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肌梗死后合并抑郁属于“双心疾病”范畴,抑郁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持续存在,可增加冠心病的复发或影响心肌梗死预后。中医的“双心学说”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神志,按照功用之异,分为“血脉之心”“神明之心”,双心一体,生理相依,病理互损。心肌梗死后抑郁的核心病机为“心脉瘀阻,心神失养”所致神明失守,抑郁由生。结合“双心学说”、心梗后抑郁的启动环节与其核心病机,本课题组主张“双心同治”,予祛瘀养心治法为基础,“祛瘀”以祛除心肌梗死(真心痛)之瘀血内停,“养心”以调节抑郁(郁病)之心神失养。  相似文献   

2.
心作为五臧之一,心主血脉为之体,为阴;心主神明为之用,为阳,因此双心理论体现的是心脏的一体两面。双心理论是指“心主血脉”与“心主神明”,并包括二者之间的生理相依,病理互损。赵海滨教授提出心肌梗死后抑郁焦虑的中医核心病机特点为“瘀热虚滞”,临床上针对“瘀热虚滞”,提出“活血清心”以清“瘀”“热”,治血脉不畅;“养血调神”以调“虚”“滞”,治神明异常,从而达到“形神合一”,双心同治。  相似文献   

3.
瘀毒致病理论是阐释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学说,情志致病(郁)在冠心病及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瘀、毒、郁常联合致病,使病情加重,迁延难愈.通过阐释瘀、毒、郁的内涵及在冠心病伴焦虑、抑郁中的发病机制,分析瘀毒、瘀郁、毒郁的相互关系和互结病机,总结瘀、毒、郁互结及三者相互影响促进是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核心病...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是临床中常见的双心疾病,焦虑抑郁作为冠心病独立影响因素,对于患者的预后状态及生活质量会产生严重影响。“形神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其内涵体现出中医整体观念的特色思想,以此为基,通过阐述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中西医认识,结合王阶教授临床经验,认为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核心病机以气滞、血瘀、痰浊、正虚为主,治疗时当以“形神同治”为原则,以豁痰散结、补肾活血、理气开郁、补脾益气为治则,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抑郁为临床常见的双心疾病,中医“形神同调”的理念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心脾相关”理论,从心脾母子相生、阴阳相承、气血相济、神志相合等理论出发,以中医藏象、气血理论为支撑,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病机进行了探讨,提出心脾气虚为疾病发病的内在基础,痰、瘀、郁为疾病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虚、痰、瘀、郁互结是疾病发病的关键病机,在治疗上强调调脾护心、痰瘀并治、气血同调,倡导因时制宜,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与现代医学的"双心医学"重视"心脏"和"心理"的深层关联不谋而合,中医"双心学说"强调"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双心一体,生理相依,病理互损,双心为病。在中医"双心医学"的指导下,应将"血脉之疾"和"神明之病"视为一体,做为心脏疾患的两个方面,将冠心病(胸痹)和焦虑(郁病)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发病规律及证候特征,即"双心同治":运用"祛瘀法"治"血脉之心","调神法"治"神明之心"。本文将结合现代研究进展阐述中医"双心学说",借以探析冠心病合并焦虑的论治思路。  相似文献   

7.
韩欣璞  朱潇雨  许博文  李杰 《中医杂志》2023,(21):2248-2252
肿瘤与双心疾病共病是临床常见状态,与肿瘤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探讨其核心病机及治法可为临床治疗带来新的思路和策略。认为心肾阳虚是双心疾病常见的核心病机之一,郁热毒闭是肿瘤生成及转移的核心病机,癌毒损络致血脉之心失荣,肺失宣降致神明之心郁结,从而导致或加重双心疾病。基于“以证统病”诊治思路探讨相关证治,辨证在前,四诊合参,明确核心病机及基本治则;辨病在后,识病佐证,兼顾疾病特殊性加减用药。实现肿瘤与双心疾病精准施治,减少多重用药副作用,冀以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CHD)是目前全球多见的慢性病之一,而合并焦虑这一关键危险因素又使得其不良预后事件发生率高居不下,属“双心疾病”范畴,因其共病病理机制的复杂性,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所在。西医常规的抗焦虑及心血管药物治疗存在精神依赖性、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使患者依从性不高。CHD合并焦虑症属中医学“胸痹”“郁证”等范畴,本团队以络病理论为根本,其核心理论“承制调平”理论为指导,心藏神理论、情志病理论为关键,总结出陕西省名中医赵明君“畅络调神”治疗双心疾病的学术思想,并对该思想指导下的双心疾病之CHD合并焦虑症的病机与治则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络不畅、神不安”的核心病机,络虚瘀滞、心神失养;络气郁滞、肝魂不宁的基础病机,以“畅络调神”为核心治法,总结出以益气畅络、调心安神为法,益气通络调心方处之;流气畅络、调肝定魂为法,畅络调肝定魂方处之,以期为CHD合并焦虑症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强调"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双心一体,生理相依,病理互损,主张"双心同治"。双心疾病的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养心氏片通过益气活血、化瘀止痛,除烦解郁安神来改善心肌供血,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稳定情绪,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达到双心和谐的目的,适用于冠心病双心治疗。文章结合现代研究进展通过对养心氏的组方特色进行探析,为双心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与失眠的共病率高,属“双心同病”范畴。陈晓虎教授认为冠心病合并失眠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病理因素产物为痰、瘀、火,病机为心脉痹阻、心神被扰,且发生发展受情绪影响。在治疗方面,陈教授倡导“双心同调法”,“君主之心”与“神明之心”同调,活血与安神并重,同时注意和胃健脾,并结合心理疏导,获得了较好的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双心医学的中医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双心医学提供借鉴。方法:回顾近10年中医研究双心医学的文献,对其进行总结提炼。结果:中医认为双心医学多从心、肝、肾、脾入手,侧重各有不同,偏重于肝者尤多。双心疾病的研究多为基础疾病对情志疾病的影响,而情志疾病对基础疾病的影响以及二者共同发病的机理阐述还相对较少,从双心医学角度来认识高血压合病焦虑、抑郁的研究亦较少,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结论:双心疾病实为形神兼病,"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失常为基本病机,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辨证为虚实夹杂,治疗上应注重形神兼顾,双心同调。  相似文献   

