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肝内血管病变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内血管病变在病理发生和发展中的作有。方法:用旺、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及光镜技术,对104例乙肝患者首、末2次肝活检标本作了研究。结果:肝内血管病变有血管炎症、破坏、阻塞、增生及肝窦毛细血管化表现,是乙肝的一大组织病理学特征.与其肝实质变性坏死、肝纤维化、肝硬变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肝内血管病变在乙肝的病理发生和发展中可能有重要作用。故在治疗中及时有效地改善其肝脏血供障碍,是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收集85例肝硬变肝组织作HE、组化和免疫组化染色,镜检观察病变特点。结果在肝组织切片内除见一般肝硬化病理特点外,门脉区均上血管内存在血栓和机化,并有血管明显炎细胞浸润,而且病变程度与临床分型诊断和病型轻重密切相关,认为失代偿肝硬变腹水形成除与肝内慢性炎症有关外,门脉区内小血管炎、栓塞和机化是其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3.
1052例肝炎肝内血管病变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通过对1052例肝炎肝组织的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其肝内血管有炎症,破坏,增生及阻塞四种病变,并制定了评级标准,结果表明;(1)急,慢性肝炎皆有血管炎症,破坏及阻塞病变,其随肝病变加重而上升(P〈0.001);(2)血管增生可导致弹力纤维及FN增多而引起肝硬化;(3)ASH,SSH及CSH肝内血管明显破坏及阻塞而导致肝梗塞,预后不良,这些发现为肝炎病理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肝内血管病变与肝炎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研究肝血管病变与肝损伤的关系.方法 肝病变标本2000 例,用HE、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进行研究.结果 在急性肝炎肝血管炎症、破坏及阻塞随肝坏死加重而上升( P< 0-01) ;在慢性肝炎肝血管炎症、破坏、阻塞及增生随肝病变的轻重程度而示梯度变化( P< 0-01) ;在肝硬变肝血管增生及纤维化最明显,与结节大小及纤维带宽窄相关( P< 0-01) ,伴弹力纤维化. 免疫组化示纤维带、血管内皮细胞及成肌纤维细胞αSMA 强阳性; 电镜示血管内皮细胞出芽并形成管状结构.结论 肝血管病变在各型肝病变中担当一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内炎症与HBV-DNA定量的关系,为临床正确估计肝内炎症情况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74例慢性乙肝病人血清中HBV-DNA的含量,同时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结果在HBsAg阳性病人中,HBV-DNA的水平与Scheuer分级无相关性,提示HBV-DNA的含量与肝内炎症活动程度无关。但是在HBeAb阳性病人有相关性,HBeAg阳性者中则无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如果不是在免疫耐受期,HBV-DNA复制水平与肝内炎症活动程度是相关的。由于HBV-DNA复制水平的增高先于ALT升高,检测HBV-DNA含量可能更有助干选择治疗的时机。  相似文献   

6.
