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即医养院,已成为趋势,其将极大缓解我国的养老压力,而目前针对医养院服务质量暂无明确统一的评价标准。目的 构建医养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3月,通过实地调研、研究相关政策和文献、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以“结构-过程-结果”为理论框架的医养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积极程度、专家权威系数(Cr)、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分析专家咨询的可靠性,专家对条目的评价采用重要性得分均数、变异系数(CV)和满分率表示,采用百分权重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6%和100.0%,Cr分别为0.83、0.84。第1轮专家咨询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W)分别为0.116、0.137,第2轮专家咨询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W分别为0.137、0.321(P<0.05)。最终确定医养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72项三级指标。结论 初步确立了医养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医养院服务质量的评价和持续改进等提供量化 依据。  相似文献   

2.
背景  为应对老龄化,我国对医养事业给予大力扶持,致使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剧增。但因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及养老事业起步较晚,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医疗服务不规范和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目的 构建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供给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于2017年6—8月,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20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中心)和15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形成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供给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版);于2017年11月—2018年1月选取23名专家,通过亲自发放或电子邮件发放3轮函询问卷,由专家对指标的合适性、重要性、熟悉程度及判断依据做出判断;函询结束后,整理专家咨询结果,计算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程度和指标重要性赋值、满分比、变异系数。结果 3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8.5%、100.0%、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05、0.909、0.922,变异系数分别为0.06~0.24、0~0.17、0~0.22,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249、0.252和0.316。依据指标筛选标准,综合专家意见后,第1轮删除12个指标、增加16个指标,第2轮删除5个指标、修改1个指标、增加1个三级指标,第3轮无删除、修改、增加指标,最终形成了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的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供给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构建的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供给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专家意见集中度较高,结果可靠性较强,可为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中心服务质量的评价、建设和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社区居家智慧化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为社区居家智慧化养老服务模式的评价和改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专题小组讨论、Delphi法等,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初步构建社区居家智慧化医养结合模式服务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是100%和97.2%。专家权威系数分别是0.871和0.877。第一轮专家咨询中一、二、三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38、0.122、0.132,第二轮专家咨询中一、二、三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302、0.130、0.21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服务结构、服务过程、服务结果),21个二级指标,127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初步确立的社区居家智慧化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为中医师的任用、培养、考评等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行为事件访谈初步构建指标体系,参考相关胜任力著作和文献形成专家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面向30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结果:两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0%,权威系数分别为0.94和0.97,第2轮指标体系变异系数一级指标0.07~0.18、二级指标0.07~0.16和三级指标0.07~0.18。最终形成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9项,三级指标57项。结论:本研究构建了中医师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可为新时代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护理问题标准化语言体系,为社区居家养老护理服务标准化和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5—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4所医院和2所高校的专家45名,采用德尔菲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社区居家养老护理问题标准化语言体系。结果 第1轮专家咨询发放问卷45份,回收有效问卷39份,有效回收率为86.7%;第2轮专家咨询发放问卷39份,回收有效问卷32份,有效回收率为82.0%。第1轮专家咨询权威系数、判断系数、熟悉程度系数分别为0.879、0.913和0.846;第2轮专家咨询权威系数、判断系数、熟悉程度系数分别为0.880、0.892和0.869。两轮专家咨询的协调系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专家咨询,最终确定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73个,补充条目4个。结论 社区居家养老护理问题标准化语言体系涵盖了老年人在社区居家养老中面临的常见、重要的护理问题,结果科学可靠,可作为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评估内容的指引,也为社区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的标准化和养老服务大数据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为重庆市及西部各地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估提供客观参考。方法 结合我国和重庆市相关政策,采用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以2016年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初步建立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并编制专家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经两轮专家咨询,确定绩效考核指标及其权重系数。结果 于2016年9月—2017年3月,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两轮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总体权威程度系数(Cr)为0.878。第1轮和第2轮专家咨询的指标总体协调系数(W)分别为0.320和0.386。最终构建了由5项一级指标、26项二级指标、67三级指标及其权重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指标体系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666。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专家的积极程度和权威程度均较高,第2轮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优于第1轮,专家意见协调性较好。该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能客观评估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广东省全科团队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广东省全科医生团队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的实施效果,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提供客观的参考。方法 结合我国和广东省相关政策,采用文献回顾等研究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Structure-Process-Outcome)”框架为基础,初步建立绩效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并编制专家咨询问卷。于2016年10月—2017年2月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经两轮专家(n=27)咨询,确定绩效考核指标及其权重系数。