四项的检测,可早期发现肝病造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肝硬化患者出血的抢救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50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的含量(FIB),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PT、TT、APTT、FIB含量均采用凝固比浊法进行测定。结果:肝硬化患者PT、APTT、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FIB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异常是加重其疾病发展的原因之一,患者处于低凝状态且纤溶系统受损,所以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四项的检测,可早期发现肝病造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肝硬化患者出血的抢救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的检测对评定肝硬化患者肝损伤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7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甲组,再选取同期的健康成人47例为乙组,对两组患者的FIB、APTT、PT、TT、D-二聚体的水平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甲组APTT、PT、TT、D-二聚体比乙组健康成人明显延长,FIB则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A、B、C级患者的APTT、PT、TT、D-二聚体依次延长,FIB则依次降低。三个级别中任何两级患者的FIB、APTT、PT、TT、D-二聚体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肝病所造成的凝血机制障碍,能协助医生对肝脏受损程度进行准确评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变化与乳腺良性肿瘤、病理类型及远处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利于对乳腺癌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100例为试验组,同期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凝血四项的水平,以及乳腺癌患者不同病理类型及是否远处转移各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血浆T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T、APTT和FIB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不同病理类型及有无远处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其凝血四项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TT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监测乳腺癌患者血浆TT水平有助于对患者病情及预后进行更好地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肝脏疾病患者的PT、APTT、TT、FIB、D-D五项检测指标进行分析,探讨肝脏疾病患者的凝血系列指标变化.方法 对104例慢性肝炎、95例重症肝炎、102例肝硬化、97例原发性肝癌和110例正常对照组的凝血五项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重症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D-D四项检测结果均显著增高(P<0.01),而纤维蛋白原显著减低(P<0.01);慢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T、APTT、TT、D-D四项检测结果均明显增高(P< 0.05),而纤维蛋白原明显减低(P<0.05).结论 动态观察凝血系列指标,能较全面地反映肝脏疾病各病程凝血因子的损害程度,对进一步防治出血、防止DIC、判断预后和降低病死率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化验凝血四项以及胆碱酯酶指标变化趋势对于评估肝硬化患者的发展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80例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清胆碱酯酶(ChE)、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PT、APTT和TT明显长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FIB、Ch E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Child-Pugh级别肝硬化患者PT、APTT、TT、FIB和Ch E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hild-Pugh级别肝硬化患者PT、APTT、TT、FIB和Ch E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凝血四项、胆碱酯酶是判断肝硬化病情严重度的有效指标,对于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临产孕妇凝血四指标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及凝血酶时间(TT)的检测,以充分了解孕妇体内凝血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临产孕妇的一般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30例身体体检合格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CL-70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所有患者PT、APTT、FIB、T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PT、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TT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凝血四指标对孕妇体内的凝血情况进行检测对预防和治疗产中、产后大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