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支付方式是指购买方将费用支付给提供方的方式。从医保购买服务的角度来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一种价格的改革,涉及4个价格要素:计价单位、付费标准、质量标准和支付先后时间。而相关改革的实质是改变4个价格要素,即计价单位从按项目付费为主,转变为按结果付费;付费标准从国家的医疗服务定价,转变为依据医疗机构的服务成本和历史数据;质量标准更加规范;支付时间从后付制转为预付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卫生费用增长迅速,其增长速度已快于经济水平的增长速度[1].2009年以来,我国政府启动了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也成为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建立激励与惩戒并重的有效约束机制,成为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好的支付方式既能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又能激励定点医疗机构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1].北京市近年来积极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于2011年开始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医保基金总量控制,2012年十余家医院进入总额预付及按病种付费试点,2013年在全市定点医疗机构推行总额预付管理.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保障基本,略有结余"的原则确定总额指标,通过"按月预付,年终清算"的方式建立"结余留用,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过程管理,重点日常费用监控,加大对违规费用的查处,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标准,调动和发挥定点医疗机构加强医保管理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以保证质量、控制成本、规范诊疗为核心的医疗服务评价与监管体系,控制医疗保险费用过快增长,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率,更好地保障参保人员权益.为适应支付方式改革,提前做好准备,我院按照北京市总额预付的管理办法,从2012年6月开始着手准备,逐步摸索出一条医保控费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医保支付方式,合理有效的医保费用支付方式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也是控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和科学有效地使用医保资金的关键所在。研究通过分析对比我国目前已经开展的按项目付费、按单元付费、按人头付费、按疾病病种付费(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总额预付费等医保费用支付方式的不同特点和政策要求,同时对比分析欧美西方发达国家的医保支付管理经验,以求探索、总结先进管理经验,为我国的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可参考的样本。通过国内外医保付费方式的对比分析发现对我国的启示主要包括探索实施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制度、根据病种和诊疗特点实行不同支付方式、实施全面总额控制下的医保支付方式、全面推行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DRG)/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 intervention packet,DIP)为主的多元付费方式。通过对国际改革的政策及实践经验总结分析,进而对我国深化医改和推进医保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的管理实践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Wu GH  Zhe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5):3169-3170
我国的医保制度的医疗保险模式和发展情况面临着一个难题,就是医疗保险支出的过快增长,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医疗保险基金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原有的按项目付费的支付制度。为了保证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把完善支付制度作为今后改革的重要方向。医保的支付方式基本分为两类:预付制和后付制。预付制主要有总额预付制、按人头支付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按病种支付)等,后付制主要有按服务项目支付和按服务单元支付等。目前我国大多实行的是按项目付费,其缺点是医疗收入与服务费用支出直接挂钩,易诱导医院提供过度的医疗服务;对医疗保险机构来说,医疗支出不可预计,医疗服务项目繁多,  相似文献   

5.
建立健全合理高效的医保支付方式是深化医疗改革和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步。DRG和DIP是当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二者基于按病种打包付费的思想实现医疗费用的精准控制。本研究在梳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历程的基础上,根据多源流理论解释为何在已实行DRG支付方式改革的基础上再次开展DIP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深入分析实行DIP支付方式改革的政策驱动力。研究表明,DRG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受阻、国内试点成果的支撑以及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与历史经验构成了实施DIP支付方式改革的三条核心动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廓清DIP与DRG之间的内在逻辑,为DIP支付方式改革政策落地以及未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协同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和单病种成本核算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锋 《中国医药导刊》2006,8(3):220-221
医疗费用的上涨,使看病难、看病贵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成为当前医疗领域困扰人们的几大难题之一。尽管政府采用了许多行政调节措施,如实行医院分类管理、实行药品最高限价、医药分开等,但效果并不理想,问题之一就是我国目前所采用的医保支付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我国目前所采用的医保支付方式是按服务项目付费,这种付费方式造成了过度医疗的蔓延,严重阻碍了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迫在眉睫。本拟就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和单病种成本核算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住院患者角度探讨新农合单病种付费改革的效果。方法对试点医院产科、妇科、脊柱科和普外科,以及非试点县级医院的产科住院患者,调查在新农合不同支付方式下,医疗费用承受力、检查项目必要性和接受医护服务等情况。结果58.75%的被调查者对新农合单病种付费改革的总体感觉好。结论新农合不同支付方式下住院患者对医疗费用承受、检查项目安排和接受医护服务等方面无明显差异,近六成的按病种付费住院患者对按病种付费改革的效果表示认可。  相似文献   

8.
深化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提高医疗保障基金使用效率,保障医、保、患权益是医保改革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医保基金收支不平衡、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医疗质量难以保证。为此,我国试图通过医保付费方式这个杠杆保障三方权益。本文总结我国主流的医保付费方式(如按项目付费、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按病种付费)的特点并提出了解决当前医保付费方式困境的建议,为推广多元复合式的医保付费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背景门诊医疗服务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住院医疗服务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全面推进,门诊按人头付费、门诊病例分组(APG)点数法等多元支付方式的改革将逐步提上日程。目的 本研究基于国内外不同国家和地区按人头付费的实践,以及目前北京市慢性病管理的情况,探索适合北京市慢性病按人头付费的测算方案,为北京市实施慢性病按人头付费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4种常见慢性病,以北京市C区和H区为例,对研究现场的医疗、医保等基本医疗数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进行分析,设计出适合所选地点的慢性病人头费标准的测算方法,并测算基层门诊主要慢性病按人头付费的标准,为推进门诊慢性病按人头付费改革提供参考。结果 根据两地2017—2019年的医保数据和公共卫生经费,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测算出H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人头费标准分别为4 693.11、6 597.70、5 644.46、6 437.78元/人;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测算出C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人头费标准分别为4 884.18、5 960.63、3 733.93、3 886.66元/人。结论 ...  相似文献   

