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6,(11):1509-1510
目的:分析Padua风险评估模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疾病(VTE)预防中的作用,探讨根据风险评估评分进行临床预防的效果。方法:将416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按照Padua风险评估模型进行VTE危险度评估,并分为高危病例(≥4分)和低危病例(≤4分);对治疗组的高危病例应用依诺肝素进行预防性的抗凝治疗,比较两组VTE发病率、出血发生率,致死性大出血导致死亡相关例数。结果:治疗组纳入病例180例,对照组纳入病例186例,治疗组高危病例108例,对照组高危病例120例。两组之间除活动性肿瘤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余与Padua评分有关的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但VTE形成率两组之间显著性差异,治疗组高危病例的VTE发生率(2.0%,2/102)明显低于对照组(12.0%,13/108),有统计学差异,并且两组均无发生明显出血病例。结论:临床上对于AECOPD患者利用Padua风险评估模型进行VTE分层并给予预防性干扰,能够充分评估血栓及出血风险,合理决策治疗方案可大大降低VTE发生率及致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住院新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患者不同血栓风险分层下的临床相关特征,为VTE的分级临床流程管理建设和完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纳入2017年11月~2018年8月住院后新发生的经下肢血管超声诊断的VTE患者,分析不同血栓初始风险评估分组患者的基本住院信息、血栓形成部位、血栓危险因素、临床检查、临床治疗与预防的特征与差异。结果 纳入669例新发VTE患者,661例(98.80%)行血栓初始风险评估。新发VTE患者的初始风险评估分层中,极高危311例(47.05%)、高危284例(42.96%)、中危59例(8.93%)、低危7例(1.06%)。不同风险分组间血栓形成的肢体(Fisher, P=0.35)及解剖部位(χ2=4.28, P=0.90)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外科危险分层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 P=0.02),其中极高危与高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P=0.03)。不同风险分层的VTE患者,在基本住院信息、危险因素、临床检查、预防与治疗管理流程中的多个环节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VTE风险分层的新发VTE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性,可作为血栓风险分级指导下VTE临床管理流程的建设与完善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验证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预测重症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风险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连续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ICU重症住院患者中确诊的78例VTE患者作为病例组,随机选择同时期入院的156例非VTE重症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等相关临床资料,依据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及VTE危险度分级。比较两组患者Caprini评分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VTE危险度分级与重症患者VTE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VTE组患者Caprini评分(8.7±3.5)高于对照组(4.2±2.6);VTE重症患者中经Caprini评分量表判定为高危和极高危的比例高达88.4%,高于非VTE重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以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中的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卧床内科患者、严重肺部疾病(<1个月)、脓毒症(<1个月)、大手术(<1个月)、恶性肿瘤(既往或现患)、深静脉血栓形成/肺血栓栓塞症(DVT/PTE)疾病史、血栓家族史、多发性创伤(<1个月)等8个危险因素是重症住院患者发生VTE的主要高危因素。Caprini评估量表危险度分级与VTE发病风险相关性分析显示,Caprini评估量表评定为高危和极高危的重症患者与VTE发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危和极高危重症患者VTE的发病风险分别是低危患者的2.042和11.681倍。结论 基于个体危险因素的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可以较好的评估重症患者VTE发病风险,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使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预测肺癌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承德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肺癌患者中被确诊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10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血栓组),并选择同时期入院的非VTE肺癌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依据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评分和危险度分级,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评分情况及危险度分级的构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中的危险因素以及VTE危险度分级与肺癌患者VTE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血栓组患者Caprini风险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栓组中通过Caprini风险评分量表被评定为极高危和高危的患者比例达98.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严重的肺部疾病,含肺炎(1个月内)、卧床的内科患者、下肢水肿、中心静脉置管、既往恶性肿瘤和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病史等6个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中的因素是肺癌合并VTE的主要危险因素。D-二聚体、卧床的内科患者、下肢水肿、中心静脉置管、既往恶性肿瘤、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病史是肺癌合并VTE的独立危险因素。VTE危险度分级为极高危的肺癌患者是VTE发病的高危人群,极高危肺癌患者合并VTE的发病风险是低危患者的36.573倍。结论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能够很好地评估肺癌患者VTE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疾病(VT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7年12月78例发生妊娠期及产褥期VTE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78例妊娠期及产褥期未发生VTE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VT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Caprini风险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aprini分级极高危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危、中危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择期手术、静脉曲张、下肢肿胀、BMI≥25、需要卧床休息、手术时间>45min是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静脉曲张、BMI≥25、需要卧床休息、手术时间>45 min是妊娠期及产褥期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高危是VTE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极高危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是低中危患者的15.26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brini血栓风险评估可有效预测孕产妇V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风险评估及治疗对策。