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刚成  沈群山  姚艺  陶凉 《心脏杂志》2012,24(4):480-482
目的:总结并发体肺侧支的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内外科镶嵌治疗的临床经验,探讨其治疗意义、操作技术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并发体肺侧支的复杂紫绀型先心病患者,年龄1~28(15±10)岁,体质量(18±8)kg。均行螺旋CT检查确诊,38例术前封堵侧支血管,3例术前漏诊术后封堵侧支血管。全组均行外科一期矫治手术。结果: 全组治愈37例。死亡4例:1例死于肺部感染,3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侧支血管直径2.5~9.4(5.3±2.1) mm。每位患者放置弹簧圈3~21(10±6)枚。3例术后因侧支血管再通而二次封堵。术后4例并发肺部感染,3例肺水肿,2例灌注肺。结论: 并发体肺侧支的复杂紫绀型先心病,在围手术期应当内外科联合处理侧支血管的问题。可采用经皮介入封堵法,有效、简单、安全,可行多支、多次封堵,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伴有体肺侧支血管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镶嵌治疗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伴有体肺侧支血管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镶嵌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于手术当天在导管室行主动脉造影和选择性体肺侧支血管造影,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弹簧圈对体肺侧支血管进行栓塞,随后立即移至外科手术室行外科矫治手术.结果 7例患者共发现体肺侧支血管15支,除其中的1支使用ev3公司可控性弹簧圈2枚栓塞外,其余均使用COOK公司非可控弹簧圈共20枚达到完全栓塞,顺利完成外科矫治手术.未出现介入治疗并发症,未发生体肺侧支栓塞后严重低氧血症,无矫治术后脱离体外循环机困难,外科根治术后未出现灌注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无需行补救性体肺侧支栓塞.结论 伴有体肺侧支血管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镶嵌治疗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法洛四联症(TOF)合并体肺侧支血管的患者采取一站式内外科镶嵌治疗(Hybrid)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就诊的79例TOF合并体肺侧支患者,平均年龄(5.4±3.9)岁,平均体重(18.2±5.7)kg,术前均经心脏彩超检查明确诊断,全组患者在术前行64排心脏增强CT检查,肺血管无不良发育,McGoon指数为1.7±0.6, Nakata指数为176.7±7.3。76例初步筛查有体肺侧支血管,术前均行心血管造影检查。3例术前漏诊,术后行心血管造影确诊。结果本研究患者中死亡4例,死亡率5.1%。1例死于肺部感染,3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所有患者侧支血管直径最小2.5 mm,最粗9.4 mm,平均(5.3±2.1)mm。每例患者最少放置弹簧圈2枚,最多21枚,平均10.2枚;其中一支血管最多置入弹簧圈9枚。封堵血管最少1支,最多11支,平均3.7支。1例患者术后出现侧支血管再通(或出现新的侧支血管),再入导管室行侧支封堵术。术后14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3例出现肺水肿。75例患者随访12~75个月,均存活。4例TOF行心内修复术后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其余患者心功能分级好于Ⅱ级。结论合并有体肺侧支的TOF患者在围术期采取内外科镶嵌治疗技术处理体肺侧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体-肺侧支栓塞术在侧支血管形成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杂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6月—2009年4月共8例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6~25岁,均行螺旋CT检查存在侧支血管,在我院行体-肺侧支介入栓塞术+外科根治术。根据其治疗情况,分为补救组(外科矫治术后出现灌注肺不能脱机,再行介入封堵侧支)和主动组(明确侧支后,先行介入封堵,再送外科手术矫治)。对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补救组3例治愈,1例死亡。主动组全部治愈,较补救组在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要明显缩短。结论外科术前体-肺侧支栓塞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体肺侧支介入封堵治疗的意义、操作技术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并发体肺侧支的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介入治疗。中位年龄36个月(7~288个月),体质量6.9~64kg,平均15.96kg。本组患儿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及心脏CT检查确诊,54例术前封堵侧支血管,4例术后封堵侧支血管。结果:全组58例患者体肺侧支血管共115支,其中63支(54.7%)起源于降主动脉(胸主动脉)。对94支血管进行了封堵(82%),释放弹簧圈204枚。每位患者封堵侧支血管1~6支,放置弹簧圈1~14枚。本组10例因肺动脉未达到根治条件未手术,48例行外科根治手术,死亡3例。死亡原因:1例肝、肾衰竭,1例低心排、灌注肺,1例重症感染、多器官衰竭。