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心身医学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心理社会因素的评析尤为重要。赵志付教授本着"心身同治"的理念,创立了刚柔辨证体系,临床用于治疗心身疾病,效果显著。赵教授通过多年临床总结发现,各个年龄段引起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不尽相同,临床上应遵循"心身同治"的原则,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心身疾病,有针对性地从不同的角度对心理社会因素进行疏导,同时应用中药刚柔辨证论治。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了青年、中年与老年时期的心理社会特点、生理特点以及中医刚柔治疗,用以体现"因人、因时治宜"的中医理念。  相似文献   

2.
浅述中医情志理论与心身疾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身疾病是一类在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方面都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心身疾病与一般的躯体疾病都有临床症状,其症状均为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损害或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两者的不同是在病因上,心身疾病的病因虽然是多元的,但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上起重要甚至主要作用,而一般的躯体疾病无此特点。心身疾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有数据显示,  相似文献   

3.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指发生、发展、转归和预防都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近年来心身疾病的范围不断扩展,其已扩展到凡是发生、发展、治疗、康复各环节有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疾病都属心身疾病[1]。心身疾病的发病因素相当复杂[2],疾病一旦形成,大都病程持久、累及多器官、疗效差、致残率高、治愈率低。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疾病症状和延缓病程,不能根本治愈,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3]。心身疾病的预防在医学实践中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对当前心身疾病的预防具有积极的意义。1中医“治未病”的主要思想中医早在2000多年前就明确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中,有很多疾病预防及养生保健的思想。这为心身疾病的预防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对当前心身疾病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1.1防病重于治病的思想“治未病”,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这是《内经》的主导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未病”的思想对于心身疾病的预防,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1.2重视精神因素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中医认为精神因素在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论情志因素与心身疾病的多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患,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心理因素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引起疾病,并将这一类病因集中概括为情志病因。剖析了情志失调引发心身疾病的原因,导致心身疾病发展变化的机理,以及调摄情志在治疗心身疾病中的作用,从而得出了情志因素与心身疾病之间存在着多重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心理护理在心身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心身疾病是由于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而导致的躯体疾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过程中都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有关.对心身疾病患者除在施以治疗手段时注意心身相关的双重治疗外,同时作为护理工作本身应与医疗相同步,即在对心身疾病患者进行躯体护理的同时,也要进行心理护理,通过护士与患者的交往,以行为来影响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地接受治疗,以提高心身疾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日新月异,人类疾病谱死亡谱由传染病及营养不良为主转化为由心理社会压力为主引起的心理生理性疾病即心身疾病为主,医学模式也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医学也从内经时代、伤寒论时代、金元四大家时代、温病时代转为心身医学时代。中医学历来是与时俱进的。心身疾病是由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不是精神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神经症、消化性溃疡、胆囊炎、慢性胃肠炎等都属于心身疾病。心身疾病相当于七情致病。研究心身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的学科称心身医学。同时心身医学又有广义概念,它是从心理和躯体两方面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心理和精神与疾病的关系非常密切,由心理和精神因素导致的疾病统称为心身疾病,其定义是心理和精神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治疗及转归等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一类躯体疾病。许多皮肤病的发生和发展也与心理和精神因素有关,在各种外来社会因素作用下使人心情紧张、焦虑、情绪不良时,皮肤对瘙痒的感受就会特别敏感,现代医学已证实许多的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银屑病、斑秃、拔毛癖、咬甲癖等均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这些皮肤病统称为身心皮肤病。  相似文献   

8.
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应激源,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网络使人体产生应激反应,引起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免疫功能异常、多系统功能失调,产生躯体疾病。通过对名老中医王晖验方三和汤治疗心身疾病的临床应用规律进行总结探讨,从中医基本病机层次,阐述了心身疾病的病机理论、三和汤治疗心身疾病的组方原理和适用病证,以期为临床同行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主导的在疾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1])。龙骨、牡蛎为临床常用药对,治疗心身疾病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龙骨、牡蛎,往往能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现举医案三则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511-2513
心身疾病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归属于中医学的情志病。徐志伟教授治疗心身疾病疗效显著,其临证辨治遵循审症求因,辨证论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重视心理疗法;鼓励患者坚持治疗等四大原则。文末介绍验案一则,详细展现其诊疗心身疾病的思路和特色。  相似文献   

