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脑卒中急性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农九师医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的51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院内感染的相关临床分析.结果 516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者62例,感染率12.0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7.58%.泌尿系统次之为42.42%,其中61.36%的院内感染者发生在入院2周内.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意识障碍、侵袭性操作、以及抗菌素的应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现状及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安全保障。方法对解放军第452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发生的103例留置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2016年7月起实施干预措施,对比评估干预前后效果。结果 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干预前)共有940例患者留置导尿管,其中103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高达10.96%;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干预后)共有813例患者留置导尿管,仅有38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研究分析ICU留置导尿管患者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和降低留置导尿管导致的尿路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留置导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现状及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安全保障。方法对解放军第452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发生的103例留置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导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2016年7月起实施干预措施,对比评估干预前后效果。结果 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干预前)共有940例患者留置导尿管,其中103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高达10.96%;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干预后)共有813例患者留置导尿管,仅有38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研究分析ICU留置导尿管患者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和降低留置导尿管导致的尿路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层流ICU病房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ICU住院患者2142例,其中普通ICU为641例、层流ICU 1501例,分别观察两种ICU病房VAP的感染率及人工气道建立千导管日呼吸道感染率。结果普通ICU病房VAP感染225例,VAP感染率为10.50%,千导管日呼吸道感染率28.61‰;层流ICU病房VAP感染100例,VAP感染率为6.66%,千导管日呼吸道感染率19.44‰。层流ICU病房VAP感染率、千导管日VAP感染率明显低于普通ICU病房(χ2=662.19、7.88,P均〈0.05)。结论层流ICU病房可明显降低VAP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上海市某医院老年病房院内感染的发病率、临床特点等,为有效控制老年病房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老年病房2007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的所有出院患者的病史资料.结果 2007年1月-2013年12月间,该医院老年病房7 475例次出院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597例次,院内感染总发生率为8.0%.597例次院内感染中,男性508例次,占85.1%.男性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8.47%和6.02%).呼吸内科病房和心血管病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泌尿道最为多见,分别占75.7%和14.7%.呼吸道感染又主要集中在下呼吸道感染(占所有呼吸道感染的90.9%).结论 老年病房院内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很较高,男性似更容易发生院内感染.呼吸病房和心血管病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下呼吸道和泌尿道.是主要的感染部位.  相似文献   

6.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心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及细菌耐药性情况.方法 对本院中心重症监护病房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所分离致病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症监护病房中共有214例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率为23.86%.共分离出致病菌493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8.01%,其中比例最高的为鲍曼不动杆菌(19.27%),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8.92%)、肺炎克雷伯菌(6.90%).革兰阳性球菌占38.54%,比例最高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58%).真菌占3.45%.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仍为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主要病原菌,其中非发酵菌比例较高,且呈现多重耐药趋势.合理使用抗生素,尽快完善各项病原学检查,减少高危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在ICU院内感染控制的过程中,使用目标性监测、实时干预联合的效果。方法针对我院ICU病房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将所得数据归为对照组;按照分析结果并结合院内实际情况,在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间实施目标性监测、实时干预联合干预,并归为观察组;探究实施目标性监测、实时干预联合干预对于感染控制的效果。结果针对性比较两组患者的ICU院内感染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患者5.0%明显较低(对照组为25.5%),同时观察组三管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比较两组患者的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患者24.0%相对较低(对照组为25.0%),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性监测、实时干预联合使用对控制ICU院内感染效果分析发现,且能够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利于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良好完成,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内科》2018,(6)
目的探讨老年肾病综合征(NS)患者院内感染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肾病科住院治疗的300例老年NS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血肌酐等情况以及免疫抑制剂使用、侵入性操作等情况;采集患者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感染部位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对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及病原菌鉴定。对影响老年NS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老年NS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5. 0%,其中以呼吸道感染、置管感染为主,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49. 3%、革兰阴性菌占46. 7%,真菌占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年龄、病程、住院时间、血肌酐水平、血浆白蛋白水平以及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否进行侵入性操作与无院内感染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血浆白蛋白水平、进行侵入性操作是影响老年NS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NS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高龄、住院时间长、低血浆白蛋白水平、侵入性操作是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内真菌感染的类型及易感因素。方法收集我院ICU2006年10月~2008年10月住院患者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各类标本共156株送检。结果156株标本中深部真菌感染52例,占33.3%;分离出的真菌标本中,真菌感染阳性标本前3位分别是痰液、尿液、大便,其中痰液标本阳性有30例(占57.69%);前3位的真菌菌种分别为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球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为30例(占57.69%)。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患者易发生真菌感染,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CU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2006年至2008年入住ICU的480例患者的出院病历及转科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入住的480例患者中共发生院内感染120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5%。院内感染的高发部位为呼吸道感染,其次为泌尿道感染。结论对ICU危重患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精神病住院患者因伴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及社会能力退缩等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易导致呼吸道感染发生。为了解其易感因素,本文对2003-2004年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呼吸道感染原因调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现报告如下。2003年-2004年本院资料收治的907例住院精神病人,入院时体温、胸透检查均正常,住院过程中出现呼吸道感染25例占2.7%。院内呼吸道感染原因分析:1.护理人员缺乏院内感染的相关知识,控制感染的意识不强,操作不规范,病房管理不到位。2.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同住一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感染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不同病区住院期间分离和培养到CRKP且临床证实为医院感染的3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39份CRKP阳性标本中,痰标本22份,占56.4%,CRKP感染者平均年龄为64.0岁,平均住院时间达80.8 d,36例2周内曾入住ICU,其中以脑科ICU比例最高,意识障碍者26例,38例留置导尿,34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32例行机械通气,30例行气管插管,27例(69.2%)合并其他细菌感染,8例合并真菌感染.病情恶化及死亡18例,占46.2%.在培养到CRKP前,27例(69.2%)患者更换超过4种抗菌药物,使用最多的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结论 CRKP感染多发生在老年及长时间住院的患者中,以ICU患者居多,各种侵入性操作可增加其感染概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我院近3年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并以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相比较,观察两者的不同之处,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VITEK2-compact微生物检测系统对我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痰液标本中临床分离的941株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采用MIC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临床分离的941株细菌中,368株来自ICU,革兰阴性杆菌占85.02%(800/941).ICU与非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25/25)和73.53%(25/34)(P<0.01).病原菌中最常见的菌种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1.15%(199/941)、铜绿假单胞菌20.30%(191/941)、鲍曼不动杆菌10.31%(97/94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97%(75/941)和大肠埃希菌7.44%(70/941),ICU与非ICU前5位病原菌相同,但构成比例不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57.79%(115/199)和51.43%(36/70),ICU的ESBL检出率与非ICU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敏感度最高,耐药率分别为5.06%和18.18%;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在18.52%~27.66%之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只有对加替沙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于3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情况最严重,只对复方磺胺甲噁唑高度敏感,耐药率为9.09%,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哌拉西林、阿莫西林/舒巴坦钠和亚胺培南几乎全部耐药.我院存在较高的复合感染率,为11.62%(84/723),主要发生在ICU,复合感染率及感染株数在2009年监测中明显下降.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为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且呈现多重耐药趋势.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药物.动态监测细菌的耐药性,合理选择抗生素,减少高危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的病人一般年老体弱,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病情危重。由于住院时间长,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导致医院感染率比普通病房高[1]。ICU病人常接受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呼吸机等侵入性诊疗操作,因此更易发生呼吸道感染[2-4]。呼吸道感染是老年住院病人常见的医院感染,而老年病人呼吸道感染又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6]。为了了解普通病房与ICU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三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s, ICU)医院感染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精准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22年北京市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报告的某三级医院ICU医院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病率、日感染率随年份的变化趋势,以及医院感染病例的年龄、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等特征。结果 2017—2022年共监测ICU患者3 001例,发生医院感染160例,195例·次,平均发病率为5.33%,2017—2022年发病率分别为4.61%(20/434)、8.02%(38/474)、7.16%(34/475)、4.90%(21/429)、3.29%(24/730)和5.01%(23/459),总体呈下降趋势(Z=2.061,P<0.05)。2017—2022年平均日感染率为0.55%(160/28 987)。ICU医院感染病例年龄中位数为70.0(57.5,80.0)岁,以60岁及以上为主(占72.50%,116/160)。195例·次医院感染中,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居首(占46.67%,91/195),其次为血液...  相似文献   

