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征象,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结果 11患者中,6例发生于腹部,5例发生于盆腔,肿瘤大小在4.6cm×4.0cm×3.0cm~10cm×14cm×21.3cm之间,9例病变呈类椭圆形,2例呈不规则形,10例病变边缘清楚,1例病变边缘不清,其中2例盆腔肿瘤带蒂。CT平扫4例呈均匀稍低密度,7例呈等低混杂密度,其中2例病变内见点状钙化影,增强扫描3例病变呈明显均匀强化,8例呈不均匀性强化,其中3例患者在中度及明显强化肿块内见散在轻度强化斑片状及纵形索条状影,5例病变在动脉期呈轻度-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肿块实质部分进一步强化,内见线条状、斑片状及片状无强化区,肿块内及周围见增粗、迂曲血管影。结论腹部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最后确诊仍需结合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MR表现,以提高对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 19例的CT和MR表现。结果共19例,其中头部3例,眼眶1例,颞下窝1例,胸部7例,腹盆部7例,其中多发2例,6例恶性。肿瘤直径1.5~25cm,瘤体呈类圆形或轻度分叶,11例有包膜。病灶小者密度均匀,等或稍高于肌肉,较大者中间可变性坏死、囊变,1例钙化。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信号变化较大,多呈等低信号。增强表现多样,5例轻中度强化,11例显著强化,其中4例渐进延迟强化,呈"地图样"改变。结论 SFT是一种少见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的富血供肿瘤。影像学上病灶孤立,体积较大,境界清楚,T1WI等低类似肌肉信号,T2WI表现为等或略高信号为主,增强后显著强化或渐进延迟强化,应考虑到该肿瘤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眼眶孤立性纤维瘤的特征性MRI表现.方法 网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孤立性纤维瘤的MRI资料,7例均行MR平扫、增强及动态增强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及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动态增强扫描序列.结果 肿瘤发生于右侧眼眶5例,左侧2例;位于泪腺周围肌锥外间隙6例(内上方5例、外下方1例),眼球后肌锥内间隙颞侧1例.病变边界均清楚,呈椭圆形6例,分叶状1例;病变最大径18 ~40 mm,平均31mm.与脑实质相比,MR T1 WI呈较均匀等信号6例;T2 WI呈不均匀低信号5例,等信号1例,高信号(多发囊变)1例;增强后病变呈较均匀显著强化6例,不均匀显著强化1例.7例动态增强扫描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均为速升缓降型.结论 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动态增强扫描TIC显示速升流出型为眼眶孤立性纤维瘤的典型MR1征象.  相似文献   

4.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临床上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好发于中老年,无明显性别差异;病理及生物学上大多表现为良性,但也有恶性病例的报道[1].国外学者Wagner于1870年首次提出孤立性纤维瘤这个概念,Klember和Rabin 2位学者1931年第1次描述了其病理学表现.随着病理及免疫组化技术的成熟,该病逐渐被认识和掌握,但其影像表现的相关文献报道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旨在归纳总结一些较有意义的影像学征象,为术前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病例的CT表现,并将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变化相对照.结果 10例中,CT平扫显示8例肿块边界光整,6例密度较均匀,4例肿块中心有低密度区.增强后7例不均匀强化,其中4例肿块内出现增强的血管.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消失则提示为恶性.病理学检查:肿瘤由梭形细胞构成,有多种排列方式,免疫组化vimentin、CD34、bc1- 2阳性,CK阴性.结论 胸部SF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CT检查有助于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定位,以及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部侵袭性纤维瘤病(AF)的CT and 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3例腹部AF患者中,15例为腹壁型,8例为腹内型10例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与腹肌、髂肌、周围血管、系膜及脏器分界不清。13例呈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CT检查19例,平扫病变呈等密度3例,稍低密度6例,10例呈不均质混杂密度。所有病变中没有钙化、脂肪及坏死。增强扫描16例动脉期及静脉期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延迟期中等或明显强化,其中,12例病变内见条片状及斑片状稍低密度无强化灶。MRI检查16例中,T_2加权像及弥散加权成像不均匀稍高信号,T_1加权成像呈等信号7例,稍低信号9例,脂肪抑制T_2加权序列,病灶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静脉期呈渐进性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延迟期呈渐进性明显强化。结论腹部AF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AF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其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I表现。1例行CT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和MRI扫描。结果 5例颅内孤立性纤维瘤均为单发,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直径1.2~6.5 cm。发生于颞叶1例,鞍内1例,桥小脑角区1例,中后颅窝三叉神经走行区1例,顶叶1例。CT平扫病灶均为高密度,增强扫描均匀强化。MR T1WI上3例病灶为等信号;1例为多发分隔囊状低信号。T2WI上3例病灶表现为等、低混杂信号,病灶内见少量斑片状高信号;1例为多发分隔囊状高信号。MRI增强所有病灶实质部分显著强化,T2WI低信号区明显强化,坏死囊变区未见强化。结论颅内孤立性纤维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MR T2WI上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显著强化较具特征。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4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发凉、麻木、热敷感觉迟钝,且走路时左下肢无力,踩棉花感,逐渐加重半个月,右上肢逐渐出现无力感3d,于2009年10月7日就诊.患者偶有右侧头顶部疼痛,视物偶有不清楚.无头晕、恶心、呕吐.体检:意识清楚,问答合理,步入病房时走路不稳.四肢肌体近远端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双上肢及右下肢深浅感觉正常,左下肢浅感觉较对侧明显减退,深感觉异常,跟膝试验左侧阳性,双膝反射正常,巴宾斯基征左侧阳性.MRI示:右侧额顶叶内见巨大分叶状肿块,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肿块实质信号不均,内见散在的长T1、长T2信号囊变灶,周围呈指套样长T1、长T2信号水肿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特征及病理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孤立性纤维瘤的CT、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T平扫示右肾实质向肾盂内突入一实性软组织肿块,呈均匀高密度,平扫CT值约47 HU。