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葛根为豆科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野葛的干燥根,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葛根中的有效成分-葛根素具有植物雌激素功效,因此葛根在妇科临床有着广泛的应用。就葛根在妇科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总结,从葛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入手,论述葛根对卵巢功能不全、月经量少、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等妇科疾病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浅议中药葛根的临床配伍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迎 《中医药导报》2007,13(5):93-93,102
目的:探讨葛根的临床配伍运用,为使其在更广泛的医疗实践中发挥作用提供参考。方法:将近年来有关报道及临床经验加以总结,将传统理论与现代药理相结合。结果:巧妙配伍使葛根的临床应用更为广泛且疗效显著。结论:中药葛根来源丰富且临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3.
临证巧用葛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葛根,性味甘、辛、平,入肺、胃经,功能解肌退热,发表透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临证时按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相结合,巧妙配伍,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现将应用体会简介如下。 1.化瘀通脉治梗塞:《本草纲目》载:“疗伤寒中风头痛,……时气头痛。”据现代药理研究,葛根所含葛根素和葛根总黄酮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  相似文献   

4.
分子生药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药的分类与鉴定、栽培与保护及有效成分生产的一门科学,分子生药学的提出让生药的研究从微观向基因水平迈进。葛根作为药食两用植物,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品种众多容易造成混乱且根据传统的鉴定方法不易区分鉴别,且葛根在基因水平上的研究尚浅,因此分子生药学对葛根的研究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分子生药学在葛根分子鉴定、转录组测序研究、葛根功能基因的克隆和合成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推动葛根及其有效成分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葛根是一种可药食同源的植物,临床应用广泛。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整理,探讨中药葛根具有多重功效,能改善微循环及血小板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高黏状态等作用,可广泛用于心脑、脾胃、外感发热、疼痛等疾病,成为治疗与保健的药物食品。  相似文献   

6.
葛根芩连汤的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丽红  唐于平  王强 《中草药》2010,41(4):670-670
葛根芩连汤为医圣张仲景的名方之一,由葛根、黄芩、黄连与炙甘草4味中药组成.此方广泛用于治疗菌痢、肠伤寒等各科疾患,疗效显著.近年来对其药效物质及其分析方法、药理作用和配伍机制等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就近10年来葛根芩连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探索方药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提供实践经验与积累.  相似文献   

7.
葛根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兼具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在中国具有很长的药用历史和栽培史。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飞速发展,组学研究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逐渐广泛,葛根的多组学研究逐渐发展,为葛根的品质提升提供了指导和方法。现综述了近年来对葛根资源分布、质量控制、多组学研究、栽培育种和品质提升等方面的研究,以期能够利用多组学研究手段,对葛根的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葛根 ,甘、辛、凉 ,入脾、胃经。功效 :解肌退热、发表透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传统用于治疗外感发热、项背强痛 ;麻疹透发不畅 ;脾虚泄泻、湿热泻痢及消渴等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 ,葛根有解热、降低血糖、温和的降压作用及扩张血管等作用。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物质 ,包括黄豆甙、黄豆甙元、葛根素等。临证按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结合 ,巧妙配伍 ,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 ,现简介如下。1 治疗头痛眩晕  《本草纲目》载 :“葛根 ,疗伤寒中风头痛 ,时气头痛。”据现代药理研究 :葛根中所含葛根素和葛根总黄酮能扩张脑血管 ,使外周阻力下降 ,并…  相似文献   

9.
葛根不同提取工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葛根为临床常用中药,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d.)Ohwi的干燥根,具有解肌退热、升阳透疹、生津止泻的功效.葛根又属于药食同源,也广泛地被应用于保健食品和食品中.现代化学、药理研究结果认为葛根中以葛根素为代表的异黄酮类成分具有改善心、脑血液循环,扩张冠状动脉,降血压,降血糖等作用,是葛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0.
