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志钧  张燕  陈延旭  时琳  漆敏 《江苏医药》2012,38(24):3013-3015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的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疗效以及配戴者裸眼视力、屈光度的变化.方法 对50例(92眼)高度近视眼患者戴镜后连续2年以上随访复查.观察其裸眼视力、屈光度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以及配戴1、2年后的数据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裸眼视力的纵向变化:首次测量的裸眼视力为0.12±0.06,试戴1h、1夜、1周、1个月、3个月后裸眼视力分别为0.19±0.10、0.34±0.16、0.61±0.22、0.81士0.54、0.84±0.17;其中首次测量的裸眼视力、戴镜1h、1夜后、1周、1个月后裸眼视力逐渐提高(P<0.05);(2)屈光度的纵向变化:92眼首次散瞳验光的屈光度为(-6.76±0.72)D,使用角膜塑形镜2年后散瞳验光的屈光度为(-7.13±0.66) D(P<0.05).结论 戴镜1周内角膜塑形的效率最高,戴镜1个月后角膜塑形的效果逐渐稳定持久,角膜塑形镜是矫正高度近视和控制高度近视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屈光参差少年儿童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自身对比研究。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视光中心就诊的单眼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及以上并按时复查的8~14岁屈光参差青少年患者52例(104眼)。将近视并配戴角膜塑形镜眼做为治疗组,将治疗前未近视眼作为对照组。比较戴镜前后两组裸眼视力差及戴镜1年后两组眼轴变化。观察戴镜前后双眼融合功能、立体视变化。结果 治疗组戴镜前平均裸眼视力为(4.43±0.21),戴镜1 d后平均裸眼视力明显提高到(4.96±0.19),连续戴1~2周后平均裸眼视力趋于稳定至(5.08±0.04);对照组初始平均裸眼视力为(5.04±0.08),1~2周为(5.05±0.06),两眼裸眼视力差明显减小;戴角膜塑形镜前52例中33例有融合,戴角膜塑形镜1个月和3个月时有融合的分别为46例、51例,黄斑中心凹立体视、黄斑立体视、周边立体视、立体盲在戴角膜塑形镜前的例数分别为8例、19例、24例、1例,戴角膜塑形镜1个月分别为38例、8例、6例、0例,戴角膜塑形镜3个月分别为45例、5例、2例、0例;1年后平均眼轴增长治疗组为(0.09±0.2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05~2020-03在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青少年近视患者85例,采取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方式进行治疗,并连续随访12个月,统计分析患者配戴前和配戴3、6、12个月后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和角膜厚度、眼轴长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戴镜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85例患者170眼裸眼视力逐渐升高,柱镜度数逐渐增加,屈光度和球镜度数逐渐降低(P<0.05)。戴镜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85例患者170眼角膜曲率平均K值逐渐降低(P<0.05),但是角膜厚度无明显变化(P>0.05)。戴镜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85例患者170眼轴长度逐渐增加(P<0.05),但是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近视青少年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型镜后能够促进裸眼视力的提升,缓近视发展,但需要加强对眼部的健康关注,按照要求合理使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的配戴体会。方法观察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期间通过对58例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且资料完整的患者58例(111眼)中,男21例(40眼),女37例(71眼);年龄6.5~15岁,平均12.8岁;近视度数-3.00 D以下者38例,-3.00 D~-6.00 D 20例;散光均在1.75 D以下。采用夜间配镜8~10 h。戴镜后次日、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视力、角膜曲率、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变化。结果与戴镜前相比,所有患者戴镜后裸眼远视力均较戴镜前显著提高,远视力在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0.82±0.31)、(0.96±0.13)、(0.97±0.15)、(0.98±0.1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屈光度均较戴镜前明显减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戴镜后少数患者有点状角膜上皮剥脱、结膜炎等,经治疗后均恢复。结论角膜塑形镜能快速、有效矫治青少年近视,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只要严格遵守配戴要求及筛选合适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青少年安全度过用眼高峰期和近视进展期。  相似文献   

5.
