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畸治疗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弓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比较拔牙与不拔牙矫治对安氏Ⅰ类错畸形患者牙弓形态的影响。方法42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和27例未拔牙的安氏Ⅰ类错畸形患者,测量治疗前后的牙颌模型,记录上、下颌牙弓尖牙间和磨牙间宽度,以及上、下颌牙弓前牙段牙弓长度,将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错畸形拔牙矫治后,上下颌牙弓尖牙间宽度增大(分别为1.08 mm和1.43 mm),变化值与不拔牙矫治差异无显著性(P>0.05);上颌牙弓磨牙间宽度减小(为1.63 mm),下颌牙弓磨牙间宽度增大(为1.34 mm),变化值明显大于不拔牙矫治(P<0.01);上下颌前牙段牙弓长度增大(分别为1.31 mm和1.01 mm),变化值明显大于不拔牙组(P<0.05)。不拔牙矫治后上下颌牙弓尖牙间宽度无明显增大,但磨牙间宽度增大(分别为0.99 mm和0.46 mm)。结论与不拔牙矫治相比,拔牙矫治不会减小尖牙间牙弓宽度和前牙段牙弓长度而影响面部美观;但拔牙和不拔牙矫治都能引起磨牙间牙弓宽度的改变,可能影响疗效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安氏Ⅰ类牙列中度拥挤错畸形病人拔牙和非拔牙矫治前后上颌牙弓宽度及牙弓长度的变化。方法 60例安氏Ⅰ类牙列中度拥挤错畸形病人分为拔牙与非拔牙组,拔牙组采用MBT技术矫治,非拔牙组采用自锁技术矫治。收集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模型,测量上颌牙弓尖牙间、前磨牙间与磨牙间牙弓宽度及上颌牙弓长度。结果拔牙组矫治后与矫治前比较尖牙间牙弓宽度及前磨牙间宽度增大,磨牙间牙弓宽度减少,牙弓长度减小,差异均有显著性(t=3.25~5.58,P<0.05);非拔牙组矫治后与矫治前比较尖牙及前磨牙间牙弓宽度增大,差异有显著性(t=3.47、3.79,P<0.05);拔牙组矫治前后磨牙间牙弓宽度及牙弓长度变化量均大于非拔牙组,差异有显著性(t=3.27、3.33,P<0.05)。结论拔牙矫治安氏Ⅰ类中度拥挤错畸形与非拔牙矫治比较磨牙间牙弓宽度及牙弓长度均减小。  相似文献   

3.
拔牙与非拔牙矫治牙弓宽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安氏Ⅰ类错袷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后牙弓宽度变化的特点。方法分别测量安氏Ⅰ类错耠矫治前后的牙袷模型110副,其中拔牙组60副,均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非拔牙组50副,得出尖牙间及第一磨牙间的牙弓宽度的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拔牙组矫治后上下颌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均减小,尖牙间宽度均增加,较矫治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非拔牙组矫治后的牙弓宽度除(上颌尖牙间宽度)均大于矫治前,较矫治前亦差异有显著性(P〈0.01~0.001)。矫治前两组上下颌尖牙间及第一磨牙间的牙弓宽度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矫治后非拔牙组上下颌第一磨牙间的牙弓宽度大于拔牙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上颌尖牙间宽度拔牙组稍大于非拔牙组,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而下颌尖牙间宽度拔牙组大于非拔牙组,分别为28.06mm和27.21mm,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安氏Ⅰ类错袷拔牙矫治后前部牙弓宽度不会减小,较非拔牙组反而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4.
