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静脉隔离是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的基石,经冷冻球囊导管行肺静脉隔离(PV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获得了临床研究证实;目前国内外指南都已将冷冻球囊消融作为房颤消融PVI的标准疗法。冷冻球囊消融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短暂性膈神经麻痹、食道损伤等;消融术后出现呼吸困难、肺动脉高压首先考虑与消融后肺静脉狭窄相关,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认识的提高,静脉狭窄目前已很少发生;消融术后肺动脉高压亦是左房僵硬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之一,是一种经射频导管消融术后较为罕见的并发症,目前尚未见冷冻球囊消融后该并发症的报道,我们在此报道一例冷冻球囊消融术后出现左房僵硬综合征的案例。  相似文献   

2.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症状性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已经成为一线治疗方案。冷冻球囊消融术作为心房颤动治疗的新技术,在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通常,在单次冷冻后就可以取得满意的肺静脉电隔离效果,相对于传统的基于逐点消融的射频消融术有着巨大优势。但冷冻球囊消融术投入临床使用时间较短,目前仍有一些并发症存在。现总结其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51、59岁,在行冷冻球囊消融术中出现膈神经损伤。1例患者3个月左右膈肌活动开始逐渐恢复,症状基本消失,5个月左右膈肌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另1例患者术后72 h膈肌活动完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AF)冷冻球囊消融术(CBA)后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 107例接受CBA治疗的阵发性AF患者,随访CBA术后早期(3个月内)AF复发和晚期(3个月后)AF复发的情况并分析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 24例(22.4%)在术后早期复发AF。多因素分析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尿酸(SUA)是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预测指标。随访(10.32±3.54)个月,19例(17.8%)在术后晚期复发AF,其中18例为早期复发患者。多因素分析显示SUA是晚期AF复发的独立预测指标(OR:1.058;95%CI 1.010~1.109,P0.017)。结论 SUA和早期AF复发可作为CBA术后晚期AF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Af)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一Af患病大国,Af患者达800万,并且这一数据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逐年增加。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Af成功率高、疗效确切,因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消融过程复杂,术中患者疼痛感明显。相较而言,冷冻球囊消融术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因此成为阵发性Af的新治疗方法;但也存在对肺静脉解剖结构要求较高、辐射暴露较多以及膈神经麻痹等缺点。现以近期相关文献为基础,对射频消融和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原理、操作难度以及疗效做一综述,通过比较射频消融和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Af的优劣,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目前其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导管消融术得到快速发展,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中环肺静脉隔离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术式,所用能源主要为射频能源,但手术复杂,学习曲线较长,可出现血栓形成、心肌及其周围组织损伤、致命性肺静脉狭窄及心房—食道瘘等并发症,限制了该术式的普及。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59岁。因偏头痛于1991年6月24日18时口服麦角胺咖啡因2片,20时觉恶心不适,24时许感胸部憋闷、心前区压榨样痛、虚汗、恶心、频繁呕吐,服活心丹2粒,约10余min后症状缓解。此症状于夜间反复发作数次,于25日9:50来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冷冻球囊消融(CBA)术后肺静脉狭窄(PVS)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6月至2021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首次行CBA且于术前和术后均接受了左心房肺静脉CT血管造影的患者129例。使用Carto3 V6系统测量肺静脉口部面积(APVO)。根据APVO减小率(ΔAPVO)分为轻度(25%~50%)、中度(50%~75%)和重度(≥75%)PVS。将ΔAPVO≥25%的患者分为PVS组(n=41),ΔAPVO <25%的患者分为非PVS组(n=88)。结果:12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0.30±9.83)岁,其中男性98例(76.0%)。共有41例(31.8%)患者出现PVS(共60支),其中轻度PVS 52支(86.7%)。CBA术后,左上、左下、右上和右下肺静脉的APVO分别减小了(37.5±103.0) mm2(P<0.01)、(37.3±93.7)mm2(P<0.01)、(59.8±112.0)mm2(P<0.01)和(38.3±87....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冷冻球囊消融术治疗老年心房颤动(AF)患者的有效性,并分析其术后AF复发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内科行AF冷冻消融术的老年患者165例,术前收集受试者基线资料,平均随访(8.90±5.62)个月,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出现AF复发分为复发组40例和非复发组125例,对比2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复发组阵发性AF比例明显低于非复发组,早期复发比例明显高于非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早期复发(HR=10.098,95%CI:3.627~28.111,P=0.000)和右心房上下径(HR=1.130,95%CI:1.025~1.247,P=0.014)为老年患者冷冻球囊消融术后AF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冷冻球囊消融术可作为老年AF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案,3个月内早期复发和右心房上下径为老年患者冷冻球囊消融术后AF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痉挛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心外膜下冠状动脉发生一过性收缩,致使冠状动脉发生部分或完全堵塞。