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建 《中医临床研究》2014,(22):126-128
目的:探讨粪便标本中肠道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选取230例腹泻患者,分离粪便标本中肠道致病菌类型及耐药性。结果:粪便标本病原菌呈现阳性126例,志贺氏菌56株为44.4%;志贺菌存在较高耐药性药物为复方新诺明和氨苄青霉素。结论:肠道传染病主要肠道指标均为志贺氏菌,应用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药物研发和使用重在传承与创新。近年来,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治疗难治性疾病成为研究热点,粪菌移植等技术被现代医学临床实践逐渐验证和认可。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粪便类药物在中医用药中运用时间早、效用明、方法确切,人粪类药物更是不鲜于见。从古代文献撷粹可见,人粪类药物名称的演变与炮制相关,从原形入药到渗透炮制,无论是药名、性状或卫生条件都有改善。同时人粪类药物属苦寒之品,归心胃二经,主要发挥清热解毒的功效,外用于疮痈肿毒、内治于热病痛证等,近代以来对温热病颇有成效。总结人粪类药物发展过程、炮制方法、治疗经验等对于现代中医发挥自身优势、研究利用粪便及粪便制品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微生态研究受到全球瞩目,但事实上中医早在1700年前就开始使用人体粪便治疗疾病,而如今人体粪便类中药却备受冷落。文章通过对微生态学与中医学理论基础进行比较,强调了人体粪便类中药的理论优势,并通过阐述人体粪便类中药的临床优势表明其不应被取代。当前应抓住微生态学热潮为研究传统粪便类中药带来良好契机,以中医思想为指导,解决人体粪便类中药所存在的问题,最终实现微生态学与人体粪便类药物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超凡 《世界中医药》2010,5(2):138-140
在我国,粪便类物质用于临床治疗和保健,历史悠久,颇有群众基础;在国外,尿疗也受不少人的青睐。然而,粪便是污秽之物,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粪便类物质直接用于医疗保健还有必要吗?如何看待粪便类药物,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在回顾粪便类药物于古代我国和现代国内外应用概况的基础上,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5.
动物粪便类药物作为中药的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从其历史沿革、粪便类中药的临床作用、应用粪便类中药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肠道菌群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中药对治理肠道菌群的紊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本文介绍了结直肠癌的肠道菌群变化,并从影响肠道黏膜屏障损伤、炎症以及细菌酶和毒性代谢产物等方面的机制,概括了肠道菌群紊乱对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影响,以及中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结直肠癌和临床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1 粪便类中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粪便类中药是应用历史较早的一类中药。早在《内经》中就有用鸡矢醴治疗膨胀的记载。这类中药虽数量不多,但临床应用十分广泛。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本类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已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1 用法的不合理性:粪便类中药在临床上,有内  相似文献   

8.
老年脾虚患者肠道菌群16S rDNA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健康老年男性和脾虚证老年男性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研究脾虚证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分别建立老年男性健康和脾虚证患者(脾肾阳虚、脾气虚、脾肾阳虚兼脾气虚)粪便肠道菌群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图谱,并进行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确定老年脾虚证患者肠道菌群的基因指纹特征。结果:脾肾阳虚、脾气虚和脾肾阳虚兼脾气虚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具有明显特征,并与临床诊断结果基本一致;同一证型不同病症、临床表征和病程的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不同。结论:粪便肠道菌群16SrDNADGGE图谱分析方法适用于脾虚证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研究,是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粪便类藏药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临床疗效确切。为促进粪便类藏药的开发利用和现代化发展,该文对古今藏医药文献中所载粪便类药材的名称、基原、性味、功能主治、炮制加工方法等进行了整理、归纳和概述,并综述了研究现状。该文共收集整理了35种粪便类藏药材,包括鹫粪、黑冰片、狼粪、马粪、狗粪、鸽子粪等。其中,临床最常用的为鹫粪和黑冰片,二者主要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积腹胀、胃溃疡等胃肠系统疾病。大部分粪便类藏药的有效成分、质量标准、药效学评价及作用机制等现代化研究十分薄弱,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基于肠道菌群调控可能是粪便类藏药有效性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中药口服代替传统清洁灌肠法进行肠道准备,并选择一种效果较好、副作用少的中药组合。方法:蕃泻叶20g、陈皮15g,放入大号带盖杯中以沸开水1000m L浸泡15min,分次服下,然后与服用蕃泻叶、硫酸镁、甘露醇等药物比较,观察其在肠道准备的治疗效果。结果:肠道清洁满意、结肠内无粪便、无气体者320例;肠道清洁尚满意、有少量气体及粪便者60例;肠道清洁不满意、肠内有多量气体及粪便者20例。结论:蕃泻叶、陈皮导泻作用明显,是目前临床应用于静脉泌尿系造影前肠道清洁的优选方案,以其模糊率低、肠道积气少、副作用小、操作简便而占优势。  相似文献   

11.
