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联合前列腺素E1,对照组给予单用前列腺素E1治疗。其他治疗手段相同,疗程共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两组治疗后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评分量表(MDNS)及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NSI)评分和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联合用药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α硫辛酸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拟足浴方、穴位按压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收治老年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穴位按压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采用自足浴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率及治疗前后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P<0.05);观察组患者手足麻木、手足发凉、肢体疼痛及减反射减弱或消失等临床症状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增加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足浴方、穴位按压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下肢神经传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王晓 《山东医药》2010,50(34):109-11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静滴联合前列腺素E1(PGE1)静脉泵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疗效。方法将72例DNP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30 ml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泵入PGE120μg。14 d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6%,对照组为44.4%,两组比较,P〈0.01;两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快(P均〈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静滴联合PGE静脉泵入治疗DN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硫辛酸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陆军总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硫辛酸注射液联合腺苷钴胺和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腺苷钴胺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正中神经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腓总神经的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硫辛酸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该院就诊的7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血栓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症状评分、神经缺陷评分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神经病变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治疗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运动、饮食、糖尿病教育基础治疗之上,观察组用丹红注射液滴注联合甲钴胺治疗,胰岛素多次注射控制血糖,对照组单用甲钴胺配合胰岛素多次注射治疗,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测定优势侧神经传导速度。结果:(1)组间有效、显效、无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2)自身前后对照: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以观察组改善更加著。结论:丹红注射液滴注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优于单纯甲钴胺加胰岛素多点注射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硬膜外阻滞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6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2例患者给予普瑞巴林联合0.6%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普瑞巴林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小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较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足浴护理在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8年5月就诊于该院内分泌科的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再此基础上给予足浴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92.92%)显著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联合足浴护理,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改善患者不适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运动训练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7年2月—2018年6月间将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联合运动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疼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和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尺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按摩联合运动训练可有效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下肢运动功能及临床效果,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α-硫辛酸、前列腺素E1、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年该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前列腺素E1(10μg,静脉滴注,1次/d)+甲钴胺(1 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α-硫辛酸(600 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46.27±6.15)m/s、正中神经MNCV(54.23±6.21)m/s和腓总神经神经传导速度(SNCV)(44.23±4.58)m/s、正中神经SNCV(45.69±5.17)m/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P0.05)。结论α-硫辛酸、前列腺素E1、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α-硫辛酸联合前列腺素E1、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前列腺素E110pg静脉输注,甲钴胺1mg静脉输注,每日1次;硫辛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600mg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续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8-羟基脱氧鸟苷(8-0HdG)的变化情况。结果硫辛酸组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63.3%);两组治疗后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评分均显著降低,神经传导速度增加,且硫辛酸组TSS评分下降及神经传导速度增加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8-0HdG变化无明显差异,但硫辛酸组8-0HdG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α-硫辛酸和前列腺素E1、甲钴胺联合用药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减轻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 方法 4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2例,治疗组给予α-硫辛酸0.6g静滴.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10 ml静滴,疗程均为3周,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检测神经传导速度. 结果 治疗组疗效、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抗氧化剂α-硫辛酸可以明显改善T2DM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3.
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治疗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 32例 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2 0例、对照组 12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观察组加用阿魏酸钠30 0 mg/ d,对照组予以丹参注射液 2 0 ml/ d,总疗程均为 4周。治疗前后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NCV)、血浆内皮素 - 1(ET- 1)、血清一氧化氮 (NO)水平及红细胞山梨醇含量。结果 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 (P<0 .0 5 ) ,血浆 ET- 1及红细胞山梨醇含量明显下降 (P<0 .0 1) ,血清 NO明显升高 (P<0 .0 1) ;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与其拮抗 ET- 1、升高 NO和降低神经组织山梨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科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87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依帕司他组(44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依帕司他组增加依帕司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病变改善情况,并监测氧化应激指标变化及用药安全性。结果依帕司他组治疗后TSS评分(3.83±1.0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98±1.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帕司他组治疗后正中神经感觉与运动传导速度、腓总神经感觉与运动传导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可进一步提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传导,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宋效成  凌桂梅  谢秋平 《内科》2011,6(5):413-415
目的观察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12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2例。A组给予单用甲钴胺治疗,B组给予单用α硫辛酸治疗,C组给予α硫辛酸和甲钴胺联合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三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治疗后三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175,P=0.02)。B组和C组疗效优于A组(P〈0.05);三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提高,C组有效率最高,但C组和B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α硫辛酸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9年4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102例,数字表随机分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给予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中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测定值、感觉神经传导测定值以及胫神经速度运动神经传导测定值、感觉神经传导测定值、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中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测定值、感觉神经传导测定值以及胫神经速度运动神经传导测定值、感觉神经传导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测定值均加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0、3.914、4.194、6.233,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9,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及周围神经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DPN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予静脉滴注GM1 40 mg和α-硫辛酸600 mg,对照组予静脉滴注α-硫辛酸600 mg,均1次/d,疗程2周.观察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测定治疗前后正中、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 结果 2周后,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37/40)、72.5% (29/40),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MCV、SCV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组提高更显著(P<0.05). 结论 GM1联合α-硫辛酸治疗DPN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The potential of the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 ponalrestat (600 mg daily) to ameliorate diabetic neuropathy was evaluated in 259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neuropathy (defined by abnormal 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 and abnormal peroneal 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 in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running for 18 months. Overall, no beneficial effect of ponalrestat on 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s,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ies, and nerve action potential amplitudes was detected. Because 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s and conduction velocities in median, peroneal, and sural nerves did not deteriorate in the placebo group, the potential of ponalrestat to prevent the expected deterioration in peripheral nerve function that occurs with an increased duration of diabetes was not tested. Patients with an abnormal heart rate reaction to standing (abnormal 30:15 ratio; n = 84) on ponalrestat did not deteriorate in this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test as shown in those on placebo. In conclusion, ponalrestat did not improve peripheral nerve function in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with signs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although it did ameliorate a deterioration in autonomic nerve function i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signs of autonomic neuropathy.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依帕司他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4例作为该次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52例。采用甲钴胺治疗常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依帕司他治疗联合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联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血糖水平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不良反应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依帕司他治疗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而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阻运动结合模块化营养指导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7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抗阻运动结合模块化营养指导,对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神经传导功能、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前血糖控制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为95.35%,明显较对照组79.0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的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MNCV、SNCV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阻运动结合模块化营养指导可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也能提高神经传导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