张利敏  常胜 《淮海医药》2022,40(1):33-35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在8~12岁外隐斜合并近视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19例外隐斜合并近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接受普通框架眼镜矫正治疗,观察组接受角膜塑形镜矫正治疗,比较2组患儿戴镜3个月时屈光度、角膜曲率、戴镜前及戴镜1年后近距离外隐斜视度,统计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戴镜3个月后,对照组患儿屈光度、角膜曲率均较戴镜前上升,观察组上述指标较戴镜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戴镜1年后,2组患儿外隐斜视度均较戴镜前上升,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在8~12岁外隐斜合并近视患儿治疗中,能够降低屈光度、角膜曲率,减缓外斜视度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角膜塑形镜差异性调节幅度应用于轻中度近视患儿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山西省汾阳医院眼科收治的82例配戴角膜塑形镜轻中度近视儿童。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戴镜前调节幅度低于平均值,对照组戴镜前调节幅度高于平均值。比较两组戴镜前后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及屈光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以及面积、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戴镜前后主观视觉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戴镜12、24个月时眼轴长度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戴镜24个月水平曲率、垂直曲率以及屈光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戴镜前、戴镜24个月时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以及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视觉异常、过敏结膜炎以及角膜上皮点状染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戴镜24个月主观视觉质量评分均高于戴镜前(P <0.05);两组戴镜前、戴镜24个月时的主观视觉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调节幅度低的配戴角膜塑形镜轻中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轻中度近视青少年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眼部的早期变化。方法选取我院眼科门诊8~16岁轻中度近视患者31例60眼,按照角膜塑形镜规范验配流程验配,戴镜后1 d、1周、1个月、3~6个月后检查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形态变化等。结果配戴者1 d视力既有提高,戴镜1周后稳定,球镜屈光度明显减少,眼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角膜地形图3 mm区域角膜曲率平均值下降,戴镜1周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前表面diff值下降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表面diff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最薄厚度减少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深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white-to-white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近视的青少年通过科学合理地配戴高透氧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可以有效地提高裸眼视力,减少角膜屈光度,抑制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姝贤  张缨  杨晓艳  李丽华△ 《天津医药》2018,46(11):1217-1221
摘要: 目的 探讨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 月—10月天津市眼科医院收治的30例青少年近视合并散光患者, 共58只眼, 平均年龄10.62 (8~14) 岁, 近视屈光度-0.75~-5.00 D, 散光-1.50~-3.00 D。检查并验配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 分别于戴镜后1 d、 1周、 1个月和3个月复诊, 检查裸眼视力、 最佳矫正视力、 屈光度、 角膜曲率、 角膜地形图、 眼前节检查以及镜片配适状态评估。结果 第一副镜片验配成功率为96.55%。戴镜后1天、 1周、 1个月和3个月的近视度、 散光度和裸眼视力均较戴镜前有明显改善 (P<0.05)。戴镜3个月后, 近视度平均降低 (3.74±0.88) D, 下降98.7%; 散光度平均降低 (1.68±0.55) D, 下降 80.8%; 裸眼视力达到戴镜前最佳矫正视力水平。戴镜后各个时间点的角膜平坦K值 (FK)、 角膜陡峭K值 (SK) 和角膜散光值 (CYL) 较戴镜前明显降低 (P<0.05), 角膜表面规则指数 (SRI) 和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 (SAI)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在戴镜期间均未发生角膜色素环、 角膜微囊水肿、 角膜上皮剥脱及角膜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 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合并中高度角膜散光眼的矫正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7,(14):229-231
目的研究并探讨角膜塑形术联合框架眼镜对青少年高度近视的矫正和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视力矫正治疗且随访成功的120例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作为回顾性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视力矫正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67例患者采用单一框架眼镜进行视力矫正,观察组53例患者采用框架眼镜联合角膜塑形术进行视力矫正,比较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眼压、眼轴长度、眼屈光度数、角膜上皮点状染色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年后以及2年后的裸眼视力、眼屈光度数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眼压、眼轴长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裸眼视力、眼屈光度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眼压、眼轴长度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角膜上皮点状染色发生率为5.66%,对照组为4.48%,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采用框架眼镜联合角膜塑形术治疗,可有效矫正患者视力,改善其眼屈光度数,且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青少年近视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框架眼镜矫治,观察组采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比较两组矫治效果及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结果两组试戴后1 d和3个月的裸眼视力、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试戴后3个月的角膜曲率低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角膜曲率变化趋于平稳;观察组矫治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矫治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屈光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试戴后1 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中央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矫治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患者采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效果比较理想,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相对较小,能有效地控制近视进一步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琳 《中国当代医药》2014,(28):182-183,188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治疗学龄儿童近视的效果。