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寸英 《卫生软科学》2014,(12):802-804
[目的]对迪庆州2004-2013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以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方法]收集迪庆州2004-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的疫情数据和资料,进行汇总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州2004-2013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7起,发病7220例,死亡7例;传染病暴发疫情71起,占92.21%;食物中毒5起,占6.49%;其他公共卫生事件1起,占1.30%。其中10月(20.78%)和4月(15.58%)为高发月份。发生在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5起,占84.42%。[结论]应提高认识,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朝阳区2006-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08年朝阳区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起,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占66.7%;发生起数较多的为水痘(4起)、霍乱(2起);66.7%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乡镇地区;学校突发事件信息主要来源于属地医疗机构,占55.5%;从首例病例发生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平均为10.1d。结论应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严格落实晨午检和缺课登记制度,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及时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1-2015年武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和整理2011-2015年武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武汉市2011-2015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9起,一般级别(Ⅳ级)17起,占43.59%;未分级22起,占56.41%,无较大(Ⅲ级及以上)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件类别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占92.31%.10-12月与5-7月是武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高峰期,分别占5年间报告事件总数的41.02%和38.46%.64.10%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其中小学占41.03%,托幼机构占15.38%.结论 学校传染病疫情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应进一步加强高峰期在校学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市黄埔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广州市黄埔区2006—2011年所有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黄埔区共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2起,发病2 512例,死亡1例,罹患率为2.14%(2 512/117 481)。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占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94.44%(102/108)。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学校(81起)和托幼机构(12起),共占91.18%(93/102);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以9—12月最多,共报告50起(占49.02%),发病856例(占34.08%);其次为3―6月,共报告40起(占39.22%),发病1 433例(占57.05%)。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57起(占55.88%),发病1 229例(占48.93%),其次为接触传播传染病,共报告40起(占39.22%),发病1 218例(占48.49%)。结论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黄浦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好发场所。今后应加强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特别是加强对学校及托幼机构的传染病监测,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济南市2006-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南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济南市2006-2011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 259起,包括重大事件1起,较大事件20起,一般事件24起,未分级事件2 214起。其中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2 117起,占全市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93.71%;传染病事件118起,占5.22%。发病高峰集中在1月、2月和12月,占全年报告总起数的55.22%。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64起,占全市所有传染病突发事件的54.24%;食物中毒3起,占全市所有食物中毒事件的60.00%。结论济南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形势不容乐观,应进一步加强环境因素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事件的综合性防控措施,重点加强学校卫生工作,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群众健康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广州市白云区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广州市白云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4起,报告病例1 194例,死亡7例。传染病疫情48起(占88.89%),其中以甲型H1N1流感最多(29起,60.42%)。报告事件数最多的是2009年34起(占62.96%)。事件主要发生在6、9和12月份,共报告36起(占66.67%)。发生在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1起(占57.41%)。从首例患者发病到报告的时间平均为5.60 d。结论广州市白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呼吸道传染病类占居首位;学校学生中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是突发事件的防控工作重点;早报告是控制突发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綦江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发生发展规律,为预防、控制和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信息,分析綦江县2004-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綦江县2004-2008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6起,发病(累及)754人,死亡2人。其中以传染病疫情最多,共报告16起,占了61.54%;其次为其他事件(均为狂犬伤人事件)6起(23.08%);食物中毒4起(15.38%)。事件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12起(占46.15%),酒楼(家庭)宴席6起(23.08%)。学校发生的事件又以传染病占最多11起,占学校事件的91.67%,酒楼(家庭)宴席以食物中毒为主(4起),占酒楼(家庭)宴席发生事件的66.67%。结论綦江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以学校传染病疫情和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萍乡市2005—2012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有效预防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2年发萍乡市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共报告14起学校突发事件,以小学为主,占全市学校突发事件的71.43%,主要以水痘(4起,107例)、流感(2起,161例)、流行性腮腺炎(2起,147例)疫情为主。一般级别事件10起,占71.43%,主要集中在3—6月、9—10月。结论根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完善卫生应急机制,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通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南通市2010-2014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1起,占全市总报告起数的83.56%,涉及病例1 221例,占81.67%。4月(10起)、11月(16起)多发,集中在小学(36起)和初中(19起),农村学校(40起)多于城市(11起)。61起均为传染病暴发疫情。主要病种是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事件发生至报告平均时间为10d,事件持续时间平均为14d,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持续时间密切相关(r=0.843,P<0.01)。结论应大力推广水痘等疫苗的接种,加强对学校卫生防病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减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同时,应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甘肃省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学校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2019年甘肃省通过网络直报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与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9年甘肃省共报告学校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07起,传染病事件占学校事件总数的98.4%;报告事件数居前3位的疾病是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发生在幼托机构和小学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学校事件总数的78.9%,主要报告地区为兰州市;4-6月和10-12月是事件高发季节,分别占全年事件报告总数的49.9%和38.3%。