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全面了解2012年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在校中小学生的视力状况,探讨视力变化规律和特点,以便为学校开展预防近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全县在校学生进行视力测试。结果全县11所中小学3 270名在校学生中视力低下1 316人,检出率40.24%,其中城市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51.80%,乡村学生视力低下率29.38%,男女生视力低下平均检出率分别为34.34%和46.34%。结论肃南县中小学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高,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中小学生视力低下,降低并控制视力低下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常凤  罗财  曾祥英  李彦龙 《地方病通报》2021,36(2):54-57,69
目的 了解湖北省武汉市某区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及年级、性别特征,为青少年视力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19年抽取武汉市64 861名中小学生裸眼视力检查资料并分析.结果 武汉市某区中小学生总体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7.5%,小学生检出率为51.6%,其中轻度18.9%、中度20.9%和重度11.9%,中学生检出率为69.8%,其中轻度8.1%、中度19.5%和重度42.3%;1~6年级小学生及7年级、9年级、10年级、12年级男生视力水平好于女生,小学2年级学生视力最好(4.93±0.20),总视力不良及重度视力不良率呈阶梯式上升,4年级小学生增长速度较快.结论 武汉市中小学生近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视力不良检出率和重度近视率增加,10岁是检出率增加的关键年龄.  相似文献   