11.
从心身疾病浅析糖尿病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身疾病是指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的躯体疾病,糖尿病是典型的心身疾病之一。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情志,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因而从肝论治成为其治疗的基本法则之一。这种疗法适应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压力增大,心身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谈哮喘从肝论治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因人的心理状态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引起的过度精神紧张与适应不良所导致的心身疾病发生率日渐增高。大量研究证实,许多疾病与慢性精神性应激的累积影响有关。尽管中医学中没有心理应激这一概念,但中医脏象及七情学说很早就认识到不良的环境或精神刺激与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从心理应激的发生机制和中医各脏腑的功能特点以及临床治疗而言,中医的肝是机体调节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任何形式的应激首先影响了机体正常的气机,导致气血津液和脏腑功能失调,心理应激反应的主要特征是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从…  相似文献   

13.
七情内伤与心身疾病相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伟 《河北中医》2004,26(9):685-686
心身疾病是指以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病因或诱因引起的,以躯体病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科学技术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人际关系复杂,心身应激增加,使心身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单纯生物躯体医学已经不能完全认识和阐释心身疾病,并尚缺乏有效的临床的诊断和治  相似文献   

14.
中医内科心身疾病学研究概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身疾病是由心理因素为主要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又称心理生理性疾病.心身医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概念是研究心身疾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一门专门临床学科,广义概念则是对所有疾病进行心理和躯体两方面研究的科学.中医学历来强调"形神合一"、"天人合一"、"心身合一",因此对中医心身医学我们暂取狭义的概念,就是用中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医心身疾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一门专门临床学科.  相似文献   

15.
"心身关系"在神经性厌食症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疾病是综合因素,即生物、社会、心理、行为共同造成的,单纯生物躯体医学已经不能完全认识现代疾病与有效解决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问题。因此,世界医学界提出生物医学模式必须向新的医学模式转化,必须应用心身医学的基础理论来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医学、西医学必须通力合作研究心身医学、心身疾病、心身关系,才能应对21世纪疾病谱的变化。本文试图发掘中医历代医籍中有关“心身关系”的论述,并适当结合现代医学成果,对神经性厌食症从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等多方面进行初步阐释。  相似文献   

16.
消化系统心身疾病指与心理、社会、环境因素相关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中心理因素多占主导。中医药从整体观念出发,注重病、症、证相结合,心身同治,在治疗消化系统心身疾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该文通过文献及临床案例探讨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为中医药诊治消化系统心身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人的各种适应性障碍及一系列新的心理、行为问题和心身疾病都明显增加。资料显示,在中国综合性医院的初诊病人中,有近1/3的病人患的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这类疾病的发生与人们的心理状态、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障碍、心身疾病、  相似文献   

18.
心身疾病是由心理因素为主要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又称心理生理性疾病。心身医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概念是研究心身疾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一门专门临床学科,广义概念则是对所有疾病进行心理和躯体两方面研究的科学。中医学历来强调“形神合一”、“天人合一”、“心身合一”,因此对中医心身医学我们暂取狭义的概念,就是用中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医心身;疾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  相似文献   

19.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强调生物因素的基础上,认为心理、社会因素不仅是一些疾病的病因,与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也密切有关;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加强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沟通,及时发现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详细记录在医疗文书中,为药物治疗和去除其社会心理因素提供依据,把新的医学模式落实到临床工作和教学中去,注重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对提高医疗质量和群体医疗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代西方医学把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很多躯体疾患称为“心身疾病”,随之产生了“心身医学”,即提倡心身一元论的观点,认为疾病是发生在人身上,而不是发生在某个具体的器官或细胞上。所以,治疗上要注意社会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对精神的影响,要进行精神心理的治疗。祖国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治疗各种疾病进行了总结和整理,其中也包括目前所称的心身疾病在内。兹就祖国医学对“心身疾病”“心理疗法”的一些典籍记载做一简述,以“古为今用”为目的,探讨这些理论和疗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