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杲学说,誉为“脾胃学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近几十年来,不少书刊杂志发表了很多赞扬或评介“脾胃学说”的文章,足见李杲学术思想在理论和指导临床各科的重要性。《光明日报》1979年6月15日又发表了湖北中医学院朱曾柏同志所著《我国古代“脾胃学说”的倡导者李杲》一文,读后很受启发,其中特别是提到李杲“这种  相似文献   

2.
王好古,字进之,号海藏,元代·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王氏先与李杲同师于张元素,而王氏年辈较晚,元素逝世后,又习业于李杲。因此,王氏的学术思想,渊于《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又受历代诸医家,尤其是张元素的脏腑议病和李杲的脾胃学说的深刻影响。他敷陈李杲的医学理论,如“用药法象”和“伤寒辨证”都有独特见解。王氏所著《汤液本草》,总结了李杲的用药法则;所著《此事难知》、《医垒元戎》,阐述了李杲的伤寒辨证及其治伤寒的大法。其理论和用药都超出和发展了仲景论治的范围。又著有《阴证略例》等书,其中《阴证略例》是其代表作。兹将其对脾胃学说  相似文献   

3.
通过概括丹溪学说的主要学术思想及新安地区几个代表医家的主要学术观点,从中探究新安医家的学术思想与丹溪学说的渊源,研究新安医家在丹溪学说传承基础上的发展。新安地区的医学深受丹溪学说影响,尤其是代表性医家汪机的"营卫一气"理论,及其再传弟子孙一奎的"命门动气说"等学说的形成均受到丹溪学说中的滋阴理论、脾胃学说等理论的影响,并予以传承和发展。新安医学在当时丹溪学派的影响下,以丹溪学说的理论为基础,在新安医学家的继承和创新之下,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医学流派。  相似文献   

4.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继承金元时期李杲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脾胃当分论、分治”,首创“胃阴学说”,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脾胃学说.叶氏医案中有大量治疗木土关系失调的病案,注重木土关系是叶氏治疗脾胃病的又一大特点.通过对清代医家叶天士脾胃病医案的研读,对其治疗脾胃病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例举出叶氏的典型案例.从中可以充分学习和了解叶氏的学术思想、辨证规律及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5.
李东垣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其学术上尊崇《内经》、《难经》和《伤寒论》,亦受其师张元素脏腑病机学说影响。李东垣总结的脾胃学说,其学术创新可以归纳为4点:第一,以气化升降浮沉原理为脾胃学说立论依据;第二,创立脾胃学说,发挥气化理论;第三,揭示脾胃气化失常为内伤病机之关键;第四,治疗主张补中升阳并随季节特点辨时用药。李氏理解、发挥和运用气化理论阐释脾胃学说,并证之临床实践,对于后世医家的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6.
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宋金时真定(今河北省保定市)人。李杲从张元素学医,继承了张氏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并有所阐扬和发展。他在张氏脏腑议病的启示下,深刻研讨了《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古典医籍,并通过长期临证实践,积累了治疗内伤病的丰富经验,独树一帜,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形成了“脾胃学说”,成为补土派的创始人,为充实和发展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李杲的著述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在这些著作里,  相似文献   

7.
龚琼模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年,现任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为全国第二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继承导师。笔者跟随龚老多年,受益匪浅,现将龚老多年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特点总结如下。1 效法张、李、叶,脾胃有独见 在脾胃学术上,龚氏推崇张机、李杲、叶桂三大医家,认为张氏《伤寒杂病论》开创了脾胃病证治之先河,李氏《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等著作完整而系统地阐述了脾胃理论,堪称脾胃学派之正宗,叶氏补充了脾胃学说,提出了“胃阴”观点,  相似文献   

8.
储水柔  孙培养  李玮  胡伟 《光明中医》2023,(9):1767-1770
新安医家吴崑在《针方六集》一书中强调针理与药理并无二致,导师孙培养教授深入学习和研究了新安医学学术思想,基于“针药一理说”这一学术思想,运用针药结合治疗失眠取得较好疗效。现基于“针药一理说”探讨从辨经络阴阳、重脾胃升阳、皆审气保元、三因制宜、有序有度这几方面将针刺与中药有效联合治疗失眠。并附1则验案佐证。  相似文献   

