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青少年强迫症是儿童青少年期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除生物学因素外,家庭因素在强迫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就儿童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父母心理状况和心理应对机制、亲子互动关系及家庭结构等特征及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50%的成人强迫症患者在童年或青少年期已出现强迫症的早期症状,及早干预可有效降低成人强迫症的患病率。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是有效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心理疗法之一,但目前其治疗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脑影像学发展迅速,为探究CBT治疗的脑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神经影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青少年强迫症发病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对44例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和214名正常对照者进行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的测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强迫症组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应激总量的得分上均显著较高(P<0.05);强迫症组患者较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较少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获得较少社会支持,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青少年强迫症的发病与负性生活事件、不良应对方式和缺乏社会支持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青少年强迫症发病与生活事件的关系及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对50例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和323名正常对照者进行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生活质量问卷的评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强迫症组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应激总量的得分上均显著较高;强迫症组的生活质量评分(28.0±6.1)低于正常对照组(33.8±7.5),差异统计学意义(t=5.249,P〈0.01)。结论青少年强迫症的发病与负性生活事件有关,青少年强迫症的生活质量较正常人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父母的人格特征及家庭功能特点,了解强迫症患者的成长环境,为早期预防及家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56名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及其父母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及家庭功能问卷的评定,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精神质、神经质得分高于对照组(t=4.461,P<0.01),外向性得分低于对照组(t=—2.337,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父亲人格各因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母亲的神经质得分高于对照组(t=3.708,P<0.01);研究组家庭功能在角色、情感反应情感介入、行为控制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t=3.161,P< 0.05).结论 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母亲存在高神经质特点,其家庭功能有较多问题,可能对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人格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往的研究表明强迫症和秽语抽动症在病因学上有一定联系,强迫症可能是抽动秽语综合征和抽动症的另一种基因表现型。本文通过对54例有严重原发性强迫症的青少年随访2~7年,假设某些患者会发生抽动秽语综合征,以证实两障碍之间存在病因学的联系。方法:入组对象是54例强迫症,平均年龄13.6岁(7~19岁),发病年龄9.9岁(2~16岁),男性36例,女性18例。排除伴有抽动秽语综合征者。检查采用临床会谈、儿童和青少年诊断会谈(DICD)、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大体评定量表,做神经系统检查,复习既往病历,了解合并症及人口统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青少年强迫症的疗效.方法 对30例服用帕罗西汀效果不佳的青少年强迫症患者,采用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应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Yole-Brown强迫量表(Y-BOC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末进行测评.以Y-BOCS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儿童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自编的调查表 ,对 11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 (年龄≤ 15岁 )的病案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有无强迫症状 ,分为两组 ,即研究组 (有强迫症状 )和对照组 (无强迫症状 )。结果  (1)强迫症状的发生率为 2 2 .73% (2 5 / 110 ) ;(2 )强迫观念主要见于 13~ 15岁儿童 ,强迫动作主要见于 8~ 12岁儿童 ;(3)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住院天数、住院次数以及疗效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强迫症状可能出现于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各个时期 ,表明它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组成部分 ,并且与精神分裂症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少年强迫症与环境影响因素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选取52例强迫症青少年作为病例组,50例正常青少年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家庭环境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调查。结果病例组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和控制性得分均低于对照组,矛盾性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以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积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强迫症与家庭环境、学习环境以及人际环境密切相关,积极的应对方式是预防强迫症的有利条件,应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因素,培养其乐观积极应对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氟伏沙明与氯米帕明治疗青少年期强迫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共纳入强迫症患者42例,随机分为氟伏沙明组和氯米帕明组,疗程8周.应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氟伏沙明组治疗总有效率86.4%,氯米帕明组治疗总有效率8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4、8周末Y-BOCS评分、HA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氟伏沙明组与氯米帕明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伏沙明对于青少年期强迫症状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编辑先生:儿童期精神疾病常与成人有很多不同。就强迫症而言,有些儿童在发育过程中,进行某些行为时,固执地要按一定程序和模式,稍成长后这些情况就不复存在,不一定就是强迫症。而在成人则可能已是强迫症的症状。请问儿童精神医学专家,儿童与成人的强迫症,在病因、临床表现,预后和治疗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什么?