12.
程海波教授团队以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学说为基础,创建了中医肿瘤癌毒病机理论。癌毒病机理论认为,胃癌的主要病理因素是“虚、痰、瘀、郁、毒”;核心病机为“痰瘀郁毒、脾胃亏虚”;临证应以“抗癌解毒、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治疗以抗癌解毒为核心,化痰祛湿、祛瘀散结为关键,理气解郁为要点,健脾益胃为根本。本文基于癌毒病机理论,阐释胃癌的核心病机及其演变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为中医药辨治胃癌开拓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中医学范畴中"胸痹"心痛,即冠心病心绞痛,而不稳定性心绞痛由于反复发作,病情极易恶化为真心痛,即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脉瘀阻,不通则痛是中医学胸痹心痛病机的总的论述,通则不痛是对治则治法的总体概括。笔者认为临床实践中通法是中医胸痹心痛的根本治则治法,同时是现代医学冠心病的根本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常并发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心理障碍,称之为"双心疾病",而精神心理问题的持续存在又可诱发冠心病的发作或加重其病情,影响预后。基于中医对心的生理特点的认识及西医双心同治的思想,笔者探讨了冠心病"双心同病"的中医内涵,从"血脉之心"和"神明之心"病理互损、相互为病的角度进行阐述,并在气虚、血瘀的病机基础上,提出心神失调是冠心病的又一重要病机。因此在运用"双心同治"理论治疗冠心病时,当血脉之心和神明之心兼顾,在调和血脉的基础上,将安神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的疾病,归属于中医学“胸痹”“真心痛”等范畴。基于现代医学关于冠心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结合中医学病因病机认识,发现“瘀”“毒”相互兼夹、互结从化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笔者通过探讨瘀毒理论源流,分析动脉硬化类疾病瘀毒互结病机的致病特点,梳理活血解毒法干预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进展,为以冠心病为代表的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病证结合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二者病机交错复杂,常常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瘀血阻络是胸痹病最为常见的病因病机之一,王旭高《西溪书屋夜话录》中同样提到郁证日久则会出现“营气痹窒,络脉瘀阻”的表现。因此“营痹血瘀”一定程度上正是二者病机的交汇之点。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是临床常见双心疾病,发病率较高,焦虑抑郁作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可严重影响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冠心病反复发作又可加重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临床治疗此类疾病多形神共调,双心同治。基于清代名医黄元御“人体气水循环以中气为轴,脾胃为升降之枢”的“枢轴运动”理论体系,认为中气衰弱,枢轴不运为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发病的根本原因,从胃土不降,金水收藏失司,君相之火生炎所致阴虚、太阴不升,阳明不降所致气滞、水寒土湿,木郁下陷所致血瘀、土湿阳衰,水气不归正化所致痰饮等角度阐述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病机制。临证之时以健运中土,行中气轮转之机,复脾胃清浊之位为主要制方思路,病于阴虚者,治以健运中土,敛金降逆以复其阴精之源;病于气滞者,治以斡旋中土,疏肝肃肺以畅气行之路;病于血瘀者,治以燥土暖水,升木达郁以除血瘀之弊;病于痰饮者,治以燥土泄湿,利气行郁以绝痰饮之根,以期为其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双心医学的发展,心理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抑郁作为冠心病的高危因素不容忽视,冠心病合并抑郁,临床往往可见胸闷不舒、胸痛隐隐、神倦乏力、情绪低落、忧愁多思等症状,陈晓虎教授认为其精神异常的临床表现多与中医痰象症状类似,其中"久瘀生痰,痰阻气机,气滞成郁"是冠心病并发抑郁的主要病机,并从"痰"分型论治,可分为痰气郁结证、痰浊蒙心证、痰瘀互结证、气虚痰生证。治痰同时注意调气血、安脏腑,临床切记不可固守一法一方,立法选方用药当紧扣病机。  相似文献   

19.
瘀毒致病是阐释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发生、发展的重要理论,认为瘀血、湿浊、湿热蕴结,久化瘀毒、浊毒,裹挟留滞,终成热毒,隐匿为害,导致本病迁延难愈。此外,焦虑、抑郁状态(郁)亦是CAG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探讨瘀、毒、郁的内涵以及三者在CAG中的致病机制,并通过辨析瘀与毒、郁与瘀、毒与郁之间的关系,认为“瘀、毒、郁”互结是CAG的核心病机,其中“郁”可能是促进瘀血、湿浊、湿热转为瘀毒、浊毒,进而化生热毒的病理要素。  相似文献   

20.
介绍贾玫教授从三焦论治肿瘤相关抑郁的经验。肿瘤相关抑郁发病率较高,病机复杂、躯体症状严重,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病情转归及生活质量。贾玫教授认为“三焦气化不利”是该病发病的基本病机,主要包含因瘀致郁、因虚致郁;提出治疗肿瘤相关抑郁以“调理三焦,燮理阴阳”为基本治则,宣发上焦、调衡中焦、温煦下焦为具体治法,通补结合、病证合参;善用经方,加减化裁,屡获佳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