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的病理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4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作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观察,并随访,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为混合型,1例为瘤壁结节型;组织学上3例呈梁状结构,1例以梁状结构为主,混合岛状结构;免疫表型上4例NSE、Syn均阳性,3例CgA、降钙素阳性,1例5-HT阳性;TG、TTF-1滤泡区阳性,而类癌区阴性。结论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的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癌,伴有甲状腺滤泡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的病理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对3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作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随防。结果 3例为囊壁结节型。组织学上2例以梁状结构为主,1例梁状结构中混有巢状结构。免疫表型3例Syn、CgA和NSE均阳性,PCT阴性;滤泡区TG阳性,而类癌区阴性。结论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是一种伴有甲状腺滤泡分化的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癌。  相似文献   

3.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是由甲状腺组织和类癌组织密切混合构成的卵巢生殖细胞肿瘤[1]。自1970年Scully提出此命名以来,国内外报道鲜见[2]。本研究分析了7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1.1临床表现收集2001-01-01-2011-03-3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病理科卵巢甲状腺肿类癌7例,其中6例伴囊性成熟型畸胎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甲状腺肿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观察和分析2例卵巢原发甲状腺肿类癌病例的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的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例1卵巢类癌伴有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成分,例2为单纯甲状腺肿类癌,类癌成分呈岛状与小梁状生长,甲状腺滤泡成分与类癌相互混杂.类癌的细胞比较一致,胞浆嗜酸性,染色质均匀,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2例类癌成分CK(+),CK19(+),CD56(+),NSE(+),Syn(+),TTF-1和TG散在阳性,甲状腺成分TTF-1(+)、TG(+).卵巢甲状腺肿类癌应与甲状腺癌鉴别,甲状腺癌的肿瘤细胞有高分裂活性,没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细胞岛状或梁状分布不明显.结论: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是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类癌是一种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多种器官,最常见的部位为胃肠道,其次是胆道和支气管,而原发于卵巢的类癌非常罕见,仅占全身各部位类癌的5豫,在卵巢恶性肿瘤中小于0.1豫[1]。本文收集2015年本院收治的2例原发性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患者,讨论本病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加深对卵巢类癌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7.
8.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的临床资料,并综合文献复习。结果 6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发病年龄21~77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腔积液及附件包块,CA125水平可增高。卵巢甲状腺肿类癌6例中术前怀疑为恶性肿瘤4例,其余术前均未明确诊断。1例行右侧附件切除;3例行腹腔镜右侧附件切除;1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1例行子宫及患侧附件切除。结论对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患者行双侧输卵管、卵巢及子宫切除术或行患侧附件切除术,其预后相近。  相似文献   

9.
阑尾杯状细胞类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阑尾杯状细胞类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对3例阑尾杯状细胞类癌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3例阑尾杯状细胞类癌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4岁,临床表现均为右下腹痛,术前均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肿瘤均位于阑尾尖部,平均直径为8.5 mm,组织学上由形态一致的杯状细胞形成巢状结构,呈浸润性生长,3例均侵及阑尾浆膜层。免疫表型:Syn及CgA均呈阳性,CK、NSE为局灶性阳性,CEA均为弥漫性阳性。随访至2010年6月均为无瘤生存。结论阑尾杯状细胞类癌是1种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上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双重特点的肿瘤,较经典类癌更具侵袭性,需与腺癌鉴别。  相似文献   

