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合睫状体上腔引流的小梁和巩膜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国内外治疗青光眼的常用术式,但对于某些类型的难治性青光眼,其疗效并不理想。俄罗斯近年应用“联合睫状体上腔引流的小梁和巩膜切除术”治疗各种类型的青光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已与标准小梁切除术一起成为抗青光眼手术的常规术式。笔者于1997至2002年在俄罗斯国立医科大学和莫斯科第十五医院眼科学习工作期间了解并使用了这种手术方法,2004年11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眼科中心及湖南博雅眼科医院开始进行尝试。初步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青光眼的治疗,目前手术仍占重要地位,1968年Cairns首创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以来,临床上广为应用,我们在实践中亦体会到本手术降压效果好,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青光眼术式之一。但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术后远期疗效较差。据Portney氏报道,小梁切除术观察一年以上的手术疗效,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成功率为85%,继发性闭角型的成功率为59%。考虑小梁切除术在继发性青光眼中效果不佳,由于多数为闭角型,且术后可能使原发病变即炎症或新生血管继续进展,  相似文献   

3.
小梁切除术一直是最为经典的抗青光眼手术,也是适应证最广、降眼压幅度最大的外滤过性手术代表。根据小梁切除术的降眼压机制及其术式改良的演变与发展,本文在既往各种术式改良的基础上,总结了一种较为优化的术式——小梁切除联合深层巩膜切除术。此术式发挥了多种引流机制、降眼压幅度大、可有效避免滤过泡相关远期并发症;手术适应证与小梁切除术相同,更适合于中晚期青光眼患者;操作简单、易学;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眼科,2022,31:175-180)  相似文献   

4.
小梁切除联合周边虹膜嵌顿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滕沪江  汤萌 《眼科研究》1997,15(4):264-265
目的为了提高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将小梁切除术加以改进,即小梁切除联合周边虹膜嵌顿术(TI二联术)。方法87例103只眼行TI二联术,对照组小梁切除术163例168只眼,观察比较术后眼压、视力。结果闭角型青光眼TI二联术手术成功率为96.55%,小梁切除术成功率85.27%,有显著差异。对于开角型青光眼,两种手术方法的成功率均为75%~76%。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TI二联术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小梁切除术,但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两种术式成功率相似。  相似文献   

5.
重视小梁切除术基本技能与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种新型抗青光眼手术不断出现.尽管面临众多新术式的挑战,小梁切除术仍为目前抗青光眼手术的主流术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眼科医师能够在熟练掌握抗青光眼手术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将传统手术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并合理运用,提高了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中华眼科杂志,2009,45:3-4)  相似文献   

6.
荣德彦 《眼科新进展》2005,25(3):275-275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方法多样,其代表术式是小梁切除术,我们用一种完全不同于小梁切除术的新术式“巩膜预切、深层巩膜全切联合房角成形术”治疗青光眼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改良垂直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改良垂直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治疗青光眼疗效的差异。方法 Ⅰ组采用改良垂直式小梁切除术60例66眼,Ⅱ组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作对照组45例49眼,随访观察3-8周。结果 Ⅰ组术后眼压控制及功能性滤过泡均比Ⅱ组佳。术后并发症比Ⅱ组明显减少。结论改良垂直式小梁切除术操作简便,创伤小,降压效果稳定可靠,是治疗青光眼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常规术后因滤过道粘连、瘢痕形成而发生阻塞致房水排出障碍、术后浅前房、滤过不足或过强导致手术失败。为了提高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笔者采用改良术式治疗青光眼,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82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观察术后前房形成,视力改变,眼压,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减少。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青光眼手术治疗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0.
小梁切除联合局部睫状体剥离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将传统的小梁切除术与睫状体剥离术进行改良性结合,使之进一步提高抗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在小梁切除术结束时实施局部睫状体剥离。结果 改良后的联合组手术成功率为92%,明显高于单纯组的82%,结论 改良后的联合术式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可和为一种新的抗青光眼术式。  相似文献   

11.
梁远波  程欢欢 《眼科》2018,27(6):401
1968年Cairns设计小梁切除术的最初理念是希望房水经小梁切除断端流入Schlemm管而达到内引流降低眼压,但随后的研究发现该手术大部分成功的患者都存在明显的滤过泡,目前普遍认为其属于外引流滤过性手术。历经50年的发展及改良,联合抗代谢药物使用和可拆除缝线技术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已较为完美,一直是青光眼手术治疗的主流术式,但术后远期滤过泡瘢痕化仍是小梁切除术远期疗效的最大挑战。为减少此术式其它一些并发症的发生,一些学者聚焦于“非穿透性”抗青光眼手术,但疗效并不理想。近年来诸多微创青光眼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glaucoma surgery,MIGS)逐渐兴起,虽然术后并发症较少,但降眼压幅度有限,且适应证窄。将黏小管成形术整合进小梁切除术中,可望让小梁切除术回归内引流本质,从而回避瘢痕化这一个难以战胜的自然愈合反应。  相似文献   