反复持续的冠状动脉痉挛可引起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本文报道心房颤动CARTO标测与射频消融术中右冠状动脉痉挛闭塞1例,探讨冠状动脉痉挛发生的病理生理及救治方案,以期为临床诊治类似病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冷冻球囊消融术可成功实现环肺静脉电隔离,治疗心房颤动,但其手术的成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影响急性成功率的因素有球囊大小、封堵情况、鞘同轴、冷冻低温、二代球囊等;影响手术成功率的因素有患者基线特征、复温时间、冷冻次数、观察时间、迷走神经反应亢进、空白期复发等。对这些影响因素的了解有助于作出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冷冻球囊消融术(CBA)和射频消融术(RFCA)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并分析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房颤患者共124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CBA组(n=69),RFCA组(n=55)。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3个月空白期之后体表心电图记录到房颤、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或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或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出现超过30 s的房颤、房扑或房速均被视为术后复发,比较两组有效性及安全性。根据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无复发组,比较两组特征,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①术后共有119例患者完成随访,完成随访的67例CBA组患者中25例(37.3%)在术后3个月复发;52例RFCA组患者中18例(34.6%)复发,两组间无差异(P=0.761)。②并发症方面,CBA组中有1例出现穿刺部位血肿,3例出现一过性膈神经麻痹;RFCA组有4例出现穿刺部位血肿,1例出现动静脉瘘,2例出现心包压塞;两组均未发生心房食管瘘、膈神经损伤、严重肺静脉狭窄等严重并发症。③复发组左房内径(LAD)大于无复发组[(43.10±5.78)mm vs (40.49±5.09)mm,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AD为房颤消融术后病人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090,95%CI 1.008~1.178,P<0.05)。结论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不劣于射频消融术;LAD是房颤消融术后预测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冷冻球囊消融(CBA)治疗心房颤动(AF)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和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与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标志物水平变化进行对比,研究AF患者经CBA后的心肌损伤与炎症的演变特征。方法连续纳入50例行CBA治疗的AF患者(AF组),50例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组),50例行急诊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4、48、72h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SA组CKMB及cTnI水平在术前及术后未呈现明显改变。AF组与ACS组CKMB及cTnI水平于术后24h达到峰值,hsCRP水平在术后48h达到峰值;ACS组CKMB、cTnI、hsCRP峰值均显著高于AF组和SA组。在AF组与ACS组中,cTnI与hsCRP呈相关性(r=0.275,P=0.045,AF组术后48h;r=0.351,P=0.01,ACS组术后48h),然而术后48hhsCRP/cTnI比值在AF组中显著高于ACS组(4.3vs 0.8,P0.001)。结论与ACS行急诊PCI患者相比,CBA术后患者心肌损伤和炎症标志物在术后达峰方面结果相似,但两者的比值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CBA术后患者心肌损伤和炎症标志物的变化仍有其自身的特征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冷冻球囊消融术(CBA)和射频消融术(RFCA)对心房颤动病人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7月药物治疗失败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病人10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CBA组与RFCA组,每组54例。比较两组肺静脉隔离(PVI)成功率、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心功能。结果 CBA组PVI成功率为100.0%(54/54),RFCA组成功率为98.1%(53/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A组手术和消融时间分别为(13.63±2.17)min和(8.25±1.13)min,均显著低于RFCA组的(15.82±2.64)min和(10.32±1.64)min(P0.05或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CA组术后12个月复发率为41.5%(22/53),显著高于CBA组的25.9%(14/54)(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CBA组LVEF均显著高于RFCA组,LVDd、LVDs均显著低于RFCA组(P0.05或P0.01)。结论冷冻球囊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PVI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射频消融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冷冻球囊消融术后12个月心房颤动复发率显著低于射频消融术,冷冻球囊消融术对心房颤动病人的心功能改善作用也优于射频消融术。  相似文献   

