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采用4∶1氧合血冷停跳液的心肌保护方法。结果:68例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脏自动复跳61例,电击除颤复跳7例,全组病例无死亡。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平稳的麻醉诱导、合理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及良好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本院自 1995年 3月至 2 0 0 0年 11月共施行心脏瓣膜手术 98例 ,进行了早期随访并对早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早期死亡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8例中 ,男 4 0例 ,女 58例 ;平均年龄 32 .4 (16~ 6 0 )岁。风心病单纯二尖瓣狭窄(MS) 2 0例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MS +MI)47例、其中 3例并有三尖瓣重度返流 (TR) ,联合瓣膜病变 15例 ,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AS +AI) 5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I)合并室间隔缺损 (VSD)、动脉导管未闭 (PDA)各 1例 ;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  相似文献   

3.
对心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1990~2000年施行小儿心脏瓣膜置换术18例,列术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脏瓣膜置换20例围手术期循环系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瓣膜置换围手术期循环系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我院2007-05/2008-12共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20例,现将围手术期循环系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2003-01~2005-06共行心脏瓣膜置换术528例,术后并发不同程度心理行为异常26例,其发生率为4.9%,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8例,女18例,年龄17~62岁,主要表现:精神抑郁15例,表现为表情淡漠、少言寡语、动作反应迟钝、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精神兴奋7例,表现为多语、对周围环境变化反应敏感;迫害妄想3例,表现为拒绝治疗,否认有病,认为医护人员有“迫害”行为;手术后认为医生要伤害他而拒绝治疗,采取吞食体温计、跳楼等自伤行为1例;癔症性失明1例,表现为手术后突然双目失明,经暗示治疗术后第2天视力恢复.发生时间一般在术后24 h至治愈出院期间24例,治愈6个月以内随访出现心理行为异常2例,  相似文献   

7.
风心瓣膜置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6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2003-03~2006—03行瓣膜置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26例,现将术后监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70例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01-2010-06我科室共完成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70例,其中二尖瓣置换3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20例,二尖瓣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现将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作如下总结。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2例  相似文献   

9.
1998-01~2003—12实施心脏瓣膜替换术106例,效果满意.对其围手术期的影响因素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47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手术前后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47例患者及家属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相关的健康知识指导。结果:47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均出院,没有发生血栓栓塞、出血、瓣膜功能失效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贯穿整个住院过程的健康教育,能建立一种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肺复张策略(RM)改善成人体外循环(CPB)心脏换瓣术后肺换气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心阿直视换瓣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机械通气组(A组)、早期肺复张组(B组)、晚期肺复张组(C组)。B组在劈开胸骨后实施肺复张策略,C组在到达重症监护室(ICU)后循环稳定后实施肺复张策略。分别于术前(T1)、CPB后(T2)、到达ICU后1h(T3)、2h(T4)、12h(T5)5个时间点记录各项呼吸指标并测动脉和混合静脉血血气,并根据公式计算肺换气功能指标。【结果】B、C组在T2、T3、T4和T5时,氧合指数(OI)高于A组(P〈0.05),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和肺内分流量(Os/Qt)低于A组,C组各肺换气功能指标在T4时间内与B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5时OI高于B组(P〈0.05),PA-aO2、Qs/Qt低于B组(P〈0.05)。【结论】肺复张策略能减轻CPB后肺损伤,且晚期肺复张策略优于早期肺复张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和含血高钾停搏液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51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4:1冷含血停搏液,n=21)和试验组(应用HTK液,n=30)。分别于术前、术后24h、72h、7d时检测外周静脉血中B型脑钠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到心脏复跳时间、辅助循环时间、心脏自动复跳率、心律失常、起搏器应用、多巴胺平均最大剂量、呼吸机支持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术后BNP与cTnI升高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到心脏复跳时间、辅助循环时间,多巴胺平均最大剂量、呼吸机支持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出现心律失常、低心排和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数在试验组中明显减少。【结论】HTK心脏停搏液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中心肌的保护作用优于1:4含血停搏液。  相似文献   

