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诸因素中影响儿童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为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在太原市某小学4-5年级学生中筛查学习困难儿童48名,采用1:1配对方法,选同班级、同性别、同年龄学习优良者作为对照组,并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目拟的家庭情况调查表对两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对典型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a=0.05水平上,父亲感情温暖、理解,母亲文化程度,父母对儿童学习重视程度,父亲惩罚、严厉,家庭子女数5个因素进入以儿童学习成绩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结论:对儿童学习困难有影响的主要家庭因素是父母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的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寻求其与遗传和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采用CBCL儿童行为量表和自编的儿童家庭一般资料调查表对山东省11地市精神卫生中心的2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和191例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和相关家庭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行为异常率(男童:37.7%女童:33.0%)明显高于正常家庭儿童行为异常率(男童:12.4%女童:13.0%)。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和正常家庭相比人际关系、经济状况、亲子关系、以及对子女不良的教养方式等均较差。【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存有明显的行为问题,这些问题是由遗传、不良的家庭环境和较差的教养方式所致。  相似文献   

3.
儿童学习困难的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何鹏 《中国学校卫生》1999,20(4):270-271
目的:探讨家庭诸因素中影响儿童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为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在太原市某小学4~5年级学生中筛查学习困难儿童48名,采用1:1配地方法,选同班级、同性别、同年龄学习优良者作为对照组,并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自拟的家庭情况调查表对两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对典型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α=0.05水平上,父亲感情温暖、理解,母亲文化程度,父母对儿童学习重视  相似文献   

4.
家庭环境因素对初中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家庭环境诸因素中影响初中生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方法 用自拟调查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对太原市21中学初一、二年级共411名学生进行调查。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进行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父亲为医务或服务人同、母亲职业是个体户、父亲文化程度、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父亲过度保护及母亲惩罚与严厉等7个因素是影响初中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结论 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受家庭中父母职业和文化程度、尤其是父母不同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学习困难初中生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为儿童学习困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合肥市105名学习困难初中生与105名学习成绩中等以上初中生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学习困难组父母亲文化程度偏低、职业以体力劳动为主偏多、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组织性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而矛盾性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家庭组织性是减少初中生学习困难发生的保护因素,而矛盾性是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学习困难初中生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在矫治学习困难时,应重视对家庭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为引导儿童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包头市某小学全部在校生825名,运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家庭环境量表(FES-CV)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中多个因子与儿童行为问题具有相关性.多元网归分析表明,影响儿章品行问题的因素有家庭矛盾性、组织性、娱乐性、成功性、亲密度及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影响学习问题的有家庭矛盾性、知识性、成功性及母亲惩罚严厉、偏爱被试和父亲偏爱被试;影响心身障碍的有家庭矛盾性和亲密度;影响冲动多动行为的有家庭矛盾性及父亲拒绝否认;影响儿童焦虑情绪的有家庭矛盾性、知识性、亲密度、成功性;影响多动指数的有家庭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及母亲惩罚严厉.结论 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是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在矫正儿童行为问题时应重点关注家庭及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儿童个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问卷法对595我10-13岁儿童的个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亲子亲密度,家庭情气氛,教养方式,教养意见是否一致,学习成绩等因素对儿童的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等个性因素有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父母和孩子保持正常的亲子关系,家庭  相似文献   

8.
