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肠促胰岛素,它通过多种复杂的机制使血糖降低的同时,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与再生;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 PDX-1)是β细胞内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β细胞胰岛素基因的转录调控,GLP-1通过上调PDX-1基因蛋白的表达而影响胰岛β细胞增殖与再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rhIL-1β对人胚胎胰岛分泌IL-6以及对胰岛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消化方法分离人胚胎胰岛并对其进行原代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rhIL-1β培养48 h取其上清,测定IL-6、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含量和IL-6 McAb中和试验,对rhIL-1β刺激和对照组胰岛RNA进行IL-6 RNA斑点杂交.结果:(1)经rhIL-1β刺激后胰岛培养上清IL-6含量显著升高,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74~294 mU/胰岛);(2)IL-6 McAb对上清中IL-6有很强的中和效应;(3)斑点杂交结果显示rhIL-1β刺激的胰岛RNA中IL-6 mRNA含量升高;(4)上清胰岛素和胞内胰岛素含量降低(分别为0.78~0.48 IU/胰岛和0.79~0.45 IU/胰岛);(5)上清胰高血糖素分泌能力明显升高(1.0~3.2 pg/胰岛),分泌趋势与IL-6相似.结论:胰岛的分泌功能及产生IL-6的能力受IL-1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对指导糖尿病的分型及治疗有一定意义。近年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已证实,胰高糖素C肽刺激试验能较准确地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我们比较了胰高糖素C肽刺激试验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评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氨基胍对白介素-1β损伤的离体大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氨基胍AG)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民的胰岛细胞损害的作用。方法:应用体外单层培养的大鼠胰岛细胞,分别检测IL-1β、AG及基至胰岛细胞亚硝酸盐生成、胰岛素分泌以及胞内DNA、胰岛素含量和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以IL-1β诱导,胰岛细胞亚硝酸盐生成量显著增加,同时胰 素发泌以及葡萄糖刺激的胰遍素释放量均明显减少;胰同细胞内DNA、胰钫 含量及细胞活性(MTT值)均显著下降;AG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巢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人胚胎胰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0例人胚胎胰组织中巢蛋白和TGFβ1的表达及分布变化.结果:各胎龄段(10~37周)胰均有巢蛋白和TGFβ1表达,巢蛋白阳性细胞存在于胰岛、间充质和血管中,在腺泡、导管中未见阳性细胞;TGFβ...  相似文献   

6.
β-内啡肽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Grube等先后于1978年和1980年报道在胰岛与垂体内发现β-内啡肽,Forssmann 等和Dockray 则分别在1977年和1987年发现它也存在于胃肠胰系统。本文对人胰岛β-内啡肽免疫组织化学反应进行了研究。所用材料为7例60~70岁人的尸检胰腺体部。Bouin 液  相似文献   

7.
IL—6与胰岛功能及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是胰岛β细胞选择性破坏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不清楚。近期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和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胰岛β有IL-6基因表达,病毒和某些细胞因子可诱导或促进胰岛β细胞表达IL-6、IL-6对胰岛分泌胰岛素、胰岛DNA和胰岛素合成、胰胰岛糖代谢均有影响,认为IL-6可能与胰岛素分泌及糖尿病病因有关。  相似文献   

8.
胰高血糖素(Glucagon)是由胰岛α细胞分泌的2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主要调节机体血糖浓度可使其升高。 一、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由于胰高血糖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具有较强的促使血糖升高,其主要途径是激活肝细胞磷酸化酶,使肝糖元分解加速及促进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使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加速糖元异生。胰高血糖素当激活心肌细胞磷酸化酶时,对于心肌内糖元可加速分解利用,使心肌收缩力可增强。 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胰高血糖素分泌活动的生理调节与血糖浓度有密切关系,是调节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的因素。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可直接作用于胰岛α细胞,促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相反,血糖增高时,则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与胰岛素有密切关系,当血糖浓度增高时,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胰岛素可直接作用于胰岛α细胞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两者相互作用在调节血糖浓度维持动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生长激素、ACTH、皮质醇、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刺激物等物质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都具有作用。  相似文献   

9.