PGA指数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肝纤维化的重要方法 ,但难以推广与重复。近十余年来 ,已有不少血清学指标用于临床辅助诊断肝纤维化 ,如透明质酸 (HA)、层黏连蛋白 (LN )、Ⅲ型前胶原肽 (PⅢP)与Ⅳ型胶原 (C Ⅳ )等 ,与病理检查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1 3 ] 。但存在不能自动化检测、难以每日常规测定、需放射免疫检测设备、检测价格较高等问题 ,后人们发现由凝血酶原时间 (PT)、谷氨酰转肽酶 (GGT)与载脂蛋白A1(ApoA1)组成的PGA指数是诊断酒精性肝纤维化的敏感指标[4] 。我们的临床病理对照研究证明 ,PGA指数也是诊断慢性乙型肝…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肝窦及窦周隙的病变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窦及窦周隙内病变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HE。特殊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用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分级诊断为G1-G4和活动性肝硬化(ALC)各30例,慢性重型肝炎(CSH)10例的肝活检组织中各成分的分布。设正常肝5例和肝硬化(LC)10例作对照,结果 肝窦及窦周隙病理改变有塌陷、扩张、阻塞及狭窄、平滑肌肌动蛋白分布演变尤具特征性。CIV、FN和LN三种成分在肝窦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于2014年1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孕期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孕妇258例,其中36例孕妇并发ICP。将36例ICP患者和222例未发生ICP患者进行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并发IC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在258例慢性乙型肝炎孕妇中,并发ICP36例(14.0%);ICP组孕妇有ICP家族史、高血压、尿蛋白阳性和高雌激素的比例分别为13.9%、22.2%、36.1%和58.3%,显著高于非ICP组(1.8%、8.6%、5.9%和7.7%,P<0.05);ICP组孕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血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和总胆汁酸(TBA)水平分别为(119.2±10.2 U/L、139.1±15.4 U/L、5.5±0.5 mmol/L、48.9±6.5 μmol/L和15.5±2.0μmol/L),均显著高于非ICP组【(78.3±8.3 U/L、98.5±14.2 U/L、4.6±0.4 mmol/L、32.0±5.1 μmol/L和9.1±1.5 μmol/L),P<0.05】;ICP组孕妇血清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为(2.1±0.6)g/L,显著低于非ICP组【(2.9±0.5)g/L,P<0.05】;ICP组孕妇年龄、初次妊娠比例、体质指数(BMI)和糖尿病比例分别为(28.6±4.1岁、61.1%、25.9±1.2 kg/m2和13.9%),与非ICP组(27.8±4.2岁、59.0%、25.5±1.1 kg/m2和11.3%)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CP家族史、高血压、尿蛋白阳性和高雌激素为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发生ICP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有ICP家族史、高血压、尿蛋白阳性和雌激素高水平均会增加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发生ICP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郭瑾 《肝脏》2014,(6):428-42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微泡肝内渡越时间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中的价值。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轻度肝纤维化组、中度肝纤维化组、重度肝纤维化组患者的 HA-HVTT、PV-HVTT、PA-HVTT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无纤维化组、轻度肝纤维化组、中度肝纤维化组、重度肝纤维化组患者的PV-HVTT之间的差异均显著(P<0.05),无纤维化组和轻度肝纤维化组、轻度肝纤维化组和重度肝纤维化组患者的 HA-HVTT、PA-HVTT 之间的差异也均显著(P<0.05);HA-HVTT、PV-HVTT、PA-HVTT的缩短程度和肝纤维化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超声造影微泡肝内渡越时间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肝窦病变对慢性乙型肝炎肝脏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肝窦形态体视学方法测定肝窦数目、肝窦总面积、总周长、平均直径等指标,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肝脏微循环结构改变特点。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肝窦总面积、总周长、平均直径增大(P<0.05),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减小、基底膜形成、Disse腔胶原沉积增加(P<0.05),但肝窦数目减少(P<0.05);慢性乙型肝炎轻度和中度患者肝窦内皮细胞中WP小体检出率分别为53.5%和59.1%,而在重度患者仅为12.9%。结论肝窦病变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脏微循环障碍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 (TLR2)和Toll样受体4(TLR4)的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对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2和TLR4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TNFα的水平。