谢谢。读者常求真答读者来信常求真读者:您好儿童强迫症(OCD)由于他的特殊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作为儿童期情绪障碍的一个亚型,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约1/3~1/2的成人强迫症症状出现在15岁以前甚至学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开封市青少年强迫症的影响因素,为当地青少年强迫症的预防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我院就诊的青少年强迫症患者105例为观察组,105例健康正常青少年为对照组。应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选择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观察2组研究对象处事的应对方式,选择家庭环境量表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家庭环境,选择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评价研究对象父母的教育态度和行为,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开封市青少年强迫症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30.3±5.6)分,低于对照组的(39.6±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消极应对评分(35.2±6.8)分,高于对照组的(28.3±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情感表达(4.27±1.13)分、亲密度(4.84±1.35)分、娱乐性(3.26±2.05)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6.12±1.42)分、(7.82±1.55)分、(5.76±1.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矛盾性(5.47±1.11)分高于对照组的(3.33±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情感温暖与理解(41.3±7.0)分低于对照组的(49.1±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惩罚与严厉(19.8±4.8)分高于对照组的(15.3±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积极应对、情感表达、亲密度是开封市青少年强迫症的保护因素,而矛盾性是其危险因素。结论强迫症在开封市青少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巨大的危害,应针对开封市青少年人群强迫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做好积极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氯米帕明合并认知疗法对青少年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对30例服用氯米帕明效果不佳的青少年强迫症患者,采用氯米帕明合并认知疗法治疗,应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和临床疗效量表(CGI-SI)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末进行测评。以Y-BOCS减分率来评定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有效率80%,各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结论氯米帕明合并认知疗法对青少年强迫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对强迫症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迫症是一种病因比较复杂的心理障碍,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的神经症。此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患者并不能正确认识,早期很难就诊于精神科。所以本文针对强迫症的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作一综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流行病学[1,2]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为2%~3%。一般而言,成年男性与女性的患病率近似。而在青少年中,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发病年龄男性较女性早,分别平均为19岁、22岁,总的说来,2/3以上的患者发病在25 岁以前,35岁以上发病的低于15%,儿童最早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儿童强迫症与成人强迫症临床现象的差异,旨在探讨儿童强迫症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组强迫症病人共107例,按年龄分为儿童组和成人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在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意向,强迫情绪,强迫性仪式动作及单纯强迫行为出现频率上有显著差异。儿童组伴随焦虑、抑郁症状者较成人组发生率低,而伴随一过性精神病性症状,抽动障碍者较成人组发生率高。儿童组自知力丧失,且缺乏反强迫意识者较多见。结论:儿童强迫症的强迫症状不典型,易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少年期起病的双相障碍与强迫症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双相障碍和强迫症共病患者(共病组)36例及强迫症患者(OCD组)31例,完成自编调查问卷、强迫症量表(Y-BOCS)测评。结果:OCD组的男性比例高于共病组;共病组的强迫症病程、平均治疗时间长于OCD组。结论:双相障碍与强迫症共病是常见的临床现象,共病对患者的病程及疗效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心理干预对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父母心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父母存在的心理问题,观测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由病区护师或主管护师对50名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父母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别进行测评,然后,将护理干预前的测评结果分别同全国常模、护理干预后的测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两组对比数据均显示一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父母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父母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目前用于临床的SSRIs主要有5种,即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帕罗西汀和西酞普兰。它们不仅主要用于治疗抑郁障碍,也用于治疗焦虑症、强迫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进食障碍、孤独症、自伤和遗尿等,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的病因尚未明确,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了儿童青少年OCD家族聚集性的发生。OCD家族史阳性的患者起病年龄更早,OCD患者一级亲属的发病率更高,家庭成员之间的强迫症状维度存在高度一致性,计划功能受损作为OCD的内表型,可能参与了OCD的遗传。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人格特征、应激事件、家庭顺应作为儿童生长环境因素可能也参与了家族聚集性OCD的发生,儿童对父母行为的模仿和学习,容易出现与父母类似的强迫特质,成为OCD发病的高危因素。但临床样本收集数量少、缺乏针对儿童青少年OCD的研究给当前探索带来困难。未来研究需更深入地探索OCD家族聚集性的可能原因,及早识别遗传及环境对OCD的影响并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精神科儿童青少年和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危险因素,认识两类人群自杀危险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预防自杀.方法 采用自制的自杀危险评估表对210例儿童青少年和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在健康状况、焦虑程度、药物副反应、自杀史、人际关系、性格特征方面儿童青少年和老年患者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儿童青少年和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具有不同的特点,需根据不同特点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