10.
<正>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已从零星探索逐步走向全面推开。记者获悉,2017年将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县级公立医院和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全面推进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和总额预付等复合付费方式改革。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13154亿元,比2015年决算数11953亿元增长1201亿元,增长10%,比全国财政支出增幅6.8%高出3.2个百分点,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15年的6.8%  相似文献   

11.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我国当前医疗卫生改革工作的重点,是实施分级诊疗、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保障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基石。本文通过剖析上海市“1+1+1”签约服务模式、厦门市“三师共管”签约服务模式、杭州市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定远县“按人头总额预付”签约服务模式、盐城大丰区“基础包+个性包”签约服务模式、深圳罗湖模式6种国内特色家庭医生签约模式,从签约服务的主体、方式、内容、医联体的形式、签约服务费用的支付、医保支付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政策逻辑和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存在的瓶颈,提出城市和乡村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理想模式,希望为各地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分析了贵州省、四川省、江苏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省份"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价格与医保报销政策现状,并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价格收费标准、医保报销范围、医保支付方式、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赵云 《中国医院》2013,(10):60-63
后付费方式、中付费方式和预付费方式是医疗保险的3种付费方式。不同的付费方式对医疗费用发挥不同的功能,对医疗机构产生不同的激励。依据花钱矩阵、道德风险和交易成本理论比较3种付费方式功能,并提出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3种路径,为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依据医疗保险付费方式与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相适配的基本原理,阐述医疗保险不同付费方式可以撬动公立医院不同管理体制的核心观点,并提出以医疗保险后付费方式改革为契机和以医疗保险预付费方式创构为支点撬动管制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和治理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创构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5.
医联体是医改的重要内容,医保支付改革是医联体重要的内生动力。目前医联体与医保改革并不完全合拍,导致医保对患者的引导不足,医联体内生动力机制缺失。为探究新型医联体内医保支付改革方式,本课题组对重庆市医联体现状和医联体内医保支付方式进行研究,指出重庆市医联体内医保支付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重庆市医联体的医保支付改革策略,为医联体的完善提供政策建议。结果显示,重庆市建立了以托管模式、分院模式、县域技术帮扶模式为主的医联体,实行了医保基金市级统筹,建立了多元混合式医保支付模式,减少了转诊的“门槛费”。但仍存在医联体内医保基金不能相互调剂使用、医联体与医保之间缺乏联动、医保支付方式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绩效考核办法等问题。建议构建紧密型医联体,允许医联体内医保基金相互调剂,健全医疗质量与绩效考核体系、激励约束机制,制定相关医保政策,合理确定预算总额,完善医保支付方式。  相似文献   

16.
韩凤 《中国医院》2001,5(7):3-6
强调了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调节医疗资源流向的重要手段,并对医疗机构和参保人员的行为产生明显影响.概述了目前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分类及发展趋势,要求医疗机构从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水平,加强病种质量控制等方面努力做好工作,积极适应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新医改的发展进程、医保支付政策和疾病诊断相关组支付方式的发展历史,以病案首页作为数据采集来源,通过病种组合计算相对权重的方式,实现医保结算的预付费制度.面对疾病诊断相关组支付方式给我国医院信息化工作带来的新要求和挑战,提出了医院信息化工作应对疾病诊断相关组支付方式时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背景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转变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基石。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家庭医生发挥自身能动性的重要保证因素,但是目前家庭医生的激励机制,尤其是医疗保险补偿方式的转变,对其行为的影响尚缺乏相关理论分析。目的 以医生代理理论为支撑,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家庭医生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和模型。方法 以医生代理理论为基础,构建家庭医生在不同医保支付方式下,尤其是按项目付费和按人头付费并存的情况下医生行为分析模型。结果 按项目付费时,道德风险不可避免,医生没有任何动机来抑制患者因道德风险而产生的额外需求;按人头付费后家庭医生的总利润会提高,但是从患者健康中得到的效用值会下降;推行总额预付的前提是设计合理的医疗服务数量和质量,否则家庭医生就会有选择患者的动机。中国家庭医生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按项目付费方式的医疗收入和按人头签约得到的服务费,提高签约服务费占收入比例可以提高家庭医生的服务质量,但是由于收入中占较大比例的是按项目付费获得的收入,收入的增加不一定能够对患者的质量提供正向影响。结论 中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的支付方式应该逐步转变为按人头付费,目前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占收入比例的方式,激励家庭医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人均收入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看病贵”问题突显的是疾病风险的扩大化。疾病风险的扩大化一方面因为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加大了疾病的不确定性损失。而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与先进医疗技术和药品的过度利用是分不开的,成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主要决定性因素,究其根源则是政府对于供方财政投入的不足和扭曲的收费定价机制下的不合理服务收费方式所引起。另一方面,疾病风险的扩大化源于基于大数法则的疾病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即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健全。构建具备风险分担机制的医疗保障,政府起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明确政府的供方筹资职能,改变现有支付方式,有效降低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合理界定政府的需方筹资职能,建立健全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应该成为解决“看病贵”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天津市卫生服务供方、卫生服务需方、相关部门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深层次的看法,探明几年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专题小组讨论、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三方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效果、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建议等内容。结果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如社会化医疗保险体系初步形成、职工基本医疗得到保障等;同时也带来医患矛盾增多、医疗机构经济效益下滑等问题;影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因素有各方权利与义务、支付方式等;各方提出的建议有立法,以规范各方行为、寻找合理的支付方式等。结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存在一些影响因素及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