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莎  宋胜仿  李华  徐霁  苏杨  吴杨杨 《眼科新进展》2012,32(8):787-789,793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及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及形态学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行白内障手术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例(48眼)为对照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36例(42眼)为糖尿病组,以及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34例(44眼)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采用角膜内皮计对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角膜中央区的角膜内皮细胞进行计数,并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变异系数变化情况。结果术前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六角形细胞比例均下降,细胞变异系数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六角形细胞比例进一步下降,变异系数进一步增加,与糖尿病组相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糖尿病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六角形细胞比例、细胞变异系数分别为(2458.00±349.23)mm-2、(390.65±118.55)μm2、(46.18±9.24)%以及45.01±6.1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分别为(2251.83±368.41)mm-2、(390.12±231.44)μm2、(42.73±8.75)%以及48.81±5.04,二者相比,六角形细胞比例和细胞变异系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进一步降低,分别为(40.72±4.60)%和(36.91±7.35)%,细胞变异系数进一步增加,分别为50.55±9.25和55.25±9.83,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状况较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差;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以及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在超声乳化术中都更易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后不同时间中央区和手术切口区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探索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8例32眼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糖尿病组)和31例3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术后1wk;1,3mo分别观察角膜中央区和手术切口区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结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变异系数渐增加。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内皮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mo时两组间3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各指标在术前与术后3mo时的增减值以糖尿病组为著。糖尿病组术后各时间段的切口区内皮细胞密度低于中央区,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wk;1mo时P<0.05,3mo时P<0.01),六角形细胞比例低于中央区(术后1wk;1mo时P<0.01,3mo时P<0.05),变异系数高于中央区(术后各时间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对手术损伤的耐受性低,且创伤愈合的速率和效率两方面均差于正常人。在该手术中,其角膜内皮受到超声因素和机械因素的双重损伤。对于白内障患者合并糖尿病者,在超声损伤的基础上,应注意机械因素的作用;并且这种创伤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和泪膜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06/2017-06收治的88例88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研究组),另选取本院100例100眼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本院行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mo,采用Topcon SP-3000p型非接触角膜内皮检查仪检查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观察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的变化。

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7d两组患者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3mo研究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各时间段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3mo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六角形细胞比例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7d,3mo后研究组六角形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UT、SⅠt、F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7d后两组患者BUT、F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SⅠ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3mo研究组BUT、SⅠ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F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BUT、SⅠt、F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损害,破坏泪膜的稳定性,尤其是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受损更严重,且术后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4.
苏畅  刘丹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2):273-275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糖尿病组: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39例52眼,对照组:白内障非糖尿病患者31例33眼,应用角膜内皮检测仪于术前及术后1d; 1wk; 1mo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分析结果。

结果: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术后1d; 1wk; 1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比术前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和对照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1d糖尿病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按年龄分三组,分别为50~60岁、61~70岁、71~80岁,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失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的损伤,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更易受损,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的损伤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5.
熊世红  安鑫  王艳玲 《眼科》2014,(3):173-176
目的观察Ⅱ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5年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选取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北京友谊医院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的白内障患者71例(87眼)。方法合并Ⅱ型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38例(44眼)为糖尿病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3例(43眼)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5年采用角膜内皮镜观察角膜内皮数量及形态学的变化。主要指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结果术前,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内皮细胞密度、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糖尿病患者术后5年与术前相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增加,变异系数增加(P均〈0.01)。对照组患者术后5年与术前相比,变异系数增加(P〈0.01),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平均内皮细胞面积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后5年,糖尿病患者的内皮细胞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平均内皮细胞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变异系数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小样本的回顾性病例研究显示,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重,修复慢,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后角膜内皮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50例56眼和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0例60眼(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1wk;1,3mo应用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对中央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及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结果:两组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跟术前相比,术后两组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增加,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均呈下降趋势;术后1wk;1,3mo糖尿病组中央角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内皮细胞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wk;1,3mo糖尿病组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合并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的损伤更严重,且创伤愈合的速率和效率均差于单纯相关性白内障患者。  相似文献   

7.
