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敏  王晓莉  范萍  王科  吕迎春 《四川医学》2004,25(5):600-601
随着对青光眼病理机理研究的进展,尤其是对青光眼性视功能丧失认识的不断深入,如何对青光眼引起视功能损害进行保护与挽救,是眼科研究及临床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在临床工作中,已被广泛接受的观念为高眼压是引起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还发现其他因素协同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青光眼是眼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 ,是人类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 ,2 0 0 0年全球青光眼患者已达 6 70 0万人[1 ] 。当今青光眼的治疗几乎完全致力于用药物或手术降低眼压 ,已被广泛接受的治疗青光眼的观念是多数患者在高水平眼压状态下引起的视神经损害 ,当眼压下降后可获得改善。但是许多临床观察发现 :有些患者眼压已处于正常范围 ,青光眼的视神经病变仍在继续。青光眼的治疗以小梁网、睫状肌及睫状突为靶组织 ,却忽略了一个事实 ,即青光眼视功能的下降 ,是基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视神经的功能减退或死亡所引起的 ,青光眼视神经的损…  相似文献   

3.
董莹  刘大川 《医学综述》2012,(22):3828-3830
腺苷钴胺是维生素B12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临床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在眼科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眼底并发症、视神经炎、视神经挫伤、眼外肌麻痹、青光眼。其中,对青光眼视神经损害是否存在治疗意义尚有争议。近期发现治疗神经麻痹性角膜炎及干眼症有一定疗效。同时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其遇光易分解及治疗后期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视神经剪断及其联合球外引流术治疗绝对期青光眼的探讨汤萌(上海市曲阳医院眼科)为解除绝对期青光眼的疼痛所采取摘除眼球的方法,不仅有损仪容,而且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创伤。我们采用球后视神经剪断术,又根据不同情况联合施行球外引流术,能迅速、可靠地止痛降压,...  相似文献   

5.
当眼球内的压力(眼压)超过了眼球内部组织,特别是视神经所能承受的限度,引起视神经萎缩和视神经缺损时称为青光眼[1].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21-1.64%,青光眼将成为继白内障后第二位致盲性眼病[2].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12个月内曾经参加眼部健康普查人群中未诊断开角型青光眼(O AG)的临床特点,为OA G的早期诊断提供策略。设计:横断面人口调查研究。受试者:招募1992~1996年间年龄在40岁以上的长久居住人群。方法:来自城镇和乡村的4744例受试者参与此项研究,并进行分层和随机抽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人群进行标准化的问诊和散瞳眼科检查。收集的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特点、眼病预防知识、接受眼保健服务史、眼内压、视神经杯盘比、视野和视盘照相。由6名眼科医生组成的小组对所有可疑青光眼者进行青光眼的确诊。主要观察指标:经专业的眼科保健机构…  相似文献   

7.
青光眼是一种由多种原因所导致的主要以视野缺损、视神经永久性损伤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这么多年来,人们对青光眼免疫学相关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免疫系统虽然有监督和调节以及对外来因素做出应激反应的作用,但也会导致视神经损伤的发生.近些年,研究发现青光眼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细胞免疫及自身免疫的研究对于青光眼疾病的发生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亚洲人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 PA C)的长期预后情况,以及与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发展有关的危险因素。设计:横断面观察性研究。受试者:两所新加坡医院初诊为A PA C患者90例,病史4~10年。方法:所有患者进行全部眼科检查,包括视力、视野、散瞳眼部检查、视神经照相。通过眼部观察及照相确定是否存在青光眼视神经改变,视野检查了解视野是否受损。由一位有经验的青光眼病专家,采用盲法,对所有视野检查结果及视神经照片进行二次评价,以确定这些变化是否由青光眼所引起。主要观察指标:是否失明犤定义为最佳矫正视力低于6/60和(或)…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感光系统的感光阈值测定(中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眼科110003)陈蕾英国剑桥大学临床学院眼科N.M.Evans,P.G.Watson感光系统包括视网膜和视神经。视网膜的感觉细胞接受刺激后将兴奋经视网膜的双极细胞、节细胞和视神经传给枕...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以视神经青光眼特征性损害伴有不可逆性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眼科疾病。青光眼的致盲率已居致盲性眼病的第二位,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是青光眼中较为常见类型[1]。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  相似文献   