结论 甘肃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明显季节性,发生在幼托机构和小学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黔西南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黔西南州2005-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信息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1年黔西南州共报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8起,发病或中毒人数7 865人,死亡35人,病死率为0.45%.事件类型以传染病疫情为主,占报告事件总数的75.28%,占发病或中毒总人数的78.39%.幼托机构和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占报告事件总数的70.22%和发病或中毒总人数的82.21%.事件好发于4-6月及10-12月.结论 黔西南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形势严峻,学校是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应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建设,建立应急保障机制,设立应急专项经费,加强人员培训,并定期演练,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分析2006-2011年报告的马鞍山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预防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2年通过网络直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马鞍山市2006-2012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3起,以手足口病和流行性腮腺炎疫情为主,分别占47.9%,23.3%;事件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4-5月是高发期,呈逐年递增趋势.结论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高发势头,以传染病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学校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遵义市2007~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2011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1年遵义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34起,病例7 243例、死亡38例;传染病事件共395起(占91.01%),食物中毒34起(占7.84%),其他中毒1起(占0.23%),环境因素事件1起(占0.23%),其他公共卫生事件3起(占0.69%).4~7月(61.06%)和10~12月(占23.73%)是高发期.发生在学校的事件共179起,占事件总数的41.0124%.结论 传染病疫情是遵义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重点,特别是学校,要加强监测和免疫接种管理.其次,食物中毒事件仍是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厦门市近几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厦门市2010~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汇总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市4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2起,发病820例,死亡1例;传染病暴发疫情26起,占81.25%;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8起,占87.50%;监测时效155.29h,报告时效1.57h,控制时效7.71h,各区监测敏感性、报告时效与控制时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h及时报告率只有81.25%。结论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应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赵万怀 《中国校医》2012,26(11):841-842
目的了解扬州市江都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为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1年扬州市江都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1年江都区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4起,均为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以12月至次年3月为高峰(16起),占66.67%;事件起数与发病人数均以小学居多,分别占70.83%和90.07%。从首例发病到信息报告时间中位数为16 d,事件持续时间中位数为23 d;首例发病到信息报告时间与事件持续时间相关系数为0.499(P<0.05)。结论江都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但疫情报告时间滞后,应加强监测、及早报告,以便有利于事件的及时处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宜昌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和有效处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宜昌市2006-2011年网络直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52起,学校事件98起,占64.47%;报告发病4 839例,无死亡病例;传染病类事件94起,占95.92%,其中呼吸道传染病流行事件占84.69%;4-5月和9-10月为流行高峰;县乡农村学校报告事件占79.59%,城市学校占20.41%。结论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多发生于农村学校,应引起教育和卫生部门的重视,应加强流行季节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落实以预防接种为重点的综合防控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莫平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738-5739
目的 了解金山区2004~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应对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10年金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据与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 2004~2010共报告31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中一般14起,占45.16%;未分级13起,占41.94%;较大4起,占12.90%.事件发生当天接到报告占77.42%;传染病疫情报告数占51.61%,其中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占50%.结论 传染病疫情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占主要地位,特别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及时有效的防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2010—201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根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010—2014年通过网络直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市2010—2014年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7起,占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的95.92%。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占事件总数的100%。报告起数居前3位的疾病分别是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和水痘: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小学和托幼机构;4—6和10—12月是高发季节。结论乌鲁木齐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高发态势,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城市中小学校和幼托机构,以呼吸道传染病为多发。加强疫情监测,采取隔离病例等常规防控措施,尽可能提高疫苗接种率或适时开展应急接种,以建立起有效的免疫防护屏障。  相似文献   

19.
2004-2008年河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004-2008年河南省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以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接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全省5年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69起,发病14 655例,死亡58例;全省各地市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间分布基本呈双高峰;传染病事件占70%,学校事件占64.77%。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事件为主,传染病事件发生的场所主要以学校为主;为有效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对乙、丙类传染病和非法定传染病事件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加强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进一步理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及时应对和有效控制事件的发生、发展,预防类似事件的继续出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2004~2010年发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蒙古自治区2004~2010年期间,全区共发生、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2起,其中较大事件23起,一般事件149起。所有事件中传染病疫情达到116起,占报告事件总数的67.4%;其次是食物中毒34起,占报告事件总数的19.8%;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发病事件及其他事件共17起,占报告事件总数的9.8%。在所有发生事件中有132起发生在学校,占报告事件总数的76.7%,事件涉及人数达8762人。结论 2004~2010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信息报告、现场处置的能力不断提升,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未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是构成该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体,今后应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各类学校之间联动的应急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