儿童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行晶体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和人工晶体植入加前部玻璃体切割两种术式对角膜内皮的损伤作用.方法随机选12例16眼先天性白内障住院患者,分两组,第一组行晶体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第二组行人工晶体植入加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前、术后两周分别行角膜内皮镜检查,评估内皮细胞丢失率、变异系数的改变和六角形细胞的变化.结果手术后第一组平均内皮细胞丢失254.35个/mm2,第二组平均内皮细胞丢失297.05/个mm2,两组间内皮细胞计数和形态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晶体植入加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对角膜内皮损伤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及厚度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96例(96眼)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糖尿病组)以及252例(25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老年组)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4周、8周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结果 术后1周、4周、8周糖尿病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以及中央角膜厚度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老年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以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老年组相比,糖尿病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4周、8周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以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泪膜稳定性、基础泪液分泌以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显著降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这些眼部体征更加显著,术中及术后加强保护角膜内皮及眼表面组织,控制术后组织反应是减少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糖尿病患角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51例病人经上方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分别于术前,术后一个月拍摄糖尿病组21例(42眼)与对照组30例(45眼)角膜内皮细胞图像,并行计算机图象处理及分析。结果 各组中术前与术后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有显性差异(P<0.05),两组间术前与术后细胞密度,六角型细胞比例经统计学分析有显差异(P<0.05)。结论 糖尿病在白内障手术中其内皮细胞比正常眼更容易受到损伤,临床上应慎重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老年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及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各30例30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于术前及术后1wk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检查。结果:三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1wk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 496.86±298.96/mm2,2 379.51±375.13/mm2,2 425.38±312.68/mm2,六角形细胞比例分别为(46.20±12.03)%,(43.44±13.99)%,(44.35±8.13)%。三组术后1wk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术前减少,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间比较,糖尿病性白内障组和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组术后均较老年性白内障组术后降低,其中糖尿病性白内障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降低较明显,与老年性白内障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及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对超声乳化手术的耐受性降低,对角膜内皮细胞应行准确术前评估及术中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穿透性角膜移植的供眼及术后移植片定期进行内皮细胞摄相观察,探讨供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异情况以及影响其变异的因素。方法选择做穿透性角膜移植的15例病人,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术前供眼及术后植片进行定期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细胞大小变异系数(CV值)及细胞形态方面检查分析。结果(1)术后2~6周、3~6个月、7~11个月及1~1.5年的内皮细胞丧失率分别为12.17%、21.91%、26.55%及29.28%。(2)供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细胞面积由术前的457.06μm^2逐渐增加到术后1~1.5年的646.34μm^2,CV值由52.42%增加到62.32%。(3)供眼六角形内皮细胞的比率由术前的41.76%下降到术后1~1.5年的28.08%。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供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逐渐减少,细胞丧失率逐渐增大,术后3~6个月增大最明显,7~11个月变化较小,趋于稳定。平均细胞面积及细胞大小变异系数均逐渐增大。标准的六角形细胞比例则逐渐变小,非六角形细胞的比例相应增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均能透明愈合,且角膜厚度在正常范围内,并获得良好视力,因此其是使角膜病失明患者复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的供眼角膜内皮细胞变异情况及影响其变异的因素。方法 :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穿透性角膜移植 44只眼的供眼及术后移植片行内皮细胞摄相分析。并用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供眼角膜及术后移植片厚度。结果 :术后 2~ 6周、 3~ 6月、 7~ 12月及 1 5~ 2年的内皮细胞丧失率分别为 12 98%、 2 2 2 3 %、 2 7 2 6%及 2 9 78%。平均细胞面积由术前的 44 5 13 μm2 增加到术后 1 5~ 2年的 65 4 42 μm2 ,细胞大小变异系数 (CV值 )由 43 2 4%增加到 64 76% ,六角形细胞比例由 45 2 6%下降到 2 7 18%。单纯穿透性移植组与穿透性移植联合手术组术后 1 5年~ 2年的细胞丧失率、平均细胞面积、CV值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移植片厚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后供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逐渐减少 ,平均细胞面积和CV值均渐增大 ,六角形细胞比例渐变小。