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缺血、血脑屏障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脑屏障(BBB)是存在于脑组织与血液之间的一个复杂的细胞系统。主要包括三层结构:脑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星形细胞终足。内皮细胞依靠紧密连接构成一个连续密封的网,是大分子物质经内皮细胞间转运的屏障.其破坏将导致血浆成分外渗和水肿形成。由星形细胞的足突组成的一层坚韧的胶质膜覆盖了脑毛细血管周围85%左右的表面积。  相似文献   

2.
肝功衰竭时有哪些代谢变化与脑病的发生有关,一直是争论热烈的课题。在Reese和Karnovsky经典的超微结构研究以前,血脑屏障(BBB)的解剖部位始终未明,甚至屏障的存在也有人怀疑,对于脑组织中是否存在间质间隙这一问题也认识混乱。Reese等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作为电子致密的反应产物,发现蛋白质示踪物不能穿透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静脉注射时,HRP限制在血管腔内,不能入脑;相反,若置于脑脊液时,则HRP经由星形细胞终足  相似文献   

3.
血脑屏障(BBB)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环境稳定的结构基础。文章综述了内皮细胞(EC)、EC紧密连接(TJs)星形胶质细胞以及基膜(BM)等方面的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若干进展,并分析了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脑微环境是神经元正常结构与功能活动赖以维持的基础,而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维持脑微环境的主要结构.BBB最基本的结构是由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胶质细胞、基膜及相邻神经元等共同构成的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1],NVU各成分及相互作用通过改变BBB的稳定性及通透性,从而影响脑微环境.  相似文献   

5.
血脑屏障的结构基础及其测量方法血脑屏障是血液和脑之间一种能选择性地阻止某些物质进入脑的屏障结构,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1)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其间的紧密连接。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不同于心、肾和骨骼肌等处者,属无窗型,且不含吞饮小泡;(2)胶质膜,由毛细血管管周星状胶质细胞之粗突起扩大而形成;(3)基膜、细胞外隙、内皮细胞和胶质细胞膜等亦可能起屏障作用。通常认为,脑毛细血管损伤所致的血脑屏障破坏,系指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解体或胞饮机制被激活。  相似文献   