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分别为90.6%(29/32)和93.1%(27/29);专家对一级指标的权威系数为(0.82±0.11);第2轮咨询中指标总体协调系数为0.272(P<0.001),不同机构专家组内的协调系数均>0.453。最终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及其权重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全科团队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专家的积极程度和权威程度均较高,第2轮专家组内咨询意见趋向一致,协调性较好,咨询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构建上海市社区护理质量管控指标体系,旨在为全面提升社区护理管理质量内涵提供评价工具。 方法 以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编制社区护理质量管控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采用目的抽样选取基层卫生机构政府管理人员、基层医疗管理人员、高校社区护理授课教授、资深社区护理管理等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结合专家意见及指标界值筛选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结果 专家积极系数为94%;权威系数为0.85;总协调系数W第一轮为0.253(χ2=311.285,P<0.01);第二轮为0.401(χ2=498.971;P<0.01);结构指标包括组织架构、人员、制度、护理培训等及相应6项三级指标;过程指标包括资源、环境管理、社区护理质量管理、参与社区重点人群管理、参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工作、安宁疗护、居家护理等及相应15项三级指标;结果指标包括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服务对象满意率、护理质控达标率、社区护士培训率、社区护士考核合格率、工作创新及成果推广及相应27项三级指标。 结论 根据“结构-过程-结果”模式构建的社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可操作性及前瞻性,能够反应社区护理运行、护理质量、护理服务等状况,亦能够帮助社区护理管理者依据评价体系全面地建设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科学、完善的网约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病人及其照顾者客观评价网约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以SREVQUAL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政策调研、文献回顾、质性访谈、专家咨询法,确定网约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96%,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9、0.81,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80、0.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终形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34项三级指标。结论:基于SERVQUAL模型构建的网约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可为网约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与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诺丁斯关怀理论构建临床护士人文关怀指标体系,为评估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提供方法和策略。方法在诺丁斯关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法和质性访谈法,并选取来自安徽省的29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以确立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果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6.67%和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6、0.87,第一轮专家函询的Kendall协调系数为0.282,第二轮为0.276;各指标赋值均数为4.69~4.93;变异系数为0.052~0.169,分值均符合要求。经过2轮德尔菲初步构建了一套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92个三级指标的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结论运用德尔菲法构建的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函询结果可靠,专家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协调程度及集中程度均较高,可作为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炎症性肠病个案管理师的工作职责指标体系,为炎症性肠病个案管理师的任用及工作职责指明方向。  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半结构式访谈法构建炎症性肠病个案管理师的工作职责指标体系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选取医学院校或三级甲等医院炎症性肠病和消化医疗护理等相关领域专家16人,进行2轮专家咨询,第一轮专家咨询后,修订了2个二级指标和4个三级指标,增加了3个三级指标,并结合专家和课题组意见,对3个三级指标进行了合并;第二轮专家咨询,对3个三级指标进行了修改,并计算专家积极系数、变异系数、专家意见的权威度和Kendall和谐系数等。  结果  最终形成包含5个一级指标(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研究)、19个二级指标、75个三级指标的炎症性肠病个案管理师工作职责体系,第一轮重要性赋值均数为3.94~5.00,变异系数为0.000~0.235,第二轮各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06~5.00,变异系数为0.000~0.229。两轮专家咨询中专家积极系数为100.00%,权威系数为0.863,其中判断系数为0.850,熟悉系数为0.863。  结论  炎症性肠病个案管理师工作职责指标体系包括了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研究5个方面,专家意见集中,结果科学实用,体现了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疾病管理特点,可以为炎症性肠病个案管理师的任用、评价与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Delphi法构建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能力评价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适用于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能 力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框架。方法: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初步建立食品安全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框架,邀请相关领域 的专家对该框架进行2轮专家咨询,根据专家意见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和确定指标,并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层次模型, 确定各项指标权重系数。结果:2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4%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26;第1轮咨询各级 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439,0.323,0.324;第2轮咨询各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607,0.351,0.3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2轮专家咨询后建立了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构成,并具有相应的权重。结论:本研究咨询的专家具有较高的积极性、权威性,较好的协调性,筛选出的指标比较全面且合理,可为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促进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失能老人提供有效的上门医疗服务,构建了北京市失能老人上门医疗服务评估指标体系。 方法 基于对前期查阅的政策文件、文献和成熟的评估工具的研究,初步拟定了评估指标条目池,并设计了专家咨询表。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在上门医疗服务或老年综合评估领域富有经验的综合医院老年科医生、社区全科医生及社区护士共15名专家,在2019年1—5月通过邮件向专家下发专家咨询表,进行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并统计专家的个人信息以及专家权威程度相关指标,建立失能老人上门医疗服务评估指标体系。 结果 两轮咨询下发的专家咨询表均全部回收且全部有效,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0%,15名咨询专家权威程度在0.700~0.942,平均为0.847,达到了可接受的标准。第一轮专家咨询的指标重要性、可行性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72和0.207(均P<0.001),第二轮分别为0.301和0.314(均P<0.001),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咨询结果可靠。最终构建的失能老人上门医疗服务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了服务安全、身体一般状况、认知与精神状态、躯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环境与资源共6项一级指标和28项二级指标。 结论 咨询专家具有很高的积极性,且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两轮咨询后专家对各一、二级指标的评价意见趋于一致,有足够的协调性,本研究构建的失能老人上门医疗服务评估指标体系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4.