荣鑫  陈杰 《青岛医学院学报》2011,(3):251-252,254
目的比较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安氏Ⅱ1错治疗前后牙弓宽度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安氏Ⅱ1错病人的矫治前后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病人采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方法矫治(拔牙组);15例病人采取非拔牙方法矫治(非拔牙组)。分别在上、下颌尖牙和磨牙区唇颊面最突出的位置进行牙弓宽度测量。结果拔牙组矫治前后比较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t=2.23、2.78,P〈0.05),非拔牙组矫治前后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矫治前后下颌尖牙宽度变化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96,P〈0.05),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大,组间宽度变化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上、下颌第二磨牙间宽度均无变化。结论安氏Ⅱ1错拔牙矫治与非拔牙矫治相比,前者不会引起牙弓的缩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研究拔牙矫治对于安氏Ⅱ类1类错颌畸形牙弓宽度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安氏Ⅱ类Ⅰ类错颌畸形患者并对其实施拔牙矫正治疗,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牙颌模型、比较治疗前后牙弓宽度.结果 上颌磨牙间宽度减小(2.78±0.14)mm;下颌磨牙间宽度减小(3.68±0.16)mm;上颌前磨牙间宽度平均增加(0.33±0.15)mm;下颌前磨牙间宽度矫治后平均增加(0.65±0.12)mm;上颌尖牙间宽度平均增加(0.23±0.11)mm;下颌尖牙间宽度矫治后平均减少(0.06±0.01)mm(均P<0.05).结论 拔牙矫正治疗可有效改善安氏Ⅱ类Ⅰ类错颌畸形患者牙弓的宽度,使面部形态更丰满,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安氏Ⅱ1错治疗前后牙弓宽度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安氏Ⅱ1错病人的矫治前后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病人采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方法矫治(拔牙组);15例病人采取非拔牙方法矫治(非拔牙组)。分别在上、下颌尖牙和磨牙区唇颊面最突出的位置进行牙弓宽度测量。结果拔牙组矫治前后比较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t=2.23、2.78,P<0.05),非拔牙组矫治前后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矫治前后下颌尖牙宽度变化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96,P<0.05),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大,组间宽度变化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上、下颌第二磨牙间宽度均无变化。结论安氏Ⅱ1错拔牙矫治与非拔牙矫治相比,前者不会引起牙弓的缩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研究安氏Ⅰ类错畸形在拔牙(牙合)不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宽度的改变,并对两种矫治方法所致牙弓宽度改变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50例安氏Ⅰ类错畸形患者 (牙合)例拔牙矫治,25例不拔牙矫治),记录矫治前后上下牙弓尖牙问和磨牙问牙弓宽度,分别采用配对t榆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内和组间的结果差异.结果 矫治前拔牙组和不拔牙组患者上下牙弓尖牙间和磨牙间牙弓宽度均无统计学差异.矫治结束后两组上下牙弓尖牙间牙弓宽度增加有统计学意义,拔牙矫治组上牙弓磨牙间牙弓宽度减少,不拔牙矫治组下牙弓磨牙间牙弓宽度增加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时上下牙弓尖牙间牙弓宽度改变无统计学意义,但不拔牙组上下牙弓磨牙间牙弓宽度改变比拔牙组显著.结论 拔牙矫治和不拔牙矫治安氏Ⅰ类错田畸形均会(牙合)牙弓前段宽度增加,拔牙矫治与不拔牙矫治均不会导致牙弓明显缩窄.  相似文献   

8.
