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 和Toll样受体(TLR)-4表达的临床意义,为疾病早期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生化指标.方法 选取急性颅脑外伤术后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观察组(继发颅内感染13例)和对照组(未继发颅内感染61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8(IL-18)与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3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5只)和糖尿病组(15只)。高脂饲料配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mg/kg静脉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4周后观测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及血清IL-1β、IL-6、IL-18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4周后糖尿病组大鼠FBG、FINS和HOMA-IR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且血清IL-1β、IL-6、IL-1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血清IL-1β、IL-6、IL-18水平升高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有关;IL-1β、IL-6、IL-18的同时升高可间接反映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地特胰岛素(82例)和甘精胰岛素(78例)治疗,根据血糖监测调整药物剂量,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1c显著降低(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控制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平均日剂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在控制血糖方面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且低血糖发生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讨论甘精胰岛素与地特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化的降糖方案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睡前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同样在常规化的降糖方案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改善情况、HbA1c、FBG、2h -BG 以及体重增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FBG、2h -BG 和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在控制体重增加以及低血糖发生概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时,甘精胰岛素与地特胰岛素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相似,但是地特胰岛素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体重增加状况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80例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原有口服药的基础上,一组(治疗组)睡前注射地特胰岛素,另一组(对照组)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观察12周。结果:FBG、2hPG和HbA1c下降,在血糖达标所需时间、每天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方面,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在控制2型糖尿病血糖方面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和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6—1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新诊断T2DM患者60例(T2DM组)及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30例(NC组)。观察两组受检者的空腹血清HMGB1和TLR4水平,并计算其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将HMGB1、TLR4与其他观察指标(如血糖、血脂、肝功能、胰岛素)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然后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T2DM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为(89.8±13.4)μg/L,TLR4水平为(35.8±3.1)μg/L,NC组分别为(58.8±10.4)μg/L和(21.6±3.6)μg/L,两组HMGB1、TLR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59,19.373;P<0.01)。(2)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MGB1及TLR4均与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而与HOMA-β、ISI呈负相关,且HMGB1与TLR4亦呈正相关(P均<0.05)。(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TLR4为影响HMGB1的最显著因素(β=0.281,P=0.000);HMGB1、HOMA-β、ISI为影响TLR4最显著的因素(β值分别为-4.146、-4.325和-5.061;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清HMGB1、TLR4均显著升高;且血清HMGB1与TLR4呈正相关;血清HMGB1与TLR4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胰岛素抵抗及T2DM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受试者分为肥胖T2DM组(42例),非肥胖T2DM组(40例)和正常体重对照组(37例),除体重指数、腰臀比值外,各组间在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上均具有可比性;禁食12—14h,空腹静脉取血,测定血浆IL-18,血脂(TG和TC)、空腹血糖(FPC)、空腹血浆胰岛素(FPI),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血浆IL-18含量在肥胖T2DM组[(201.10±42.18)pg/ml]明显高于非肥胖T2DM组[(138.45±39.40)pg/m1](P〈0.05)和对照组[(129.91±34.12)pg/ml](P〈0.01);非肥胖T2DM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IL-18水平与ISI呈显著负相关(r=-0.48,P〈0.01);与空腹TG水平呈正相关(r=0.36,P〈0.05)。结论血浆IL-18水平可能与肥胖T2DM发生有关,血浆中IL-18含量升高可能加重肥胖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王红梅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65-66,68
目的评价地特胰岛素(Det)、甘精胰岛素联合亚莫利治疗24周对2型糖尿病肥胖及非肥胖患者血糖及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诊断2型糖尿病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肥胖30例,非肥胖30例,分别应用地特胰岛素(n=30)、甘精胰岛素(n=30)联合亚莫利治疗,肥胖30例随机分在地特胰岛素组和甘精胰岛素组各15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体重、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发生率,计算BMI、胰岛素用量。结果两组血糖均下降,但地特胰岛素组降糖效果更明显,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对BMI的控制优于甘精胰岛素组。结论与甘精胰岛素组相比,地特胰岛素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疗效更好,低血糖发生率低,体重控制优于甘精胰岛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浓度的变化,探讨IGF-1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开始治疗前检测空腹血糖,血IGF-1血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胰岛素抵抗指数(IR),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IGF-1水平下降,IGF-1与胰岛素抵抗指数(IR)呈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呈正相关,与正常人对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IGF-1水平能反映胰岛素抵抗的严重程度,低浓度的IGF-1可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甘精胰岛素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短期甘精胰岛素用于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变。方法:36例初发T2DM并空腹血糖(FPG)≥11.1 mmol/L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每晚22:00左右皮下注射,配合午餐及晚餐前使用短效人胰岛素,治疗2周后停药随诊观察。