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30~50岁妇女中多发,发病率20%~30%。随着女性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多数子宫肌瘤患者希望保留子宫,维持完整的生理功能HJ。大量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较之开腹手术具有显著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止血方法及垂体后叶素在术中的作用。方法:腹腔镜下对68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38例为A组(垂体后叶素组),于切开浆膜层前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u加入0.9%氯化钠10mL,30例为B组(对照组),予局部创面电凝止血或明胶海绵填压止血。结果:68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术中出血量:A组出血(50.62±43.67)mL,B组出血(105.76±83.25)mL;手术时间:A组(97.72±43.65)min,B组(120.76±42.48)min。A组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讨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3.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1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于患者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对照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注射缩宫素,观察并记录两组研究对象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患者血压的波动变化等。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体后叶素应用于腹腔镜下的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收到较好的止血的效果,其作用明显优于缩宫素,且产生的副作用较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垂体后叶素的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术前于瘤体与子宫肌层交界处注射垂体后叶素,对照组注射催产素,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差值.结果 治疗组出血量为(134.90±38.40)mL,明显少于对照组(213.80±60.50)mL(P<0.05),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74.60±38.3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06.70±47.20)min(P<0.05),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差值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可明显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效果优于催产素.  相似文献   

5.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30-50岁,育龄期妇女的发病率已上升至70%[1]。随着人们对子宫生理功能和身体完整性认识的提高,以及今后生育要求大大提高,大多数子宫肌瘤患者希望保留子宫。而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损伤性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 L M)[2]。但L M手术主要面对的问题是术中出血及术后血肿形成,术中出血不仅会加重患者的创伤,而且会使术野暴露不清,增加手术难度[3]。有研究表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在子宫肌瘤周围注射小剂量(6 u)的垂体后叶素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且并发症少[4],是一种行之有效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9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止血,实验组采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术前与术后3 d差值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10 min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中采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2938-2939
145例行腹腔镜下剔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n=47):术前于瘤体与子宫肌层交界处注射垂体后叶素,B组(n=48):术前于瘤体与子宫肌层交界处注射缩宫素,C组(n=50):术前于瘤体与子宫肌层交界处注射垂体后叶素和缩宫素。观察和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出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与催产素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垂体后叶素与催产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止血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倪福琴  潘晓琴 《护理与康复》2011,10(12):1089-109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良性肿瘤之一,多见于30~50岁妇女[1],多数患者要求保留子宫以提高生活质量,使子宫肌瘤剔除术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及止血方法。方法腹腔镜下对88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其中有蒂浆膜下肌瘤18例,阔韧带肌瘤2例。肌壁间肌瘤及无蒂浆膜下肌瘤68例,其中48例于切开浆肌层前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20例未用。结果88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失血量10~350mL,平均(90.00±65.69)mL;手术时间(120.76±42.48)min;术后肛门排气(1.84±0.30)d;术后病率0;无1例子宫肌层血肿形成;术后住院天数(7.94±1.60)d,无严重并发症。用药组出血量明显少于未用药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手术的一切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留器官的手术方法;垂体后叶素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单针间断缝合能减少术后血肿形成。  相似文献   

11.
根据5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引发心跳骤停的抢救经验,提出预防护理措施,认为术前访视时认真查看患者血压及心电图检查报告尤为重要,以便及早发现是否存在用药的禁忌证;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特别是在注射药物后5 min内,注意患者心率、血压变化,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将术中抢救可能用到的药物稀释至所需浓度,标记好并摆放在静脉通路旁,以节约抢救时间;改进注射垂体后叶素的穿刺针,选择管径小、针较短的腰椎穿刺针,以避免穿刺针误入血管。本组5例患者均抢救及时,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诊治的9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术中采用缩宫素止血,实验组术中采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比较两组止血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术前与术后3d差值以及术后排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0min收缩压和舒张压出现一度上升,但是术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得到下降(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中采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理想,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由春玲 《临床医学》2020,40(3):80-81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在腹腔镜下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60例需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术中给予缩宫素20 IU及垂体后叶素6 U,对照组术中用垂体后叶素6 U。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用药前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939);用药15 min后,治疗组收缩压水平为(151. 77±5. 58) mm Hg(1 mm Hg=0. 133 k Pa),对照组为(143. 03±5. 31)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用药30 min时,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对腹腔镜下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实施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较好,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生育期妇女。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要求保留子宫的完整性及对腹部切口外观的需求,要求微创手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已成趋势。