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细辛的临床应用和毒性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学敏  宋树立 《中医杂志》1993,34(8):455-456
细辛为《本经》上品药:“辛温无毒,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后世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不断探索细辛的效用和毒性反应,对细  相似文献   

2.
细辛毒性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辛的毒性,素有争论。从毒性述要、实验研究、毒性定级、古今运用4个方面进行评述,旨在正确地认识细辛的毒性,指导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细辛。  相似文献   

3.
细辛的毒性,是历代医药学家争论不已的问题。从细辛述要、毒性研究、毒性定级及运用4个方面进行述评,认识细辛的毒性,来安全有效地使用细辛。  相似文献   

4.
细辛的临床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用细辛,属马兜铃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其色赤黑,性温味辛,气芳香燥烈,归肺、肾二经。具有解表散寒、温肺行水、除痰开窍、祛风止痛等多种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报导,细辛油具有解热、镇咳、镇静、镇痛、抗吸厥、抗炎等作用。但长期以  相似文献   

5.
细辛的毒性与临床用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古有"细辛不过钱"之说。经查阅古今有关细辛毒性与用量的文献,通过对文献的分析,认为细辛常规用量可以确定为:入丸散剂,0.5~1g;入汤剂,5~15g。煎煮时间宜20min。  相似文献   

6.
细辛为常用中药,《本经》收载并列为上品。在长期的用药实践过程中,细辛存在多基原和品种混乱现象,其药用部位和用法用量也曾发生演变。通过文献研究,结合实际应用,对细辛药用历史沿革问题进行分析整理,以期对用药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赵天健 《新中医》1992,24(11):55-56
细辛味辛,性温,功能祛风散寒,通痹散结,发郁火,散水气,为治疗疼痛要药。诸多痛证,除阴虚阳亢者外,即使是正虚,郁火,亦不远之,兹结合临床,谈谈体会。一、祛风邪,治诸种头痛头痛之因诸多,总不离风邪,“巅高之上,唯风可到”,六淫之邪亦以风为先导而伤人,故《内经》  相似文献   

8.
细辛始载于《本经》,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之功,对其常用量历来也都有“辛不过钱”之说。药典也根据传统用量而明确规定常用量为1~3g,外用适量。笔者从事中药配方十余年,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目前已经很少有医生的处方用量低于3g。为此查阅了一些医药学典籍,发现传统药用细辛与目前所用细辛在诸多方面有较大的不同,兹作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细辛的毒性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辛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具有卓越的药效,但对其毒性及安全性一直有所争议。本文从细辛毒性的古今述要、实验研究、影响因素及定级对其进行评述,着重介绍了细辛品种、药用部位、采集时间及剂量剂型与毒性的关系,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细辛为临床常用之药,配伍得当,每获显效,现作以概述:细辛辛温有毒,入肺、心、肾经,具有解表、止痛、化饮之功,常用于风寒湿痹症、头痛、牙痛、痰饮、咳喘、鼻渊、脘腹诸痛等,其组方配伍应用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细辛水煎剂伍用维拉帕米配制成复方细辛(A—V)的镇痛作用的量效关系。同时测定A—V的半数致死量,观察其急性毒性,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扭体法,热板法测定不同浓度A—V的镇痛作用。并测定A—V的LD50,判断其急性毒性。结果:A—V对热板致痛的镇痛作用呈一定剂量依赖性。其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其毒性极低。结论:复方细辛水煎剂的镇痛作用随剂量或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强,且其毒性极低。因此,可作为有效镇痛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中药的毒性临床应用,探索中药更多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经中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痊愈,预后效果良好。[结论]合理运用中药毒性是可以增加中药临床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细辛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考证,认为历代本草记载的传统药用细辛是正品细辛,其主要品种应为细辛(Asarum sieboldii),药用部位应为根部;而中国药典1985年版记载的细辛全草并非传统药用细辛,其主要品种、药用部位、采集季节、加工方法等均与传统药用细辛不同,其用量标准亦与目前临床实际用量不符,建议将其另立一药,定名为细辛草。  相似文献   

14.
对近5年来细辛应用文献进行回顾总结。从细辛的应用指征、剂量、煎服法、炮制、配伍等对应用细辛的经验进行总结,为临床安全性应用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细辛确有毒性,通过掌握应用指征、应用不同炮制方法及不同配伍等可起到减少毒性反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中药鬼箭羽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鬼箭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为卫矛科植物卫矛[Euongmus alutus(Thunb.)Sieb.]的具有翅状物的枝条或翅状附属物,又名卫矛。鬼箭羽性寒,味苦、辛,归肝、脾经,中医认为其苦寒能坚阴清热,又能人血,是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具有破血通经、解毒消肿杀虫之功。民间用其降血糖确有较好疗效。近年来,对鬼箭羽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报道日益增多,已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笔者就近年来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以变应性鼻炎小鼠为模型,采用均匀设计法,探讨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组方合理性及配比剂量。结果各药物在鼻敏康组方中的重要性地位依次为:附子〉黄芪〉防风〉麻黄〉细辛〉白术;附子、黄芪、防风、细辛的用量与疗效呈正相关,即用量较大时疗效较好;麻黄、白术的用量与疗效呈负相关,即用量较少时疗效较好;麻黄与细辛、黄芪与附子间的交互作用呈正相关;麻黄与黄芪、黄芪与白术间的交互作用呈负相关,组方时应适当增加或减少相关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17.
以变应性鼻炎小鼠为模型,采用均匀设计法,探讨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组方合理性及配比剂量。结果各药物在鼻敏康组方中的重要性地位依次为:附子>黄芪>防风>麻黄>细辛>白术;附子、黄芪、防风、细辛的用量与疗效呈正相关,即用量较大时疗效较好;麻黄、白术的用量与疗效呈负相关,即用量较少时疗效较好;麻黄与细辛、黄芪与附子间的交互作用呈正相关;麻黄与黄芪、黄芪与白术间的交互作用呈负相关,组方时应适当增加或减少相关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18.
单叶细辛的急性毒性观察及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单叶细辛的毒性程度。方法①观察单叶细辛(简称单辛)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实验动物分实验组(单辛)和对照组(北细辛,简称辽辛),每组又各分两组,分别腹腔注射两种细辛的水提液和挥发油,观察小鼠死亡数、死亡率和死亡时间;②观察单辛挥发油和水提液的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动物分单叶细辛挥发油组(简称单辛油组)、单叶细辛水提液组(简称单辛液组)和阴性对照组共3组。腹腔注射药物,观察小鼠死亡数、死亡时间及症状表现,求出死亡率,通过统计学处理得出其半数致死量。结果单辛组小鼠死亡数与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死亡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初步表明单辛毒性小于辽辛;单辛半数致死量高于文献报道的辽辛半数致死量。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在糖代谢紊乱的同时往往伴有脂肪代谢紊乱,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微血管病变.本组通过对二甲双胍与消糖方的临床观察,旨在探讨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益气养阴,化瘀祛痰法治疗糖尿病高血糖、高血脂,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