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以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形式对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管理,提高血压控制率。方法:对6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知识培训、技能考核、用药指导、定期监测血压等健康教育,6个月后比较管理效果。结果:干预后健康知识知晓率由37.50%提高到85.94%(P<0.01);用药依从性由32.81%提高到86.46%(P<0.01);掌握血压测量技能人数增加(P<0.01),血压得到明显控制(P<0.01)。结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提高了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慢性病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对纳入规范化管理的怀柔区桥梓镇24个行政村709例高血压患者,经过2年的社区护理干预,分析比较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情况。结果:社区护理干预后高血压患者在遵医服药、监测血压、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诸方面的依从性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由干预前的72.92%(517/709)、63.61%(451/709)、44.57%(316/709)上升到干预后的95.06%(674/709)、84.77%(601/709)、77.43%(549/709)。结论:农村地区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适合社区应用的、规范有效的高血压病例管理方案。方法:采取以正常血压值为管理目标,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指导的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方案,对太原市万柏林区杜儿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结果:12个月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明显上升(P<0.0001),由原来的44.17%上升到72.14%,整体血压水平显著下降(P〈0.0001),收缩压(SBP)下降了11.86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DBP)下降了6.82mmHg,基线血压异常者SBP下降了24.59mmHg,DBP下降了9.26mmHg。患者的危险行为如吸烟、饮酒、食盐过多、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结论: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的高血压病例管理方案对于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和改善其危险行为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黄庆君  马葵芬 《中国药师》2011,14(2):260-261
目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药学服务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标准确定的高血压患者开展药学服务。在服务模式上以农民健康体检为契机,以联村社区责任医生团队为基础,以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导力量,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药学咨询服务。结果:经过一年社区药学服务,348名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率、知晓率和控制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其中服药依从率由干预前65.2%上升到干预后的87.9%,知晓率由67.5%上升至98%,血压控制率由43.6%上升到61.8%。药品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群众的用药知识显著提高,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满意度增加。结论:实施高血压患者社区药学服务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防治措施对高血压病控制率、血压水平和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方法对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65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综合干预,比较血压控制率、血压水平和知识态度行为在干预前后的变化率。结果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后,血压控制率由18.77%提高到41.07%(P〈0.05),血压水平有所下降(P〈0.05),有过量饮食、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合理膳食等不良行为的患者比例下降(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高血压病规范化管理,对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380例高血压患者通过社区规范化管理一年后的效果。方法 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对本院服务辖区建立健康档案的38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高血压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经过一年的社区干预管理后,对高血压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下降显著(P〈0.05),整体血压水平收缩压平均下降13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幅度为9mmHg,血压控制率从32.1%上升到68.4%;高血压判断标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25%上升到72.4%,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其生活方式(遵医行为、体育锻炼、食盐量、戒烟限酒)明显改善。结论社区规范化管理可以显著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不良习惯,有效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控制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的模式以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在本社区参加社区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患者106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社区进行过登记但未参加社区规范化管理的106例高血压患者设为对照组,主要进行自我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血压控制达标率上差异有显著性(86.79% vs 86.79%,x2=8.59,P< 0.05);两组在终点事件发生率上差异有显著性(5.66%vs 13.21%,x2=7.21,P<0.05).结论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按照社区规范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进行血压的控制,显著提高了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患者的分级管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实施分级管理的血压控制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200例,进行分级管理,1年后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通过一年的分级随访管理高血压病患者对于高血压诊断标准、超重和肥胖、大量饮酒、缺少体力活动的危险因素知晓率分别从61.0%、77%、58%、56.0%上升到86%、94%、83.5%、73.0%,提高约20个百分点,分级随访管理前低危组血压[(147.9±4.46)/(87.8±3.04)]mmHg;中危组血压[(160.24±7.00)/(92.6±3.58)]mmHg;高危组血压[(172.7±9.88)/(97.0±3.80)]mmHg,分级随访管理后低危组血压[(131.5±5.75)/(81.6±4.30)]mmHg;中危组血压[(137.5±5.07)/(83.2±4.43)]mmHg;高危组血压[(141.3±5.02)/(87.3±4.62)]mmHg,各组分级随访管理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通过高血压分级随访管理,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知晓率明显提高,血压水平明显下降,提高了高血压病的控制率,对预防并发症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社区"四位一体"老年高血压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慢性病关爱家园建立的平台,从患者、志愿者、全科医生、专家4个层面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心理干预、知己健康管理和群组干预,对平均血压值、规范管理率、控制率及满意度与传统高血压管理进行比较。结果:经过3年的干预,管理组高血压患者血压平均值从146/94mmHg下降到134/86mmHg(P〈0.01)。高血压规范管理率从管理前的71.3%上升到83.8%(P〈0.01),血压控制率从管理前的63.3%上升到76.6%(P〈0.01),患者满意度从67.0%上升到86.0%。结论: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四位一体"管理可以充分发挥社区高血压管理各个层面人员的作用,增加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提高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率及控制率,是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管理新模式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规范化运作健康管理家园平台,探讨其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脂控制的影响。方法:全科医生进行全方位健康管理,半年后比较血压及血脂(TC、TG、LDL—C、HDL—C)控制情况。结果:管理后,血压及血脂明显降低(P〈0.05),血压达标者血脂较血压未达标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健康家园一体化管理平台可细化社区病人管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庞允  郝雁 《现代医药卫生》2013,(20):3047-3048
