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介入治疗(Amplatzer封堵器)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 05—2005 05在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科住院患儿80例,符合单一左向右分流畸形ASD、VSD、PDA,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介入组(40例)和手术组(40例);比较2组在疗效、费用、并发症、输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异同;通过放免法测定2组ASD及VSD治疗前后的心钠素(ANP)水平。 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介入组均未输血,手术组均输血治疗;术后住院时间介入组少于手术组(P<0.01);治疗费用介入组高于手术组(P<0.01);ANP水平,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 结论单一ASD、VSD、PDA的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相同;介入组不需输血,术后住院时间短,但治疗费用较昂贵。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介入治疗(Amplatzer封堵器)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05—2005-05在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科住院患儿80例,符合单一左向右分流畸形ASD、VSD、PDA,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介入组(40例)和手术组(40例);比较2组在疗效、费用、并发症、输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异同;通过放免法测定2组ASD及VSD治疗前后的心钠素(ANP)水平。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介入组均未输血,手术组均输血治疗;术后住院时间介入组少于手术组(P<0.01);治疗费用介入组高于手术组(P<0.01);ANP水平,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结论单一ASD、VSD、PDA的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相同;介入组不需输血,术后住院时间短,但治疗费用较昂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经导管封堵术与心脏直视手术治疗继发型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2004年5月至2006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根据适应证选择适合介入治疗ASD患儿30例,同期接受心脏直视手术的ASD患儿40例,两组各有1例患儿为多孔型,介入治疗组有1例、外科手术组有15例合并有其他心脏畸形,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住院时间分别为(5.27±1.06)d和(15.88±5.01)d,术后ICU时间分别为0d和(1.49±1.36)d,术后出现并发症分别为0和13例(33%),其中外科手术组术后1例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而安装临时起搏器,1例因血栓形成和肺不张死亡.术后残余分流分别为0和3例(7.5%),介入治疗组无一例惠儿输血,外科手术组患儿均需输血,平均输血量为(363.3±249.3)mL.结论 经导管封堵ASD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无需输血和体外循环,不留瘢痕,易为患儿和家长所接受,值得推广应用,对适合经导管封堵的ASD,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心脏直视手术可作为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4.
Amplatzer封堵器与心脏直视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与心脏直视手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的手术过程和并发症。方法 对 12例ASD患儿在透视及B超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 ,术后即刻、4 8h、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 ,分别行彩色超声心动图、胸片、心电图等检查 ;以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修补术的 16例ASD患儿为对照 ,出院前对所有患儿进行全面体检、胸片、心电图和彩色超声心动图观察。结果 介入组全身麻醉例数、住院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与开胸组比较均有显著减少。介入组除 1例残余分流、1例短暂房早并窦缓 1个月后消失外 ,无其它并发症。而开胸组有胸腔积液、气胸、呼吸道感染、心包积液、三尖瓣轻度返流、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房扑和心肌受损等并发症。结论 介入组痛苦更小 ,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且无需体外循环及输血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2 356例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动脉瓣狭窄(PS),并行介入治疗的0~18岁CHD患儿,在介入治疗中及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2 356例CHD患儿中159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6.75%;其中VSD组为11.40%(82/719),ASD组为7.50%(51/680),PDA组为3.09%(22/712),PS组为1.63%(4/245)。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41%(102/2 356)。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71%(64/2 356),VSD组为3.62%(26/719),ASD组为2.21%(15/680),PDA组为2.53%(18/712),PS组为1.63%(4/245);术中严重并发症为0.51%(12/2 356),术后早发严重并发症为1.99%(47/2 356),迟发严重并发症为0.21%(5/2 356)。严重并发症经介入手术治疗0.13%(3/2 356),经外科手术治疗0.64%(15/2 356),经内科保守治疗1.95%(46/2 356);2例死亡,死亡率0.08%。结论 CHD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死亡率低,但仍不容忽视。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按常规操作,术后进行规范的长期随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有关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和外科手术治疗PDA的对比临床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采用RevMan4.2.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各组技术失败率、并发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残余分流率等的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符合纳入标准共5篇文献,总样本量349例。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组技术失败率高于外科手术组[5组对照试验(CT),349例,3.0%vs0,RR=4.29,95%CI(0.77,23.95)],但无显著性差异(P=0.10);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外科手术[5组CT,343例,3.1%vs38.0%,RR=0.11,95%CI(0.05,0.23)](P<0.00001);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手术组[5组CT,343例,0.5%vs6.0%,RR=0.23,95%CI(0.06,0.90)](P=0.03);Amplatzer封堵器组治疗后即时残余分流率高于手术组[4组CT,304例,16.3%vs0,RR=16.06,95%CI(3.0,86.12)](P=0.001);出院时残余分流率虽高于手术组,但无显著性差异(2.5%vs0,P=0.33)。结论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尽管成功率低于外科手术,但其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与手术相仿,随着封堵器及其输送系统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在适应证范围内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可作为PDA外科手术治疗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日间手术模式治疗小于1岁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价值。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小于1岁的腹股沟斜疝患儿57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用日间手术模式治疗将患儿分为日间组和对照组(常规住院流程治疗),进一步根据是否采用腹腔镜手术分为腔镜日间组(n=41)、腔镜对照组(n=211)、开放日间组(n=192)和开放对照组(n=127)。腔镜日间组和腔镜传统组患儿平均年龄分别为(8. 2±2. 6)个月和(8. 9±2. 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536,P=0. 126);双侧腹股沟斜疝比例分别为34. 14%(14/41)和40. 76%(86/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627,P=0. 428)。开放日间组和开放传统组患儿平均年龄分别为(8. 7±2. 8)个月和(7. 1±3. 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 126,P 0. 001),双侧腹股沟斜疝的比例分别为16. 67%(32/192)和21. 26%(27/1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070,P=0. 301)。比较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的日间手术模式和传统住院手术模式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再次就诊率、非计划再次入院率和日间手术延迟出院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日间组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上优于对照组(P 0. 05)。日间组当日手术取消率为4. 72%(11/233),低于对照组的13. 31%(45/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 512,P=0. 001)。日间组术前禁清饮时间(132±5) min,短于对照组的(148±1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 483,P 0. 001)。日间组术后初次进食清饮和奶的时间分别为(49±7) min和(124±12) min,短于对照组的(124±12) min和(305±35)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2018年10月起日间流程患儿术前予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进入手术室的哭吵发生率为22. 2%(6/27),低于对照组的73. 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 757,P 0. 001)。日间组术后哭吵发生率为30. 39%(31/102),低于对照组的61. 80%(5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 939,P 0. 001)。在并发症方面,日间组术后发热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5. 15%和3. 00%,低于对照组的10. 36%和11. 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非计划就诊率日间组为2. 15%,与对照组(2. 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04,P=0. 951)。两组患儿均无非计划入院患儿,日间组有3例(1. 29%)延迟出院,对照组有1例腹股沟斜疝复发。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日间手术模式治疗小于1岁腹股沟斜疝安全可行,并优于传统住院手术模式。  相似文献   

8.