Student-t检验比较3组间TLR2、TLR4和TNFα表达的差异;3组病例TLR2、TLR4的表达水平间及它们与血清TNFα水平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30例)、慢性乙型肝炎组(31例)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30例)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和TLR4的平均免疫荧光强度(MFI)分别为21.5±2.7、39.0±4.1.47.7±21.4和2.3±1.1、3.7±2.3、6.9±4.1;外周血清TNFα(ng/L)水平分别为53.8±38.1、164.3±89.9、359.8±1 40.0,自正常对照组到慢性乙型肝炎组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TLR4表达强度和外周血清TNFα水平均依次显著升高;经线性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TLR4表达水平和血清TNFα表达水平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TLR2和TLR4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3(TLR3)的表达与HBV感染后宿主免疫清除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轻度CHB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48名,其外周血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法获得纯化的CD14^+单核细胞,用RPMI 1640培养基培养,并且用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hIL-4诱导单核细胞成为未成熟的髓样树突状细胞(mDC),加入聚肌胞刺激后获得成熟的mDC。分别在剌激后0、12、24、48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LR3、CD86、HLA-DR和CD1a的表达,实时PCR检测TLR3的表达变化。结果健康对照组中mDC在刺激后24h,TLR3表达较0 h时上调显著(P〈0.05),48h时TLR3的表达与0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在刺激后12、24h TLR3的表达与0h时相比,上调不明显,48h时TLR3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实时PCR检测mDC上TLR3 mRNA结果发现,对照组TLR3 mRNA在刺激后12h的表达水平较0h显著上升(P〈0.05),也显著高于患者组刺激后0、12、24h的表达水平;患者组刺激后48h的TLR3 mRNA表达水平较0h显著上升(P〈0.05)。与0h比较,健康对照组在刺激后12、24h和48h,CD8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患者组(P〈0.05)。患者组与对照组间CD1a和HLA-DR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HBV感染者mDC受聚肌胞刺激后TLR3表达异常,协同刺激因子CD86表达低下,可能造成宿主对HBV感染的免疫清除障碍,导致疾病慢性化。  相似文献   

13.
甘氨酸对内毒素性肝损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甘氨酸(Gly)对内毒素(LPS)性肝损害的保护机制。方法BABL/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LPS组经腹腔注射10 mg/kg的LPS,Gly组在注射相同剂量LPS前3 d开始喂饲含5%Gly的饲料。光镜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组织中TNFα、IL-10及TLR4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Gly能明显提高小鼠存活率,肝脏病理损害程度减轻;Gly组TNFα水平显著低于L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52.80±126.64)pg/ml对(708.83±51.29)pg/ml,P<0.05];Gly组IL-10增加且高峰前移,与LP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8.64±38.86)pg/ml对(344.09±31.70)pg/ml,P<0.05];Gly组肝组织中TNFα及TLR4表达也明显减弱,IL-10表达明显增强,与LP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NFα:A值1.59±0.14对0.91±0.11;TLR4:A值0.97±0.12对0.53±0.11;IL-10:A值0.62±0.08对1.06±0.15;P值均<0.05]。结论Gly能明显减轻LPS所致的肝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肝脏各种细胞的TLR4表达,同时上调IL-10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Zhu N  Zhou Y  Yuan WJ  Liu J  Shang MH  Wang L  Gu LJ 《中华内科杂志》2011,50(12):1008-1012
目的 观察HBV相关性肾炎(HBV-GN)患者肾组织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TLR4与HBV-GN肾组织病变及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经肾活检确诊的48例HBV-GN患者及154例非HBV-GN患者的肾组织标本,观察肾组织TLR4的分布特征,明确TLR4与HBsAg的分布关系,结合病史资料,统计并分析其与病理类型,肾小球、肾小管病变程度,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及血清HBV等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TLR4以棕红色颗粒状物主要沉积在HBV-GN组患者的肾小管及间质中,且与HBsAg的分布基本一致.HBV-GN组TLR4阳性率及阳性积分均高于非HBV-GN组(P<0.05).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组TLR4阳性积分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管病变程度与TLR4的表达显著相关(r =0.748,P<0.001),且随肾小管萎缩、炎性细胞浸润及间质纤维化的程度加重而升高(r分别为0.577、0.684、0.569,P值均<0.001),但与肾小球的病变程度无显著相关性(r=0.293,P=0.053).回归分析发现,TLR4表达随血压的升高、GFR的下降、高敏C反应蛋白的增加及24h尿蛋白定量的增多而增加(R2分别为0.869、0.784、0.979、0.615),其余临床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LR4在HBV-GN肾组织中有异常表达,主要分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间质组织,其分布与HBsAg分布基本一致,表达水平与炎性细胞浸润、肾间质病变及肾功能变化密切相关.故推测,HBV-GN肾组织中的HBV可促进TLR4的异常表达,后者可能参与了HBV-GN的肾脏组织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长期疗效   总被引:270,自引:7,他引:270  
