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差距甚大(9.6%~58%)[1]。本院阴道残端出血发生率为36%。作者应用爱宝疗治疗阴道残端出血,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1997年1月至1998年3月在本院行腹式或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15~100d的阴道残端出血患者80例,其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或血性分泌物。有臭味,下腹坠痛或腰骶痛。窥视发现阴道残端肠线溶解或松动致小裂口渗血,或残端糜烂面充血、出血,或阴道残端有丛状息肉。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  相似文献   

2.
全子宫切除术后远期阴道残端出血患者44例,年龄37~62岁,平均48.6岁;单纯全子宫切除术18例,全子宫切除加一侧附件切除术16例,加双侧附件切除术10例。远期残端出血:术后10~30天20例,术后1~2个月16例,术后2个月以上8例。出血的阴道残...  相似文献   

3.
作者自1998年6月~2001年3月 ,对32中等量(20~30mL)例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 ,采用CT定位颅骨钻孔穿刺置管引流加尿激酶溶血治疗 [1~3],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男20例 ,女12例。年龄38~73岁 ,平均58岁。均有高血压病史。术前意识清醒6例 ,嗜睡15例 ,朦胧11例 ,均有头痛、呕吐、偏瘫(肌力1~3级)。头颅CT示出血部位 :外囊17例、内囊15例。手术时机 :超早期(发病6h内)6例、早期(发病6~48h)26例。1.2治疗方法(1)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前壁切除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院自1993年4月~1999年3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26例,其中1997年以前475例,中转开腹10例(2.1%),1998年1月~1999年3月共251例,行腹腔镜胆囊前壁切除术12例,中转开腹仅1例,使开腹率下降至0.4%,现就该术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31~62岁,平均年龄43岁,此次发病时间<48h者2例,超过72h者10例。术前均明确诊断。1.2 手术方法完成全麻、气腹后按常规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插入4枚套管,探查见胆囊…  相似文献   

5.
周明辉  纪燕琴  邱华娟 《新医学》2021,52(7):504-507
目的 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采用倒刺线经不同途径缝合阴道残端的效果。方法 选取因子宫良性疾病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56例。56例均采用倒刺线缝合,经腹腔镜缝合阴道残端者被纳入A组(30例),经阴道缝合阴道残端者被纳入B组(26例)。比较2组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日数、阴道残端总并发症(术后阴道残端出血、阴道残端感染、阴道残端裂开)、术后阴道残端息肉形成率。结果 2组均能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A组手术操作时间和缝合时间均少于B组(P均< 0.05)。术后A组出现1例阴道残端裂开,B组则无(P > 0.05)。A组术后阴道残端息肉形成率高于B组(P < 0.05)。A组术后阴道残端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P < 0.05),但2组术后阴道残端出血、阴道残端感染、阴道残端裂开发生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采用倒刺线经腹腔镜缝合阴道残端有利于阴道残端的愈合,可降低术后残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1990~1996年对12例Ⅲ、Ⅳ期卵巢上皮癌患者施行PAC方案化疗,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2例中,年龄最小40岁,最大60岁。均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术。12例中,6例腹腔内残留多个瘤灶。直径小于2cm4例、>2cm2例。按1987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Ⅲ期10例(83.3%),Ⅳ期2例(16.7%)。经病理检查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5例、腺癌3例、粘液性乳头状囊腺癌2例、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各1例。1.2治疗方法手术关腹前,腹腔放顺铂100m…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30例报告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该文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治疗老年人胆囊良性病变中的意义。回顾分析630例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术的结果和应注意的问题。该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549例,急诊手术34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2例,胆囊息肉45例。合并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肺部疾患、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409例(65.0%)。结果:LC治愈606例(96.2%),因炎性粘连手术困难、疑胆囊癌中转开腹20例(3.2%),严重并发症3例(0.48%),其中胆总管、肝总管损伤各1例,胆囊管残端瘘1例。死亡1例。认为:只要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术中全面监测心、肺功能。在具备熟练的腹腔镜外科技术基础上,并不增加并发症。从老年人生理特点方面分析,有胆囊切除指征者腹腔镜胆囊切除应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1994年4月至8月间我科采用局部划切手术治疗30例黎氏区出血,经临床观察2年,疗效确切,总有效率达93.3%。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12~4o(平均19.5)岁。病史1月~10年,平均2.6年。体查:黎氏区粘膜充血(出血时局部可见渗血或是搏动性出血)。按鼻腔手术常规消毒、铺巾,以2%利多卡因(含少量1%。肾上腺素液)行局部浸润麻醉,以整个黎氏区粘膜变白为准。用尖刀片在黎氏区粘膜上行“ ”型划切,范围达整个区域,深度达粘膜全层。术毕用凡士林油纱条局部填塞止血,48小时…  相似文献   

