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外循环后微量泵输注鱼精蛋白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预防或减轻心脏手术中血管内注射PRTM时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根据体内肝素化、预充液及追加肝素总量用1mg(100U)1mg计算PRTM拮抗总量。稀释至25ml,用微量泵经外周静脉25分钟注入,即(0.17±0.03)mg·kg-1·min-1。相同剂量用静滴法对照。结果注药时间准确性差异显著(P<0.01);血压下降差异非常显著(P<0.01);ACT值差异显著(P<0.01)。结论微量泵定时定量输注PRTM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宜推广。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28只家兔和30例体外循环手术病人的血浆肝素浓度与ACT 比较,以评价ACT 法能否准确地反映体内肝素浓度,同时研究血小板和血液稀释对ACT 的影响。结果表明:(1)通过ACT 法推算血中肝素浓度与直接测定血浆肝素浓度有高度相关性。(2)当使用血小板抑制剂后,ACT 明显延长。(3)血液稀释至原来浓度的60%以上时,能使ACT 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36例体外循环手术采用激和全血凝固时间(ACT)来指导和监测体外循环(CPB)中的肝素抗凝和拮抗,首量肝素400u/kg,用硅藻土试管手控法监测ACT,以480—600秒为CPB的安全限。CPB结束,静注鱼精蛋白2mg/kg中和肝素,使ACT恢复到生理值+30秒内,未达标准者酌情追加。结果:全组病例肝素抗凝和拮抗满意,鱼精蛋白:肝索=0.43~0.88:1,平均0.67:1;较以往的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中肝素代谢异常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2000年10月至2009年11月共收集肝素代谢异常病例77例,其中冠状动脉搭桥术17例,瓣膜置换术26例,心脏粘液瘤摘除术32例,先心病2例.所有病例肝素用量体内3mg/kg,预充液内2mg/L;手术全程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监测;ACT≥480秒为标准.结果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体外循环术中血液肝素化的肝素用量及体循过程中的肝素浓度。方法:采用增加观察次数,逐步减少肝素用量的方法调整所用肝素量,对20余例3-12岁小儿进行在严密的手工和ACT仪两种方式监测下的逐步减量试验。结果:实际测得小儿(13岁以下、30kg以内)的最佳肝素控制浓度为3.5mg/kg(减量12.5%)。结论:术中ACT仍可达安全值要求,在开机进行体外循环的过程中ACT值亦能长时间保持在安全值以内,而关机时用以中和体内残存肝素、防止术后出血的鱼精蛋白浓度却变得很容易掌握控制,有效地避免了关闭胸腔时缝合口渗血和反复多次加入鱼精蛋白易导致鱼精蛋白过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体外循环中肝素耐药的抗凝效果。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08年7月共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522例,发生肝素耐药12例,其中先天性二尖瓣狭窄并细菌性心内膜炎2例,室间隔缺损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形成1例,左房粘液瘤5例,主动脉瓣退行性变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均使用B100型AcT仪监测AcT值,并及时补充肝素、新鲜血浆,术后补充血小板。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2例术后胸腔引流量较多,余无其它并发症。结论对于细菌性心内膜炎、左房粘液瘤、最近使用过肝素治疗、血小板大于220×10^9/L的患者.必须注意肝素抗凝效果,在肝素化后,体外循环前查ACT值及术中定期复检ACT值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7.