13.
何萍  吴蔚  王海东  杨康  廖克龙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780-1782
[目的]探讨风心痛合并恶病质综合征(SOCC)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应用乌司他丁(UTI)的效果.[方法]56例风心病合并SOCC患者分成两组:UTI治疗组(UTI,n=26)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静脉注射UTI 6U(每次2U,3次/日).对照组(n=30)仅采用常规治疗.术后即刻和d3,分别测定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炎症介质以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即刻,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da,治疗组的各项生化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血尿素氮(BUN)、肌酐(Cr)、PT、APTT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炎症介质TNF-α、IL-6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SBP、尿量、心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鸟司他丁能押制风心病合并SOCC患者瓣膜置换术后的部分炎症介质的释放,并保护肝肾等重要脏嚣功能,对术后早期的应激反应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风心瓣膜病合并心脏恶液质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彬  刘峰  龙建平  熊卫民  黄标通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59-2260,2263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脏恶液质病人的瓣膜置换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17例风心瓣膜病伴心脏恶液质病人手术治疗资料。【结果】本组14例(82.4%)存活病人术后心功能及全身状况明显改善,随访6个月至2年,均恢复良好。术后早期死亡2例(11.8%),8例出现术后并发症(47.1%),1例术后反复右心功能不全。【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管理,加强术中处理,术后加强心肺支持、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及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三尖瓣置换术治疗风湿性三尖瓣病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2月,使用三尖瓣置换术治疗36例风湿性三尖瓣病变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29~64岁,平均(42.5±10.6)岁。比较其术前、术后心功能、左心室、左心房、右心房和右心重直径的变化。结果:手术死亡3例(8.3%),失访2例(5.6%)。随访31例,随访时间10~58个月,平均(32±18.6)个月。心功能明显改善,NYHA从术前(3.28±0.61)改善至术后(1.96±0.67)。术后心脏明显缩小,右房直径从术前65.81±10.58 mm减短至45.6±7.12 mm(P<0.05),右室直径从术前54.30±9.01 mm减短至41.83±8.60mm(P<0.05),左房直径从术前51.24±6.98 mm减短至38.58±5.74 mm(P<0.05),左室舒张末直径从术前54.17±10.25 mm减短至47.12±5.34 mm(P<0.05),左室收缩末直径从术前39.13±5.94 mm减短至30.98±8.21 mm(P<0.05)。结论:对于严重风湿性三尖瓣病变,三尖瓣置换有利于术后右心功能的恢复,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期冠状动脉搭桥及瓣膜置围术期护理。方法对5例同期冠状动脉搭桥及瓣膜置换围术期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细致的术后监护及术后早期的康复训练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行之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7.
10例风湿性心瓣膜病员,在体外循环下替换了人工机械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术毕,实施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在递增PEEP0~20cmH2O中,监测气道峰压、均压、中心静脉压、桡动脉压、外周血管阻力、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心排血量、左右心搏作功指数和三重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在PEEP10以下,心泵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虽已有不同程度的的改变,但在PEEP10以上时变化才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呼气未正压递增达20cmH2O时,三重指数骤增,对刚遭受手术创伤的心脏是十分有害的。故欲获取PEEP临床效应,呼气末正压在10cmH2O以内为宜。  相似文献   

18.
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 49例心脏瓣膜置换的外科治疗经验。认为术前积极改善心功能 ,重视手术时机选择 ,术中加强心肌保护 ,术后重视心肺功能的维护 ,是心脏瓣膜置换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人工机械瓣替换术后再次手术的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机械瓣替换术后再次瓣膜手术的病因、诊断和手术方式。方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1998年1月~2003年8月,对19例曾接受人工机械瓣替换术的病人行再次瓣膜手术。再次手术的病因为瓣周漏(13/19)、血栓形成致人工瓣膜或瓣下狭窄(6/19)以及原手术中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致主动脉瓣(1/19)或二尖瓣瓣下狭窄(1/19)。再次手术的方式包括瓣周漏修补(9例)、左室流出道疏通(3例)和再换瓣(9例)。再换瓣的病例中,1例主动脉瓣小瓣环者置换无支架生物瓣,其余均再换机械瓣。结果:术后19d死亡1例,住院死亡率5.26%。随访2个月~5年,共24.3病人年,随访中晚期死亡3例。其余病人心功能恢复到1~2级。结论:人工机械瓣替换术后可出现瓣周漏、血栓形成致左室流出道狭窄和人工瓣膜狭窄等而需再次手术。再手术方式包括瓣周漏修补、左室流出道疏通和再换瓣。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PHC)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肺氧合和血清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体外循环二尖瓣瓣置换术(CPB-MVR)患者59例,随机分为PHC组(n=31)和对照组(C组,n=28),麻醉诱导前10min分别静注PHC0.02mg/kg和等体积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后10min(T0)、转流30min(T1)、停机稳定后10min(T2)、5h(T3)和24h(T4)等5个时点采集桡动脉血检测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血清SP—A;记录转流前后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平台压(Pplat),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氧合指数(IO)、动态顺应性(pre/posCdyn)和静态顺应性(pre/postC—sta);记录患者苏醒时间(PD)、ICU生命支持时间(SD)和住院时间(HD)。【结果]CPB开始后两组PaO2均降低,复温后逐渐回升但低于T0,PaCO2变化相反,两者组间、组内比较均有差异(P〈0.05或0.01);IO及A—aDO2和血清SP—A变化趋势分别与Pa02和PaCO2相似,组间、组内比较均有差异(P〈0.05),PHC组优于C组;两组posCdyn、posCsta以及转流前后差值(pos—pre)比较有差异(P〈0.01),PHC组优于C组;两组患者PD、SD和HD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能够改善CPB-MVR患者肺换气功能,提高机体氧舍,增加肺顺应性,降低血清SP—A水平,减轻体外循环导致的肺损伤,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减少ICU生命支持时间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