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比单纯穿透性移植的术后内皮细胞丧失率较高 ,平均细胞面积和CV值增大较显著 ,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较大但移植片厚度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深低温长期保存和短期湿房保存角膜移植术后植片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 应用深低温长期保存 30~ 5 0个月 (平均 2 5 .0± 11.9个月 )青壮年供体眼角膜完成穿透性角膜移植 2 4例 (2 4只眼 ) ,同时与来自于青壮年供体经 4℃湿房保存的新鲜供眼角膜穿透性移植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状况相比较。全部患者术后角膜植片保持透明 ,未曾出现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手术操作由同一医生完成。术后 2~ 2 0 (平均 6 .7± 3.1)个月应用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及与其同步显示的角膜内皮细胞分析仪对角膜植片中央内皮细胞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应用深低温保存和湿房保存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细胞平均密度、面积变异系数、细胞最大面积、细胞最小面积以及六角形细胞出现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t=0 .116~ 1.195 ,P >0 .0 5 )。结论 应用深低温保存角膜和湿房保存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具有相同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白内障超声乳化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糖尿病组: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58眼);对照组:白内障非糖尿病患者64例(70眼)。应用角膜内皮显微镜于术前及术后1d;1wk;1,3mo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分析结果。结果:与术前相比,糖尿病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1d;1wk;1,3mo,糖尿病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中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损伤性,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者角膜内皮易损伤。  相似文献   

15.
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目的:分别观察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及后房型IOL植入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小梁切除及后房型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n=14)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n=21)2组病例的术前和术后3mo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面积等进行观察。结果:超声组与小切口术后3mo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小梁切除及后房型IOL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是常见的并发症,与常规白内障手术相比,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手术具有较高的风险。通过在白内障手术前对角膜内皮细胞进行详细全面的评估,判断角膜移植术后进行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在手术时应用先进的白内障手术设备及技术,选择合适的术式,以及术后进行长期的随诊,会让更多角膜移植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拥有更佳的生活视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囊袋内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手术治疗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合适的选择增生期DR合并白内障的患者23例(23只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囊袋内植入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手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以上不同时期采集术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各项分析指标,从中分析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并同时比较单纯玻璃体切割术29例(29只眼)及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25例(25只眼)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变,从中评价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功能及手术安全性。结果组内比较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组手术前后各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不明显,超声乳化组及联合手术组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各组间比较超声乳化组及联合手术组无显著差异,而两者与单纯玻璃体切割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选择性的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增生期DR伴有白内障的手术是有效的,对于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联合手术与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这种手术方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白内障术前角膜内皮的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唐维强  陆豪 《眼科研究》1999,17(5):370-372
探讨白内障术前角膜内皮功能状态。方法检测术前239只眼白内障和36只正常人对照组角膜内皮密度和平均面积、面积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比率4项指标。结果老年性白内障组年龄对内皮细胞4项指标均有影响;伴有高度近视白内障,糖尿病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CV、6A2项指标异常;青光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4项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深低温长期保存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内皮细胞的情况。方法 :应用深低温长期保存 3 0天~ 5 0个月 (平均 2 5 0± 11 9个月 )青壮年供体眼角膜完成穿透性角膜移植 2 4例 (2 4眼 )。供眼角膜深低温保存采用Kaufman Capella冷冻保存及复温技术。全部患者角膜植片一直保持透明 ,术后未曾出现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手术操作均由同一医生完成。术后 2~ 13 (平均 5 5± 2 2 )个月 ,应用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及与其同步显示的角膜内皮细胞分析仪对角膜植片中央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角膜植片平均内皮细胞密度达 1769 6± 493 7个 /mm ,变异系数为 3 1 3± 11 4% ,六角形细胞出现率为 5 9 0± 6 9% ;植片内皮细胞密度与供体年龄、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呈负相关 ,与深低温保存时间以及受体年龄无关 ;六角形细胞出现率与植片内皮细胞密度呈正相关 ,与面积变异系数呈负相关 ,与术后随访时间无相关性。结论 :深低温长期保存角膜可满足穿透性角膜移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