10.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是乳腺癌的一种少见类型,其在形态和表型上常呈多向性,神经内分泌指标呈阳性表达。全文分析5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总结临床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腺类癌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对1例胸腺类癌进行组织学表现、电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及文献复习。结果:组织学特点:瘤细胞多排列为不规则巢状,条索状,伴有大量坏死,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质弱嗜酸,颗粒状,边界不清,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免疫组化特点:肿瘤细胞表达Syn(+)、CgA(+)、NSE(+)。电镜:部分瘤细胞及突起内见有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胸腺类癌是前纵隔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主要与胸腺瘤相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的疗效为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腺类癌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对1例胸腺类癌进行组织学表现、电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及文献复习.结果:组织学特点:瘤细胞多排列为不规则巢状,条索状,伴有大量坏死,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质弱嗜酸,颗粒状,边界不清,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免疫组化特点:肿瘤细胞表达Syn(+)、CgA(+)、NSE(+).电镜:部分瘤细胞及突起内见有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胸腺类癌是前纵隔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主要与胸腺瘤相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的疗效为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erkel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例Merkel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光镜下癌细胞圆形、卵圆形,大小形态较一致,胞质稀少似裸核,核分裂像多,癌细胞呈巢索状、弥漫排列;免疫组化标记CK,EMA,NSE,CSA和Syn呈阳件表达,LCA,HMB45,Vim,S-100,CD99均呈阴性表达;其中1例切除后复发.结论: Merkel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皮肤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熟悉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彻底切除病灶是治疗Merkel细胞癌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腺非典型类癌(thymus atypical carcinoid,TAC)的临床特点,为TAC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资料及积累经验。方法收集1999年至2014年收治的12例TA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同时复习文献。结果1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可见前纵隔肿物。10例接受手术切除肿瘤,2例仅接受切取活检和穿刺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TAC。4例患者未接受辅助治疗,3例接受化疗,2例接受放疗,2例接受化疗联合放疗,1例接受同步放化疗。平均随访25.6个月(8~46个月),4例患者死于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0、25、39和40个月),3例发生肿瘤进展后仍存活(生存时间分别为43、44和46个月),4例获得无进展生存(生存时间分别为8、10、11和16个月),1例随访9个月后失访。结论 TA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影像学检查结合病理及免疫组化可予明确诊断,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患者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卵巢类癌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例卵巢类癌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复习,应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随访。结果患者年龄26-72岁。肿块部位:右侧卵巢7例,左侧卵巢3例。光镜下癌细胞大小、形状、染色较一致,排列呈实性小巢状或岛状、梁状、腺泡状。10例CK、Syn均为(+),7例NSE、CgA为(+)。TG、TTF-1、α-inhibin、ER和PR均(-)。7例获随访者均存活。结论卵巢类癌是少见的卵巢单胚层畸胎瘤,生物学行为低度恶性,需结合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临床资料对卵巢原发性类癌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侯卫华  段尚林 《实用肿瘤杂志》2003,18(6):430-430,436
患者女性 ,46岁。发现左下腹肿块 1 0个月于2 0 0 3年 4月 1日入院。无其它不适。查体 :左下腹可触及一拳头大小包块 ,活动 ,无压痛 ,腹水征 ( - )。妇科检查 :左侧附件区可扪及约 1 0 cm× 8cm× 7cm大小包块 ,活动度好 ,似实性。B超示左侧卵巢肿瘤。4月 4日行手术治疗 ,术中见左侧卵巢增大约 9cm× 7cm× 6cm,实性 ,有包膜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术后恢复良好 ,随访至今 ,尚未出现复发及其它不适。病理检查 巨检 :有完整包膜的肿物一个 ,大小为 8.5 cm× 6.5 cm× 5 .5 cm,切面灰白、灰黄色 ,质韧 ,伴出血、坏死。并可见胶样物。镜检 :肿…  相似文献   

17.
周铁军  向丽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12):690-692,699
目的:探讨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NCC)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方法:复习4例SCNCC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将其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预后与宫颈鳞癌进行比较。结果:SCNCC的发病年龄平均38.5岁,多表现为接触性出血或阴道不规则流血、排液。组织学特征为肿瘤细胞小而圆,胞质少,核染色质深染,核仁不明显,分裂象多见,可见坏死,肿瘤细胞呈片状浸润。免疫表型显示4例均表达至少一种神经内分泌标志。4例SCNCC的发病年龄低于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宫颈鳞癌,近期随访结果显示预后较宫颈鳞癌差。结论: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预后较差。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8.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 从525例乳腺癌手术标本中,经光镜观察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测定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筛选出5例神经内分泌癌及6例导管癌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化进行分析。 结果: 患者年龄平均41岁,肿瘤最大径平均2.8cm,均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限于Ⅱ期内,均施行乳腺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5例均为分别阳性表达>50%,CGA、NSE、SYN2~3项不等,术后随访6月~34月,均无瘤存活。 结论: 本组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年龄低于国外,发病率低于2%,预后优于其他类型乳腺癌。  相似文献   

19.
吴梅娟  梁忠 《中国肿瘤》2018,27(6):460-464
摘 要:喉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根据细胞形态及生物学行为分为类癌、非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及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本文对该肿瘤的病因、临床表现、免疫组化特征、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阑尾类癌13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进一步探讨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复习13例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HE切片,13例均行嗜铬颗粒蛋白A(Cg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组化标记。结果:12例术前临床误诊为阑尾炎,1例于子宫肌瘤手术时发现。肿块位于阑尾末端10例,体部3例。光镜下癌细胞大小、形状、染色较一致,排列呈巢团状、缎带状、腺泡状、水纹状等。13例CgA及NSE均阳性。结论:阑尾类癌临床缺乏特异性,确诊靠术后病理检查。预后一般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