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64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峰  周静然  赵传军  王勇  余河  黄博   《放射学实践》2010,25(3):312-3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AIH)的价值。方法:对25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检查(连续容积扫描),均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结果:25例AIH患者按Stanford分型,A型2例,B型23例。MSCT征象:25例均见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厚度≥5mm,无内膜破裂形成的双腔主动脉征象。平扫呈高密度11例,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8例,等密度6例。21例见钙化内移征象,5例可见穿透性溃疡征,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18例,内膜渗透3例,血肿分层征象2例。并发心包积液4例,胸腔积液16例,主动脉夹层3例,主动脉瘤2例。结论:MSCT能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且便于治疗后随访观察,可以作为AIH的首选诊断及随访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5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行多层螺旋CT主动脉造影(MSCTA),并进行图像重建,重建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建(VR),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并分析其表现,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MSCT/MSCTA显示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增强扫描增厚管壁均未见增强,内膜钙化斑内移8例、主动脉壁溃疡3例、合并胸腔积液3例、心包积液2例.结论MSCT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特点及范围,对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MS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AIH)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证实AIH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25例主动脉壁增厚均5 mm,其中17例新月形增厚,8例环形增厚,伴内膜钙化移位3例,穿透性溃疡6例,5例合并胸腔积液,3例合并心包积液;增强扫描后23例增厚的主动脉壁未见强化,2例静脉期壁内可见小片絮状强化。结论: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准确区分主动脉夹层及AIH,为临床AIH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方法:14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结合多模式重组如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等方法显示壁内血肿及穿透溃疡,并参照Stanford分类法进行分型.结果:14例主动脉壁内血肿,2例为A型,12例B型.主要CT表现:①全部病例均见主动脉壁呈半月形或环形增厚,CT平扫时呈高密度,增强后无强化;②内膜钙化向内移位6例;③并发心包、胸腔积液共11例.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成像技术中14例均清晰显示血肿部位、厚度、累及范围及有无并发症.结论:多层螺旋CT并结合重组技术能提高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双源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DSCT扫描机,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对25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DSCT检查并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结果:25例按Stanford分型:A型7例,B型18例。DSCT所见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直接征象: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mm,无内膜破裂形成的主动脉征象。间接征象:钙化内移7例,穿透性溃疡征12例,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改变18例,内膜渗漏5例。并发征象:心包积液5例,胸腔积液14例,主要分支血管受累5例,主动脉夹层3例,主动脉瘤4例。结论:DSCT能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且便于治疗后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东芝Aquilion 16层螺旋CT扫描机,对21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MSCT检查并诊断为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结果:21例按Stanford分型,A型5例,B型16例.MSCT所见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直接征象: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mm,无内膜破裂形成的双腔主动脉征象.间接征象:钙化内移5例,穿透性溃疡征9例,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改变13例,内膜渗漏5例.并发征象:心包积液3例,胸腔积液10例,主要分支血管受累3例,主动脉夹层6例,主动脉瘤2例.结论:MSCT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能为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MSCT可作为主动脉不典型夹层的首选诊断及随访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间血肿(IMH)MS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10例经多层螺旋CT诊断及临床证实的IMH,男6例,女4例。使用16层螺旋CT检查,应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成像等后处理方法显示壁间血肿及穿透性溃疡。结果10例IMH中,A型2例,B型8例,其中2例局限于胸主动脉,6例累及胸腹主动脉(止于肾动脉上方2例,髂总动脉分叉上方2例,2例累及双侧髂总动脉)。MSCT表现为主动脉腔内新月形或环形充盈缺损,内壁较光整,钙化内膜片内移及局灶性尖角样穿透溃疡形成,主动脉腔内无明确内膜片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能为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在不典型主动脉夹层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主动脉不典型夹层(AIH)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似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行MSCT增强前后扫描,发现17例AIH,并对保守治疗15-30天后的C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17例AIH,A型4例,B型13例。CT表现:①主动脉壁环形或新月形增厚>5mm,平扫血肿高密度5例,等密度3例,低密度9例,增强后均表现为充盈缺损;②6例见钙化的内膜内移;③12例并发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④经内科保守治疗后,8例完全吸收,6例部分吸收,3例无明显变化。结论:MSCT能清楚显示AIH的部位、范围及并发症,是诊断AIH有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并对治疗后AIH的转归提供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SCT在主动脉壁内血肿(IMH)诊断和转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GE 16排螺旋CT对11例IMH行平扫和CTA扫描.3例行腔内支架隔绝术,8例保守治疗.所有病例治疗后随访2~4次,随访时间15~210 d(平均112.5 d).结果 A型IMH 3例,B 型IMH 8例.MSCT主要征象为:11例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 mm,呈等密度或高密度,无内膜片撕裂及真、假两腔形成;主动脉粥样硬化7例;内膜钙化内移4例;内膜渗漏3例;穿透性溃疡3例.7例完全吸收,2例部分吸收,2例进展成夹层动脉瘤.结论 MSCT能对IMH作出明确的诊断,并可作为IMH随访的重要检查手段,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壁内血肿(IM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16层螺旋CT对11例AIH患者行平扫和CTA扫描。将采集的薄层数据在AW4.3工作站上行MPR和VR重建。结果:A型IMH 3例,B型IMH 8例。MSCT主要征象为:11例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形增厚大于5mm,呈等密度或高密度,无内膜片撕裂及真、假两腔形成;主动脉粥样硬化7例;内膜钙化内移4例;内膜渗漏3例;穿透性溃疡3例。结论:MSCT结合MPR和VR重建技术能准确、直观地显示IMH的范围和其它并发征象,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