1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机械通气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院内感染病原体的构成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96例机械通气引发的VAP患者的感染菌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共检出感染菌16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04株(64.6%),革兰阳性球菌32株(19.9%),真菌25株(15.5%),药敏结果 显示菌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ICU机械通气VAP院内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药敏试验为多重耐药,l临床应重视ICU机械通气引发的院内感染,重视病原菌的培养鉴定,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并发医院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患者621例,调查患者基线资料、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并对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29.79%;共分离出病原菌198株,其中真菌61株(30.81%)、革兰阳性菌45株(22.73%),革兰阴性菌92株(46.46%);ICU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中以下呼吸道最常见(70.27%),其次为泌尿道(10.81%)、胃肠道(8.11%)及血管内导管感染(7.0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有无侵袭性操作、有无使用抗菌药物与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有关(P<0.05),性别、合并疾病与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11 d、接受侵袭性操作是ICU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年龄>60岁、住院时间>11 d及接受侵袭性操作是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CU患者下呼吸道革兰阴性(G-)杆菌院内感染的流行菌株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ICU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372例患者G-杆菌菌株分布及其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ICU发生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非发酵菌在G-杆菌中占较大比例;主要G-杆菌对常用抗生素如头孢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结论G-杆菌仍占ICU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的主要部分,控制下呼吸道院内感染应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  相似文献   

19.
梅逸静 《山东医药》2001,41(10):58-58
统计 1995~ 1999年间我院普外科病房 (床位 40张 )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及漏报率 ,并分析与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5年间 ,我院普外科病房 40张床位共年收治患者分别为 5 35例、5 5 0例、5 2 0例、5 85例、5 30例 ,发生院内感染分别是 31、30、2 5、2 0、13例 ,年外科病房院内感染率分别为 5 .79% (31/ 5 35 )、5 .0 9% (30 / 5 5 0 )、4.8% (2 5 / 5 2 0 )、3.41%(2 0 / 5 85 )、2 .45 % (13/ 5 30 ) ,漏报率分别是 2 5 .8% (8/ 31)、2 0 % (6 / 30 )、2 0 % (5 / 2 5 )、15 % (3/ 2 0 )、15 .38% (2 / 13)。细菌监测结果 :1995~ 1999年外科病…  相似文献   

20.
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对本院ICU病房116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人所分离的感染菌株及对抗生素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菌群有铜绿假单孢菌(25.0%)、肺炎克雷伯菌(18.4%)、鲍曼不动杆菌(14.3%)和大肠埃希菌(9.2%)等。但葡萄球菌、肠球菌等阳性球菌(9.2%)及真菌(13.3%)也有增加趋势。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仍保持最高抗菌活性,细菌的耐药率分别为16.9%和24.4%。铜绿假单孢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较高。结论我院ICU病房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但革兰氏阳性球菌及真菌所占比例呈增高趋势,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