《肘后备急方》由东晋著名医药学家葛洪编集,收录各种单方、验方,用药简、便、验、廉。本文挖掘和整理该书中葛根所治疾病和制药用法特征,并结合历代本草文献记载予以印证。通过分析,《肘后备急方》中葛根的应用范围涵盖了外感热病、内科疾病和外科疾病。葛根治疗外感热病为历代医家常用,而其在治疗内科疾病烦闷呕吐、急性腰痛、药食中毒方面应用较少。在外科方面,葛根是治疗熊虎等动物咬爪伤、毒箭伤等金疮出血的良药,具有止血止痛、防止疮口败坏的作用,此方面古今应用较少。葛洪对葛根的应用特点为重视鲜药捣汁服用,这为葛根鲜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通过本文的探析,希望对葛根的现代研究和开发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葛根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共计486种,主要包括保肝保健食品、调节血脂保健食品、调节血压保健食品、调节血糖保健食品、调节免疫保健食品。在构建含葛根的保健食品配方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关联规则中Apriori算法对葛根保健食品配方规律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74种保肝保健食品中,原料应用最多的是枳椇子、五味子,常见的3种原料搭配组合为葛根-栀子-白芍、葛根-绞股蓝-决明子等; 91种调节血脂作用的保健食品中,原料应用最多的是决明子、绞股蓝,常见的3种原料搭配组合为葛根-决明子-菊花、葛根-泽泻-桑叶等; 41种调节血压作用的保健食品中,原料应用最多的是杜仲、丹参,常见的3种原料搭配组合为葛根-决明子-牡蛎、葛根-丹参-槐花等; 105种调节血糖的保健食品中,原料应用最多的是山药、黄芪,常见的3种原料搭配组合为葛根-三七-地骨皮、葛根-山药-茯苓、葛根-山药-地骨皮等; 75种调节免疫的保健食品中,原料应用最多的是黄芪、枸杞,常见的3种原料搭配组合为葛根-天麻-杜仲、葛根-桑椹-金银花、葛根-西洋参-山楂等。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药对配伍的科学内涵,该研究从药物的肠吸收角度出发,通过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比较葛根单提、人参单提、葛根人参合提、葛根人参合并4组药物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情况。用HPLC测定了药液中指标成分葛根素、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的含量。计算并比较速率常数(Ka)与表观吸收系数(Papp)。其中葛根素的KaPapp依次为葛根人参合并组 >葛根单提组 >葛根人参合提组。人参皂苷Rg1,Re,Rb1KaPapp依次为葛根人参合并组 >人参单提组 >葛根人参合提组。葛根、人参合并给药可能提高药物在消化道内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葛根-麻黄药对不同比例配伍对葛根素溶出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葛根素含量,流动相甲醇-水(25∶75),检测波长250 nm,建立葛根-麻黄药对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葛根-麻黄药对不同比例(3∶1,2∶1,4∶3,1∶1,1∶2,1∶3)配伍对葛根素溶出量的影响。结果: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平均加样回收率99.67%,RSD 2.2%。葛根-麻黄按4∶3配伍时葛根素溶出量最多(2.408 g·L-1),与葛根水煎液(2.455 g·L-1)最接近,而葛根-麻黄按2∶1配伍时溶出量最少(2.254 g·L-1)。结论:不同配伍比例的麻黄对葛根中葛根素的溶出量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葛根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功效,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科疾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近几十年来,诸多学者已从葛根中分离鉴定出100余个化合物,包括黄酮、三萜、香豆素、有机酸等类成分。葛根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保肝、抗肿瘤、神经保护、心脏保护、改善胰岛素抵抗、抗炎、抗氧化等。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葛根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葛根今后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药对黄连-黄芩在泻心汤和葛根芩连汤组方不同配伍情况下其中所含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以乙腈-10 mmol·mL-1甲酸铵溶液(内含0.2%三乙胺,用甲酸调pH到4.0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结果:组方中黄芩、大黄、甘草使黄连中小檗碱、巴马汀含量降低,葛根使小檗碱、巴马汀含量增加。组方配伍中黄连使黄芩中黄酮类成分含量降低,大黄和甘草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但使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降低;葛根使黄芩苷含量降低,但使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增加。结论:该方法可以有效鉴定泻心汤和葛根汤中5种成分,不同配伍对5种有效成分含量有影响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不同生长期及不同年限葛根多糖含量的动态积累.方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以苯酚-硫酸法,在486 nm处测定不同生长期及不同年限葛根中多糖的含量.结果:在0.020~0.142 mg·L-1葡萄糖质量浓度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 =0.9999),平均回收率99.34%,RSD 1.82%.