安氏I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前后牙弓宽度改变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研究安氏I类错畸形在拔牙[牙合]不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宽度的改变,并对两种矫治方法所致牙弓宽度改变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方法50例安氏I类错畸形患者([牙合]例拔牙矫治,25例不拔牙矫治),记录矫治前后上下牙弓尖牙间和磨牙间牙弓宽度,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内和组间的结果差异。结果矫治前拔牙组和不拔牙组患者上下牙弓尖牙间和磨牙间牙弓宽度均无统计学差异,矫治结束后两组上下牙弓尖牙间牙弓宽度增加有统计学意义,拔牙矫治组上牙弓磨牙间牙弓宽度减少,不拔牙矫治组下牙弓磨牙间牙弓宽度增加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时上下牙弓尖牙间牙弓宽度改变无统计学意义,但不拔牙组上下牙弓磨牙间牙弓宽度改变比拔牙组显著。结论拔牙矫治和不拔牙矫治安氏I类错田畸形均会[牙合]牙弓前段宽度增加,拔牙矫治与不拔牙矫治均不会导致牙弓明显缩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拔牙矫治后牙弓形态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该类畸形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的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30例,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通过三维扫描生成数字化牙颌模型,同时建立计算机牙弓形态定量分析系统,通过定位标志点,在牙弓形态分析平面上获取各个牙位的坐标数据,利用三次方程式拟合牙弓曲线,测量牙弓宽度及长度的变化,量化牙弓形态的变化。结果:安氏Ⅱ^1类错[牙合]经过拔牙矫治后,①上颌侧切牙区以及尖牙区牙弓宽度明显增加(P〈0.01,P〈0.05),下颌侧切牙区和尖牙区牙弓宽度无明显变化;②上、下颌前磨牙区及磨牙区牙弓宽度明显减小(P〈0.00t);③矫治后上、下颌尖牙区长度明显增加(P〈0.05),磨牙区长度明显减小(P〈0.001)。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拔牙矫治后,上颌前部牙弓变宽,后部牙弓变窄,下颌前部牙弓形态未见明显缩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安氏Ⅱ类Ⅰ分类(Angd Ⅱ^1)错[牙合]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宽度、长度的变化。方法选择Angd Ⅱ^1类均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病例矫治前后石膏模型13副,测量模型的牙弓宽度、长度。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下颌前、中段牙弓宽度矫治后增宽,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后段牙弓宽度矫治后缩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前段牙弓长度矫治后无明显变化;全牙弓长度矫治后缩短,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矫治后的前段牙弓宽度增加;后段牙弓宽度有缩窄;全牙弓长度有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Tip- Edge Plus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分析患者颅面、牙颌特征的改变,探讨Tip-Edge Plus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机制.方法 临床病例中选取6例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病例,应用Tip- Edge Plus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对矫治前后的侧住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 6例病例前牙反(牙合)均解除,磨牙达到中性关系,下前牙舌倾,面型外观有所改变.结论 Tip- Edge Plus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持续轻力能有效远中向直立下颌磨牙,纠正反(牙合),矫治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相似文献   

12.
王鹏  惠英  苏哲君  刘锐 《疑难病杂志》2009,8(7):406-408
目的评价改良Twinblock矫治器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恒牙早期骨性安氏II1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11~15岁下颌发育不足为主的恒牙早期骨性安氏II1类错患者,经改良Twinblock矫治器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X线侧位片,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双期治疗,II类磨牙关系矫治为I类关系,覆覆盖减小,咬合关系较好,头影测量下颌骨的变化显著,SNB角增大,下颌升支高度、下颌体长度增加,ANB角减小,矢状关系改善,侧貌协调。结论改良Twinblock矫治器与多曲方丝弓技术结合矫治骨性安氏II1类错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面结构中与骨性Ⅲ错[牙合]密切相关的指标,预测骨性安氏Ⅲ类发生的可能性。方法:选择17~27岁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27例,正常[牙合]女性31名、男性32名,测量其面部骨性结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性安氏Ⅲ类组,男性后颅底复合体长度明显小于正常组(P〈0.01),下颌复合体三维长度Go—Gn高于正常组(P〈0.01);女性下颌长度指标Cd—Gn、Go—Gn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颅面结构中与骨性Ⅲ错[牙合]最密切相关的指标具有性别差异。