11.
叶连祥 《中外医疗》2012,31(28):65-66
老年性青光眼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是由于眼压升高导致视乳头灌注不良,并伴有视功能障碍的眼科疾病。随着年龄增长而形成的退行性、原发青光眼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老年性青光眼分为闭角和开角青光眼。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的老年患者,为了防止眼压持续增高对视神经的损伤,应选择手术治疗。该研究对老年4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主要采用前房穿刺缓慢放液,以及应用抗代谢药物的小梁切除术治疗,取得了较满意效果,并对术后效果进行统计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刘世琼教授针刺治疗眼科疑难病验案五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刘世琼教授运用针刺治疗眼科疑难病的经验,并附复视、青光眼性夜盲、皮质盲、视神经萎缩、虹膜水肿5则典型病例以资印证。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是以特征性视神经损伤和视功能损害为特点的一类疾病,病理性高眼压是主要危险因素。在青光眼治疗方面,既要降低眼压,又要保护视神经。视神经损伤的机制是神经节细胞的凋亡,能阻止或延缓神经节细胞凋亡的方法称为青光眼的视神经保护治疗。青光眼视神经保护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抗青光眼药物、热激蛋白、神经干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及基因治疗和中医药等研究。  相似文献   

14.
青光眼不仅是一类常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 ,而且还是一类非常复杂的眼病或综合征群 ,目前对于该病的确切病因、病程的了解还比较有限。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公认青光眼以眼压升高为特征引起视神经轴突损伤及典型的视野缺损。大量的研究表明 ,眼压增高只是引起青光眼的发展及进行性损害的最重要危险因素 ,高眼压并非导致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唯一因素。1 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及视神经保护  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发生机制与防护是当前青光眼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确切机制尽管尚未完全知晓 ,但有很多与眼压无关的因素可能在其中发…  相似文献   

15.
凌佼佼  李平华 《广东医学》2012,33(6):867-870
青光眼是一种眼科常见疾病,根据发病情况可分为急性和慢性2种。其主要表现为眼压持续或间断性升高的水平超过眼球耐受程度,从而导致特征性的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最终可致失明。青光眼滤过手术是目前药物治疗无效患  相似文献   

16.
视神经挫伤及视神经萎缩作为一种难治性眼神经疾病,多见于严重眼外伤或青光眼、视神经前段缺血性病变之后。其临床症状是低视力、小视野,最终可致完全失明。其发病率约占眼外伤的12%左右,治疗效果常不满意,从1994年开始,我院眼科采用系统的中西医并加以运动疗法来治疗视神经挫伤以及视神经萎缩,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  相似文献   

17.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的一员 ,已有文献证实在脊髓损伤后BDNF具有抑制其神经元进一步凋亡的作用 ,并对坐骨神经、面神经等外周神经的损伤也具有显著的凋亡抑制作用 .而青光眼是世界范围内第二大致盲眼病 ,是由高眼压引起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死亡 ,并最终致盲的严重眼科疾病.而目前为止 ,青光眼的发生机制仍然不明确.现今BDNF在视神经中的作用研究较少 ,而近年来国内外有文献报道称其对于损伤后的视神经节细胞进行性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因此本文着重概述近年来BDNF在青光眼高眼压所致视神经节细胞损伤下的凋亡抑制作用的研究 ,为后续此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中将一切最终致使眼球组织,特别是视神经遭受严重破坏导致光感消失的终末期青光眼称为绝对期青光眼,其治疗困难且存在诸多后遗症与并发症。本文对1例绝对期青光眼经全身用药后导致患者死亡的案例进行原因分析,并进行了思考,供眼科同行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视力下降首诊眼科的垂体腺瘤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以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就诊眼科的垂体腺瘤患者被误诊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视力下降而用其他眼科疾病不能充分解释者行眼底检查、视野检查、头颅CT及MRI检查。结果有36例患者被发现垂体腺瘤,其中有12例曾被误诊为球后视神经炎,8例误诊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6例被误诊为白内障,5例被误诊为原发性视神经萎缩,3例被误诊为开角型青光眼,2例误诊为屈光不正。结论对临床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患者,应常规行眼底、视野及头颅CT或MRI检查,以排除垂体腺瘤等颅肉疾病。  相似文献   

20.
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的治疗往往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我院在轰轰烈烈的开展学习祖国医学时,眼科也大力开展针灸治疗眼病。对青光眼患者实行巩角膜环钻术后,采取用针灸和穴位封闭疗法,收到显著效果,特提出2例报告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