CT增强扫描皮质期强化欠均匀,实质期及分泌期肿块强化程度进一步增加,且趋向均匀强化。MRI平扫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明显均匀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略低信号。增强检查多期相上肿块呈现出渐进性延迟强化的特点,且趋向均匀。镜下肿瘤组织呈束状、席纹状交错排列;瘤细胞呈梭形,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化结果为CD34、CD99、Vim阳性表达。结论肾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在肾实性肿瘤的诊断中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MSCT表现及其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和腹膜后SFT的MSCT表现、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0例肿瘤4例来自腹膜,6例来自腹膜后间隙,肿瘤均呈椭圆形,边界清楚,1例<5 cm者密度均匀,9例>5 cm者密度不均匀,可见低密度坏死区,明显囊变1例,1例肿瘤内见斑片状高密度出血,3例伴有多发小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实质部分表现两种强化方式:动脉期、静脉期均为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者7例。病理学检查肿瘤由多种排列方式的梭形细胞构成,3例恶性SFT可见核分裂。免疫组织化学CD34阳性10例, Vimentin阳性10例,Bcl-2阳性9例。结论 MSCT检查可以对腹部SFT进行明确定位,确定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为手术切除提供帮助,当肿瘤血供丰富、坏死明显、局部包膜不完整时提示可能为恶性SFT,其最终诊断依赖于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腹盆腔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征象,提高对其的认识和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腹盆腔SFT患者[男性9例、女性9例,年龄41~71(53.0±10.6)岁]的影像学表现、临床及病理资料。18例患者中,13例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5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肿瘤的大小(最大径)、形态、密度或信号、动态增强特点、动脉期肿瘤体内血管及肿瘤周围有无血管等情况。采用卡方精确检验分析肿瘤大小、边界及形态与良恶性肿瘤的关系;Fisher检验比较三者在良恶性肿瘤中表现的差异性。 结果 ① CT影像学表现:13例患者的肿瘤直径为(10.53±6.21) cm,最大直径为2.7~23.4 cm。12例患者肿瘤的病灶边界清晰;8例呈分叶状,7例出现囊变,1例有钙化。CT动态增强扫描显示有11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8例病灶内出现延迟强化区,2例表现为轻中度强化;10例动脉期病灶内显示强化血管;8例病灶周围出现迂曲血管。② MRI影像学表现:5例患者的肿瘤直径为(11.93±3.21) cm,最大直径为10.0~13.4 cm。5例患者的病灶边界均清晰;4例病灶呈分叶状;T2加权成像显示有3例出现囊变,4例病灶内见瘢痕状及片状低信号区,1例均匀等高信号;5例出现流空血管影。4例病灶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4例病灶内出现延迟强化区;1例表现为均匀强化;5例动脉期在病灶内显示强化血管。③病理结果显示:18例SFT患者中,7例为恶性、11例为良性。7例恶性SFT患者中,有5例病灶最大直径超过平均直径[(10.88±5.62) cm],而良性SFT患者中仅有2例最大直径超过平均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3,P=0.039)。 结论 腹盆腔SFT的CT及MRI表现呈多样性,当腹腔内出现丰富的血供伴瘢痕状、片状延迟强化肿瘤,同时瘤体周围出现迂曲血管及瘤体内出现点、条状动脉期强化血管的表现有助于诊断,且MRI中T2加权成像出现低信号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胸膜以外部位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I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泉桦  黎军强   《放射学实践》2011,26(11):1167-1169
目的:探讨胸膜以外部位孤立性纤维瘤(ESFT)的CT和MRI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ESFT的CT和MRI表现度病理学表现.结果:本组ESFT的主要CT表现为略低密度软组织肿块.主要MRI表现为T1WI上肿瘤呈低信号~稍高信号,T2 WI上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示早期肿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extrapleur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ESFT)的cT和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ESFT的CT和MRI表现。结果8例ESFT中,发生在眼眶和腹膜后各2例,小脑、肾脏、胰腺和食管各l例。cT或MRI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肿块,4例密度或信号均匀,4例不均匀。增强后肿瘤实质区均明显强化。病理学检查肿瘤均由梭形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CD34阳性具有特征性。结论ESFT的CT和MRI表现呈多样化。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孤立型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为少见的梭形细胞肿瘤,最初由Klemperer 和Rabin于1931年报道[1],SFT 是一种相当少见间质源性肿瘤[2],其发病年龄无特异性,男女差别不大.其肿瘤的发病部位广泛,以胸膜较多见,其他部位如纵隔、肺、肝、肾、眼眶、脑膜等均有报道.SFT因其形态学变异,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时往往不易察觉.近年来很多学者认为SFT 可能起源于CD34 阳性的树突状细胞,其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bcl2 亦表达阳性.  相似文献   

15.
16.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MRI征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FT) MRI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MRI征象.结果:7例患者中,3例位于额部,1例位于颞部,2例位于枕部,1例位于顶部.肿瘤边界清楚,5例呈圆形或椭圆形,无囊变、坏死,瘤周水肿不明显;2例边缘呈分叶状,内见囊变、坏死,灶周水肿明显.7例病变均以宽基底与硬脑膜相连,1例见“脑膜尾征”,2例内见流空血管征象.肿瘤实性成份T1WI为等信号,T2 WI为等、低信号,囊变部分T1WI为低信号,T2 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实质部分显著强化,T2WI低信号区明显强化,坏死囊变区未见强化.结论:MRI检查可较好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对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