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腹壁疝的多层螺旋CT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腹壁疝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82例临床拟诊腹壁疝的患者,经MSCT扫描和多方位重建(MPR),观察和测量疝囊、疝颈及疝内容,并与手术所见对照:结果本组诊断腹壁切口疝143例,自发性白线疝2例,脐疝3例,腹股沟直疝和斜疝12例,腹壁造瘘口疝8例,外伤性腹壁疝14例。疝囊直径小于5cm者86例,在6~10cm者74例,大于10cm者22例。疝内容依据疝颈的部位和大小可为大网膜、肠管甚至临近的器官.结论MSCT可敏感地探测到腹壁疝,并可精确测量疝颈大小,为外科手术修补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由脐环突出的疝称为脐疝 ,是由于婴儿脐环闭锁不全 ,或脐部的疤痕组织薄弱 ,啼哭、排便引起腹压增高[1] 。小儿脐疝表现为腹腔肠管向脐环突出 ,比正常的婴儿脐部高 1.5~ 2 .0cm ,在脐部形成半球状。婴儿满 2岁后 ,脐突出的肿物仍未还纳 ,脐环 >1.5cm ,则手术治疗[2 ] 。为减少婴儿的痛苦 ,我科采用棉球裹着胶粒 ,利用胶粒突出环形高度的特点 ,进行将婴儿脐疝还纳 ,已于 2 0 0 0年 1月应用于门诊临床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门诊进行婴儿脐疝治疗护理中 ,患婴儿脐疝的男婴儿少于女婴儿 ,年龄 30d~ 6个月 ,大多…  相似文献   

3.
婴儿脐疝是一种较常见的疝病,其发病原因是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瘢痕组织不够坚强,在腹内压增加的情况下发生,婴儿脐疝多属易复性,临床上表现为啼哭时脐疝脱出,安静时肿块消失。疝囊颈不大,但极少发生嵌顿和绞窄,临床发现没有闭锁的脐环迟至2岁时多能自行闭锁,因此除了嵌顿或穿破等紧急情况外均可采取非手术疗法。而继往非手术疗法的处理会延迟脐环的闭锁,自1998~2002年以来对24例本院出生的患儿用新的方法处理,均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CT表现与治疗要点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6例MPP患儿,分层随机法分为两组各38例,均行CT影像学检查,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予以综合治疗,对两组CT表现及治疗要点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CT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大片状实变影,3岁及以下患儿散在斑片状影表现居多,3岁以上患儿主要表现为肺实质浸润性病变。予以综合治疗的实验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MPP有典型的CT影像学表现,且不同年龄段CT表现患儿存在一定差异,临床需注意辨别。对于MPP的治疗应该采用综合疗法,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李美英  陈银 《护理研究》2001,15(4):197-197
婴儿腹外疝系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主要因为胚胎时腹膜鞘状突发育不全 ,未能完全闭锁 ,遗留缺陷 ,在婴儿啼哭、便秘、腹内压骤然增高时形成 ,以腹股沟斜疝及脐疝为多见。 1岁以内的婴儿患斜疝可用疝带压迫治疗 ,使用疝带后随身体发育 ,腹部肌肉逐渐强壮 ,有可能治愈 ,必须坚持应用 ,不可间断[1] 。为此 ,1994年— 1999年我院对 18例患儿实施了非手术疗法的家庭治疗及护理指导 ,并收到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  本组 18例 ,男 8例 ,女 10例 ,年龄最大 3个月 ,最小 45d ,平均年龄为 2 .0 7个月。单侧腹股沟斜疝 9例 ,双侧 2例 ,脐疝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评价X线、CT和MR对Chiari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7例资料完整的Chiari畸形患者的X线、CT和MR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小脑扁桃体下疝至枕大孔平面下5~30 mm,其中21例摄头颅及颈椎X片,表现为颅底凹陷16例,寰枕融合4例,寰锥缺如1例。CT扫描25例,表现为脑积水13例,脊髓空洞8例,2者同时存在的4例。MRI检查67例,表现为小脑扁桃体下疝67例,合并其他畸形的41例,其中脑积水19例,脊髓空洞10例,颅底凹陷9例,寰锥缺如1例,寰枕融合2例。结论MRI可清晰显示后颅凹及颅颈交界结构,并可显示颅底及其他发育异常,为诊断Chiari畸形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对颈椎了、颅骨的异常不如CT和X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评价X线、CT和MR对Chiari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7例资料完整的Chiari畸形患者的X线、CT和MR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小脑扁桃体下疝至枕大孔平面下5~30 mm,其中21例摄头颅及颈椎X片,表现为颅底凹陷16例,寰枕融合4例,寰锥缺如1例。CT扫描25例,表现为脑积水13例,脊髓空洞8例,2者同时存在的4例。MRI检查67例,表现为小脑扁桃体下疝67例,合并其他畸形的41例,其中脑积水19例,脊髓空洞10例,颅底凹陷9例,寰锥缺如1例,寰枕融合2例。