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建立,在诊治危重患者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ICU收治的患者病情严重,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医疗手段应用增加,引起院内感染的可能性增大。现将我院近三年ICU收治的487例患者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995年12月~1997年12月我院ICU收治患者487例,男301例,女186例;其中危重患者465例,死亡94例,发生院内感染97例,感染率19.9%。二、调查方法查阅此间ICU全部病案,按有关医院感染标准进行诊断[1,2],并进行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综合ICU)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重症医学科2010—2011年院内感染的病原体及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本院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病原体以G-杆菌为主(69.7%),其次为真菌(17.7%)、G+球菌(12.6%);细菌对常用抗菌药耐药严重,呈多重耐药,真菌耐药率较低。结论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加强病室内环境和空气监控,防止交叉感染,各种侵入性操作要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洗手制度,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强支持疗法,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合理科学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抗生素使用率,从而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菌群的变迁及细菌耐药的情况 ,为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 ,以达到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方法 :对本院ICU 13 9例患者分离出的 3 10株细菌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革兰阳性 (G+)球菌 64株 ,占总数的 2 0 .6% ;革兰阴性 (G-)杆菌共 178株 ,占总数的 5 7.5 %。G-杆菌中列前三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 ( 2 1.6% ) ,肠杆菌 ( 6.8% ) ,大肠艾希菌( 6.5 % )。真菌共 61株 ,占总数的 19.7%。亚胺培南 西拉司丁钠、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对所有的G-杆菌保持着良好的抗菌活性 ,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逐年下降。院内感染的发生部位以呼吸道最为常见。结论 :感染的细菌仍以G-杆菌为主。真菌的感染率始终较高 ,并且出现菌种的变异。菌种及细菌药敏的变化使经验性的选择抗生素变得越来越困难。临床医师应尽量减少用药的盲目性 ,以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烧伤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6月入住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ICU的烧伤患者48例,均进行中心静脉置管且发生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给予拔除导管后取导管尖端2~3 mm和外周血进行培养,送检标本共93份。结果共分离出4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8株(18.2%),革兰阴性菌36株(81.8%)。万古霉素对主要革兰阳性菌的敏感性为100.0%,利奈唑胺对主要革兰阳性菌的敏感性为80.0%,利福平对主要革兰阳性菌的敏感性为40.0%;主要革兰阴性菌中26株(86.7%)全部耐药。结论烧伤ICU患者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其出现多种耐药,因此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34例重症监护室(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护理的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34例,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34例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经过护理后,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好转29例,好转率为85.3%;无变化4例,恶化1例。结论对ICU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可以缓解病情、确保治疗效果,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心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及细菌耐药性情况.方法 对本院中心重症监护病房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所分离致病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症监护病房中共有214例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率为23.86%.共分离出致病菌493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8.01%,其中比例最高的为鲍曼不动杆菌(19.27%),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8.92%)、肺炎克雷伯菌(6.90%).革兰阳性球菌占38.54%,比例最高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58%).真菌占3.45%.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仍为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主要病原菌,其中非发酵菌比例较高,且呈现多重耐药趋势.合理使用抗生素,尽快完善各项病原学检查,减少高危因素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7.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冬敏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507-1508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室(ICU)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方法通过对2009年1月~2009年6月我院ICU院内感染状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出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对策。结果 ICU属于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ICU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其收治的患者属于医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其次是泌尿道、创口、胃肠道和血液。危险因素中内在因素为: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因其特殊的自身因素,如年龄、患有各种基础疾病、长期卧床;外在因素为:外环境因素,侵入性诊疗护理操作,医护人员的感染监控意识,医疗仪器、物品的消毒等均成为发生ICU的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我们采用如下控制措施:1.加强病区环境管理。2.建立和完善院内感染管理制度,重视工勤人员的培训。3.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与护理。4.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5.合理安排ICU护士的工作量。结论针对现状,采取控制措施:强化护理工作,优化护理流程等,将有效降低重症监护室的院内感染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CU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2006年至2008年入住ICU的480例患者的出院病历及转科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入住的480例患者中共发生院内感染120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5%。院内感染的高发部位为呼吸道感染,其次为泌尿道感染。结论对ICU危重患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院内感染是指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住院时已处在潜伏期的感染。院内感染的发生可增加住院患者的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日,其危害性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重症监护室(ICU)是院内感染的易发生单位,为了解ICU,特别是易于合并感染的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综合阐述近年来对有效预防非计划拔管进行的临床研究分析与护理进展,从而减少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全面提高ICU患者的护理质量,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重症监护房中耐甲氧西林葡萄菌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80年代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1]。为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葡萄球菌的分布、感染状况及耐药特点,1996年1月~1997年12月,我们从ICU患者、工作环境和医护人员的标本中分别分离到349、151和42株葡萄球菌,对所有葡萄球菌进行了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筛选试验,检测了MRS的β内酰胺酶,并用13种抗生素测定了533株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一)菌株来源 1996年1月~1997年12月从ICU中分离到葡萄球菌542株,…  相似文献   