钱正瑛  金伟 《中国医疗设备》2020,(2):120-122,143
目的建立科学有效的医学装备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价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在医疗器械管理工作的质量。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开展两轮专家意见征询,其中第一轮专家意见征询主要是拟定质控备选指标。在质控备选指标拟定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卫生技术评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HTA)的方法,通过三种方式收集质控指标:各类法规、文献查询和第一轮专家意见征询。当通过HTA的方式产生了质控备选指标以后,开展第二轮专家意见征询,并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了指标体系。结果建立了质控初筛指标,然后通过Cronbach’sα确定了指标的可靠性,再通过变异系数建立了质控精选指标,并通过指标开展质控管理工作。结论通过质控指标体系建立,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内医疗设备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痴呆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各国逐渐重视基层医疗的作用,强调了全科医生在痴呆早期识别及后续管理中的重要性,国际上一些国家建立了痴呆社区管理指南或者共识,我国目前仍没有痴呆社区管理相关指南或共识供全科医生参考。目的 探索构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痴呆患者管理的工作内容,为今后痴呆社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8月-2019年1月,首先成立课题核心小组,初步拟定痴呆社区管理工作内容指标,然后选择神经内科、精神科、老年科、综合科、社区全科医生及社区护士共28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应用权威程度、协调系数及积极系数进行评价,最终建立痴呆社区管理工作内容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一级指标专家权威程度均值为0.729。两轮评价指标重要性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30和0.179(P<0.01),可行性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95和0.207(P<0.01)。建立痴呆社区管理工作内容的指标体系包括2项一级指标、7 项二级指标、20项三级指标。2项一级指标分别为:痴呆的识别与筛查、痴呆确诊后的随访管理;7项二级指标分别为进行认知表现筛查、采用认知筛查量表评定、筛查过程中转诊、随访频次、临床随访内容、量表评定、随访过程中的转诊。结论 专家的积极程度和权威程度较高,两轮咨询后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专家意见协调性较好,结果可信,采用德尔菲法构建的痴呆社区管理内容可以为今后痴呆社区管理提供 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社区全科师资基本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建立上海市社区全科师资基本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以规范社区全科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方法对190名上海市12个区县从事全科临床医疗、社区卫生服务行政管理及全科医师规范化在培学员行问卷调查,了解社区全科师资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拟定“社区全科师资基本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评议表,选择从事全科医疗、全科教学、公共卫生事业及卫生行政管理等28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法咨询,经数据统计分析咨询结果、意见汇总确立评估指标体系。结果建立的社区全科师资基本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综合素质、能力和个人愿望,教育和工作背景,个人职业发展能力,全科医疗工作能力,全科医学教学能力)和57个二级指标。两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均为0.85,指标重要性协调系数分别为0.190和0.225(均P〈0.01)。结论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初步建赢了上海市社区全科师资基本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多方位、多角度评价社区全科师资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可作为将来设立社区全科师资准入标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护理本科生就业质量指标确立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护理本科生就业质量评价一直以来缺乏科学的标准,本研究拟调查专家对构建护理本科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观点。方法:通过专家函询法对22位相关领域专家就护理本科生就业质量指标体系进行了为期两轮的函询和论证。结果:专家的权威程度系数为0.81和0.82;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高,两轮专家意见的和谐系数分别为0.54和0.71(P〈0.01)。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包括用人单位满意情况、学生主观满意情况、工作条件与环境、专业对口情况等4大类及60项二、三级指标。结论:专家对确定护理本科生就业质量协调程度较高,为护理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实践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影像科在职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综合文献研究和研究小组意见,拟定影像科在职护士核心能力各级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对20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将指标转化为自评量表,选取某三甲医院31名影像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1.0软件对咨询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通过两轮咨询,形成影像科在职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78个。两轮专家咨询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33、0.923。第2轮一、二、三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46、0.53、0.47(P<0.01)。31名调查对象核心能力各维度得分为3.08~4.45分。结论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协调程度较高,构建的指标可用于影像科在职护士的核心能力培养及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