由于子宫的血流丰富,肌瘤剔除术中出血多,干扰手术野有时需要中转开腹手术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手术的安全性也尤其重要。对现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腹腔镜下肌瘤剔除的患者,术中分别子宫体注射垂体后叶素或卡贝缩宫素,比较术中出血量、药物对血压及脉搏的影响,旨在为临床选择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究垂体后叶素联合止血带在腹腔镜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并于术中进行相应止血治疗,其中对照组单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使用垂体后叶素联合止血带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手术相关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循环系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临床手术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术前两组ER、PR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ER、PR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对比术后ER、PR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前5min两组DBP、SBP、HR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15 min两组DBP均明显升高,SBP、HR均明显降低(P<0.05),但各指标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后30 min两组DBP、SBP、HR相较用药前5 min均无显著差异,且组间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皮下气肿3例,穿刺口愈合不良1例,观察组患者发生皮下气肿2例,穿刺口愈合不良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3/30),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止血带在腹腔镜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应用效果显著,两组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腹,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止血带进行止血治疗的止血效果理想,出血量<100ml,术后ER、PR水平显著降低,无大出血、脏器损伤、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在腹腔镜剥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止血带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垂体后叶素联合止血带在子宫肌瘤腹腔镜剥除术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并于术中进行相应止血治疗,其中对照组单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止血带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水平,各时点循环系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临床手术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两组ER、PR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ER、PR均明显降低(P<0.05),但术后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前5 min两组DBP、SBP、HR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15 min两组DBP水平较用药前5 min明显升高,SBP、HR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各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30 min两组DBP、SBP、HR水平与用药前5 min对比,无显著性差异,且组间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发生皮下气肿3例,穿刺口愈合不良1例;观察组发生皮下气肿2例,穿刺口愈合不良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3/3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止血带应用于子宫肌瘤腹腔镜剥除术治疗中,效果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廖晟 《中国内镜杂志》2013,19(5):552-55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阔韧带单个肌瘤剔除术(LM)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47例单个子宫阔韧带肌瘤病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腹腔镜下(观察组)22例及开腹阔韧带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25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术中失血量观察组(55.2±54.3)mL,对照组(82.3±66.7)m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观察组(68.6±32.1)min,对照组(77.0±44.2)min,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观察组(0.8±0.6)d,对照组(1.9±0.4)d,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住院天数观察组(3.1±1.8)d;对照组(5.8±1.7)d,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子宫单个阅韧带肌瘤腹腔镜下剔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乌拉地尔与尼卡地平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后诱发心血管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90例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挖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乌拉地尔组(W组)、尼卡地平组(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在子宫肌瘤挖除前,3组患者均于腹腔镜监视下肌瘤瘤体内注射垂体后叶素6U。W组患者在注射垂体后叶素前2min静脉注射乌拉地尔0.5mg/kg,N组患者注射垂体后叶素完毕后2min时静脉注射尼卡地平10μg/kg,C组患者注射垂体后叶素即刻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维持术中双频谱脑电指数值在45~55。记录3组患者手术时间、子宫肌瘤个数及出血量,并于注射垂体后叶素前2min,注射即刻,注射后1、2、3、5、10、30 min(T_0~T_7共8个时点)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结果 C组T_2时MAP较T0时降低,T_5~T_7时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组、N组T_2时MAP较T_0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刻与T_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N组T_5~T_7时MAP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T_2时HR均较T_0时增快,与C组比较,N组HR在T_4~T_7时增快,与W组比较,N组HR在T_4~T_7时均快于W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中应用乌拉地尔(0.5mg/kg)与尼卡地平(10μg/kg)均可预防瘤体注射垂体后叶素所引发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垂体后叶素注射后2min加用尼卡地平能获得相对更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中用垂体后叶素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及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8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术中予缩宫素止血;观察组术中予垂体后叶素。对比2组术中出血量、卵巢功能指标及应激系统指标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中引流量少,手术时间短,麻醉时间短,VAS评分低,卵巢功能指标(E2,FSH,LH),应激系统指标(NE、DA、Cor、AngII),炎性因子指标(IL-6、TNF-α)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中注射垂体后叶素使手术时间更短,止血效果更好;减轻术后应激反应、炎性反应和疼痛,有利于卵巢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预处理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对血钠的影响.方法 2008年8月~2009年10月在该院住院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87例,随机分为垂体后叶素预处理组及对照组行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结果 经垂体后叶素预处理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钠变化预处理组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与处理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月经周期及量正常,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垂体后叶素预处理可减少血钠降低,减少稀释性低钠血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