3.
学龄儿童与青少年近视发生率增高的现象已使学龄儿童与青少年视力减退成为眼科门诊主要就诊的眼病之一。在这些患者中,大多数为近视力正常,远视力不同程度下降的中小学生患者。观察患者近视发生、发展不同时期假性近视程度高低,选择正确验光方法,强调配戴矫正眼镜原则。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①对象:散瞳对象系门诊就诊近视力正常,裸眼视力低常的中小学生。其中0.8视力组35例43眼,年龄7~17岁,平均11.6岁,男18例,女15例;0.6视力组15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6年塔城市城镇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状况并与1986年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状况比较。方法依据《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技术方案》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检查。结果塔城市城镇中小学生2006年视力低下率17%,高于1986年视力低下率11%(χ^2=68.39,P〈0.01)。结论塔城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随年代、年龄和学习阶段的增高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宣传、积极防治近视,降低学生视力低下,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初中生近视状况,分析视力低下原因,探讨防治措施,为开展学生预防近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乌鲁木齐市初中生,进行近视眼调查分析。结果初中生视力低下率34.13%,不同年级之间有差异:女生均高于男生(男39.53%,女60.47%)。结论视力低下在学生中属常见病,初中生尤为严重,乌鲁木齐市初中生视力低下率处于一定的水平,预防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刘利 《地方病通报》2022,37(1):86-88+95
目的 了解2018—2020年河南省焦作市儿童青少年视力状况,为相关部门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8—2020年分别在焦作市选择1~2个城区和1个郊县,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共25所学校,对幼儿园5.5~6.5岁儿童和不同学段学生开展远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测,以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人群的近视率。结果 共调查22 257人,总体近视率62.13%,2018—2020年近视率先降后升;女生近视率(65.71%)高于男生(5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555,P<0.05),城区近视率(64.37%)高于郊县(5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26,P<0.05);近视率和中、高度近视率均随学段升高而升高,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近视率分别达21.45%,46.71%,80.43%和88.21%,高中阶段中高度近视率分别达41.40%和20.16%。结论焦作市儿童青少年的近视患病形势不容乐观,近视发展呈低龄化,中高度近视率较高。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干预,采取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和掌握我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现状及影响视力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辖区内八所学校所有四年级至高三年级教室进行教学环境现场监测,同时针对学生完成“合肥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原因调查问卷”。 结果 蜀山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仅为60.08%;随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间、每天完成课外作业需要的时间、上课时投影设备应用时间的增加,强光灯下看书频率升高,视力不良检出率明显增高。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睡眠时间、换座位次数、眼保健操次数的增加,蔬菜瓜果或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摄入量、老师对科学用眼教育重视程度的增高,视力不良检出率逐渐下降。 结论 蜀山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学校应加大“防近视”知识宣传力度,同时家长应该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多关心子女的视力发展,从而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条件的大幅改善,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发育状况亦备受社会关注。为促进哈密市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健康发展,我们就2005—2008年对哈密市17所学校的中小学生的营养和视力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截至2010年的研究调查发现:全球已有2.85亿视力损伤的患者,其中43%是因为未矫正的屈光不正~([1])。屈光不正主要包括近视、远视及散光。我国是近视眼高发病国家,其中以青少年近视为主,其发病率逐年增高。近视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育,高度近视相关并发症是导致视力损伤和致盲的重要因素。因此,青少年近视眼的早期预防、有效矫治已成为眼视光学领域的重要课题。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是通过配戴一种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某市中小学生视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生近视防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市12所中小学校3 39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视力检查和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开展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20年9—10月共调查3 392名学生,近视检出率为62.38%;其中,女生(67.38%)高于男生(57.45%),城区学生(72.16%)高于郊区(5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提醒读写姿势越频繁,近视检出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课间休息场所(χ^(2)=49.617)、家长提醒读写姿势(χ^(2)=37.581)、近距离用眼时长(χ^(2)=138.001)、每天在校做眼保健操频率(χ^(2)=73.402)、夜间看电子屏幕(χ^(2)=55.644)、不良姿式看电子屏幕(χ^(2)=95.780)、父母近视情况(χ^(2)=85.795)、夜间学习使用光源(χ^(2)=22.353)与中小学生近视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课间休息去户外活动(OR=0.73,95%CI:0.62~0.86)、近距离用眼15~29 min休息1次(OR=0.69,95%CI:0.56~0.87)是视力不良的保护因素;近距离用眼超过60 min(OR=1.38,95%CI:1.07~1.76)、偶尔(OR=1.25,95%CI:1.03~1.53)、经常(OR=1.59,95%CI:1.15~2.18)、总是(OR=2.45,95%CI:1.25~4.80)不良姿势看电子屏幕、父亲有近视史(OR=2.00,95%CI:1.61~2.48)或者父母均近视(OR=2.46,95%CI:1.89~3.19)是学生患近视的危险因素。结论 学生视力受不良用眼行为和姿势、用眼时长以及遗传因素的影响,学校与家庭应督促学生多去户外活动,养成良好的读写姿势和用眼习惯,及时缓解用眼疲劳,降低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疆巴里坤县某中学中、小学学生视力状况,探讨中、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的原因,提m抑制中、小学学生近视率升高的建议,为学校开展视力保护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巴里坤县某中学3287名中、小学学生视力状况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近视率62.44%,小学生近视率2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348.617,P=0.000),女生近视率44.19%,男生3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3.597,P=0.000),2011年与2008年相比近视率呈上升趋势。结论中、小学学生近视率上升不仅和不良的读写姿势、学习任务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有关.还与饮食的均衡、昏暗的光线、桌椅的高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新世界》2014,(3):80-80
有两个落水者,一个视力极好,一个患有近视。两个落水者在宽阔的河面上挣扎着,很快就筋疲力尽了。突然,视力好的那位看到了前面不远处有一艘小船,正在向他们这边漂来。患有近视的那位也模模糊糊地看到了,于是,两人便鼓起勇气,奋力向小船划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视觉干预综合方案防治青少年近视的实际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近视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近视干预方案防治近视,即给予患者配镜及进行健康用眼指导。观察组患者采用视觉干预综合方案防治近视。在干预1个月后,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视预防知识掌握情况;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年后近视屈光度变化情况。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对近视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1年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近视患者采用视觉干预综合方案防治近视,可有效提高青少年患者及其家属对近视防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改善患者的近视状况,有效防控近视,对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甘肃省定西市中小学生近视防控知识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加强近视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2020年在定西市7个县(区)的城区和农村分别抽取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每个学校每个年级抽取一个班级,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每个学生.结果 共调查18 649人,近视防控知识总知晓率为62.96%,单项题目知晓率14.77%~91.83%,女性(63.60%)高于男性(62.31%);不同性别人群近视防控知识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584,P<0.05),个人平均得分安定区最高(9.9±2.2)、岷县最低(8.5±2.6),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个人平均得分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个人平均得分城区明显高于农村(t'=23.283,P<0.05).结论 定西市中小学生近视防控知识知晓率低,应引起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建议加强近视防控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减轻家庭作业负担,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和时间,不断提升近视防控核心知识知晓率,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青少年近视1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有海  李占宝 《山东医药》2008,48(32):131-131
近年来,青少年近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003~2007年我院采用针刺治疗青少年近视123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23例近视青少年患者中,男61例、女62例,年龄9~15岁,病史为3个月~3 a.视力均在4.9以下,其中视力在4.8~4.9者32眼,4.7~4.6者75眼,4.5~4.3者62眼,4.2以下67眼.  相似文献   

16.
1997~1998年,我们采用远雾视法预防近视,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视力正常的中学生120例(240眼),其中男60例、女60例,年龄12~15岁。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每一个学生均测其瞳孔距离,在5m远处...  相似文献   

17.
8例11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留近视病人经准分子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治疗后6个月随访,证明此项手术对治疗RK术后残留近视安全,有效,预测性高,全部病人裸眼视力均达术前矫正视力,均为+1.5D以上的正视眼。  相似文献   

18.
练佩芸 《山东医药》1996,36(10):8-9
采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治疗近视眼113例,随访3 ̄36个月,近视屈光度较术前平均降低4.33D,裸眼视力较术前平均提高0.78,以低中度近视疗效较好,并对影响手术儿的关键手术步骤,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1924例中小学生的视力进行了调查,结果不良人数554例,总视力不良率为28.79%。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8.12%(101/1244),中学生视力不良率为66.62%(453/680),明显高于小学生视力不良率。经统计分析,两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733.8 P<0.01)。初中学生视力不良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我市区中小学生视力状况,我站于1989~1991年对市区14,886名中小学生进行视力低下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对象及方法:按全国中小学生体质调研方案,对市区四所中学、六所小学的学生进行了视力低下的调查。调查对象为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年龄7~18岁的男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