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对42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血流速度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分析。结果:(1)椎基底动脉与颈内动脉相比,血流速度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高低范围内均可发作,而脑血栓形成及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则集中在椎基底动脉低血流速度范围内。(3)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降低与脑梗死发病率呈正相关(r=0.9983,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缺血严重的患者有发生脑梗死的高度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对42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血流速度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分析。结果:(1)椎基底动脉与颈内动脉相比,血流速度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高低范围内均可发作,而脑血栓形成及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则集中在椎基底动脉低血流速度范围内。(3)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降低与脑梗死发病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1999年至 2 0 0 2年我们共收集 6 0岁以上老年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6 0例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8例 ,女 2 2例 ,年龄 6 0 - 90岁 ,病程 30分钟 - 2 6年。伴有颈椎病 5 3例 ,(88.3% ) ,冠心病 14例 ,(2 3.3%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TCCD)诊断颅内段椎-基底动脉狭窄(VBS)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颅内段VBS所致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33例,用二维超声探头经枕窗分别探查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A)及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观察血管充盈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流充盈情况及频谱形态明显不同,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搏动指数(PI)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TCCD检测有血流速度异常的敏感性为89.5 %,特异性为84.7%.结论 TCCD能清晰、直观、准确地检测颅内VA及BA有无狭窄及其程度,提供有价值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作为筛选颅内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苏兰花  刘若川 《微创医学》2007,2(4):359-360
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是TCD检查中最常见的情况,往往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表现。但笔者认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快慢与真正脑组织供血的多与少不应混淆,亦不能简单的以血流速度减慢为依据来判断是否脑供血不足。笔者应用TCD检测90例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患者,并对其进行椎动脉颅外段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将TCD数据与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引起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原因。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90例,男性65例,女性25例,年龄35~80岁,平均54岁,所有病例均进行椎-基底动脉TCD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9.
彭旭  钟秀娟  方芳 《广西医学》2003,25(6):930-932
目的:了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发作时椎基底动脉(VBA)血流的特点。方法;从151例VBI患与同年龄段121例正常人VBA的血流参数作统计学分析。结果:VBI患VBA经颅多普勒(TCD)基础特征是:血流阻力升高和/或伴有血流速度改变。结论:TCD对VBI患的诊断、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对预防缺血性卒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塞136例临床分析曾倩,曾昭祥(包钢三医院神经科,包头014010,包钢医院神经科)我院1991~1996年收治的经CT或MRI证实的资料较完整的136例椎一基底动脉系统脑梗塞,现就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患者...  相似文献   

11.
血液稀释对局部脑缺血大鼠脑血流及脑梗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中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D)对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的脑血流和脑梗死面积的影响 ,将Wistar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 =8)和ANHD组 (n =8) ,于缺血前和缺血 1 2 0min内 ,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连续测定缺血周边皮质的局部脑血流 (LCBF)变化 ,缺血后 2 4h测定脑梗死面积。结果显示 2组在脑缺血后LCBF均显著下降 (P <0 .0 1 )。ANHD组下降的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1 ) ,并且缺血 2 4h后的脑梗死面积也显著小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提示中度ANHD可增加大鼠局部脑缺血模型的缺血周边区的LCBF ,缩小脑梗死面积 ,在脑缺血情况下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弯曲的关系对两者连接处脑梗死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10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梗死灶情况、椎动脉优势以及基底动脉弯曲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2.66%(101/109)的患者表现为一侧椎动脉直径大于另一侧。68.81%(75/109)的患者椎动脉优势位于左侧。74.31%(81/109)的患者有基底动脉弯曲。随着椎动脉直径差异级别的增高,患高血压痛、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的比例显著增高,且右侧椎动脉直径显著减小(P〈0.05)。3级椎动脉直径差异的患者大多有高血压病(88.89%)以及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75.00%)。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患有高血压病以及椎动脉直径差异是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椎动脉直径差异为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重度基底动脉弯曲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椎动脉直径差异,两者的存在促进了相应部位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80例急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早期及24小时后的2次头颅CT资料进行研究,评价其对早期急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Xvision/GX型CT机,观察80例早期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头颅CT平扫表现,于24h后复查头颅CT,并回顾性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80例患者首次CT阴性者34例(占42.5),略低密度征13例(占16.3%),豆状核征19例(占23.8%),脑沟征22例(占27.5%),岛叶征24例(占30.0%),外侧裂征5例(占6.3%)。结论 早期急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行头颅CT检查呈阴性或有早期改变征象,对临床治疗有较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NIDDM患者合并急性脑梗死时血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方法对住院老年NIDDM患者417例进行分析,其中86例合并急性脑梗死(20.6%)。按脑梗死严重程度分成轻、中、重3组,并按入院时血糖高低分成甲、乙、丙3组进行分析。结果老年NIDDM合并脑梗死者以多发性梗死及椎基底动脉梗死为主(79.1%);入院时血糖水平愈高,病情愈重,病死率愈高(P<0.01)。结论高血糖是老年NIDDM合并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危险因素。方法:对62例老年SC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SCI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密切相关。结论:早期发现,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及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美国Medasonics公司CDS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日本松下公司EW-254型自动血压计分别检测20名72±3岁健康老年人牛级餐后30min时脑血流速度及肱动脉血压。结果表明,左大脑中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较餐前显著变慢(P0.05)。提示牛奶餐后30min老年人脑部分血管舒张期血流量减少,但其血压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7.
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大鼠局灶性脑梗塞模型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经颅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后大鼠均出现各种神经病学征象。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发现梗塞区位于皮质及基底节。光镜和电镜观察大脑中动脉阻塞后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发现梗塞区不同程度的细胞和间质变性坏死。结果表明该模型是比较理想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相似文献   

18.
乔燕  刘丽  董志军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2):1427-1429
目的 探讨分水岭脑梗死的类型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科收治的70例行CT血管造影(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及头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根据核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的形态学特征对梗死形态进行分型,分为皮质型(皮质前型、皮质后型)、皮质下型及混合型,分别比较不同类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1)70例患者中皮质型梗死12例,其中皮质前型8例,皮质后型4例;皮质下型36例,混合型22例;(2)CTA显示颈内动脉或(和)大脑中动脉的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的共有51例,占72.9% (51/70),其中皮质型血管病变发生率66.7%(8/12),以大脑中动脉比率最高,占50%(6/12),颈内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串联病变各占8.3%(1/12),大脑中动脉病变率与颈内动脉及串联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质下型血管病变率86.1%(31/36),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及串联病变分别占44.4% (16/36)、22.2% (8/36)、19.4%(7/36);而混合型血管病变率54.5% (12/22),颈内动脉病变比例较高,占31.8%(7/22),大脑中动脉22.7%(5/22).结论 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多存在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的重度狭窄或闭塞,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中重度狭窄或闭塞是皮质型分水岭脑梗死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搏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0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检测血浆Hcy水平,并根据其分为高Hcy组与低Hcy组,检测两组收缩期血流速度(SFV)、舒张期血流速度(DFV)及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比较两组参数的差异,并对Hcy与H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Hcy组SFV、DFV和PI分别为(98.9±9.7)cm/s、(40.3 ±3.9) cm/s和(1.03±0.22),均显著高于低Hcy组的(92.7±8.8) cm/s、(42.2±3.1)cm/s和(0.89±0.14) (P <0.05);高Hcy组患者Hcy水平与PI指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771,P=0.000).结论:血浆高Hcy可能是引发的穿支动脉损伤并导致脑小血管性卒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