6.
肝性脑病(HE)是由肝功能障碍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目前认为,HE患者脑组织中神经胶质细胞,尤其是星形胶质细胞的肿胀是HE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此文就近年来关于星形胶质细胞与HE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脑屏障保护脑组织免受内环境某些因素的影响、维持正常脑细胞功能已为众所周知,但其结构基础及分子机制知者甚少.近年来研究发现,血脑屏障的结构基础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紧密连接、星形细胞、周皮细胞、血管周围的小胶质细胞和基膜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细胞系统,以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为主。并相继发现了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内皮细胞的吸附内吞、星形胶质细胞与血管之间的微粒正交排列、基膜的第二屏障作用等。文未还综述了血脑屏障通透性的调节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噬是一种保守的溶酶体降解途径,能够降解和回收长寿蛋白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受损的细胞器,以维持细胞的能量和功能。脑血管内皮细胞是神经血管单元(NVU)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紧密连接结构是血脑屏障(BBB)的主要结构,而BBB完整性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CNS)稳态的保障。缺血性脑卒中(CIS)发生时,多种脑内细胞自噬可被激活,包括脑血管内皮细胞、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等,其中脑血管内皮细胞自噬可影响BBB完整性、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研究发现,脑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的激活或抑制可能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叉头蛋白O3a(FOXO3a)、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机械靶蛋白(mTOR)、核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有关,且调控脑血管内皮细胞自噬可降低细胞凋亡率、减轻炎症反应和保护BBB的完整性,从而减轻脑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本文从CIS病理过程、脑血管内皮细胞自噬及其发生机制、脑血管内皮细胞自噬在CIS病理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认为调控脑血管内皮细胞自噬可能是治疗CIS的一种潜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脑老化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患者脑中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形态的改变。方法应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及铁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28例正常增龄病例(分为老年组和对照组)尸检脑标本额叶、枕叶、壳核、海马及6例AD病例(AD组)海马标本中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改变。结果铁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石蜡切片中的小胶质细胞。对照组患者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主要分布于白质,铁蛋白阳性小胶质细胞主要分布于灰质。老年组患者星形胶质细胞呈不同程度增生、肥大,小胶质细胞出现增生、活化,部分出现老年斑的正常老龄脑皮质中可见活化小胶质细胞聚集成团。个别病例小血管内外均见到活化小胶质细胞。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增生、活化是脑老化的重要形态学改变,活化小胶质细胞有可能参与了老年斑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肝性脑病(HE)是由肝功能障碍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目前认为,HE患者脑组织中神经胶质细胞,尤其是星形胶质细胞的肿胀是HE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此文就近年来关于星形胶质细胞与HE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肝功能严重障碍和/或门体分流术后患者发生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症状包括意识混乱、定向力障碍、协调能力降低,甚至昏迷.其发病机制被认为是高氨血症使脑星形胶质细胞内谷氨酰胺浓度升高、钙离子内流启动氧化应激、破坏线粒体功能,干扰能量代谢并诱发炎症反应,破坏血脑屏障使内皮细胞、脑星形胶质细胞对水通透性增加,引发脑水肿.炎症反应又反过来升高脑内氨浓度,增加其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而锰是参与上述过程的重要组成成分,故目前公认为高氨血症和炎症反应的协同作用导致星形胶质细胞肿胀,进而引起脑水肿导致HE.本文就HE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是一种Ⅲ型跨膜蛋白,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重要水通道蛋白,主要分布于构成血-脑屏障的星形胶质细胞终足上,可调控脑、脑脊液和血液之间的水转运.2005年发现作为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的诊断指标之一的NMO-IgG的靶抗原是AQP-4[1-2],随后在其他数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中亦发现了AQP-4抗体,包括多发性硬化、复发性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纵向延伸的横贯性脊髓炎(longitudinally extensive transverse myelitis,LETM)、合并脊髓炎或视神经炎的干燥综合征(SS)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后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改变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SD成年大鼠 12只 ,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 ,采用 4 VO动物模型模拟SD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TIA后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实验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明显 ,胞突终端水肿 ,造成微血管管腔狭窄。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的胞突终足在短暂性脑缺血后发生水肿 ,机械性压迫微血管 ,从而成为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血-脑屏障的基础与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余年来脑血液循环 (简称脑循环 )的研究 ,已成为一门十分活跃的学科。基于脑是调控身体各器官的活动中枢 ,故脑循环的研究有其自身特殊规律。深入了解血 脑屏障 (bloodbrainbarrier ,BBB)的理论 ,尤其是讨论药物对脑循环的作用有重要意义。1 BBB的研究范围及其主要功能1.1 概念 BBB指血液 脑组织和血液 脑脊液间的屏障功能。BBB曾被误认为是一层简单的膜 ,实际由腔形胞质、胞液、内皮细胞蛋白膜构成。1.2 研究范围 包括 :(1)血液 脑组织 ,(2 )血液 脑脊液 ,(3)脑脊液 脑组织三者各自之间的屏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间断性常压低氧后适应(intermittent normobaric hypoxia postconditionning,INHP)对慢性脑血流低灌注大鼠脑白质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INHP1组和INHP2组,每组8只。Morris水迷宫用于评价大鼠的认知功能,Klüver-Barrera染色用于评价脑白质损伤的严重程度,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Iba-1抗体分别用于免疫标记脑白质中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脑白质中髓鞘脱失、空泡形成,并有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活化;与模型组比较,INHP1组大鼠参考记忆力较差、脑白质损伤较重,脑白质中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较多(P<0.05),而INHP2组大鼠参考记忆力较好、脑白质损伤较轻,脑白质中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较少(P<0.05)。结论延迟INHP可改善慢性脑血流低灌注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脑白质损伤,而早期INHP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6.
脑缺血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 ,GFAP )是脑内星形胶质细胞 (astrocyte ,Ast)中间纤维的结构蛋白组成成分 ,由Eng等 (1971)首先从脑内星形胶质细胞中分离出来 ,逐渐被人们看做成熟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征性标记物 ,Zilles(1991)将其作为全脑所有Ast的特异性免疫组化标记物〔1〕。GFAP在脑缺血后不同时间、不同脑区的表达有明显差异 ,反映了Ast活化程度不同。本文就脑缺血后GFAP的表达作一综述。1 GFAP的生物学特点GFAP是一种线性结构蛋白质 ,与波形蛋白、巢状蛋白一起组成Ast的中间纤维。人GFAP是由 43 …  相似文献   