结论MRI可清晰显示后颅凹及颅颈交界结构,并可显示颅底及其他发育异常,为诊断Chiari畸形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对颈椎了、颅骨的异常不如CT和X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肩胛骨骨折患者多层螺旋CT(MSCT)与X线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联合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2月我院肩胛骨骨折患者49例,均行X线、MSCT检查,由2位以上放射科医师通过双盲法评估图像。观察术后X线、MSCT检查影像学表现,并对比X线、MSCT单一及联合诊断准确率。结果:术后49例肩胛骨骨折患者中,肩胛骨体部骨折16例,盂缘骨折8例,肩胛冈骨折6例,肩峰骨骨折5例、缘突骨折5例,盂窝中央横断骨折5例,肩胛颈骨折4例;X线检查可见粉碎性骨折,但对于骨折移位、骨折块数目则无法显示,且显示不明显移位的非粉碎性骨折不够清晰;MSCT检查可清晰显示骨折移位、骨折块数目、凹陷及累及范围,对于移位不明显的非粉碎性骨折通常表现为骨折线;X线、MSCT联合诊断准确率100%(49/49)较X线单一诊断79.59%(39/4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X线、MSCT联合诊断准确率100%(49/49)与MSCT单一诊断准确率95.92%(47/49)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X线、MSCT联合诊断肩胛部骨折,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MSCT诊断创伤性膈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伤性膈疝是一种并不常见的胸腹外科急症,以往多通过X线检查,但检查繁琐,患者多不配合,误诊、漏诊常见.随着CT的普及,有关CT对创伤性膈疝的诊断应用逐渐见诸报道,但对MSCT研究报道较少.笔者收集手术证实的创伤性膈疝9例,分析、总结其MSCT的特征性表现,探讨MSCT对创伤性膈疝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MSCT对创伤性膈疝的诊断率,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更为详细直观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搜集39例经病理证实或具有典型影像学征象的股骨颈疝窝影像学资料.结果:39例股骨颈疝窝中,双侧7例、右侧18例和左侧14例.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段前外侧皮质下,呈圆形或类圆形,最大径3 ~ 28mm.CT表现为有硬化环的低密度灶,并伴前方皮质与病灶相通的裂隙样缺损.结论:股骨颈疝窝具有特殊的CT表现,CT可依据病变典型部位、形态确诊股骨颈疝窝.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6~18岁较大儿童儿童腹股沟巨大斜疝,通过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单纯行疝囊颈高位结扎术与腹腔镜下疝囊颈高位结扎+生物补片修补术两种方法的优劣,探讨生物补片在儿童腹腔镜下腹股沟巨大斜疝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较大儿童腹股沟巨大斜疝(疝环口直径>3cm )52例,年龄6~18岁,其中行疝囊颈高位结扎+生物补片修补术21例(生物补片组),单纯行疝囊颈高位结扎术31例(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物补片组21例患者随诊3个月至2年无患者复发。对照组31例患者有2例患者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出现复发,复发率为6.4%。在复发率方面生物补片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在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下治疗较大儿童腹股沟巨大斜疝时,行疝囊颈高位结扎+生物补片修补术能减少巨大斜疝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于2012年10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部疝患者共36例。采用螺旋CT诊断,观察并分析诊断结果。结果:诊断正确率为100.0%;依据腹部疝具体位置,有16例为腹股沟区疝,有4例为脐疝,有5例为腹腔内疝,有2例为闭孔疝,有5例为外伤性腹壁疝,有4例为腹壁切口疝;患者腹部疝的内容物均为小肠;CT图像表现为肠梗阻共36例。结论:采用螺旋CT诊断腹部疝,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且操作简便、安全,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并提高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胃肠道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胃肠道穿孔病例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32例患者包括:胃穿孔10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l3例,小肠穿孔2例,结肠穿孔4例,阑尾穿孔3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和MSCT检查,29例CT表现为腹腔内不同部位的游离气体影,诊断符合率为90.6%(29/32),X线平片诊断符合率为65.0%(13/20)。