六味能消胶囊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惯性便秘是老年人临床常见症,是由于大肠传导失常使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便干结,排出艰难;或粪便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症。其病症存在不仅使肠道内废物增多,机体对肠道毒素吸收增加,而且使人体正常代谢紊乱,出现很多不适症状。由于排便用力增加心脏负担,常常加重冠心病和高血压,或/和成为冠心病高血压出现中风和心肌梗死的诱因。笔者用六味能消胶囊在临床上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贴敷治疗是传统中医药治疗小儿泄泻较为独特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目前已有众多研究者从中医机制和临床实践中阐释了该治疗途径的合理性,但其作用机制如何,目前并不明确。该研究即在中医临床医师参与下,以不同泄泻证患儿粪便样本为研究材料,在对证口服中药的基础上,辅以丁桂儿脐贴敷脐治疗,采用自动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序列分析法(automated ribosomal intergenic-spacer analysis,ARISA),研究丁桂儿脐贴辅助治疗对泄泻患儿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敷脐辅助治疗显著影响着肠道菌群的迁移行为,具体表现在与正常对照间菌群相似性差异程度减少和核心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及与正常对照共享OTUs数量的增加。此外,丁桂儿脐贴辅助治疗还具有作用持续时间长、缓慢增加菌群OTUs数量等特点。提示丁桂儿脐贴具有促进失衡肠道微生态系统恢复的作用,肠道菌群可能是贴敷治疗小儿泄泻的主要靶点之一,而单纯对证口服中药的主要作用靶点可能不完全是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天然药物如黄酮类、多糖类、环烯醚萜苷类和皂苷类等已被证实对多种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一般来说,天然药物口服后在肠道内的生物利用度比较低。而肠道菌群作为调节宿主适应环境的生态系统之一,与宿主所处的内、外在环境之间存在着双向影响作用,通常对天然药物的药效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特别是近年来靶向肠道菌群的新策略研究,为理解难吸收药物的药效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肠道菌群与天然药物代谢之间的媒介往往是肠道菌编码的各种酶,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肠道菌可将口服类药物代谢并与其疗效及安全性紧密相关,而目前围绕天然药物在肠道菌作用下的代谢转化研究仍然有限。因此,笔者着重讨论肠道菌来源的主要代谢酶的特征以及它们在天然药物代谢转化中的研究进展,以丰富肠道菌作用下天然药物的代谢机制,以期为肠道菌作为参与机体其他器官功能调控轴中的一员提供直接的证据,并为深入理解肠道菌作用下天然药物代谢转化及药理学意义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泻下药是能增加肠内水分,促进蠕动,软化粪便或润滑肠道促进排便的药物。临床主要用于功能性便秘及相关肠道检查前的术前准备。泄下药的种类很多,其作用原理、功效和不良反映等都不尽相同,所以,选择时也应有所区别。近年来西药导泻药解决临床泻下问题存在个别效果不佳,容易产生成瘾性及相关副作用,又常因为肠道末梢神经损伤而加重患者便秘症状,而中医药泄下药在治疗导泻方面功效显著,副作用较小,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为主要原因的全身性代谢疾病,随着对该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方式多样且疗效显著。肠道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人体的独特的微生物群,肠道微生物通过某种“特殊作用”将肠道和大脑之间联系起来,形成微生物、肠脑轴,许多物质可通过此轴影响该疾病的发展进程,进而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发展。基于此,文章综述了肠道菌群的作用及与疾病的相关性、微生物、肠脑轴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脑肠轴与肠脑轴的相互作用以及中药通过微生物调节骨关系对骨质疏松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深入研究肠道微生物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来源排泄物应用于临床治疗,是中医特色用药之一,人及动物排泄物入药一直被历代中医药学家所重视。《备急千金要方》中较全面地记载了唐代以前来源于人和动物排泄物的特色临床应用,对现代中医药临床应用仍有指导意义。笔者系统整理和总结该书所述的人尿、人屎、鸡粪、牛屎、羊屎、猪屎、狗屎、蚕砂、五灵脂等排泄物的特殊应用和疗效,结合现代对各类排泄物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挖掘其潜在的价值,结果表明排泄类药物作为中药的组成部分,在中医临床尤其在妇科和儿科有特色的应用,结合现代肠道菌群微生态等基础研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为不同来源排泄类药物在现代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加、粪便中水量增加或大便成分异常。临床上按病程分类,分为急性腹泻(腹泻时间小于2周)和慢性腹泻[1]。而慢性腹泻除去肠道感染、肠道肿瘤及各种肠外慢性疾病,常见于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功能紊乱(肠道易激综合症)等疾病。慢性腹泻以脾虚型、肾虚型最常见,且临床以两型病症并见为多,笔者在临床用自拟健脾温肾汤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钾离子(K+)是维持人体生理机能的重要阳离子。高钾血症除引起肌肉抽搐、麻痹外,可诱发多种类型心律失常,严重者导致猝死,并可增加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等疾病患者的死亡风险。K+结合药物可通过结合肠道内K+、并促进其肠道排泄而达到降低血钾水平的目的,是降低及控制血钾的重要方法。这类药物包括阳离子交换树脂(聚苯乙烯磺酸钠,聚苯乙烯磺酸钙)及新型K+结合药物(环硅酸锆钠,patiromer)。笔者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上述K+结合药物的特点、临床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这类药物的深入研究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医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虚秘)概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便秘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疾病,患者常有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并伴有腹胀或与排便相关或不相关的腹部不适或疼痛感。而慢传输型便秘(STC):主要是指粪便在结肠通过缓慢,水分被肠黏膜大量回收:导致大便干燥,排出困难。临床上治疗便秘的西药很多,主要有膨松剂、聚乙二醇、不吸收糖类和多元醇、蒽醌类药物、促动力药物、灌肠和栓剂、不吸收盐类。它们主要是对症治疗,效果并不满意,其中蒽醌类药物,长期服用不但导致“泻剂依赖”,并可导致结肠黑变病;容积性泻剂常使患者腹胀难忍;长期使用泻剂可引起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润肠汤的通便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失水性燥结便秘小鼠模型观察该方的促排便作用;采用小鼠小肠推进试验和阿托品引起小鼠小肠推进抑制模型,观察该方对肠道推进的影响。结果:益气润肠汤有加快小鼠粪便的排出、增加粪便排出的次数和粪便重量的作用;益气润肠汤方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有加快作用,对阿托品引起小鼠小肠推进抑制有拮抗作用。结论:益气润肠汤有促进排便和促进肠道运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