12.
自从一九六八年Carrns首先提出巩膜板层下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以来,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疗效,在实践中相继又有巩膜板层下灼滤术、嵌钝术,巩膜嵌钝术及非穿通性小梁切除术等变法的出现,虽各有千秋其机理仍属滤过手术,依然都在探索寻求更为理想的术式,活瓣式小梁切开术也本此精神被介绍出来。手术方法:按内眼手术常规处理、局麻  相似文献   

13.
抗青光眼手术方法多种,各有其优缺点。自一九六八年Cairns介绍小梁切除术以来,国内不少学者报道以此手术疗效较高,也有不少报道在此基础上的改良术式,如活辨式小梁切除术等。小梁切除术具有内外引流的特点,控制眼压近期疗效是肯定的,国外报道为70.23%—100%,国内报道也在90%以上,是近代抗青光眼手术中较为理想手术,但远期疗效仍不很满意。小梁切除术后,如果不用降压药物而眼压稳定在2.50kpa以下,则视野可不致继续受损,否则有些病例需辅助药物治疗,或再次手术。术后眼压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滤泡的瘢痕化和手术滤过口闭塞。为使小粱切除术后形成良好的滤过泡和滤过口开放,Alpar在一九八六年报道在手术滤过道区充填  相似文献   

14.
青光眼是一组以不可逆性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和视力丧失为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升高是其重要危险因素。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经典术式,其术后滤过区瘢痕化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青光眼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含量改变,在小梁切除术预后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房水细胞因子与小梁切除术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角巩膜瓣嵌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应用浙江金华市中医院眼科陈金华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与无保护瓣的滤过手术相比,具有并发症少的优点。但该术式对无晶体性青光眼的成功率仅在50%以下,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成功率为85%。于1988-1992年笔者采用角巩膜...  相似文献   

16.
活瓣式小梁切除术山东省聊城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52600)陈玮抗青光眼手术种类繁多,目前最常用的为小梁切除术,但该术式有20%左右前房形成退缓,滤过泡形成较大等缺点[1]。为了寻求更好的手术方式,我院自1993~1994年10月试行了活瓣式小梁切...  相似文献   

17.
巩膜板层下小梁切除术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抗青光眼术式,虽已能获得较佳疗效,但尚有一些不足之外:如漏道易阻塞,滤泡易局限,从而影响疗效。因此探索更理想的术式仍在进行,巩膜板层下灼滤术、嵌顿术、活瓣小梁切开术等相继问世。本文介绍的“三角形小梁翻转移位术”便是巩膜板层下小梁切除术的一种改良方法。著者自1984年1月至1988年2月间,采用此改良法为32例青光眼病人手术治疗。术后经三年多临床观察已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持续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手术中改良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改良式小梁切除术应用于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共52例(65眼)。采用表面麻醉和2%利多卡因棉片浸润麻醉。用隧道刀做板层巩膜瓣;在小梁切除部位做前房穿刺,慢放房水;术中散瞳,术毕睫状肌麻痹剂应用。结果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脉络膜出血、脉络膜脱离、玻璃体脱出或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6个月,眼压控制正常,视力无下降。结论改良小梁切除术应用于持续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安全有效,及时手术能维持部分视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调节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预防术后浅前房的疗效。方法84例(92眼)各类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其中56例(60眼)行经典小梁切除术,28例(32眼)行可调节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效果,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平均随访18月。结果在56例(60眼)经典小梁切除术,31.67%(19眼)发生浅前房。28例(32眼)可调节青光眼小梁切除,9.37%(3眼)出现浅前房。结论采用可调节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可预防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近期各阶段眼压控制因素的临床实用性,提高青光眼滤过手术对近期眼压控制的成功率,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2001年3月~2007年4月我院收治的957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2001年3月~2006年1月)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B组(2006年2月-2007年4月)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并对两组病例手术前、后眼压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由于在各阶段采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案,使得术后近期眼压控制能力及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并有效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和难治性青光眼的发生率。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近期眼压控制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应作为抗青光眼常规手术方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