结论 128层MSCT有助于对少量腹腔游离气体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MSCT检查且诊断符合国际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诊断标准或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MSCT检查诊断,对病灶平扫、动态增强CT扫描以及延迟扫描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共检出病灶108个,MSCT平扫显示为圆形及椭圆形低密度影,部分表现为混杂密度灶;动态增强CT扫描显示特征性边缘结节状强化,随着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向心性充填。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有效诊断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帮助了解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供血方式,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人肺发育不全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成人肺发育不全的影像表现,男4例,女8例,年龄25~58岁,主要症状为咳嗽、喘息和发热,均行X线与CT检查,并通过多平面薄层重建、表面遮盖显示法、CT仿真内窥镜等图像后处理,并分析其表现.结果:12例中示左侧9例,右侧3例.患者全肺野呈致密影7例,大部分肺野致密影5例.纵隔向患侧移位11例.健侧代偿性肺气肿10例,纵隔疝10例.结论:影像学对成人肺发育不全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以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7例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15~53岁,平均年龄37±14岁。7例均行骨盆X线平片及CT检查;另有5例行MR检查;1例行放射性核素显像;并有2例行疝窝手术刮除。结果:7例共8个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呈圆形或卵圆形,最大径≤15 mm。X线平片上表现为伴有硬化缘的透亮区;CT上表现为类圆形骨质缺损区,其内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边缘硬化、清楚;MRI上病变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灶周骨髓未见异常信号;放射性核素显像无明显异常。结论:股骨颈疝窝有较为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安普贴治疗婴儿脐疝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消毒后揉成球形的脱脂棉球,按压在患儿脐部,抵住脐环,安普贴以棉球为中心贴住棉球及脐周皮肤。 结果 56例患儿脐疝均治愈,治愈率100%。 结论 安普贴粘贴封脐的方法治疗婴儿脐疝,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HE)患者磁共振(MRI)与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联合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7例HE患者,均接受MRI、MSCT检查。对比MRI、MSCT联合诊断符合率,并统计影像学表现。结果: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率(98.24%)高于MSCT(78.94%)、MRI(80.70%)单项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联合MRI可显著提高HE患者诊断准确度,为临床确定合理干预措施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SCT)在诊断儿童血管环合并气道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确诊的30例血管环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最小密度投影(Min IP),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学资料,观察血管环与气道的关系。结果血管环畸形中,右弓、迷走左锁骨下动脉14例,肺动脉吊带7例,双主动脉弓5例,左弓右降4例;血管环伴气道狭窄18例(主气道狭窄10例、左主支气管狭窄5例、右主支气管狭窄3例),气管桥7例,气管性支气管3例,对称性支气管2例。结论血管环易导致气道受压变窄和气道发育异常,MPR、MIP和Min I等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准确、全面显示血管环与气道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支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股骨颈疝窝的X线平片、HRCT资料,全部病例均行X线、CT检查。结果8例股骨颈疝窝,其中单侧7列,双侧1列,共9个病灶;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部或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X线平片表现为囊性低密度灶,周边环以均匀薄壁硬化圈,CT表现伴清晰均匀薄层硬化圈的低密度灶。结论股骨颈疝窝具有特征性发病部位及影像学表现,X线及CT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