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心静脉置管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ICU危重病患者,为急症抢救用药、大量输血、输液提供了保障,同时也是慢性病患者营养支持、建立静脉通道的最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我院共对356例ICU危重病患者实施了中心静脉置管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导管材料的选择 导管材料可选用聚氨酯、硅及水凝胶。聚氨酯导管较硬,有较强的韧性,导管结构薄,导管外直径小,常用于短期静脉通道;硅塑导管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柔韧性,对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住院患者4个导管置入部位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的发生率,并分析CRBSI的病原体分布,为控制CRBSI的发生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8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540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3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导管置入部位分为腋静脉穿导管组(n=36),股静脉导管组(n=16),锁骨下静脉导管组(n=23),颈内静脉导管组(n=275)。采集标本,用血培养仪培养细菌,并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鉴定菌株。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RBSI的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CRBSI诊断标准,4组研究对象中明确诊断CRBSI的患者共13例,总感染率为3.71%(13/350),其中股静脉组4例,锁骨下静脉组1例,颈内静脉组8例。13例感染者中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3株。其中G+菌6株,G-菌7株,且以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为主(5株)。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心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易行的可预防或减少静脉置管后针口周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的方法,以延长置管时间。方法把240例静脉置管患者以随机排列表数字法(不分病种、不分年龄)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常规组用传统的一次性粘贴巾固定,对照组用呋喃西林贴辅以微孔胶布固定,(两组要求每3d更换1次敷贴,平时随脏随挟),观察各组针口周围皮肤情况及置管天数。结果常规组120例中有76例置管后针口周围皮肤出现红润、发白、瘙瘁、粘贴脱落等现象,平均置管天数3.2d。对照组120例中有14例置管后针口周围皮肤出现红润,1例出现换呋喃西林贴过敏,平均置管天数4.3d。结论呋喃西林贴辅以微孔胶布固定留置针,可改善置管针口周围皮肤环境,减少针口周皮肤感染及静脉炎发生,固定后不易发生松弛脱落,延长置管时间,增加病人舒适度,减轻护理工作量及降低病人费用。 相似文献
5.
6.
2003年5月~2005年5月,我们成功对38例患者进行了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持续引流胸水。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腔穿剌抽胸水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结核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0%(P〈0.05),治疗组胸水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少。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留置闭式引流配合间断负压吸引(压力为20~25mmH2O,1mmH2O=0.098kPa)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0年7月—2011年7月我科收治的126例胸腔积液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留置闭式引流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106例(84.13%),部分缓解16例(12.70%),无效6例(3.17%),有效率为96.83%;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闭式引流并配合间断负压吸引治疗胸腔积液操作简单、取材方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9.
黄永培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4):299-299
心包积液是心内科的常见疾病。常见原因包括:感染性心包积液(常见于结核及化脓性包炎),癌性心包积液,心功能不全所致心包积液,结缔组织疾病所致心包积液等。常规心包穿刺抽液并发症较多,如引起心肌损伤及抽吸过程中出现血管迷走反射、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心包腔有纤维素粘连分隔时不易使心包积液抽出并形成慢性缩窄性心包炎而需行心包手术等。而采用seldinger技术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可克服常规穿刺抽液诸多缺点,值得临床推广。现将我院5例心包积液患者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术已广泛应用临床。PICC导管为硅胶材料制成,其柔软性和生物相容性好,可在血管内长期留置。这减轻了患者因每天注射所带来的痛苦,帮助临床护理人员解决了静脉穿刺困难的问题。现在关于PICC报道的文献非常多,大致包括置管前后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等。本文就PICC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和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心静脉置管是采用经皮穿刺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于上腔静脉的技术,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病人输液、抽取静脉血或放血、输注高渗溶液或刺激性大的溶液,还适用于ICU的病人。中心静脉置管有许多优点,但亦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险性。近年来,随着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广泛使用,人们对其并发症的防治也积累了许多经验,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观察经皮中心静脉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情况,寻找可能导致感染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RI的发生率为4.5%,低于我院平均医院感染率(5%),主要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感染的发生与置管持续时间,患者的免疫水平,无菌操作,长期静脉高营养药物的使用有关。结论:应重视中心静脉置管术导管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前深静脉置管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由于它具有方便、操作简单、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引起静脉炎,并且拔管后静脉仍可复通等优点,为患者抢救、治疗开通了快速输液通道,并可监测中心静脉压.但是该操作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如感染、导管阻塞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严重栓塞者甚至会危及生命.目前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之前是否需要使用抗凝剂预防、血栓形成后抗凝药的规范使用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等方面还没有定论.本文主要针对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栓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进行分析,寻找与血栓形成最相关的因素,进而能够更好地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中心静脉留置穿刺输液管具有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导管弹性好等优点。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心静脉压的监测、胃肠外营养等方面已广泛应用,可以减轻多条通道穿刺的痛苦,而减少护士的工作负担,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置管期间仍存在感染、脱管、堵管、栓塞等并发症。探讨并发症的原因,采取护理对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王秀华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2004,(3):229-230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广泛应用,因PICC穿刺比一般外周静脉穿刺有较大的难度,而穿刺准确、熟练与否直接关系护理质量的好坏。为此护士长对其做好临床教学至关重要,以便使护士较快地掌握此项穿刺技术并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现将我病房在此临床教学中总结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3)
目的研究肿瘤化疗后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危险致病因素及抗菌药药性特征,以减少肿瘤化疗患者术后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病死率,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肿瘤科接收住院治疗并实施肿瘤化疗的4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实际调查做统计学分析与讨论。结果432例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置管感染67例,感染率为15.51%。留置引流管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为17.05%,较未引流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2.22%,之差异有显著性(P0.05)。引流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为24.30%,其他部位引流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为3.68%,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引流管留置1~2 d感染率为10.53%,3~4 d为30.34%,≥5 d为68.97%,三者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肿瘤化疗持续时间以及留置引流管方式对于肿瘤化疗后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有重大影响,尤其是脑室留置引流更应严格实行无菌操作。 相似文献
20.
石远程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0):1720-172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2年2月我院肿瘤外科125例PICC置管患者,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预防性护理。结果 2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通过积极护理后,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