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剧、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认可普及,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失疏泄已被证实是脑老化相关疾病如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和痴呆等的危险因素,但其相关机制尚未完全阐述。课题组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系列实验(试验)研究后提出“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失疏泄加速脑老化进程”的科学假说,并依次从单一负性情绪积累(愤怒情志)研究拓展到多情交织共同致病的长期负性情绪积累,从动物实验研究拓展到正常人群再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患者和MCI患者,从未用药病例对照研究拓展到疏肝法用药干预肝失疏泄型MCI患者,逐层深入分别探索了单一负性情绪积累(愤怒情志)对认知老化进程的影响、多情交织作用的复合负性情绪积累(复合情绪)对认知老化进程的影响、疏肝解郁方药对认知老化进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并充分借助神经心理学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功能磁共振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眼动技术等获取肝失疏泄加速脑老化进程的实证依据,以期为MCI的中医临床干预提供新思路,为中医脑老化学说增添新内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的中医生理病理机制。方法 回顾广东省中医院2012年2月至2019年12月行CABG术的患者,以是否行体外循环为标准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的中医证型差异。结果 术后第1天及第3天,体外循环CABG组患者痰阻心脉证及心气亏虚证较非体外循环CABG组为多,差异具有显著性。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痰阻心脉、心气亏虚等各证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体外循环并非导致血瘀、阳虚及血虚的因素,其病机是一个虚实夹杂的过程,虚者为心气亏虚,实者为内生痰浊。至术后1周左右,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逐渐减轻,此时更应关注的是其他因素引起的术后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3.
生命早期应激是导致肝调畅情志功能变化的重要病因,情志内伤肝失疏泄病证过程又在生命早期应激状态下得到更好地体现。鉴于两者的紧密相关性,病证结合开展生命早期应激反应状态下的肝失疏泄情志失调功能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应激下肝调畅情志功能中枢改变与中缝背核、海马和前额叶皮质等部位单胺类神经递质相关,尤以5-HT系统改变密切。调肝经典方剂四逆散及其加味可以显著改善生命早期应激状态大鼠的抑郁表现,与中缝背核5-HT1AR、5-HTT、CaSR、BDNF等蛋白表达、海马5-HT1AR-CREB-BDNF信号通路变化、改善海马和皮质Nissl体损伤有关。针对生命早期神经元生长及突触形成特点,早期(特别是青少期)应激状态下5-HT系统改变可作为观测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功能变化的核心靶点与通路。早期应激与成年后应激诱导的联合研究应成为未来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脉象可因情志刺激、心理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生活压力的增大,情志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情志脉学在中医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探寻古代情志脉学的发展,分析现代几位代表性心理脉学专家的学术特点,总结目前已有的情志脉学客观化研究结果,了解中医情志脉学的历史渊源和现代研究进展,从理论上证实了情志脉学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的“情志”不仅包括情绪体验,还包含情绪认知过程。视频材料涉及视、听等感觉通道,与单一感觉通道的情绪刺激材料相比,能通过感、知觉及思维过程,激活较为全面的情绪感受,与中医“情志”内涵更为吻合。目前已有情志相关研究使用视频作为刺激材料,但存在材料库较少、难以量化等不足。本研究参照心理学相关方法,制订了标准化中医情志“喜”“悲”视频材料库。首先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等方法初筛96个情绪视频片段,再招募被试观看视频后填写《主观情绪报告表》,共收集有效问卷150份。根据每段视频对靶情绪的击中率及其诱发的情绪强度,以击中率 > 70%且情绪强度得分 > 6为条件进行筛选,最终选取视频42段,包括喜视频21段,悲视频8段,中性视频13段,每段视频包括情绪类别、时长、情绪强度、效价、唤醒度、动机强度等参数。其中喜视频:唤醒度 > 6,效价 > 6,动机 > 6;悲视频:唤醒度 > 6,效价 < 4,动机 < 4;中性视频:唤醒度 < 6,4 < 效价 < 6,4 < 动机 < 6。经检验,该视频库可作为“喜”“悲”及中性情志激活的实验材料,可为中医情志相关实验研究提供标准化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治未病”角度探索疏肝健脾法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选方四逆散及痛泻要方合剂,通过对患者胰岛素相关指标等水平的测定,探索疏肝健脾法对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取7周龄KK-Ay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二甲双胍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连续给药4周,检测空腹血糖、OGTT、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空腹血糖、AUC、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P < 0.01),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P < 0.01),二甲双胍组与模型组比较,空腹血糖(P < 0.05)、AUC(P < 0.01)、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P < 0.01),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P < 0.01);中药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比较,也可降低空腹血糖、AUC、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P < 0.01),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P < 0.05)。