不同病种心脏手术时肝素、鱼精蛋白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各病种心脏手术体外循环中肝素、鱼精蛋白的应用剂量和方法。方法将我院近三年119例左房粘液瘤、房室间隔缺损、法四和风心病分成A,B、C、D四组,观察比较符组术中肝素和鱼精蛋白的用量。结果A组肝素用药量融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而其鱼精蛋白中和剂量显著低于其它符组(P〈0.01)。结论左房粘液瘤病例体外循环手术中存在肝素相对耐药现象;不同病种的心脏手术时鱼精蛋白拮抗肝素的比例不能一概相同。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每个病人对肝素的敏感度不一,相同剂量的肝素注入机体内所产生的抗凝效应亦有很大不同。目前体外循环术中应用最广泛的监测是ACT法,本文通过动物实验应用分光比色法直接测定体内肝素含量从而指导鱼精蛋白的用量。材料和方法材料:本实验应用青紫兰家兔20只,性别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手术中当体外循环结束后需要全身肝素化,常用方法为以鱼精蛋白∶肝素=1∶1~1·5∶1的比例去中和。本研究在2000—2005年的手术中最多只用到1∶1的比例就已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简单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且都不合并中度或重度肺  相似文献   

10.
鱼精蛋白拮抗肝素 ,为体外循环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创造了基本条件。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时常出现明显的毒性反应[1] ,严重者可致死亡。为此我们回顾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 ,我科各类心内直视手术 75 5例中鱼精蛋白毒性反应的发生及处理情况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 75 5例手术中发生鱼精蛋白毒性反应者为 3例 ,发生率为 0 4% ,从给药到毒性反应出现时间为 2~ 5min ,平均为 3min。 3例患者均采用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 ,体外循环在中~深度低温下 (2 2℃~3 2℃ )进行 ,经静脉血液肝素化 ,转流结束 ,循环稳定 3~ 5min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CPB)结束后鱼精蛋白半量负荷剂量加半量微泵输注法中和肝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心脏二尖瓣置换术患者68例,ASA 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与Ⅱ组,每组34例。Ⅰ组:半量负荷剂量+半量微量泵维持,鱼精蛋白总量为6 mg/kg(即1:1.5),首次负荷量鱼精蛋白为3 mg/kg,微泵速度250 mL/h(10 mg/mL)泵入;剩余半量鱼精蛋白以20 mL/h(10 mg/mL)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Ⅱ组:首次鱼精蛋白拮抗肝素1:1.3一次性给予,必要时,根据激活凝血时间(ACT)追加鱼精蛋白。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体外循环及关胸的时间;记录两组患者基础ACT,肝素化后5分钟ACT,中和后5分钟、30分钟、术毕及术后1小时的ACT值;记录首次鱼精蛋白用量、鱼精蛋白拮抗肝素比例;记录术中出血量、回收血量、术后6小时、24小时胸腔引流量及ICU使用红细胞悬液(PRBC)例数、鱼精蛋白拮抗后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 术毕、术后1小时Ⅱ组患者ACT较Ⅰ组延长(F组间=10.105,P=0.034);Ⅰ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回收血量少于Ⅱ组(t=-3.565,P=0.012;t=-3.162,P=0.016),术后6小时和24小时胸腔引流量少于Ⅱ组(t=-3.875,P=0.005;t=-2.365,P=0.036),ICU输注PRBC例数少于Ⅱ组(χ2=4.221,P=0.040);拮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Ⅱ组(χ2=7.556,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鱼精蛋白以半量负荷剂量加半量微泵持续输注法拮抗肝素,可减少CPB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弱化鱼精蛋白不良反应强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肝素化布-加综合征根治术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2000年4月~2004年S月采用非体外循环.肝素化对4例布-加综合征病人施行了根治术。在肝素化前提下.完成了下腔静脉远端球囊阻断,可控制性放血,负压吸引血液回收.经右心房插管血液回输等手术关键环节。结果 无重大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 该术式简化了体外循环和深低温停循环下布-加综合征根治术的手术程序,保证了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剂量抑肽酶的血液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抑肽酶在体外循环(CPB)中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连续观察2004年1~4月CPB手术病例,术前检测患者肝、肾功能、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和凝血酶元活动度(PT%)。筛选术前无明显肝肾功能障碍、无凝血功能障碍,术后无明显活动性出血的61个病例,其中男32例,女29例,年龄3~76岁,体重11~80kg;双瓣置换10例,二尖瓣置换14例,室间隔缺损10例,房间隔缺损10例,法乐四联症4例,室间隔缺损修补加主动脉瓣置换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其它10例。