通过多中心,承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拉米夫定(lamivudine)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322例慢性乙肝病拉米夫定治疗(100mg/d),107例病人服用安慰剂作对照,共治疗12周,在12周治疗结束后,拉米夫定组和安慰剂组病人均继续服用拉米夫定100mg治疗至52周。疗效评估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和HBV复制指标。结果治疗12周,拉米夫定组HBV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细胞脂肪变与肝脏HBsAg和HBcAg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间天津市传染病医院经肝活组织检查确诊的CHB合并肝脂肪变患者147例,另选取与其血清HBV DNA接近的无肝脂肪变的CHB患者149例,比较2组肝脏HBsAg、HBc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肝脏损伤的差异.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与无肝脂肪变组相比,肝脂肪变组平均年龄和体质指数较高(t值分别=-3.31和-6.57,P值均<0.01),肝组织中重度炎性反应、明显纤维化及HBsAg强阳性染色的比例则较低(分别为30.6%比15.4%、26.5%比12.8%、23.1%比6.7%,x2值分别=9.63、8.92、15.76,P值均<0.01),HBcAg强阳性染色比例亦呈下降趋势.与肝脂肪变程度F1至F2级者比较,F3至F4级者肝脏HBsAg、HBcAg强阳性染色比例呈下降趋势.结论 肝脂肪变影响CHB患者肝组织内HBsAg、HBcAg的表达,随肝脂肪变的出现及加重,HBsAg、HBcAg表达及肝组织损伤程度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脂、载脂蛋白水平的变化,了解其对病情估计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2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肝炎肝硬变和慢性重型肝炎5组,分别检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酯蛋白B,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TC、HDL-C、apoA1、apoB水平逐步下降,以HDL-C、apoA1敏感性最高。而患者血浆TG在慢性肝炎中度、重度组中升高,而在肝硬变组、重型肝炎组明显下降。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TC、TG、HDL-C、apoAl、apoB水平下降反映肝功能储备明显降低,HDL-C、apoAl可以较早期反映肝细胞受损的程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脂、载脂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肝炎肝组织内血管病变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慢性肝炎肝组织中血管病变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关系。方法1047例慢性乙型肝炎肝活检标本,连续切片分别作HE及网状、胶原、弹力纤维组化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分级及其中血管炎症、增生、破坏及阻塞四种病理改变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的关系。结果①分期与分级相关,炎症、坏死较重者(分级较高)其纤维化程度(分期)亦较高(P<0.005)。②血管病变与肝组织的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相关,即血管病变较重者肝组织分级和分期亦较高(P<0.05)。③重度血管破坏及阻塞只见于S3及s4组,但前者在这两组分布无差异,而后者以S4(肝硬化)组较多(P<0.05)。结论①慢性肝炎肝组织血管病变与肝组织病理学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相伴发生。③重度血管阻塞可能是肝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Toll样受体(TLR)4是一种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在抑制HBV感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TLR4识别HBV相关蛋白分子,经髓系分化因子88(My D88)和非My D88途径,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6、IL-12等炎症因子和Ⅰ型干扰素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同时发现TLR4可通过调节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与Th2间的平衡,促进CD8+T淋巴细胞在肝脏粘附及诱导一氧化氮合酶发挥抑制HBV作用。若TLR4过表达,会通过机体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加重肝脏的缺血再灌注及肝星状细胞激活而加重肝脏炎症。回顾了国内外近年相关文献,探讨了TLR4在乙型肝炎发病中的相关机制,总结了TLR4与乙型肝炎的相关性,以期通过TLR4与乙型肝炎相关性的研究,发现治疗乙型肝炎及延缓其向肝硬化和肝癌进展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