结论 疏肝健脾法四逆散及痛泻要方合剂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改善糖耐量异常,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进一步减轻减缓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肾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病常见的病理基础,其以炎性细胞的浸润、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细胞外基质沉积为特征。中医认为气虚血瘀是肾纤维化的基本病机,运用益气活血法抗肾纤维化的机制研究取得进展,故文章从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减轻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反应方面进行阐述益气活血法干预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今后中医药防治肾纤维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温病学》教材内容,并结合中医经典论述及刘河间、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杨栗山等医家对温病郁热病机的重视和辨证论治运用要领,认识到丰富补充《温病学》病机理论及郁热病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提出补充温病学病机理论及郁热病机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方证对应理论探讨中医药治疗肝郁脾虚型肝癌临床及用药规律。方法根据服用中药时间将患者分成中药弱暴露(less-CM)组及中药强暴露(CM)组,评价2组患者生存时间(OS)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CM组患者处方进行分析。结果CM组患者在OS及PFS优于Less-CM组(P<0.05);单味药物频次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是甘草,其次为黄芪,白术等,药物模式以补脾益气、疏肝行气、清热解毒等为主。获得新方3个,分别为柴胡-白芍-枸杞-白术-茵陈-郁金;黄精-补骨脂-透骨草-地龙-鸡血藤-骨碎补;田基黄-苏梗-海螵蛸-莪术-土鳖虫。结论服用中药汤剂超过6个月可提高肝郁脾虚型肝癌患者PFS及OS。肝癌肝郁脾虚证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热证、瘀证、痰湿证等兼证。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在肝纤维化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其中医理论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机制仍未充分阐明。肝细胞是发挥肝脏合成代谢功能、调节铁代谢的重要场所,其调节铁蛋白储存和铁代谢的功能似与中医“肝藏血,主疏泄”理论相契合。本文采用“取象比类”法将肝细胞铁死亡与中医理论结合,提出肝纤维化中医基本病机“正虚血瘀”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与铁过载诱导肝细胞铁死亡有关,为中医理论分子机制的阐明及创新中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消化系统疑难病。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标本兼治、不良反应小、远期疗效好等优势。各医家对于本病多从湿热、血瘀论治,但近年研究发现,情志因素在诱发UC、影响其转归复发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临床上肝郁脾虚证患者多见,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本病疗效颇佳。现从肝脾生理特性、病机变化、临床方药等多个方面探讨疏肝健脾法在UC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鲁喦  毛丽军  边薇 《辽宁中医杂志》2011,(10):2024-2026
目的:了解周绍华疏肝解郁经验方治疗肝郁气滞型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对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气滞型抑郁症患者进行观察,给予疏肝解郁经验方1日1剂,早晚各服用1次;观察1个月,评定疗效。结果:周绍华疏肝解郁经验方总有效率71.7%,和疗前比较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周绍华疏肝解郁经验方是有效的治疗肝郁气滞型抑郁症的药物,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余芙欢  苏雯婷  袁冰  祁志荣  谭煌英 《世界中医药》2021,(12):1914-1916,1921
类癌综合征(CS)是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并发症,肿瘤分泌类癌相关激素如5-羟色胺、缓激肽、组胺等是并发CS的主要原因,在调节类癌相关激素基础上缓解腹泻、腹痛、皮肤潮红、支气管痉挛、心脏瓣膜病变等症状是治疗CS的关键.以类癌相关激素为切入点,回顾近年的研究,结合临床观察发现,疏肝健脾法有调节类癌相关激素、改善CS类似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安神法联合"双心"医学模式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焦虑抑郁(以下简称双心)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PCI术后伴抑郁和/或焦虑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双心组及中药组,每组40例,3组均给予PCI术后规范化治疗,双心组在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治疗、运动疗法等非药物干预;中药组在双心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疏肝解郁安神中药膏方,疗程12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在临床症状、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最长持续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或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的变化,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中药组和双心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中药组有效率为87.5%,双心组有效率为7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中药组优于双心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和双心组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及持续时间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和双心组患者SAS、SDS评分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郁安神法联合双心疗法可明显减少冠心病PCI术后双心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缓解其焦虑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15.