结果:甘精胰岛素治疗2周显示稳定、快速降糖效果,治疗后口服糖耐量试验出现明显增加的C肽曲线下面积;胰岛素分泌指数明显增加;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改善。随访患者中最长的已有4个月不用药物,仅靠饮食控制和运动血糖就能很好地控制。结论: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次诊断T2DM患者,短期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快速、稳定控制血糖,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甘精胰岛素与地特胰岛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后以及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治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不达标,分别加用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及地特胰岛素,对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糖降低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 口服降糖药或三餐前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加用甘精胰岛素或地特胰岛素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的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甘精胰岛素组与地特胰岛素组在血糖下降程度、血糖达标所需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与地特胰岛素在控制血糖方面同样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体重指数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4,FABP4)、人网膜素-1(Omentin-1)的水平,探讨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取127例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按体重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广东省东莞市大朗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严格接受糖尿病饮食,适量运动,行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门冬胰岛素,餐前即刻皮下注射0.2 U·kg~(-1)·d~(-1);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地特胰岛素,根据空腹血糖(FPG)控制目标,实时监测以调整剂量,控制FPG≤6 mmol/L,餐后2 h血糖(2hPG)≤8 mmol/L。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FPG、2hPG、-HbA_(1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_(研究组)=8.937、14.003、8.187,t_(对照组)=8.664、14.064、8.091,P均=0.000);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7、0.061、0.218,P=0.269、0.476、0.423);治疗后2组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空腹C肽(CPO)、餐后2 h肽(CP2)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均明显高于治疗前(t_(研究组)=7.036、9.582、7.557、7.600、7.448,t_(对照组)=18.542、13.229、11.308、20.652、12.389,P均=0.000);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FIns、2hIns、CPO、CP2及HOMA-β均显著降低(t=12.335、7.584、5.358、8.536、6.915,P均=0.000);治疗后2组患者多食易饥、口渴多饮、倦怠乏力、肢体麻木疼痛症状积分等均显著下降(t_(研究组)=7.036、9.582、7.557、7.449,t_(对照组)=18.542、13.229、11.308、12.389,P均=0.000);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降低(χ~2=12.335、7.584、5.359、6.915,P均=0.000);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发生低血糖、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1.074,P=0.559、0.300)。结论地特胰岛素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一种具有胰岛素样作用,可促进细胞生长、发育,参与机体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的多肽类因子。已证实IGF-1与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IGF-1水平能反映胰岛素抵抗的严重程度;伴有胰岛素抵抗的T2DM在给予IGF-1后,胰岛素敏感性有所增强。有学者将IGF-1用于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的治疗取得了比较好的临床效果,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罗格列酮治疗后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影响。方法 用胰岛素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加用罗格列酮(4mg/d)治疗6个月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检测空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 FPG)和早餐后2h血糖(2hPG)及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柱层析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 水平。观察两组干预前后FPG、 FINS、 2hPG、HbA1c、TC、TG的变化及干预后GLP-1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经罗格列酮干预6个月后,患者血清中的FPG、2hPG、FINS、HbA1c、TC、T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空腹血清GLP-1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罗格列酮可有效的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HbA1c,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空腹GLP-1分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白细胞介素-8(IL-8)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相关性以及其与代谢控制的相关性。方法按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水平将140例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控制良好组(n=60)和控制不良组(n=80)。结果控制良好组患者的血清IL-8和全血HbA1c水平明显低于控制不良组,而IGF-1水平明显增高(均P<0.01)。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8水平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血清IGF-1水平与HbA1c呈显著负相关,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8水平与IGF-1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8增高与IGF-1降低与血糖控制程度密切相关,监测两者的浓度有助于判定代谢控制水平,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黄继勇  张艳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9):1487-1489
目的 了解痛风患者外周血中炎症因子IL-18、IL-1β、TNF-α的变化,探讨其在痛风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病例选自2013年8月—2014年10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及病房就诊患者,痛风组共49例(急性期24例、间歇期25例),正常对照组为同期门诊健康体检人群,共16例。均抽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血尿酸、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 结果 痛风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IL-18分别是[105.66(43.32,190.83)]pg/ml、[0.00(0.00,0.00)]pg/ml,IL-1β分别是[0.00(0.00,0.15)]pg/ml、[0.03(0.00,0.30)]pg/ml,TNF-α分别是[0.00(0.00,4.60)]pg/ml、[0.00(0.00,6.77)]pg/ml,2组相比IL-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L-1β与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患者血尿酸与炎症因子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尿酸与IL-18呈正相关(rs=0.497,P<0.001);CRP与IL-18呈正相关(rs=0.366,P=0.010);血清中IL-18、IL-1β、TNF-α的变化无相关性(P>0.05)。急性期尿酸与TNF-α呈负相关(r=-0.431,P=0.036);间歇期,IL-18与IL-1β呈负相关(rs=-0.402,P=0.046),尿酸与炎症因子不相关,尿酸与CRP不相关。 结论 痛风患者外周血中IL-18显著增高,IL-18可能参与痛风的慢性炎症过程,并与尿酸的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8.
