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食道心房调搏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华  刘洁 《武警医学》1995,6(5):266-266
  相似文献   

2.
3.
例1 吴某,女,25岁,因咳嗽、心慌、胸闷、气短不能平卧20天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160,血压100/60,半卧位,颈静脉怒张,心尖搏动在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外1.5cm,双肺阴性,心率160,律整齐,有舒张期奔马律,无杂音,肝在肋缘下1.5cm质软,压痛明显,肝颈征阳性,双下肢轻度浮肿,血沉,抗“O”和血清钾均在正常范围。胸透提示:心脏呈普遍性扩大,心电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  相似文献   

4.
食道心房调搏是临床心脏电生理学的检测技术,对于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生理功能,对心律失常的认识和发病机理的解释,以及对某些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特殊的作用.我院自1995年下半年开展该项技术以来,行食道心房调搏进行心脏负荷试验共20例,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射频消融 (RFCA)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安全、有效且能根治的方法[1] 。我院 1997年 5月~ 2 0 0 1年 12月采用RFCA治疗SVT患者135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35例SVT患者 ,男 6 0例 ,女 75例 ,年龄 14~83岁 ,平均 5  相似文献   

6.
殷晓伟  武天明  李俊先 《人民军医》2001,44(10):585-58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为临床急症 ,部分病人因同一种疾病反复就诊。我院急诊科1990~ 2 0 0 1年经食管心房调搏终止PSVT 36例次(16例 ) ,取得很好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16例中 ,男 6例 ,女 10例 ;年龄 30~ 68岁。首诊发病均经刺激迷走神经、毛花甙C0 4mg或普罗帕酮 70mg静注等药物治疗无效。1 2 方法 采用 4级食管电极导管 ,从鼻孔插入 ,达咽部时嘱做吞咽动作 ,顺势插入食管 (成人 35~4 0cm)。记录食管心电图 ,选择P波 ,以先正后负、双向振幅最大、QRS波呈QS型和T波倒置为理想电极位置 ,固定…  相似文献   

7.
郑建华 《人民军医》2001,44(8):492-49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一般用三磷酸腺酐、普罗帕酮、维拉帕米或毛花甙丙静注复律。 1996年以来 ,我们应用维拉帕米片舌下含服治疗PSVT 8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PVST 8例均为心电图确诊。心率 160~ 185 /min ,均为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史和血压改变的正常QRS型。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2 6~ 4 2岁。PSVT发作史 3 0min~ 3年。治疗前曾行深呼吸或憋气等自我疗法无效 ,给予维拉帕米片4 0mg舌下含服 ,5~ 10min复查心电图 ,转为窦性心律 6例 ;15min后复查心电图转为窦性心律 2例。 8例在含服期间均未…  相似文献   

8.
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是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常见原因,大多由于电活动经过涉及房室结和房室连接的环路形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症状性折返性室上速的治疗包括(1)长期药物治疗;(2)抗心律失常外科治疗;(3)抗心动过速起搏器治疗;(4)导管消融术。药物治疗对某些患者虽然有效,但需长期服用甚为不便,有的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硫氮卓酮与其他药物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 246例次经心电图证实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随机单盲分为硫氮卓酮、普罗帕酮、西地兰、维拉帕米、乙胺碘呋酮5个治疗组,观察各组疗效及不良反应,部分药物转复无效者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结果转复成功率:硫氮卓酮组94.1%,普罗帕酮组75.0%,西地兰组64.1%,维拉帕米组89.3%,乙胺碘呋酮组72.7%。硫氮卓酮、维拉帕米组转复成功率较普罗帕酮、西地兰、乙胺碘呋酮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硫氮卓酮组比维拉帕米组稍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硫氮卓酮是治疗PSVT安全、有效的药物,病情合适者可作为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内容提要,分析本院20例经食道心房调搏终止PSVT认为,以110—140次/分的心房快速起搏是终止PSVT最理想的调搏方式,与亚速、超速起搏及猝发、程控期前刺激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需时短、奏效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食管心房调搏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常规消毒食管电极(双级电极)并经鼻孔插入,插入导管最佳深度L=[10.2+0.16×身高(cm)],定位后用胶布固定,常规上心电监护,作食管内心电图,根据V-A间期初步判断PSVT的类型。调整输出电压20~35 V,平均电压28 V,脉宽8~10 ms,步长10 ms,600~800次/min频率,采用S1S1猝发脉冲起搏2~3 s停止,心电图记录观察疗效。结果:26例患者发作的86次PSVT,80次(93.02%)经猝发脉冲终止转为窦性心律,8次(9.3%)转为房颤,随后转为窦性,6次(6.98%)经RS3程控刺激终止,包括1例B型预激综合征,总有效率达100%。结论:经食管心房调搏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便,安全,经济,起效快,副作用小,适宜在基层医院和门急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射频电消蚀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61060齐齐哈尔解放军第203医院王东辉,庄华彦,祝文弟,牛源,梁延春,邢亚南,何艳萍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41.71对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射频电消蚀术(RFCA)。男3例,女3例,年龄20~62岁,病史2...  相似文献   