按术中抑肽酶不同用量,分成3组,A组为对照组,不加抑肽酶(n=10);B组抑肽酶≤150万u(n=24);C组抑肽酶≥200万u(n=27)。监测CPB中ACT变化,记录CPB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结果全组无过敏反应,术后无严重并发症。CPB时间,术前ACT1、术中ACT2,肝素总量、鱼精蛋白总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A、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B、C组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和P<0.01。结论CPB中大剂量抑肽酶有较好的血液保护作用,减少术后出血。而当抑肽酶剂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这种作用会减弱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顿服80 mg阿托伐他汀对术中肝素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83例行PCI的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40例)和常规剂量组(43例),两组在抗凝前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和10 mg顿服,随后术中给予普通肝素(UFH)。分别于服药前、手术开始后10 min、术后即刻、术后1 h测活化凝血时间(ACT)以及术后2 h检测凝血四项。结果手术开始后10 min及术后即刻高剂量组AC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服药前、术后1 h两组患者A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凝血功能4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促进肝素起效速度和增加抗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体外循环术中血液肝素化的肝素用量及体循过程中的肝素浓度。方法:采用增加观察次数,逐步减少肝素用量的方法调整所用肝素量,对 20余例 3~12岁小儿进行在严密的手工和 ACT仪两种方式监测下的逐步减量试验。结果:实际测得小儿(l3岁以下、30kg以内)的最佳肝素控制浓度为3.5 mg/km(减量 12.5%)。结论:术中 ACT仍可达安全值要求,在开机进行体外循环的过程中ACT值亦能长时间保持在安全值以内。而关机时用以中和体内残存肝素、防止术后出血的鱼精蛋白浓度却变得很容易掌握控制,有效地避免了关闭胸腔时缝合口渗血和反复多次加入鱼精蛋白易导致鱼精蛋白过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体外循环手术中遇到1例大剂量肝素不能达到肝素化的情况,经过特殊处理,顺利进行了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微剂量肝素治疗羊水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47例羊水栓塞患者。采用统计学分析47例羊水栓塞患者接受微剂量肝素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原蛋白、纤维原蛋白降解物、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D-二聚体)。结果:微剂量肝素治疗后羊水栓塞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原蛋白、纤维原蛋白降解物、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D-二聚体等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微剂量肝素治疗羊水栓塞的临床价值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术后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不同给药途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 相同量的鱼精蛋白经上腔静脉(V组,86例)和升主动脉根部(A组,115例)不同的途径给药,中和体外循环后的肝素,观察两种方法对心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气管内压、末梢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给药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给鱼精蛋白的时问更短(150s与230s, P<0.05),不良反应小(P<0.05).结论 经升主动脉给鱼精蛋白的效果明显优于上腔静脉途径,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准确掌握抗凝剂的使用量。方法 23例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入选本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ACT监测下使用肝素抗凝,观察患者出凝血情况,及个体肝素使用剂量。结果 ACT监测下抗凝剂量差异大,抗凝时间目标值得到新的定位。结论血液透析抗凝剂的运用需ACT目标值达170~250s为经验性的安全范围。血液灌流在本实验中证实安全范围在300~350s不凝血也不引起出血。至于个体之间同批次灌流器为何肝素消耗量有不同差异,是否与比表面积孔容相关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1材料和方法 尽管大剂量肝素可以维持凝血时间在400s以上。但在心肺体外循环中仍产生凝血酶。凝血酶原片断,F1.2和纤维蛋白原片断。Fibrino Peptide A.也不断产生。凝血酶是一种强力蛋白酶,它可以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之转化成纤维蛋白。还可以激活血小板、诱发内皮细胞释放组织纤维酶原激活物,从而在心肺手术中引起出血,血栓栓塞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