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卒中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卒中后抑郁状态(pos 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果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及治疗,可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对脑卒中病人的抑郁状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期首发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在北京市海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期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3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非PSD组77例,PSD组26例。又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分为非PSCI组30例,PSCI组73例,评估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损伤,记录人口学资料和临床指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SD和PSCI的各种危险因素。结果 PSD组冠心病、同型半胱氨酸、前部病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MoCA21分比例明显高于非PSD组[38.5%vs 19.5%,P=0.04;(20.12±12.96)μmol/L vs(14.73±6.41)μmol/L,P=0.01;84.6%vs61.0%,P=0.02;(12.04±9.95)分vs(3.35±2.79)分,P=0.00;65.4%vs 42.9%,P=0.04]。PSCI组年龄、独居比例明显高于非PSCI组,男性、中学以上教育程度、吸烟、饮酒、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P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AMA、同型半胱氨酸为PSD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是PS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期首发PSD和PSCI的相关性不明确,两者有各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卒中后抑郁状态对预后的影响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82,自引:0,他引:82  
卒中后抑郁状态可以影响脑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生存质量、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文章就目前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研究显示,卒中后1年内,抑郁的累计发病率约为40%。对近年来相关资料的荟萃分析显示,抗抑郁药物虽然能降低抑郁的严重程度,但不能减少抑郁患者的患病率,而且单纯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不能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和肢体活动功能的提高。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具有患病率高,对药物耐受性较差,治疗效果不佳等特点。因此有必要对老年PSD进行进一步研究,探索适宜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54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脑血管疾病的一般常规治疗及口服氟西汀,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肝解郁胶囊口服,两组均治疗8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改良的爱丁堡-斯堪地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量表(MSS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HAMD和MSSS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少.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PSD对防止病情的发展、改善抑郁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的疗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给予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干预后,观察下丘脑TNF-α的表达变化,并探讨PSD发病机制和潜在的药物治疗机制。方法经旷场实验筛选出1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另12只大鼠经过单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后,又随机分为PSD组6只和西酞普兰组6只,经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后,通过旷场实验和糖水实验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TNF-αmRNA的表达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SD组的水平活动、直立探索和糖水喜好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酞普兰组的水平活动、直立探索和糖水喜好较PSD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组下丘脑TNF-α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酞普兰组下丘脑TNF-αmRNA水平较PSD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可通过调节下丘脑TNF-α治疗PSD。  相似文献   

7.
卒中后抑郁状态对预后的影响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卒中后抑郁状态可以影响脑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生存质量、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文章就目前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卒中的发生率逐年上升,30%以上的卒中患者合并卒中后抑郁(PSD),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康复,增加了卒中后的致残率。近20余年来,PSD的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文章主要介绍PSD的药物治疗,并简要介绍了电惊厥疗法、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9.
卒中后的抑郁和焦虑通常会被漏诊或不恰当的治疗。这可能反映了在伴有卒中相关残疾的老年患者中进行情绪异常诊断的困难,也反映了在这种情况下相关治疗疗效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卒中后抑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卒中后抑郁能阻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造成卒中病程迁延,是影响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文章对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等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张德敏  李京红  易祖芳 《内科》2011,6(6):530-532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脑电图特点及意义。方法对162例脑卒中患者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脑电图(EEG)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把病人分为卒中后抑郁组(A组)、卒中后非抑郁组(B组)。A组根据抑郁程度分为轻、中、重抑郁组,分别比较其脑电图异常表现特征。结果 A组脑电图异常率(90.77%)较B组(77.3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中、重抑郁组脑电图异常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EG可作为PSD的诊断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2 w抑郁障碍(PSD)对脑卒中复发的影响以及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神经内科诊断的脑卒中患者7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信息完整者60例(83.33%),其中发生PSD患者38例(63.33%),未发生PSD患者22例(36.67%);发生PSD患者中出现脑卒中复发者7例(18.42%),明显高于未发生PSD患者中出现脑卒中复发者2例(9.09%)(χ2=5.536,P=0.019)。与未发生PSD患者比较,PSD患者中女性、心脏病史、抗抑郁药比例更高,年龄更大,入院首次脑卒中评分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OR=1.667,P=0.007)、入院首次脑卒中评分(OR=0.981,P=0.022)、心脏病史(OR=1.071,P=0.014)均是PSD患者发生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后2 w发生PSD会明显增加脑卒中的复发率,其中年龄、心脏病史、入院首次脑卒中评分是脑卒中2 w PSD患者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纠正这些危险因素带来的影响,将有助于预防脑卒中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在首发单一病灶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可能致病机制.方法 (1)将患者分为卒中后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分别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及SOD、MDA、P-LPO、P-VitC、P-NO的检验.(2)卒中后抑郁组按抑郁程度又分为轻、中、重度抑郁患者,并比较它们之间的SOD值和MDA值.结果 (1)卒中后抑郁组SOD、P-LPO、P-NO值较非抑郁组增高,MDA、P-VitC值较非抑郁组低;(2)重度抑郁患者SOD值高于轻、中度抑郁患者(P<0.05),而MDA值低于轻、中度抑郁患者(P<0.05).结论 (1)氧化应激效应可能参与了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理;(2)重度抑郁组可能存在更剧烈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卒中后抑郁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发病率高、漏诊率高、致残率高。重视PSD的治疗十分重要。本研究从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进展两个方面进行综述。1药物治疗Starkstein等[1]认为去甲肾上腺素(NE)能和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其轴突通过丘脑和基底核到达额叶皮质,  相似文献   

15.
<正>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精神疾病之一,约有1/3的脑卒中患者在其后不同阶段罹患PSD[1]。PSD极大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增加致残率、病死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目前对于PSD的治疗尚无定论,较多学者认为及时合理的抗抑郁治疗不仅有助于患者精神症状的恢复,对其神经功能康复也有  相似文献   

16.
情绪异常是一种重要的卒中后遗症,可能会对恢复和转归产生影响。然而,抑郁和焦虑通常被忽视或不单独进行治疗。其中部分的原因是对卒中发病后早期抗抑郁治疗能否预防抑郁和改善转归还存在疑虑。  相似文献   

17.
卒中后抑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卒中后抑郁能阻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恢复,造成卒中病程迁延,是影响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文章对卒中后抑郁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等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胡凯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3):3136-3137
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患病率较高,平均达30%~50%,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反应迟钝、焦虑、失眠、易激惹、兴趣丧失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及预后~([1]).本研究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PSD的干预治疗对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忧伤或郁闷,是对丧失、失望或者失败所产生的一种正常或异常的负性情绪反应,是目前障碍卒中病人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PSD的患病率国内外文献报道为20%-79%,但多在40%-50%之间。我们对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患者加用抗抑郁药物文法拉辛治疗,并进行了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致病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后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MES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2.20%。抑郁的发生与额叶、左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区病灶及卒中次数有关,并与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相关性(P〈0.05),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卒中患者PSD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危险因素患者(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且与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