方法 以8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对象,Caprin量表评估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低危5例(6.25%)、中危5例(6.25%)、高危16例(20.00)、极高危54例(67.50%)。依据患者接受抗凝治疗情况分为抗凝组与未抗凝组。分析DVT发生情况。结果极高危组接受抗凝治疗患者DVT发生率为2.56%,低于未接受抗凝治疗患者20.00%(P<0.05);高危组接受抗凝治疗患者未见DVT发生,低于未接受抗凝组6.67%(P<0.05);中危组及低危组DVT发生率未见差异(P> 0.. 05)。结论依据Caprini风险评级给予腹股沟疝患者预防干预,可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预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的有效性。方法收集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100例,其中确诊为VTE病人25例作为观察组,非VTE病人75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症状、治疗方案、实验室检查等,采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分析2组病人Caprini风险评分、VTE危险度分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VTE危险度分级与VTE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VTE组病人Caprini评分(4.280±1.948)高于对照组(2.947±2.155)(P < 0.01),危险度分级低于对照组(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卧床或制动>72 h、肥胖(BMI>25 kg/m2)、激素治疗、下肢水肿5个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中的危险因素是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发生VTE的主要高危风险因素(P < 0.05)。被评定为极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是低危病人的8.667倍(P < 0.01)。结论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能较好地预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病人发生VTE高危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围术期预防血栓性疾病的护理方法与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行经尿道手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评估发生血栓的风险等级,予以相应的药物或物理预防措施,观察围手术期血栓性疾病发生率。结果共计165例患者,年龄58~82岁,血栓风险低危组12例,未发生血栓,中危组70例,血栓发生率3.2%,高危组83例,血栓发生率2.8%。高危组患者发生1例肺栓塞,及时治疗后恢复。结论对前列腺增生经尿道手术患者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及早期预防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是一种多因素作用的全身性疾病。随着住院患者发生VTE比例增高,如何甄别VTE高危人群,进而采取有效预防或治疗措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风险评估模型是有效甄别VTE高危人群的重要工具。本文将总结几种常见的VTE风险评估模型,分析其优势及不足,为临床医护人员选择更适合的VTE风险评估工具提供参考,以降低VT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是一种多因素作用的全身性疾病。随着住院患者发生VTE比例增高,如何甄别VTE高危人群,进而采取有效预防或治疗措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风险评估模型是有效甄别VTE高危人群的重要工具。本文将总结几种常见的VTE风险评估模型,分析其优势及不足,为临床医护人员选择更适合的VTE风险评估工具提供参考,以降低VT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是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探讨利用人工智能新技术实现有效的VTE预防。医院将智能VTE质控系统嵌入医生工作站,利用新技术提取病历中VTE风险因素并自动计算分值、提示出血评估和推送防治建议,要求各科室医生针对全院的住院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从而提高预防意识及高危患者的预防比例,减少院内VTE、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TE)发生率,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Caprini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3月本院收治的4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4-6月本院收治的4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两组均进行Caprini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评估,评估后对照组对非低危患者采用等速肌力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气压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Caprini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评分、非低危患者比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Caprini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评分和非低危患者比例、PTA、Fbg及PT、TT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且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Caprini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能够有效评估颅脑损伤患者发病风险,气压治疗仪能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治疗急性牙髓炎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变化和影响因素,以获得风险预防措施。方法:纳入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急诊科的不同高血压分级的急性牙髓炎患者90例,收集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口腔治疗情况、生命体征的变化等信息,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风险评估分型,把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牙髓炎治疗的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各30例。结果:(1)与术前相比,高危组术中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心率增快的比例都在80%以上(分别为90%、80%、100%),中危组和低危组各项指标升高的比例明显低于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高危组超过1/4(26.7%)的患者收缩压增幅大于20 mmHg(1 mmHg=0.133 kPa),2/5的患者舒张压增幅大于10 mmHg,与中危组和低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术前相比,高危组术中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的最大峰值均增高,收缩压增高(18.0±1.5) mmHg,舒张压增高(8.0±1.7) mmHg,心率变化均值也增加了(7.0±0.3) 次/min,而低危组和中危组这两项指标均下降;高危组有6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心电图改变,低危组和中危组则无明显改变。