9.
朱文莉  王炳生 《临床》1996,3(3):174-175,179
本文分析了101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CD)的疗效,其中(1)胆总管下端狭窄伴结石46例;(2)胆总管下端狭窄17例;(3)肝内胆管结石13例;(4)有外胆管结石25例,1例术后12天死亡上消化道出血;100例中72例得到随访;(1)(2)组获随访41例,疗效优良者20例(48.8%),尚好17例(41.5%)差3例(7.3%),再手术1例(2.4%),总有效率90.3%。(3)(4)组获随访3  相似文献   

10.
2000年5月~10月 ,我院将自控镇痛泵(PCEA)应用于妇产科病人术后镇痛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剖腹产术后250例 ,腹式、阴式子宫切除37例 ,卵巢肿瘤切除32例 ,其它7例 ,年龄20~51岁。1.2方法本文均施行硬膜外麻醉的妇产科手术病人 ,手术结束时硬麻导管内推一次负荷量 ,其中0.5 %布比卡因25mg,芬太尼0.05mg,接上自控镇痛泵 ,100ml配制液中布比卡因250mg,芬太尼0.3mg,氟哌啶5mg,每小时持续泵入镇痛液2ml,留置48h ,密切观察镇痛效果 ,并且进…  相似文献   

11.
子宫全切术后残端出血原因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用的手术之一,而术后阴道残端出血亦为常见之并发症。近年来由于手术技术的成熟、术式的改进及缝合材料的改良,使手术更趋安全,但残端出血的并发症仍有发生。现就本院2000年11月至2004年10月行子宫全切除术后并发残端出血2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腹股沟斜疝是临床外科的常见病之一,自1884年Bassini创造了疝修补术以来,修补方法有80多种,但疝修补术的并发症从末杜绝过,本文仅就腹股沟症术后的各种并发症以及治疗方法作研究。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0年10月~199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各类腹股沟疝患者经手术修补后出现各种并发症2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例,年龄12~64岁,平均年龄54岁。术前诊断腹股斜疝22例,直疝5例,股疝1例。术后并发出血2例(7.1%),睾丸位置移位1例(3.6%),神经损伤1例(3.6%),阴囊血肿4…  相似文献   

13.
不同季节术中寒战发生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手术中发生寒战的原因很多 ,本文重点比较不同季节对术中寒战发生率的影响。1资料和方法随机选择本院1999~2001年妇科和产科病人 ,年龄24~56岁 ,ASA评分Ⅰ~Ⅱ级 ,体重51~71kg,手术方式为子宫次全切除术、卵巢囊肿切除手术、宫外孕手术及剖宫取胎术 ;麻醉方式均选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 ,穿刺点L1~2或L2~3间隙 ,头向置管。麻醉药物量为1.72%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4~16ml。麻醉效果均为1~2级 ;手术时间0.5~2h,平均1.38h,术中输液1000~2000ml。其中夏季(7~9月份)妇…  相似文献   