韩晶  梁文妹 《解剖学杂志》2006,29(5):574-577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对大鼠胰岛β-内啡肽(β-endorphine immunoreactive,β-EP-IR)免疫反应(IR)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及β-EP-IR细胞与胰高血糖素(Glu)-IR细胞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单染法、邻片单染双标法、图像分析及形态计量法,研究海洛因依赖大鼠胰岛β-EP-IR细胞形态学及功能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和盐水对照组比较,海洛因依赖期间胰岛β-EP-IR细胞免疫染色减弱;平均灰度和面数密度(NA)增加非常显著。胰岛中多数β-EP-IR细胞与Glu-IR细胞位置相同,定位于A细胞。结论:机体通过减少胰岛β- EP分泌,参与了海洛因依赖过程,同时促进了机体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rhIL-1β对人胚胎胰岛分泌IL-6以及对胰岛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E 胚胚岛并对其进行原代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rhIL-1β培养48h取其上清,测定IL-6、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含量和IL-6McAb中和试验,对rhIL-1β刺激和对照组胰岛RNA进行IL-6斑点杂交。结果:(1)经rhIL-1β刺激后胰岛培养上清IL-6含量显著升高,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74-294mU/胰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胰淀素(amylin)对人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人胰岛细胞,免疫组化鉴定β细胞后分为对照组(培养液中含56 mmol/L葡萄糖)、胰淀素组(培养液中含10μmol/L胰淀素+56 mmol/L葡萄糖)及氨基胍组(培养液中含10 μmol/L胰淀素+05 mmol/L氨基胍+56 mmol/L葡萄糖),于37 ℃、5%CO2 培养24 h后做胰岛素释放实验,测定培养液上清胰岛素、一氧化氮(NO2-/NO3-)、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原位末端核苷酸标记法(TUNEL)和胰岛素免疫组化双染色法及ELISA检测胰岛β细胞凋亡, RT-PCR检测胰岛细胞p53和bcl-2 mRNA表达水平。结果:胰淀素组胰岛β细胞凋亡小体富计系数(217±021)、β细胞凋亡百分数(13%)、NO2-/NO3-(2013±173)μmol/L和p53 mRNA表达水平(034±004)显著高于氨基胍组和对照组(P<001),而胰岛素(334±131)mU·L-1/1×106 cells、GSH[(56±08) mg/L]和bcl-2 mRNA(007±001)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氨基胍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胰淀素可诱导人胰岛β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胰岛β细胞抗氧化能力降低引起p53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胰岛细胞移植是治疗糖尿病的一个有效方法,但供胰的极度缺乏阻碍了这个方法的应用。因此很多科学家在探索胰岛β细胞的其它来源途径。目前出现的热点途径有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基因工程改造的β细胞,异种胰岛细胞等。尽管这些方法都还需进一步完善,但无疑给 1型和 2型糖尿病的治愈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3.
 胰高血糖素样肽-1,作为一种“肠促胰素”,对胰岛β细胞具有多方面积极的影响。它可刺 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它的增殖分化再生并抑制其凋亡,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胰淋巴淤滞动物模型胰组织结构变化和胰淀肽沉积情况,探讨淋巴淤滞对胰组织细微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 10月龄大鼠20只,采用腹部结扎大鼠胸导管,建立胰淋巴淤滞动物模型,造模后6个月取材,部分胰组织经石蜡包埋切片,行HE和刚果红染色;部分经冷冻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光镜观察;部分标本进行透射电镜样品制备和观察. 结果 HE和刚果红染色切片光镜观察显示,胰腺小叶间隙增宽,呈明显的结缔组织增生、脂肪堆积;胰岛淡染或着朱红色,组织间隙明显增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光镜观察显示,在胰岛及其周围,呈现胰淀肽强阳性棕褐色着色反应.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显示,胰腺小叶间隙增宽,可见血管和扩大的淋巴管;胰岛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隙内可见大量脂滴样物质和胶原原纤维样结构.结论 胸导管结扎可导致胰淋巴引流障碍,引起胰淋巴管扩张,结缔组织间隙增宽,脂肪堆积,胰岛细胞间隙扩大,胰淀肽沉积等,这些结构变化可能影响胰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正常人胚胎胰岛在 I L1β、 T N Fα、 I F Nγ作用下, I L6 的分泌及基因表达状况。