后颅底长度短的男性患者骨性安氏Ⅲ类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大,通过正颌手术来纠正的可能性大;下颌水平支较长的患者骨性安氏Ⅲ类发生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win Block和隐适美矫治器双期矫治对安氏Ⅱ1类患者的矫治结果,为该方案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例下颌后缩伴牙列拥挤的患者,诊断为安氏Ⅱ1类错畸形,毛氏Ⅱ2+Ⅳ1+Ⅰ1类错畸形,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矫治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应用Twin Block和隐适美矫治器行双期矫治,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牙弓长度及宽度,比较矫治前后测量值;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Ricketts审美平面变化。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患者SNB角增大1.7°,ANB角减小0.7°,L1/MP角增大8°,U1/L1角减小6°;U1-NA距减小,L1-NB距增大;上颌牙弓中段宽度增加3.8 mm,下颌牙弓后段宽度增加3.4 mm;上下颌牙弓长度亦有所增加。Ricketts审美平面分析,矫治后颏部前移。结论:对安氏Ⅱ1类患者行Twin Block和隐适美矫治器双期矫治,可改善患者侧貌,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给患者带来良好的矫治体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Nance弓-横腭杆-双磨牙带环联合支抗增强磨牙支抗的效果。方法选择14-28岁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37例,使用Nance弓-横腭杆-双磨牙带环联合支抗增强上颌磨牙支抗,并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及牙模型的各项指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磨牙前移量小于拔牙间隙的1/3。∠GoGn-SN和ALFH/AFH治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宽度矫治前后变化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ance弓-横腭杆-双磨牙带环联合支抗是一种简单有效、非依赖性,具有三维控制作用的强支抗系统,并能有效控制磨牙伸长。  相似文献   

16.
成人修复口腔正畸矫正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唐弘夫 《当代医学》2010,16(20):98-99
目的探讨成年人的错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成人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78例成年患者采取修复前正畸治疗,分析成人患者正畸矫正治疗的难点及特点。结果随机抽取2008年10月~2009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成年错胎畸形患者78例,其中I类错、Ⅱ类错牙合、Ⅲ类错构成比分别为29.5%、47.4%、23.0%。经正畸修复治疗后,除2例失败外,其余76例患者均达到理想的美观效果和咬殆功能,一年随访观察后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能使成年人错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达到更为美观的要求及更加完善的口腔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拔除下颌第3磨牙,应用多曲唇弓技术矫治骨性Ⅲ类错患者的适应证和临床应用,为骨性Ⅲ类错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2例恒牙期的骨性Ⅲ类错患者,年龄14~18岁。所有患者均采用拔除下颌第3磨牙的方法,应用多曲唇弓技术进行矫治,用头影测量方法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矫治后,所有患者磨牙关系及尖牙关系均达到中性,前牙反解除,达到正常覆和覆盖关系。下颌第1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2.6mm,下颌切牙平均舌向移动2.1mm,ANB角平均增加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拔除下颌第3磨牙,应用多曲唇弓技术矫治,适用于生长发育减速期,下颌牙弓没有拥挤且有开倾向的轻、中度骨性Ⅲ类错患者。  相似文献   

18.
郭亚琳  叶晓红 《当代医学》2011,17(27):102-103
目的观察AngleⅡ类Ⅰ分类错畸形双期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双期治疗的必要性。方法 12例AngleⅡ类Ⅰ分类错畸形患者中7例(8~11岁)采用双期治疗(即替牙期与恒牙期治疗,5例(12~22岁)采用单期治疗(即恒牙期治疗)的方法。结果 12例患者在纠正畸形、改善面容等方面均取得满意的效果,且7例双期治疗患者在较小年龄减小了深覆、深覆盖,改善了面容,从而提高了自信心。结论 AngleⅡ类Ⅰ分类错畸形双期治疗较单期治疗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McNamara分析法评价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𬌗畸形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华西口腔医院正畸科需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III类错𬌗畸形患者21例,正颌手术术式均为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和上颌Le Fort I型截骨术,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采用McNamara分析法分析测量结果。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上颌长度、上颌突度增大,下颌长度、下颌凸度、下切牙凸距及下面高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严重的骨性畸形在矢状向及垂直向均得到了有效矫正,患者骨面型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