葛根中多糖的含量呈规律性变化,每年以8,9月份葛根多糖的含量较高,分别为10.28%和11.35%.多年生葛根中多糖含量明显高于前3年,为14.28%.结论:该文结果可为野葛规范化种植及药材采收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葛根总黄酮逆转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小鼠胰腺损伤.方法:STZ(150 mg·kg-1)ip复制糖尿病小鼠模型,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二甲双胍阳性组及葛根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ig给予葛根总黄酮80,160,240 mg·kg-1,阳性组给予二甲双胍80 mg·kg-1,持续给药14 d.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BG)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IR)水平.ELISA法检测胰腺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观察胰腺细胞病理学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胰脏血红素加氧酶1 (HO-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葛根总黄酮有效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P<0.01).恢复胰岛素水平,改善IR(P <0.01).增加胰腺GSH-Px、SOD活性,同时降低ROS,MDA水平(P<0.01).逆转STZ致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损伤.有效下调胰腺HO-1蛋白表达(P<0.01).结论:葛根总黄酮对STZ致糖尿病小鼠胰腺损伤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糖代谢和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具有清热作用的葛根、黄连、决明子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指标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家兔按血脂水平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葛根组、黄连组及决明子组.空白组动物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动物饲喂高脂饲料.高脂饲料喂养期间各组动物按体质量分别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给药12周后,测定血脂水平、血清抗氧化能力、凝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观察动脉斑块形成程度.结果 葛根、黄连可显著降低AS兔主动脉弓部斑块校正面积(PA/CVA)与最大斑块厚度(MPT),降低AS兔血清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决明子则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葛根与决明子可降低AS兔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葛根、黄连与决明子均可降低AS兔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葛根与黄连可降低低切变率全血黏度.结论 具有清热作用的葛根、黄连、决明子有较好的抑制AS形成的作用,与其降血脂、升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建立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葛根素的浓度,考察葛根、葛根-穿山龙、葛根-川芎和复方龙脉宁4种汤剂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葛根素的吸收情况。结果显示在十二指肠和回肠中,葛根-穿山龙组与复方龙脉宁组葛根素的吸收参数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葛根和葛根-川芎组的吸收(P0.05);在空肠和结肠中,3个配伍组中葛根素的吸收参数与葛根单药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复方龙脉宁组中葛根素的吸收参数与葛根-穿山龙和葛根-川芎组相比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在大鼠全肠段中,复方龙脉宁汤剂对葛根素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十二指肠和回肠中,复方中穿山龙对葛根素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空肠和结肠中,穿山龙和川芎能协同促进葛根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20.
袁敏皎  韩祖成 《河南中医》2021,41(1):131-136
目的:分析《中药成方制剂》中含葛根成方制剂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葛根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含葛根的成方数据库,利用平台的关联规则、网络可视化图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含葛根的154首方剂中共涉及408味中药,常用药物频次居于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甘草、茯苓、防风、羌活、黄芩。核心药物组合居于前5位的分别是冰片-葛根、葛根-赤芍、葛根-甘草、葛根-防风、葛根-羌活。挖掘出核心组合14个,新方7首。结论:本研究系统总结出葛根的功能主治、证候特点及核心药物组合,为葛根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