13.
<正> 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指异位激动形成的部位或折返环路在窦房结水平以下,希氏束分叉以上的一组临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随着电生理研究的进展,药物的选择不断具有针对性,效果不断提高。基层医院电生理检查条件有限。在诊治上有一定盲目性,因此正确PSVT掌握治疗的常用药物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食道心房调搏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等特点,在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及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国内已较普遍应用于临床。现将我们应用的52例进行总结如下。 一、操作: 应用苏州电子仪器厂SHB—Ⅰ食道心上房搏机,将食道电极经鼻孔送入食道,插入深度32~36cm,以食道导联心电图获得双相或高大正相P波为准。起搏电压30~35V,起搏脉冲宽度1.5ms,频率一般在60~130  相似文献   

15.
谢立新 《武警医学》2001,12(9):573-573
1 材料和方法 选择1989年室性早簿22例,男18例,女4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年龄45岁,缺血性心脏病8例,心肌炎(多为后遗症期)11例,原因不明3例,病程1月-31a。患者在接受黄连素治疗前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并测定肝、贤功能,血、尿、生化及心电图,治疗期间除询问症状及有无副作用等情况外,均听诊1min以上或1min心电图,记录到的早搏次数的平均数比治疗前减少或超过50%为有效,治疗后早搏完全消失为显效,用量为黄连素0.5/次,每日一次,疗程为2-4周。2 结果 22例中…  相似文献   

16.
导管射频消蚀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迟发反应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阵发性室上速患者4例,男1例,女3例,年龄23-45岁,其中预激综合征A型1例、B型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所有患者经电生理检查,确定旁道的位置和房室结双径路的存在。然后行旁道消蚀术和房室结改良术。预激综合征A型患者用功率30W在M3:00处行RFCA,放电2s时,δ波消失,继续加强180s。停机20s后8波复现,加强1988,8波仍未消失。术后2hδ波消失,随访6a余δ波未再现。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用功率25WRFCA快径路,通电10s后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马上停止通电,Ⅲ度变为Ⅰ度AVB。术后1d又成为Ⅲ度AVB。…  相似文献   

1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内科临床急症。本文观察了45例患者用食管心房调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本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10岁~62岁,平均年龄40.15岁。其中风心病1例,心肌缺血3例,余无器质性心脏病。均有反复的心动过速发作  相似文献   

18.
反复发作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SVT)是临床急症,常常危及病人的生命,且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佳,有时需反复电复律,我们使用胺碘酮(Amiodarone)静脉注射治疗病人18例,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对象18例室性心动过...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但大多为阵发,就诊时不一定发作,为观察患者发作时的情况及找出产生心律失常的原因,我们对206例心律失常病人进行了食管心房调搏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均为住院及门诊病人,心电图检查为窦性心动过缓,阵发性心房纤颤(PAF),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预激综合征(W-P-W),隐性W-P-W或不明原因晕厥.男153人,女53人.年龄17~70岁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经导管心壁内注射100%乙醇的化学消融方法治疗了15条犬的右心室心外膜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急性和慢性有效率均为100%。消融后30min和7天新室速的诱发率分别为20%(3/15)和16.7%(2/12)。室速对化学消融的反应有两种,一组(n=11)于注射乙醇后2—3s内完全消失,另一组(n=4)由间断发作到完全消失(3—5S)。注射乙醇后即刻心外膜下心肌发白、变硬并与周围心肌收缩不协调,病灶直径4±3mm;一周后病灶变为深红色,质地变软,与周围心肌收缩协调,范围无明显扩大(5±2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