9.
论李杲“阴火”学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脾胃内伤”学说是李杲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而“阴火”论、“甘温除热法”,以及在方药配伍上重补益阳气与升阳散火相结合,也是李杲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这样认为:“阴火”论、“甘温除热法”,以及在方药配伍上重补益阳气与升阳散火相结合,构成了李杲“脾胃学说”的三纲鼎立之势,这些既是李杲“脾胃学说”的主要精华,也是李杲丰富、发展祖国医学的重要贡献。本文就李杲“阴火”的形成、性质以及治疗等主要内容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杲是易水学派的代表医家,秉《内经》《难经》为论,承易水学派张元素之学,以临证为要,创立“脾胃学说”,以“风药”升补阳气,创治疗内伤杂证诸名方,对当今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风药”理论的渊源、含义及功用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析,研究发现:第一,“风药”理论,源于经典,发于师门,出于临证,实为有据有法,有方有药,并经实践反复证明的、行之有效的理论。第二,李杲所言“风药”非治风之药,而是“味之薄者”,有“助春夏之升浮”之功用的药物。第三,据《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等分析可见,李杲善用“风药”以升发阳气、发散火郁,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制方思想;同时,其以“风药”行经通络,完善了易水学派之药物归经体系;再次,其善以“风药”胜湿,并治疗头目疼痛等证,对后世医家的临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回到易水学派”为反思,以考据探析为主要方法,通过研究,明晰“风药”理论的渊源、名义及功用,以期对理解李杲组方原理,指导临床应用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试论脾胃学说在骨伤科中的应用胡关彪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312000)关键词:脾胃学说/骨伤科脾胃学说的创立始于《内经》、《难经》,创于易水学派,盛于宋元明末,被后世医家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尤其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历代医家对于伤病...  相似文献   

12.
孙慧媛  刘玉贤  王成祥 《中国中医急症》2023,(7):1254-1255+1270
刘奎为清代著名瘟疫学家,少时多病,官运不济,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其代表作《松峰说疫》等医学论著,在继承《景岳全书》和《瘟疫论》的学术思想基础上加以发扬和深化,严格划分瘟疫范畴,创“三疫”学说;继承并发扬了《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理念,首创“瘟疫六经治法”;综“瘟疫统治八法”,以解毒为要;同时领先于其他国家学者,较早地提出避瘟预防的有效措施。刘奎的疫病防治理念和方药方法,为传染病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对当今疫情防控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杲在《脾胃论》中所记载的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图既继承了张元素的学术思想,又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并进一步用五行理论将升、降、浮、沉与四时相配,且独重视脾胃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以此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深入研究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图的原理,充分理解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著名代表方剂的应用是学习李杲学术思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李玉贤主任医师诊治内科疑难杂病经验丰富,将《黄帝内经》脾胃学说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收效较好,凝炼李玉贤主任医师对《黄帝内经》脾胃学说的继承与发挥,以期更好地指导中医脾胃病之治疗。  相似文献   

15.
脾胃学说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焦树德 《河北中医》2004,26(7):485-488
脾与胃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素问·玉机真藏论》说 ,脾为“中央土 ,以灌四傍”。《素问·五藏别论》又说 :“胃者 ,水谷之海 ,六府之大源也。”所以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与胃 ,向为医家所重视 ,在《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等书中皆有论述。到了南宋时代 ,医学名家李东垣深研《内经》理论 ,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 ,写出了具有独创性的医学论著———《脾胃论》 ,为脾胃学说奠定了基础 ,为中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今遵《内经》和李东垣关于脾胃的论述 ,结合后世诸家之说 ,谈谈笔者在临床上…  相似文献   

16.
自《脾胃论》问世,历代医家对李杲创导的“脾胃学说”奉为要旨,叶天士称誉:“脾胃为病,最详东恒。”(《临证指南》)毋庸置疑,《脾胃论》在中医学术发展中具有深远影响。然追本溯源,  相似文献   

17.
脾胃学说的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永国 《河南中医》2007,27(10):33-33
脾胃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送,逆者死。”张仲景曰:“四季脾王(旺)不受邪。”金元医家李东垣进一步发展了脾胃学说。其在《脾胃论》中说:“历观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  相似文献   

18.
罗天益作为易水学派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医家,强调临床要遵《内经》之旨,效仲景之法,极力革除当时社会胡乱服药习俗以及医家滥用汗下误人的流弊,创三焦辨证,发展李杲脾胃学说,为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东垣是金元时期著名中医学家,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其有关“脾胃”的学术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值得我们不断去挖掘、学习、应用。后世医家对李东垣的学术思想研究颇多,而对其人生经历在学术思想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相对较少。查阅相关资料,归纳整理出李东垣的生平与主要学术思想形成的背景,理清其生平与主要学术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阴火论”的病因病机。对进一步研讨“脾胃学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东垣先生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创立了“脾胃学说”,作为易水学派代表性医家,其学术传承是易水学派乃至燕赵医学流派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学术思想及传承对于指导中医临证大有裨益。本文以东垣学术特点及其方药运用为线索,对比后世医家丰富和发展其学说的相关例述,以及东垣在枳术丸等方剂上的发挥,承其师,补其全,以此研究从发现医家“不全”到后世医家“补全”的中医传承模式,以期对中医学派传承研究与学习提供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