15.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1岁,主因"晕厥2小时"入院,患者发病前一日饮白酒约3两,凌晨于卫生间发生晕厥,持续约5分钟,意识恢复后,无肢体活动障碍及其他特殊不适。既往有类似饮酒后晕厥病史2次。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肝炎、结核病史,吸烟史20余年,20支/日。查体:T 36.8℃,HR 76次/分,R 18次/分,BP 132/78 mm 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明显干湿性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28岁,因剧烈运动时出现一过性胸闷、头晕,晕厥就诊。患者2年前晨起踢球,十几分钟后出现胸闷、头晕等症状,休息后症状消失。此后踢球时均出现胸闷、头晕,性质同前。1年前,清晨赶车时晕厥,持续约5-10min自行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查24h脑电图、头颅CT、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均未见异常,踢球后出现胸闷、头晕时Holter示:窦律从100bpm骤降到45bpm(图1A),并出现窦性停搏及交界性逸搏,最长达1694ms(图1B)。休息数分钟后心率逐渐上升。当地医院诊断为“病窦综合症”,植入双腔起搏器。术后3个月踢球时再次出现前述症状,Holter示:胸闷、头晕发作时,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1—0.4mV。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的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常规检查、术后一般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出院指导及随访等。结果 8例患者均成功行心房颤动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其中6例消融即刻转为窦性心律,2例肺静脉电隔离后心房颤动未终止,予同步电复律后转为窦性心律。术后3~5天好转出院。3~6个月随访期间8例患者均无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等房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结论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安全有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心房颤动(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中,消融肺静脉经常诱发迷走反射。本研究旨在评估预注射阿托品对此迷走反射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选25例接受冷冻球囊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前12例为试验组,后13例为对照组。试验组在冷冻球囊回缩前静推1 mg阿托品,对照组仅在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率和(或)血压降低]开始后给予阿托品,血流动力学变化恢复,即定义为治疗有效。结果试验组中,3例血压一过性降低,无需治疗;1例发生低血压,需要支持治疗。对照组中,分别有6例低血压、3例心动过缓和3例混合性心动过缓-低血压。预注射阿托品可使术中迷走反射发生率显著降低(4/12比12/13,P0.01)。结论预注射阿托品可预防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中的迷走反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冷冻消融是否会造成肺静脉开口狭窄及严重程度。方法前瞻性分析初次行房颤冷冻消融患者112例,冷冻消融术前空腹行左房-肺静脉CT三维解剖重建,冷冻消融术后30~40天再次空腹行左房-肺静脉CT三维解剖重建,比较冷冻消融术后是否发生肺静脉开口狭窄及严重程度。结果房颤冷冻消融术后左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右下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开口长径、短径与术前相比分别减小[-2.4(-5.0,0.4)]mm,(-2.8±3.9)mm;[-1.2(-2.9,1.0)]mm,(-1.2±2.8)mm和(-2.7±6.5)mm,(-2.3±4.7)mm;[-0.85(-3.3,1.1)]mm,(-1.1±3.6)mm,差别均具有显著性(P均0.01),但无严重(开口狭窄50%)肺静脉狭窄发生。结论房颤冷冻消融会引起肺静脉轻度狭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冷冻球囊消融术(CBA)与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5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经药物治疗失败或效果较差的心房颤动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BA组和RFCA组,每组20例。CBA组患者采用CBA进行治疗,RFCA组患者采用RFCA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左上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左侧膈下静脉、右侧膈下静脉及左下肺静脉肺静脉隔离(PVI)成功率、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冷冻最低温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疾病无进展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左上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左侧膈下静脉、右侧膈下静脉及左下肺静脉PVI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BA组患者左上肺静脉、左侧膈下静脉、左下肺静脉手术时间及消融时间、右上肺静脉消融时间均短于RFCA组,左上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左侧膈下静脉、右侧膈下静脉冷冻最低温度均低于RFCA组(P0.05);两组患者右上肺静脉手术时间、右侧膈下静脉手术时间及消融时间、左下肺静脉冷冻最低温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FC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CBA组为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随访终点,CBA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70.0%,RFCA组为30.0%,两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率的Kaplan-Meier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5.214,P=0.020)。结论 CBA用于治疗心房颤动的PVI效果与RFCA无异,但其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及消融时间,改善患者预后,且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远期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