17.
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是水通道蛋白家族成员,在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终足。大量实验研究显示,AQP4表达对不同类型卒中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和消退起着重要作用。此外,AQP4表达还可通过影响血脑屏障完整性以及促进星形胶质细胞迁移、神经再生、神经炎性反应等机制影响脑血管病的发展过程。探讨AQ P4在脑内物质跨膜转运和细胞内外环境平衡中的调节机制及其在脑血管病模型中的表达,对于理解临床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保护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6组:假手术(Sham)组、缺血1 h组,缺血2 h组、缺血2 h再灌注0.5 h组、缺血2 h再灌注1 h组和缺血2 h再灌注2 h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并经鼠尾静脉注射I~(125)-神经生长因子(I~(125)-NGF),观察脑组织中I~(125)-NGF渗入量的变化。采用脑组织冠状冰冻切片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I~(125)-NGF在脑组织中的范围。结果与Sham组比较,缺血1 h组,缺血2 h组、缺血2 h再灌注0.5 h组、缺血2 h再灌注1 h组和缺血2 h再灌注2 h组大鼠的~(125)I-NGFγ计数均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比较,缺血2 h组内皮细胞管腔面的微绒毛数目明显增多,内皮细胞轻度皱缩,胞质中胞饮小泡正在形成,内皮细胞胞质中部分线粒体轻度肿胀,星彤胶质细胞足突轻度肿胀,细胞外间隙轻度扩大。缺血2 h再灌注2 h组内皮细胞核明显皱缩,内皮细胞线粒体肿胀模糊,基质膜增宽,密度变淡,星形胶质细胞足突肿胀,细胞外间隙扩大,水肿液积聚。Sham组脑室部有少量的I~(125)-NGF渗入;缺血2 h组的脑室和部分皮层损伤中心有I~(125)-NGF渗入;缺血2 h再灌注2 h组的脑室、损伤侧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组织均有较多I~(125)-NGF渗入。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早期有BBB的破坏,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BBB通透性加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CM)对鱼藤酮染毒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将新生SD大鼠中脑星形胶质细胞分离、纯化并培养至第三代后,收集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加入到鱼藤酮染毒PC12细胞中,观察其对染毒神经元形态、活力及其合成与释放一氧化氮(NO)、乳酸脱氢酶(LDH)和胞膜ATP酶(ATPase)的影响.结果 20%ACM可明显改善染毒神经元的形态和活力;与对照组比较,20%ACM还有效减少了染毒神经元NO、LDH的合成和释放,保护和提高了ATPase活性.结论 ACM明显促进鱼藤酮染毒PC12细胞的活力,其机制可能与减少NO、LDH合成释放及保护细胞膜ATPase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存在的周围微环境,包括周围血管、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骨髓源性炎性细胞、各种信号分子和细胞外基质(ECM)。约有20%的原发肿瘤会发生脑转移,而肿瘤脑转移的微环境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脑血管周细胞构成。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是慢性牙周炎的主要病原体,同时也是食管癌发生的诱因之一。本文主要从脑微环境的角度描述了Pg对脑微环境的作用,包括Pg定植入脑、星形胶质细胞与Pg的相互作用等。鉴于脑转移的高发生率和其导致的高死亡率,尝试研究了一种潜在的治疗思路,以提高脑转移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