目的 探讨开展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适宜技术对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及其经济学意义.方法 于2012年1-12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西安交通大学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高血压患者500例作为综合管理组;同期在西安交通大学医院内科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500例作为门诊组.综合管理组以〈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手册--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为指导,进行规范化管理;门诊组采用常规管理.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的医疗费用情况.结果 综合管理组治疗率为93.32%、控制率为66.14%,分别高于管理前的39.70%和13.20%.门诊组管理后治疗率为67.55%,控制率为40.46%,高于管理前的38.91%和13.81%,管理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李连瑞 《中国药房》2009,(11):869-87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门诊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干预的效果。方法:对76例用药依从性差的高血压患者每周进行1次面对面的药学服务,每次不少于15分钟,共进行4次,分析4周后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压达标情况的变化。结果:患者依从率从第1周的(48.99±22.90)%上升至第5周的(83.82±12.47)%(P<0.01);血压达标率由第1周的6.58%上升至第5周的51.32%(P<0.01)。结论:临床药师为门诊高血压患者开展药学服务,可使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0例动态血压监测者进行临床及结果回顾总结,并按昼夜节律分为4型:杓型、非杓型、反杓型、极度杓型。结果门诊测高血压患者中"白大衣"高血压17例,占10.8%;杓型高血压56例,占35.7%;非杓型血压42例,占26.8%;反杓形高血压35例,占22.3%;极度杓型7例,占4.5%。门诊可疑高血压患者19例,其中11例为隐蔽性高血压。高血压药物治疗检查者104例,血压控制达标62例,达标率59.1%。结论动态血压有利于发现白大衣高血压、隐蔽心高血压,有利于根据昼夜规律用药控制血压,在基层医院中应用动态血压检查手段对于高血压规范管理、提高达标率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袁英  郭兵  魏永平  潘成川 《中国药房》2013,(48):4526-4528
目的:为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自拟调查问卷,对重庆市江津区几江镇、广兴镇、永兴镇的5个社区的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分析原因。结果:共设15个调查点,发放问卷2968份,回收有效问卷2543张,有效回收率为85.7%。调查发现,受访者文化水平及经济收入低,对疾病重视程度及相关知识知晓率低,且缺少规律的专业性用药指导,导致降压药使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46.7%),高血压控制率低(5.4%),用药不合理比例高(75.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存在较多问题,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亟待加强。建议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基层医疗单位医务人员的知识水平,提高基层患者群防治意识,扩大治疗覆盖面,以促进老年患者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5.
李云 《上海医药》2014,(1):34-37
目的:评价在全科医生的综合干预下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效果。方法:在所辖区域内随机抽取2个居委的高血压患者673人,由社区全科医生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制订个体化、综合性的干预治疗方案,干预1年后比较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吸烟、饮酒、糖耐量异常、血脂异常和食盐摄入等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共入选高血压患者673人,完成研究658人;干预1年后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提高了35.2%、40.7%、29.5%;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自基线调查时的(158±17.9)mmHg降至(142±12.4)mmHg,舒张压自基线调查时的(93±12.1)mmHg降至(82.6±11.7)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每日食盐量超标、血脂异常、BMI超标、饮酒、缺少运动等危险因素的病例数也有明显降低。结论:在全科医生的综合干预下,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有明显下降,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有明显提高,危险因素可得到较好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社区血压管理模式实施1年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方法用自身对照实验的方法,比较社区内628名自愿参加研究的高血压患者在实施高血压管理方案1年后与实施前的血压控制效果的变化。结果相比于高血压控制干预前,干预后的患者平均收缩压降低5.91mmHg,平均舒张压降低4.77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依从比率增加了28.6%,血压达标率增加了2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开展高血压控制管理能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有效降低血压,有利于改善患者健康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社区管理和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社区的257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其建立档案,详细记录其当前血压和各项生化指标,在1年内给予运动、用药、饮食、健康教育、心理等指导,观察并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遵医嘱率以及血糖、血脂的好转率等。结果经有效干预后,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显著增高,其血压由(170±8) mm Hg下降至(135±11)mm Hg,治疗率由30.7%上升至68.5%,控制率则由20.2%上升至40.5%,高血脂以及高血糖也趋向好转,干预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内的高血压患者采取规范化的社区管理和综合干预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血压,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吴凯  朱立勤  孙鹤  肖怡然  李敬永 《中国药房》2010,(24):2244-2246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使用卡托普利12.5mg,qd;治疗组使用氨氯地平5mg,qd。记录用药治疗期间血压的变化情况,以用药前和用药后第10天血压指标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降低收缩压的作用弱于对照组,2组对舒张压的降低作用没有明显差异;对照组显效率为28.57%,总有效率为57.14%,治疗组显效率为75.61%,总有效率为87.80%;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优于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