方法 采用常规消化方法分离人胚胎胰岛并进行培养,分别加入rh I L1β、rh T N Fα、rh I F Nγ或同时加入2 种或3 种细胞因子,作用24 、48 小时收上清,进行 I L6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活性检测和 I L6单抗中和实验,同时对3 种细胞因子联合刺激的胰岛 R N A 进行 I L6 m R N A 斑点杂交。结果 3 种细胞因子单独或联合刺激均可大幅度提高 I L6 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同时不同程度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细胞因子刺激胰岛的时间和强度与 I L6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有明显的关系。斑点杂交结果显示3 种细胞因子联合刺激的胰岛 R N A 中 I L6 m R N A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炎性细胞因子调节胰岛分泌 I L6 和 I L6 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氨酸刺激试验(AST)和胰高血糖素刺激试验(GST)在糖尿病病人的年龄、病程和体重指数(BMI)等不同的情况下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的价值,以指导临床合理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方法6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成A、B两组及不同亚组,采用自身对照及交叉试验方法,分别测定血糖、精氨酸(Arg)刺激后3min、胰高血糖素(Glg)刺激后6min的C肽释放水平并作比较。结果A、B两组注射Arg、Glg后血压、血糖均无明显升高(P〉0.05),各组比较精氨酸刺激后3minC肽与胰高血糖素刺激后6minC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在正相关(P均〈0.05)。结论AST、GST相对于口服糖耐量试验对DM患者是有利的;胰岛β细胞对Arg和Glg这两种非葡萄糖刺激物的反应程度相似,而且两试验结果的相关性良好,对临床合理选用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的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淀粉不溶素是胰岛β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它对胰岛素的分泌具有局部调节作用,病理状态下可以在胰岛中形成淀粉样蛋白,可以沉积在胰岛内损害并替代胰岛β细胞,它与胰岛素共同调节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三维支架在骨髓干细胞向胰岛样细胞诱导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在平面和PLGA三维支架上对小鼠骨髓干细胞向胰岛样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对2组诱导分化的胰岛样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功能检测,对照组为小鼠胰岛细胞.结果 2组诱导分化的胰岛样细胞均呈双硫腙(DTZ)染色阳性,胰岛素、C肽双染阳性,胰高血糖素阳性和生长抑素阳性;在高糖刺激下,PLGA三维支架组的胰岛素分泌量较平面组显著提高(P<0.01).电镜提示诱导分化的胰岛样细胞具有类似β细胞的超微结构且与支架有良好的相容性.结论 PLGA三维支架有益于提高骨髓干细胞诱导分化的胰岛样细胞功能,且与胰岛样细胞具有良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鼠胰组织块内部各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并描述胰岛的立体形态学特征.方法:经过长序列连续切片、H-E染色、切片图像数字化及配准等步骤,建立正常大鼠胰组织块的数字化图像数据集,对其内部的动脉、静脉、导管及胰岛进行分割及三维重建,并对重建结果进行测量及分析.结果:所得数字化图像数据集分辨率高,配准准确,再现了原组织的结构,重建结果可在三维空间内自由观察.根据重建结果测量多种形态学指标.胰腺泡及结缔组织占胰总体积的绝大部分,胰岛占1.125%.结论:胰内动脉、静脉分支自主干垂直发出后,互相伴行,先于胰表面,随后向小叶深部发出分支.胰导管走行独立,分支间存在吻合.某些部位动脉、静脉与导管并行,形成三联管结构.胰岛与导管系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胰岛β细胞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方法:从氧化应激的概念、胰岛β细胞发生氧化应激的因素、氧化应激损伤胰岛β细胞的机制三方面来探讨T2DM胰岛β细胞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结果:T2DM胰岛β细胞内含有较低水平的抗氧化系统, 在高糖、高脂等作用下,容易发生氧化应激反应, 氧化应激通过多种途径损伤胰岛β细胞, 使胰岛素合成分泌减少,加重T2DM.结论:T2DM胰岛β细胞容易发生氧化应激是多因素多途径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积极应用抗氧化剂治疗,能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预防和治疗T2DM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