方法将98例学龄期近视儿童随机分为角膜塑形镜组48例和框架镜组50例,戴镜前和戴镜后2年检查眼轴长度、眼屈光度,评价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进展的作用。结果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镜组治疗前眼轴长度分别为(22.48±1.53)mm和(22.46±1.48)mm,治疗后眼轴长度分别平均增长(0.39±0.06)mm和(0.62±0.12)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镜组治疗前屈光度(等效球镜)分别为(-1.75±0.50)DS和(-1.75±0.25)DS,治疗后屈光度分别增加(0.50±0.25)DS和(1.25±0.50)D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进展,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可作为观察近视进展情况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青少年近视患者角膜塑形镜去片裸眼视力低下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在日间佩戴框架眼镜,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随访12个月,统计治疗前后患者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度、裸眼视力;治疗12个月后,根据去片裸眼视力分为裸眼视力低下组(n=26)和非裸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角膜塑形术 (orthokeratologyortho k)治疗近视眼的效果。方法 :作者采用角膜塑形术治疗 170例 (337眼 )近视眼患者 (- 1 0~ 9 0D) ,统计治疗后 1周、1月、3月、6月与停戴 1天、2天、3天的视力 ,屈光度。结果 :实验眼的裸眼视力 ,随戴镜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 ;屈光度随戴镜时间延长而显著下降。治疗了 3个月停戴后视力下降率 10 0 %。屈光度反弹率 10 0 % ,结论 :角膜塑形术是治疗近视眼并阻止其发展的有效方法 ,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矫正视力的影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1月~5月来到某院就诊的55名(99只眼)青少年近视患者,均严格按照要求配戴角膜塑形镜以矫正近视,对配镜前、配镜6个月、12个月、18个月时分别观察患者裸眼视力、眼轴长度、屈光度变化进行检测分析,并对其配戴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18个月后其眼轴长度并无明显变化(P0.05),但其球镜屈光度同配镜前相比明显下降,裸眼视力明显上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55例近视青少年配戴期间共计出现角膜点染10眼(18.18%),角膜压痕6眼(6.06%),视觉异常5眼(5.05%),结膜炎2眼(2.02%),结膜充血4眼(4.04%),经对症治疗后其症状均恢复正常。结论: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提高青少年近视患者裸眼视力、降低角膜屈光度,且不引起严重眼部不良反应,对控制青少年近视增长,改善近视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眼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接收的90例近视的青少年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佩戴框架眼镜进行视力矫正与佩戴角膜塑形镜进行视力矫正,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青少年的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青少年戴镜期间发生2例角膜点状染色、4例角膜轻度水肿,经停戴及药物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又继续佩戴接受观察。结论:对青少年近视给予佩戴解膜塑形镜进行视力矫正,能够安全有效改善裸眼视力,延缓近视的进展发生,提高学习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评价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眼的效果。方法:作者采用角膜塑形术治疗170例、近视眼患者,统计治疗后1周、1月、3月、6月与停戴1天、2天、3天的视力,屈光度。结果:实验眼的裸眼视力,随戴镜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屈光度随戴镜时间延长而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眼的近期疗效,为改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视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4例近视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佩戴框架眼镜,观察组给予佩戴角膜塑形镜,比较2组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结果 观察组佩戴后裸眼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佩戴前后裸眼视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佩戴前后屈光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佩戴后屈光度显著高于观察组及佩戴前(P<0.05);观察组佩戴后角膜曲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佩戴后角膜曲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佩戴前后眼轴长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佩戴后眼轴长度显著高于观察组及佩戴前(P<0.05).结论 与框架眼镜比较,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眼效果显著,有效控制了近视的发展,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不同角膜曲率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延缓眼轴增长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20年12月于我院配戴角膜塑形镜2年的102例(204眼)青少年近视患者。按平坦角膜曲率分为平角膜曲率组和陡角膜曲率组两组,分别对戴镜前和戴镜2年后停戴1个月的等效球镜度、眼轴、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进行测定。结果 配戴治疗2年后比较,平角膜曲率组较陡角膜曲率组的等效球镜度和眼轴均明显增加(P<0.05)。两组的角膜中央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陡角膜曲率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和眼轴增长的疗效优于平角膜曲率患者,而角膜中央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无明显差异。及时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控制近视和眼轴增长,避免高度近视引起眼底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梦戴维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我院门诊2007年3月~2008年4月筛选出56例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近视患者,经严格验配流程给与梦戴维角膜塑形镜夜间配戴8—10小时。结果满1年者停戴l周后查近视度数并与戴镜前度数比较。配戴后分别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后查白天裸眼视力与未戴塑形镜之前的裸眼视力相比较。结论合格的角膜塑形镜在合适的人群,有经验的眼科验配医师及验配后严格复查约定的模式下对青少年进行性近视的增加有遏制效果。是安全可靠的一种医疗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148眼)近视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塑形组和框架组,各38例(74眼).两组患者均在佩戴前进行相关检查,框架组应用框架眼镜治疗,塑形组应用角膜塑形镜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6个月、1年)的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