结论:本组病例提示对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合并体肺侧支血管,先期采用经皮介入封堵侧支,再行外科治疗,安全、有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体-肺侧支堵闭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接受经皮体-肺侧支堵闭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护理方法。结果 11例患儿中除1例出现严重低血氧外,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结论为了保证手术的成功,术前要做好评估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心律、心率、血压的改变,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是围术期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刘桂芝  曹国荣 《山东医药》2006,46(29):81-81
2003年8月~2004年8月,我院应用Amplatzer封堵装置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下称先心病)46例,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紫绀型与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内直视修补术围手术期输血量。方法:选取北京儿童医院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儿,根据患儿疾病分为2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法洛氏四联征、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完全型大动脉转位、肺动脉闭锁等)和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心内膜垫缺损等),分别比较体重7kg以下、10kg以下、20kg以下2组患儿围手术期输注红细胞和血浆的量。结果:紫绀型组患儿平均用红细胞(4.02±2.33)U,非紫绀型组则平均用(3.08±1.07)U,紫绀型组多于非紫绀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用量紫绀型组平均(445.07±155.64)ml,非紫绀型组平均为(298.77±103.97)ml,前组亦显著多于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用血量多于非紫绀型,尤其是血浆用量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内、外科联合治疗对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伴体肺动脉侧支循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内、外科联合治疗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伴体肺动脉侧支循环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侧支血管栓堵方法 、外科手术方法 、治疗结果 及并发症.结果 24例存活,3例死亡,病死率11.1%(3/27),死因分别为心室颤动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呼吸衰竭1例.66支侧支血管为完全阻断,11支血管为部分阻断.栓堵相关并发症:2例缺氧发作:3支侧支血管渗漏,放置弹簧圈后侧支循环均达完全阻断.结论 内、外科联合治疗伴有体肺动脉侧支循环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澎  李霞  郑林  王旭 《心脏杂志》2021,33(2):178-181,185
目的 评估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镇痛镇静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7~12)月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n=151)接受镇痛镇静治疗,分为常规组(瑞芬太尼+咪达唑仑治疗,n=81)和联合组(再加用右美托咪定治疗,n=70).观察两组镇痛满意程度、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  相似文献   

11.
Hybrid技术治疗合并体肺侧支的法洛四联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应用Hybrid技术治疗合并较大体肺侧支的法洛四联症的临床结果,分析该联合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阜外医院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联合栓堵治疗的46例伴有体肺侧支的法洛四联症的临床资料:2007年6月前主要采取手术前、后联合介入栓堵13例(分期组),2007年6月后采用Hybrid技术行术中栓堵33例(同期组)。全组造影发现体肺侧支共89支,成功栓堵70支。结果:同期手术组在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小于分期手术组。同期手术组病死率(6.1%)较分期手术组(31%)低。结论:应用Hy-brid技术治疗合并较大体肺侧枝的法洛氏四联症可降低手术难度,减轻手术创伤,提高手术矫治成功率;术中联合栓堵安全有效,优于术前或术后联合栓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OOK普通弹簧圈联合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系统栓塞体肺侧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15例复杂先心病合并体肺侧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COOK普通弹簧圈联合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系统在体肺侧支栓塞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15例患者中共发现33支体肺侧支血管,均栓塞成功,无血管损伤、弹簧圈移位及脱落等术中并发症发生。