栾艳  王小明 《中国公共卫生》2015,31(9):1126-1128
目的了解不同家庭环境教养方式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调查5~6岁儿童315人,采用不同年龄段韦克斯勒(WPPSI.C-WISC)智力量表进行智力测试,根据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自行设计儿童行为调查问卷,由家长统一填写。结果教育方式不同,儿童智力发育水平差异明显;教育型家庭教养方式儿童智商发育水平较高,优秀率为59.52%,严厉型次之为33.33%,放任型最差为10.75%;不同教育方式,非智力问题发生率也明显不同,教育型、严厉型、放任型家庭教养方式儿童意志问题、情感问题发生率分别为62.39%、100.00%、9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7,P<0.001);教育型家庭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对儿童智力发育具有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的因素主要有教育方式、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结论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智力发育存在明显影响,父母文化程度、职业是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抑郁症状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为预防控制儿童抑郁症的发生,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洛阳市某小学、某中学800余名8~16岁中、小学生,采用流调中心用儿童抑郁自评量表及自拟的一般情况问卷调查。结果:获有效问卷755份。调查对象的抑郁检出率为34.57%。父母经常或偶尔吵架、与父母关系紧张或抵触、父母的教养方式以拒绝或放任、过分干涉或保护、惩罚严厉为主、母亲脾气暴烈、急躁、对母亲的唠叨很厌烦者的抑郁检出率较高。结论:儿童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与家庭环境因素(包括父母间关系、子女与父母关系、父母教养方式、母亲心理行为)有关。建议家长应改善教养方式、父母关系等家庭环境因素以避免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育英小学学生行为问题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育英小学学生行为问题现状。方法:选择锦州市育英小学1~6年级全部在班学生380名,应用英国Rutter儿童行为量表,评定小学生行为问题,同时调查家庭环境及教养因素。结果:小学生行为问题占8.9%。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家庭教育环境,包括母亲文化程度、父母关系和教育方式。结论:小学生行为问题应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学习障碍儿童的家庭影响因素,为儿童学习障碍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拟家庭情况调查问卷对2364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亲子交流(OR=0.803)、孩子在家中的学习环境(OR=0.626)、家庭经济收入(OR=0.775)、父亲文化程度(OR=0.590)、母亲文化程度(OR=0.582)是儿童学习障碍的保护因素;娇宠型教育方式(OR=3.710)是儿童学习障碍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父亲文化程度(OR=0.721)、母亲文化程度(OR=0.753)和娇宠型教育方式(OR=4.007)是家庭因素中儿童学习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家庭因素对儿童学习障碍的影响不可忽视,提高父母文化素质、改善教育方式对防治儿童学习障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太原市3~6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状况,分析家庭环境对其发生的影响,为减少儿童行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Conners行为量表(CBCL)和自制家庭环境问卷对1 143名3~6岁儿童的行为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评估,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父母关系、父母文化程度、教育方式、父母对子女期望、是否留守儿童、亲子互动和看电视时间等这7个因素影响儿童行为发育。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关系、亲子互动、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教育方式和留守儿童这5个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3~6岁儿童行为问题不容忽视,要避免行为问题的发生,必须有效控制家庭环境中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更好促进儿童早期身心的全面发展,探讨以母亲为中心参与婴幼儿保健对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方法:在中山某社区内实施促进母亲参与儿童早期发展干预活动后,采用儿童养育情况母亲问卷对参加项目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以参加《母亲参与婴幼儿保健》项目的社区的母亲为实验组,选择另一经济、社会环境相似的社区的母亲为对照组,两组各150例。结果:①实验组家庭的玩具和图画书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在给孩子讲图画书上的故事、带孩子去动物园或游乐场以及带孩子参加培训班等方面两组有显著性差异;②实验组母亲表扬孩子的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更能用鼓励的方法教育孩子;③实验组父亲比对照组更能参与对孩子的管教,而且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态度一致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母亲参与婴幼儿保健丰富了孩子认知刺激环境,提高了母亲的育儿技能,同时使父亲在育儿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汉英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049-1050
目的探讨西部少数民族儿童行为问题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儿童抚养行为问卷(CRPR)对415名苗族、土家族和侗族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9.63%,其中男童为29.94%,女童为29.25%。男童检出率较高的因子为强迫、抑郁、交往不良、分裂样,女童检出率较高的因子为抑郁、分裂样强迫、多动。男童行为问题的绝大多数因子与父母的拒绝、惩罚定向呈显著的正相关,女童行为问题的多数因子与父母的拒绝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黔东地区少数民族儿童行为问题显著高于全国水平,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儿童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amined whether first-, second-, and third-grade students' achievement in language and mathematics was affected by factors from both the family context, including family size, number of adult caregivers, and parents' educational level, and the type of school related activities practised by parents. Participants in the study were 333 students (grades 1-3) whose parents had completed and returned a questionnaire designed to measure parents' attitude toward school and the extent of their involvement in school related activities. Academic achievement was related to measures of family composition (family size, number of adult caregivers, and parents' educational level). After controlling for race and gender, parents' educational level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students' scores on achievement tests. Furthermore, students whose parents engaged in learning activities at home were more likely to obtain higher achievement (language) scores. The study lends support to current practices commonly found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for involving parents in their children's schoolin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控制期高中生抑郁症状与自学能力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学习能力的家庭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2020年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皖中、皖南及皖北2 893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对学生开展抑郁症状、自学能力及父母教养方式等内容的在线调查。  