赵晓宏  陈灿 《医学综述》2014,20(20):3806-3807
目的观察口服磺脲类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地特胰岛素后对患者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三二○一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既往口服磺脲类治疗效果不佳而未曾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6例,以体质量指数(BMI)作为患者体质量的评估标准将患者分为3组:BMI<24 kg/m2者为A组(20例);24 kg/m2≤BMI<28kg/m2者为B组(22例);BMI≥28 kg/m2者为C组(24例)。三组均给予地特胰岛素治疗,起始剂量为0.2 U/(Kg·d)。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及胰岛素用量。结果治疗后A、B、C组FPG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5.08±0.38)mmol/L vs(14.07±1.22)mmol/L、(5.03±0.39)mmol/L vs(14.01±1.20)mmol/L、(4.9±0.47)mmol/L vs(13.52±1.49)mmol/L,均P<0.05)],三组间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C组与A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降低最显著;治疗后HbA1c值A、B、C组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5.52±0.40)%vs(8.46±0.48)%、(5.48±0.38)%vs(8.28±0.60)%、(5.54±0.37)%vs(8.36±0.58)%,均P<0.05];治疗前后BMI仅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和治疗后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C组>B组>A组。三组间地特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药物剂量[(18.88±2.66)U]显著高于A、B两组[(13.45±1.47)U、(14.73±1.42)U,均P<0.05]。结论口服磺脲类失效的患者起始地特胰岛素治疗,可有效降低不同BMI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同时患者体质量无显著增加,肥胖患者体质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李建英 《广西医学》2009,31(7):936-93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常规测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INS)、血脂(TC、TG、LDL、HDL);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血清IGF-1水平;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糖尿病组IGF-1和HD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FBG、INS、TC、TG、LDL和I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1与FBG、IR、TC、TG、LDL呈负相关(P〈0.001),IR与FBG、FINS、TC、TG、LDL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GF-1水平可以反映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严重程度,提高血清IGF-1水平并结合调脂治疗可以为糖尿病抵抗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代谢水平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的变化。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84例新诊断T2DM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GI)组和诺和锐30(AS30)组,各42例。GI组给予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并口服格列美脲治疗3个月;AS30组予以诺和锐30于早晚餐时皮下注射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血清IL-1β的变化。结果治疗后,GI组FPG、2hPBG、HbA_(1c)低于AS 30组[(6.72±1.01)mmol/L比(8.14±1.30)mmol/L、(7.21±1.10)mmol/L比(8.70±1.33)mmol/L、(7.05±0.82)%比(8.02±1.15)%](P<0.01);治疗后,GI组BMI、TG、TC低于AS30组[(22.75±2.59)kg/m~2比(21.35±2.62)kg/m~2、(4.58±1.06)mmol/L比(4.29±1.21)mmol/L、(2.17±1.01)mmol/L比(2.22±0.93)mmol/L](P<0.01);治疗后,GI组IL-1β低于AS 30组[(4.42±2.32)ng/L比(8.62±3.67)ng/L](P<0.01)。结论格列美脲可显著降低T2DM患者血糖,改善脂代谢,降低血清IL-1β水平,降低炎症反应,从而抑制NALP3炎性体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