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Gao W  Zhou AQ  Yu ZQ  Li F  Zhang YQ  Sun K  Zhong YM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4):287-290
目的 探讨儿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trialseptaldefect ,ASD)封堵术的指征、方法学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1998年 10月~ 2 0 0 3年 1月 ,119例继发孔型ASD患儿 ,根据家属意愿接受了经导管应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的介入治疗。年龄 0 8~ 17 0岁 ,平均 ( 7 5± 2 8)岁 ,体重6 7~ 88.0kg ,平均 ( 2 3 7± 7 8)kg。所有病例术前检查被证实均为继发孔型ASD。按ASD球囊伸展直径或大于 1~ 2mm选择封堵器进行堵塞。其中 3例为多发ASD。 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 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或肺动脉瓣狭窄 ( pulmonarystenosis ,PS)者应用其他封堵装置和球囊扩张治疗合并的畸形。术后定期行心脏超声及临床检查随访。结果  119例患儿术前经食道超声(trans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y ,TEE)或经胸超声 (trans thoracicechocardiography ,TTE)检测ASD平均直径 ( 12 9± 5 6 )mm ( 6 5~ 34 5mm ) ,肺动脉平均压力为 ( 2 9 0± 5 0 )mmHg( 2 5 0~ 6 2 0mmHg) ,球囊伸展直径为 ( 15 7± 4 8)mm( 8 0~ 38 0mm)。所选封堵器直径平均为 ( 15 0± 5 0 )mm( 8 0~ 38 0mm)。 112例封堵成功。 3例多发ASD也选用单一封堵器。 6例合并PDA或PS者同时完成介入治疗。 112例堵塞后即刻封堵率为 93 8% ( 1  相似文献   

9.
165例5岁以下小儿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双盘封堵器(Amplatzer)关闭年龄小、体重轻患儿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病例。方法1998年8月至2004年5月,165例5岁和18kg以下小年龄组继发孔型ASD病例接受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所有患儿均经临床体检、X线胸片、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确诊为继发孔型ASD。TTE观察和测量ASD和房间隔(IAS)最大径,测量球囊导管测量ASD最大伸展径,必要时加用食道超声(TEE)测定,筛选后的患儿依此选择封堵器。结果163例成功封堵ASD,成功率98.8%。本组ASD最大径(8~30)mm,平均(18.3±5.1)mm,选择封堵器直径(8~30)mm,平均(18.6±5.0)mm,P>0.05。Qp/Qs=3.3±2.0。147例(89.0%)为单纯单孔ASD病例;6例为多孔ASD,其中3例伴有房间隔瘤样改变,均用一个封堵器成功封堵ASD。另外12例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其中6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右心容量超负荷术后明显改善。本组中大ASD占60.0%(100)例。操作上有一定难度。结论Amplatzer封堵器关闭5岁以下儿童房间隔缺损是可行的,但不主张2岁以下行介入治疗。严格掌握适应证;良好的小儿心血管内外科条件是成功封堵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儿童ASD胸部小切口介入封堵术和经皮心导管介入封堵术2种微创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6月本院采用胸部小切口介入封堵术和经皮心导管介入封堵术2种介入方法治疗继发孔型ASD患儿27例,术前均经心脏超声检查诊断及筛选,术中使用经胸超声或X线透视下监测整个封堵过程,引导封堵伞的位置,并即刻经超声或术中造影证实有无分流。结果全组介入治疗均成功,无死亡病例,2种介入治疗方法均能取得满意疗效,均无封堵器术后脱落。胸部小切口介入封堵治疗ASD,输送鞘较粗,输送封堵器路径短,无经皮心导管介入封堵术因血管直径对输送鞘管大小的限制(患儿年龄、ASD的大小受限制),推送鞘管直对ASD损口,释放伞与房间隔平行,位置准确、快速,允许部分边缘缺失。结论胸部小切口介入封堵术和经皮心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儿童ASD疗效均满意,胸部小切口介入封堵术较经皮心导管介入封堵术更易开展、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