14.
纤维胆道镜联合术中B超对降低胆道残余结石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联合术中B超胆道结石术中降低残余结石的作用。方法:在48例胆管结石术中利用纤维胆道镜及术中B超协助诊断和治疗。结果:本组行不同方式的肝切除9例,胆肠Roux-en-Y吻合7例,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35例,单纯胆囊切除6例。术毕残石率10.42%(5/48),术后经纤维胆道镜取石5例,3例取净,最终残石率4.17%(2/48)。45例获随访1月~2年,优良率达91.1%。结论:术中纤维胆道镜联合B超对提高结石的术中再诊断,显著降低残余结石及合理制定手术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骨圆针内固定锁骨骨折八例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院采用骨圆针内固定术治疗青壮年锁骨骨折123例,取得良好效果,但在早期应用中有8例(6.5%)出现失误,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16~40岁,平均29岁。均为单侧新鲜骨折,3例为粉碎骨折。选用的骨圆针直径为1.5~2.5mm者5例,3mm者3例。手术均采用逆行法穿针术。1.2 结果 骨折延迟愈合7例,其中畸形愈合3例;骨不连1例。2 讨论2.1 失败原因分析 ①骨圆针过细。采用直径为1.5~2.5mm的骨圆针固定的5例中有3例术后滑脱,其中1例因…  相似文献   

16.
子宫颈癌误诊误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从我院妇癌科接诊的病人中,我们发现一些医院对子宫颈癌的诊治存在误区。本文就1996年3月~1998年10月来我院求医的被误诊误治的35例子宫颈癌进行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5例均在外院行宫颈癌手术治疗,其中,宫颈鳞癌20例,宫颈腺癌12例,宫颈其他恶性肿瘤3例。年龄:25~47岁。1.2 首次术前诊断及手术方式 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22例(62.8%),子宫颈炎症1例(2.9%),原因不明的阴道流血3例(8.6%),子宫颈癌但无临床分期9(257%)例。行全子宫切除术1…  相似文献   

17.
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出血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道残端出血是指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留顶端的出血,为该手术较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对残端出血尚缺乏一个出血量的限定,发病率报道不一,从9.6%到58.0%不等[1]。我院2003年6月~2006年6月共行子宫全切术450例,其中17例发生阴道残端出血,发生率3.78%。现分析原因并总结处理体会。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38~58岁,平均47.2岁。均因子宫疾病行经腹子宫全切术,其中子宫肌瘤10例,子宫腺肌症5例,宫颈病变和功能性子宫出血各1例。术前合并疾病:贫血10例,原发性高血压7例,糖尿病5例。术中阴道残端采用1-0可吸收华丽康线连续锁边缝合,12例残端两侧用…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子宫切除术存在许多不足 ,近年来掘起一种新的手术方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 ,优点较明显 ,我院自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施行该术式68例 ,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筋膜内组68例 ,年龄37~52岁 ,平均42岁。选择同期传统筋膜外子宫全切术34例对照 (称为传统组 ) ,年龄45~68岁 ,平均48岁。二、手术指征见表1表1能膜内组和传绝组手术指征例数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功血宫腔积液筋膜内组6848(70.50% )8(11.76%)10(14.71%)2(2.94%)0(0%)传统…  相似文献   

19.
近10年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方法进行改进,取得满意的效果。1一般资料1986年5月~1996年6月共作腹式全子宫切除术157例,其中58例按苏应宽的术式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称苏氏组。99例在苏应宽手术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称改良组,两组病人的疾病分布为改良组与苏式组分别是子宫肌瘤72例、4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2例,7例;功能性子宫出血4例、0例;子宫内膜炎2例、1例;盆腔粘连26例、4例;剖宫产史7例、2例。2手术方法改良组的手术方式作如下改进。2.1处理漏斗韧带55岁以上不需保留卵巢,剪开…  相似文献   

20.
子宫次全切除术对慢性宫颈炎预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次全切除术是妇科一种常见的术式。因其手术时间短 ,损伤少 ,并发症发生率低 ,恢复快 ,费用低廉而深受医患欢迎。影响子宫次全切除术进一步广泛开展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担心宫颈残端癌的问题。但近年的资料证实宫颈残端癌的发生率极低 ,在宫颈癌中所占比例很小[1]。而慢性宫颈炎又是引起宫颈癌的一种高危因素。为此作者对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宫颈糜烂程度及宫颈涂片结果术前、术后对比 ,旨在为需行子宫切除术时选择术式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6年1月~1999年12月在我院因良性疾患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后3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