健脾疏肝法治疗葡萄糖耐量减低2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中医中药健脾疏肝法治疗葡萄糖耐量减低(IGT),以期减少其转化为糖尿病的危险。方法:将确诊为葡萄糖耐量减低的患者随机分为生活干预组(干预组)22例、中药加二甲双胍组(中西药组)24例、二甲双胍组(西药组)20例,3组患者均给予生活干预,而中西药组给于口服健脾消糖颗粒及盐酸二甲双胍,西药组给于盐酸二甲双胍,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对血糖、血脂的影响。结果:治疗前后比较,3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均有下降(P〈0.05-P〈0.001),中西药组及西药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下降较为明显(P〈0.001);3组患者治疗前后TG、TC变化比较,干预组TG、TC水平下降不明显(P〈0.1);而中西药组TG、TC降低较为明显(P〈0.05-P〈0.001);西药组TG下降不明显(P〈0.1),TC降低较为明显(P〈0.05)。结论:通过生活干预、服用健脾消糖颗粒及盐酸二甲双胍均可改善IGT患者的血糖水平;中药健脾消糖颗粒能够改善空腹、餐后血糖水平及血脂水平,可以有效的治疗IGT。  相似文献   

16.
解品启  陶汉华 《中医杂志》2004,45(11):841-842
目的: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作为疗效判定标准,观察补肾疏肝法治疗阳痿(ED)的疗效.方法:80例E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服用金匮肾气丸,治疗组服用补肾疏肝丸,治疗期间停用其它药物,连用3个月,分别在服药的0、1、2、3个月末进行IIEF-5测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7.5%,对照组总有效率52.5%,两组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IIEF-5作为疗效判定标准可以较好地量化ED患者的客观指标,用补肾疏肝法治疗肾阳虚或肾气虚型ED疗效优于单纯补肾壮阳法.  相似文献   

17.
疏肝益肾法治疗女性抑郁症3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朝荣  连方 《中医杂志》2006,47(3):202-204
目的:研究运用疏肝解郁、益肾宁神的原则治疗女性抑郁症后,性激素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等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方法:按年龄、病情等因素运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将60例女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妇人解郁方治疗组30例和帕罗西汀对照组30例,记录治疗前后各组HAMD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并进行比较,同时测定抑郁患者与健康者的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和催乳素(PRL)水平。结果: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与HAMD评分及HAMD4因子具有相关性,经疏肝益肾法治疗后,患者血清E2显著升高(P〈0.01),PRL显著下降(P〈0.01)。治疗效果与帕罗西汀相当,但减轻了帕罗西汀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结论: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与抑郁症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疏肝益肾法可以调节女性抑郁症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其治疗效果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四逆软肝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9例肝郁脾虚型肝硬化患者,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14例)与对照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病因治疗加扶正化瘀片,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病因治疗加四逆软肝方,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中医病症主症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两组患者的同期中医病症主症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病症主症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谷草转氨酶(AST)比较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分别比较,差异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肥胖症的病因病机。方法: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出发,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儿童生活特点,分析当今小儿肥胖症的病因病机。结果:小儿肥胖症主要病因包括:先天禀赋、饮食不节、疏于劳作、情志失调。主要病机概括为:脾运失健、肝气郁滞为发病之基础;痰湿停聚,壅于内外为发病之条件。结论:小儿肥胖病位主要在肝脾,以脾运失健、肝气郁滞为本,痰湿停聚、壅于内外为标,标本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共同促进了本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