(3)术前初评、术后终评的风险评估对比发现,中危组患者在术后被评价为中等危险的有23例,6例被评价为低等危险,1例为高等危险(风险评级增加);高危组术后被评价为高等危险的有20例,7例被评价为极高危险,3例为中等危险(风险评级降低)。结论:口腔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是非常安全的,但危险因素、靶器官受损及并发症也会增加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心血管意外的风险,因此应该采取一定措施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进行分级护理对预防压疮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方法:我院综合ICU自2011年开始对患者实行应用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将2010年1月~12月收住综合ICU的109例患者(对照组)与2011年1月~12月收住综合ICU的555例患者(观察组)进行比较,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压疮的发生率。其中对照组采取2小时翻身1次、气垫床减压等护理措施;观察组,根据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得出的高危、中危、低危的不同评估结果进行分层护理,制定不同的压疮预防与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1.4%,对照组为10.1%,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对综合ICU患者进行分层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0(IL-10)水平对淋巴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预测及抗凝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 收集行病理活检确诊为淋巴瘤患者241例,其中VTE高危组(Padua评分≥4分)67例、VTE低危组(Padua评分<4分)174例。比较两组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全血细胞计数(CBC)、凝血功能、Hcy、乳酸脱氢酶(LD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及IL-10。以VTE风险评分结果为因变量,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淋巴瘤患者VTE风险预测模型。比较多指标联合与单指标在淋巴瘤患者VTE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比较Hcy、IL-6、IL-10在VTE高危淋巴瘤患者预防性抗凝治疗前后差异。结果VTE高危组年龄、白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浓度、Hcy、IL-6及IL-10均高于VTE低危组,红细胞绝对值低于VTE低危组(均P <0.05)。年龄、Hcy及IL-6是淋巴瘤患者VTE风险的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模型LogitP=-11.087+0.128X+0.084X+0.049X。当取截断值为0.259时,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6%、85.1%。预防性抗凝治疗前Hcy、IL-6、IL-10均高于预防性抗凝治疗后(均P<0.05)。结论 Hcy、IL-6、IL-10在淋巴瘤患者VTE风险预测及抗凝疗效评估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年龄、Hcy、IL-6是预测淋巴瘤患者VTE风险的有效指标,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围术期医护患联动预警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的重要意义。方法:设计THA围术期医疗护理干预图表和路径,对39例患者施行风险评估、健康宣教、预防监测、循环监护等措施,医护患联动以预警下肢VTE发生。结果:39例THA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VTE风险评估RAM计分(7.3±1.4)分,提示THA患者围术期DVT/VTE风险高危;医护患三方联动成功预警1例DVT发生,超声波检查腘静脉VTE形成,发病率为2.56%。住院护理满意度调查测评,满意率为97.44%(38/39)。结论:医护患联动THA围术期有效预警显著降低下肢VTE形成风险,提高患者住院安全度和满意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于合并致静脉血栓栓塞事件(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形成高危并存疾病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设定致TKA术后VTE形成风险增加的8个术前并存疾病,据此回顾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0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初次单侧TKA患者资料,并根据氨甲环酸使用方法分为对照组、静脉TXA组、局部TXA组。安全性指标为VTE发生率,有效性指标为输血率。  结果  共回顾7 836例TKA,其中合并致VTE形成高危并存疾病的共781例。对照组341例,静脉TXA组163例,局部TXA组277例。对照组29例(8.50%)、静脉组16例(9.82%)、局部组22例(7.94%)发生术后VTE,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TXA组(18.40%)及局部TXA组(22.38%)输血率明显较对照组(31.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  结论  静脉及局部TXA均不增加合并致VTE高危并存疾病TKA患者围术期VTE发生风险,且能有效降低输血率,TXA于此类TKA患者中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我院住院患者护理高危风险评估预警预控体系。对日常院内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进行预警监控及有效干预,从而减少院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建立护理风险预警控制体系,利用医院计算机网络对新入院患者及在院患者进行评估、录入,应用风险筛查表单和预警工具、制定风险控制制度及流程、根据不同分值实施不同干预措施。结果住院患者护理高危风险评估预警预控体系实施5年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人数逐年增加,相对发生率逐年减少。结论院内住院患者护理高危风险评估预警预控体系对护理风险的预见能力有效提高。能引起护理管理者及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的高度重视,对规避住院患者护理风险,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的识别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种危险性评分(Forrest分级、Rockall再出血危险积分和Baylor出血积分)在判断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NVUGIB)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以NVUGIB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随访半年,了解半年内再出血及死亡情况。首先,将再出血和死亡定义为预后不良,比较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各评分系统低危、中危、高危的差别;然后,比较3个评分系统低危、中危、高危患者的再出血率及病死率的差别。结果①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Forrest分级低危、中危、高危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再出血发生率按照Forrest分级低危、中危和高危的顺序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死率按照Baylor出血积分低危、中危、高危顺利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rrest分级适合判断NVUGIB患者再出血风险;Baylor出血积分适合判断NVUGIB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风险评估智能预警系统在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3—12月VTE风险评估智能预警系统应用前的髋部骨折患者174例分为应用前组;将2020年1—10月系统使用后的髋部骨折患者141例分为应用后组,比较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