结果  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高中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8.9%。有抑郁症状高中生的父母情感理解与温暖因子评分较低,其余各因子评分相对较高,除父母偏爱被试因子外,各因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自学能力较低学生的父母情感理解与温暖、父母偏爱被试及父亲过度保护因子评分均较低,父母惩罚与严厉、拒绝与否认因子评分较高(P值均 < 0.05)。Ordinal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情感理解与温暖(OR父亲=0.95,OR母亲=0.95)和父亲过分干涉(OR=0.95)评分与高中生抑郁症状及自学能力低下呈负相关,父亲拒绝与否认(OR=1.07)与父亲过度保护(OR=1.06)评分与高中生抑郁症状及自学能力低下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高中生抑郁症状及学习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联,尤以与情感理解与温暖因子及父亲教养方式关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父母文化程度对儿童教育环境的影响。方法:采用"城市0~5岁儿童养育状况调查表"对336例儿童进行父母文化程度,同时对儿童年龄和以上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母亲学历与家庭和睦、常听音乐等家庭大环境的营造密切相关,而父亲更为关切儿童视、听、读功能的培养。结论:父母的学历与儿童的教育环境密切相关。儿童视、读教育环境的建立与儿童年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与其行为问题的相关性,为今后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家庭养育环境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4月,选取北京市房山区401名3~6岁儿童,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对行为问题进行评测,同时采用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对儿童的家庭养育环境进行调查。结果 家庭养育环境因子中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我管理、忽视/干涉/惩罚、环境气氛与品行问题成负相关;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我管理、忽视/干涉/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环境气氛与学习问题成负相关;忽视/干涉/惩罚和活动多样性与心身问题成负相关;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我管理、忽视/干涉/惩罚、环境气氛与冲动-多动成负相关;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我管理、忽视/干涉/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环境气氛与焦虑成负相关;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我管理、忽视/干涉/惩罚、环境气氛与多动指数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儿童行为问题和其家庭养育环境因素存在关联,创造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三峡库区初中生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  刘达伟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751-753,755
目的 了解影响库区初中生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以便为三峡库区初中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初中学生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三峡库区初中生67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级、城乡、是否住校、患慢性疾病情况、是否近视、睡眠情况、锻炼情况、家庭结构、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13种因素与生活质量各维度或大多数维度均有显著性关系。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住校、睡眠情况、锻炼情况和父母亲的教育方式为影响库区初中生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而父母的文化程度、患慢性病情况,视力情况及城乡对个别维度有影响。结论 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加强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积极发展经济,提高父母的文化素养是提高库区学生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Some preschoolers may be at risk for overweight and obesity. To gain greater insight into children's early nutrition socialization experiences, the association of adult nutrition attitudes and mealtime behaviors to young children's eating behaviors and weight-for-height was investigated. Forty-six parent-child pairs and 8 Head Start teachers participated. Children were weighed and measured; parents completed measures of child eating behaviors, nutrition attitudes, and family mealtimes; teachers reported their own nutrition attitudes and were observed during mealtimes. Correlational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parents' negative mealtime practices we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child weight-for-height and that parents' positive nutrition-attitudes were related to more pleasant family mealtimes, fewer negative mealtime practices, and less troublesome child eating behaviors. The Head Start mealtime environment was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and predictable for children. Although teachers engaged in some nutrition teaching during meals, a number of opportunities were missed for promoting children's nutrition socialization. In sum, these results identified potential opportunities for improving children's early nutrition socialization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