术中共用COOK普通弹簧圈34枚,直径3~8 mm,长度3~8 cm;共用Interlock可解脱弹簧圈28枚,其中15枚为钻石型,13枚为普通2D型,弹簧圈直径为2~6 mm,长度为2.3~8.0 cm。15例患者中10例属于杂交手术,即在杂交手术室行体肺侧支栓塞术后即刻行外科手术;5例因先心病外科术后发生灌注肺或左心功能不全需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不能拔除气管插管而行心血管造影及体肺侧支栓塞术,术后均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结论COOK普通弹簧圈联合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系统栓塞体肺侧支在复杂先心病治疗中疗效确切,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围术期呼吸道的管理。方法 对55例婴儿先心病围术期呼吸道管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本组55例患儿,2例死于低心排合并。肾衰,其余均痊愈出院,治愈率96.4%。结论 先心病婴儿经过精心的围术期呼吸道管理,明显减少了肺部并发症,提高了婴儿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影像技术和心脏介入技术的发展,先天性心脏病的镶嵌治疗已经成为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主流发展方 向。镶嵌技术极大地减少了手术创伤,扩大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适应证。但是,新技术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 题。结合临床实践,笔者针对先天性心脏病的镶嵌治疗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急性肺损伤(ALI)的原因,总结治疗体会。方法: 总结我院2007年3月~2011年10月治疗C-CHD 79例,发生ALI 12例。记录12例ALI患儿术前经皮氧饱和度(SpO2)、血细胞比容(HCT)、McGoon比值、Nakata指数和手术、体外循环(CPB)时间,以及ALI发生后的各项治疗措施。结果: 术后12例发生ALI,发生率为15%。年龄8~63(19±8)个月,体质量8~25(15±4)kg。手术均在静吸复合麻醉CPB下进行,术后予以改良超滤,CPB时间(117±12)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1±13) min。11例应用腹膜透析术(PD),5例予以吸入一氧化氮(NO),1例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效果良好。最终死亡4例,死亡率33.3%。结论: C-CHD术后ALI发生率高,治疗困难,早期合理的辅助机械通气、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积极的配合PS替代及NO吸入治疗,积极的改善肺通气及氧合,以改善肺间质水肿、阻断机体炎性反应的恶性循环,利于患儿早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呼吸功能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围术期影响呼吸功能的因素及呼吸功能保护策略。方法本文以婴幼儿呼吸道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特点为基础,对不同先天性心脏病及麻醉与体外循环对该类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提出心脏手术后呼吸管理策略与方法,如术中的肺保护措施、呼氧末正压(PEEP)的应用、适当过度通气、大心脏患儿采用俯卧位通气、重度低氧血症患儿及时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肺泡复张手法的应用、气管镜吸痰等策略及方法。结果通过上述策略与方法的实施,我科婴幼儿术后呼吸道管理与早期相比,有了显著进步,机械通气时间由以往的(19.2±6.4)h,减少到(11.9±2.5)h(P<0.01),ICU时间由(7.2±3.9)d,下降到(4.1±2.6)d(P<0.01),手术死亡率由5.6%(44/790)下降到3.9%(23/584,P<0.05)。结论围术期有多种因素影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呼吸功能,早期就开始注意肺保护功能,将会收到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早发现、早处理缺氧症状,预防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缺氧发作,减少并发症。方法 通过对25例儿童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缺氧发作的护理:从帮助患儿取胸膝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快速准确配合用药、保持情绪稳定、病情观察几方面处理,针对发生原因预防发作,做好饮食、卫生宣教护理。结果 13例患儿缺氧症状明显改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9例患儿还需要配合医生用药症状缓解,3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控制诱发因素,及时防治,减少缺氧发作。  相似文献   

18.
19.
内科介入和外科治疗相互结合应用的治疗模式称为镶嵌治疗,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新手段.最近我们为1例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儿成功进行了镶嵌治疗.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14岁.以"活动后喘憋11年,口唇紫绀10年余"入院.查体:口唇及指趾末端紫绀,杵状指(趾);心界扩大,胸骨左缘二肋间第二心音稍亢进,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传导较局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