12.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防治ICU的医院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我院ICU收治的住院时间大于3 d的79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6例中,发生医院感染201例(25.3%).其中APACHEⅡ>20分者341例,发生医院感染172例(50.4%);APACHEⅡ<20分者455例,发生医院感染29例(6.4%).医院感染发生在患者不同性别间无差异(P>0.05),而在不同年龄、病情危重度间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201例感染者中,99例为下呼吸道感染(占49.2%),其中呼吸机相关肺炎68例,占肺部感染中68.7%,54例为胃肠道感染(26.9%),泌尿道29例(14.4%),其他19例(9.5%);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8.5%)、鲍曼不动杆菌(26.4%)、铜绿假单胞菌(18.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2%)、葡萄球菌(6.7%)、肠杆菌(6.1%)、其他(5.8%).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较严重,肺炎克雷伯菌对MERO、IMP和CFS敏感率分别为54.8%、59.9%、44.7%,其余耐药率均较高,而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同肺炎克雷伯菌相似,铜绿假单胞菌对CAZ、IMP耐药率日渐增高.结论:ICU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与年龄、病情危重度相关;尽早控制病情、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防止耐药菌产生、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危重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在重症监护室(ICU)中对患者实施有效身体约束及使用约束带,给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本文就约束带的使用现状和护理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儿科重症监护室中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毒性病原谱。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因呼吸道感染入住本院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患儿咽拭子标本622份,其中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34份。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并对照分析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病毒性病原学特点。结果①34份先天性心脏病组咽拭子标本中,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20份(58.8%),588份非先天性心脏病组咽拭子标本中,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368份(62.6%)。②先天性心脏病组中,最常见的病毒分别为人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8份,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6份,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4份,腺病毒(adenovirus,ADV)2份;非先天性心脏病组中,最常见的病毒分别为 HRV 160份,RSV 104份,ADV 72份,HBoV50份;其他病毒阳性率较低。③先天性心脏病组中,混合病毒感染有2份(2/20,10.0%),非先天性心脏病组中,混合病毒感染有110份(110/368,29.9%)。结论本地区儿科重症监护室中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体中病毒性病原体检出率高,以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博卡病毒和腺病毒最常见,病毒谱和非先天性心脏病组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ICU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对2007-01/2008-08 ICU病房247例患者分离586株病原菌及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分析.结果 G-杆菌441株,占75.2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67 株(28.50%).鲍曼不动杆菌160 株(27.3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47株(8.02%),大肠埃希菌21株(3.58%).G+球菌58株,占9.90%,其中MRSA 38株占6.48%,MRSE 9株占1.54%.真菌56株,占9.56%,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6.48%.厌氧菌31株,以脆弱类杆菌为主,占2.22%.药敏试验显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抗生素多重耐药率高,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吡肟、亚胺培南仍有较好敏感性.MRSA、MRSE仍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病原菌以C-杆菌为主,且多为多重耐药株;G+球菌以MRSA为主;厌氧菌、真菌多为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6.
张静涛 《山东医药》2007,47(35):121-121
重症烧伤病区是侵袭性操作较集中的地方,一直是院内感染的高发区域。感染可使创面加深,愈合时间延长,并可诱发高代谢、高消耗等,是重症烧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现将近年来我院重症烧伤层流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如下,并探讨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并发医院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患者621例,调查患者基线资料、发生医院感染情况,并对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29.79%;共分离出病原菌198株,其中真菌61株(30.81%)、革兰阳性菌45株(22.73%),革兰阴性菌92株(46.46%);ICU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中以下呼吸道最常见(70.27%),其次为泌尿道(10.81%)、胃肠道(8.11%)及血管内导管感染(7.0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有无侵袭性操作、有无使用抗菌药物与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有关(P<0.05),性别、合并疾病与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11 d、接受侵袭性操作是ICU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年龄>60岁、住院时间>11 d及接受侵袭性操作是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我院2011-2014年呼吸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患者院内感染致病菌及耐药性变化。方法收集2011-2014年在我院 RICU 住院并确诊为院内感染患者的体液标本,记录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2011-2014年 RICU 病原学和耐药性变化。结果2011年77例患者共检出84株病原菌,2014年115例患者共检出121株病原菌,均以 G-菌为主,其次为G+,真菌少见。2011-2014年主要 G-菌对头孢类、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且耐药率呈增加趋势;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耐药;对亚胺培南敏感,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也较敏感,未见耐药性变化。2011年与2014年比较,铜绿假单胞菌比例降低,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比例稍有升高。2011年的 G+病原菌对青霉素、头孢类以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较高,2014年稍有降低;对替考拉宁、利奈唑烷、万古霉素敏感。结论2011-2014年我院 RICU 院内感染均以 G-菌为主,其细菌种类和耐药性有一定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ICU中下呼吸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福建省立医院ICU 2007-2010年收治的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SMA感染的患者进行1:4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35例下呼吸道SMA感染患者作为病例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34~89岁,平均(76±12)岁,均伴有基础疾病,其中呼吸系统疾病22例,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疾病各4例,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慢性肾脏病、子宫颈癌及阿尔茨海默病各1例.140例无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男96例,女44例,年龄30~92岁,平均(76±12)岁,均伴有基础疾病,其中心血管疾病44例,呼吸系统疾病30例,脑血管病14例,恶性肿瘤2例,其他疾病50例.分别调查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入住ICU的基本情况、药物使用、诊疗操作及医院感染情况等5个方面.所得数据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疾病>4种以上(OR=4.63)、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20分(OR=10.29)、住ICU前住院时间>1周(OR=4.34)、使用3种以上抗生素(OR=8.03)或使用碳青霉烯类(OR =3.62)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OR =4.94)、气管插管(OR =4.10)或气管切开(OR=50.29)、使用机械通气(OR=7.95)为下呼吸道SMA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OR=8.39)、应用抗生素种类(OR=5.96)、气管切开(OR=28.92)为下呼吸道SM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在ICU中下呼吸道SMA感染的形势严峻,基础疾病、病情、气管造口、机械通气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可能是SMA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并防治有助于降低SMA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ICU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经积极对症治疗和严格、有效的全程综合护理,74例患者中只有12例出现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6.22%。结论严格、有效的全程综合护理可预防ICU气管切开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