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乔爱弟  李论  徐霞  赵鑫 《新中医》2024,56(7):116-119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口服蒙脱石散,研究组在 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和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比较2组主要 症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2.22%(P<0.05)。治疗后,2组大便 次数减少(P<0.05),Bristol粪便形态量表(BSFS) 评分降低(P<0.05),且研究组少于或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纠正脱水、止泻起效、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正常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 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耳穴贴压结合穴位贴敷应用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用法安全,可缩短病程,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2.
寇果 《河南中医》2019,39(2):295-29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神阙穴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补液、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口服药物、并发症的对症处理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止泻散穴位贴敷神阙穴治疗。结果:第3天及第6天大便次数及腹泻持续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有效率为95. 0%,对照组有效率为75. 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发热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及大便恢复正常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穴位贴敷神阙穴可明显改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推拿疗法配合中药配方颗粒敷脐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小儿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推拿治疗,并应用中药配方颗粒敷脐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苍苓止泻口服液,并予蒙脱石散及培菲康口服辅助治疗.观察2组临床总疗效及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呕吐、腹痛、腹胀、厌食、发热、脱水、肛门红、...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部按摩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肾气亏虚型便秘的疗效。方法: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芪蓉润肠口服液口服。观察组加用腹部按摩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结果:便秘缓解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大便恢复正常时间、腹部不适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QOL生活质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水平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按摩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肾气亏虚型便秘疗效确切,可加速大便恢复正常,促进症状消退,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抑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银翘蒿芩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方法:选取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8例手足口病患儿,依用药不同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银翘蒿芩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安全性,患儿治愈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患儿2例,中性粒细胞 2.0 × 10~9·L~(-1)患儿5例,总不良反应率为17.9 %;观察组贴敷皮肤出现轻微瘙痒、红疹患儿2例,大便次数增多患儿1例,总不良反应率为7.7 %,观察组用药安全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愈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疗效为100.0 %高于对照组的84.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采用银翘蒿芩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进行治疗,用药安全性较高,口腔溃疡、皮疹、发热消退时间可显著缩短,临床疗效确切,加速患儿痊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推拿联合脐部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小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予口服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口服补液盐(ORS)或静脉补液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口服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患儿予推拿联合脐部贴敷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 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 5%(P 0. 05);观察组止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1)。结论推拿联合脐部贴敷治疗小儿腹泻取得良好临床疗效,能明显缩短患儿腹泻时间,减轻患儿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贴敷神阙穴配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根据患儿实际情况给予口服蒙脱石散、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儿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根据患儿的辨证分型分别给予中药贴敷神阙穴和小儿推拿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效率83.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药贴敷神阙穴配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秋季腹泻好发于2岁以下婴幼儿,是秋冬季常见的肠道流行病,一般疗法效果不佳[1]。我们1998~1999年间采用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口服补液的方法,治疗该病患儿数百例,效果颇佳。现将资料完整的200例治疗情况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全部选择门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0例,予以穴位贴敷及口服中药;对照组100例予以病毒唑、思密达、妈咪爱及补液。患儿年龄1月至2周岁,病程l~10天。患儿除典型的秋季腹泻临床症状外,部分患儿兼有发烧、上感症状,大便镜检可有少量白细胞、食物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与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支原体肺炎患儿27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35例,对照组患儿口服中药汤剂,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口服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抑制机体炎性反应效果优于口服中药汤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71例小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并配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推拿治疗,配合相应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痊愈20例,显著改善10例,改善2例,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腹泻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推拿治疗并配合合理的护理,可提高小儿腹泻治疗效果,值得继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通颗粒配合中药塌渍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9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胆通颗粒及中药塌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及实验室指标[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血淀粉酶(AMY)及尿淀粉酶(UAMY)]恢复正常水平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9.13%)高于对照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痛、腹胀、发热、恶心呕吐、身目黄染等症状较对照组恢复时间快(P<0.05)。两组ALP、ALT、TBIL、AMY、UAMY水平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保守治疗基础上加用胆通颗粒及中药腹部塌渍能疏肝利胆、化瘀止痛,可有效缓解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更快地降低AMY、UAMY水平,减少术前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刘晓玲 《光明中医》2020,(3):444-446
目的研究大黄灌肠联合芒硝外敷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19年7月收治的7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大黄灌肠联合芒硝外敷的中医护理干预。观察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复常时间和排气与排便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排气与排便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尿淀粉酶复常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应用大黄灌肠联合芒硝外敷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肠鸣音恢复,缓解患者腹痛症状,缩短其住院时间,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10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入选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100例,在上述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在腹痛、发热及血淀粉酶恢复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6例小儿腹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包括补液盐、防止脱水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中药联合敷脐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泻和脱水纠正时间观察组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效果确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经中医推拿按摩辅助酪酸梭菌活菌散、肠胃康颗粒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4例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2019年1月—2020年7月),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45例)接受酪酸梭菌活菌散、肠胃康颗粒治疗,观察组(49例)接受中医推拿按摩辅助酪酸梭菌活菌散、肠胃康颗粒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47/49)较对照组的71.11%(32/45),高(P<0.05);观察组腹泻、腹胀、大便性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治疗后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01),观察组治疗后铁、钙、镁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较对照组高,CD8+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中医推拿按摩辅助酪酸梭菌活菌散、肠胃康颗粒治疗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临床症状恢复,还能调节胃肠、免疫功能,改善微量元素水平。  相似文献   

16.
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8例患者,按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艾灸组:艾灸患者足三里(双)、关元、肾俞(双),治疗2个月。对照组:运用抗感染药物并根据病情配合适量的ACTA、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部分情绪不稳定患者给予少量镇静剂。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痊愈16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痊愈3例,好转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0.7%,二者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8例疗效观察@方向明$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合肥,230038@刘维洲$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直肠滴注联合推拿对湿热型腹泻小儿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及生长抑素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腹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在给予常规西医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予以推拿手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葛根芩连汤进行直肠滴注给药,连续治疗3 d后,对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退热、止泻、腹痛消退时间、纠正脱水及恢复进食时间,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OT)及生长抑素(SS)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为82.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治疗组患儿在退热、止泻、腹痛、纠正脱水及恢复进食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GAS,MOT,SS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通过治疗,两组患者GAS,MOT水平均明显降低,SS水平明显升高,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直肠滴注联合推拿疗法可以明显缓解湿热型腹泻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通过有效协调胃肠道激素因子的平衡,改善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8.
应贤豪 《新中医》2020,52(6):56-58
目的:观察枫蓼肠胃康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研究组采用枫蓼肠胃康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片治疗,均连续治疗3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积分、症状改善时间、粪便镜检白细胞恢复正常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77.08%(P<0.05)。治疗后,2组泄泻、发热、倦怠乏力、纳差、腹痛、口渴、肠鸣评分及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泄泻、倦怠乏力、腹痛评分及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止泻、退热、脱水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粪便镜检白细胞恢复正常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粪便镜检白细胞恢复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枫蓼肠胃康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急性感染性腹泻,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且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双柏散外敷结合电磁波照射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儿临床症状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抗感染或抗病毒对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双柏散外敷结合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治疗,连续治疗3个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5.76%(P<0.05); 观察组患儿的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发热和大便不调等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横径和纵径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的肠系膜淋巴结横径和纵径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血清IL-6、CRP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双柏散外敷结合电磁波治疗仪在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方面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缩小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20.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引起小儿急、慢性腹痛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因本病迁延难愈、易反复发作,常致小儿再发性腹痛,且抗生素的反复使用也易降低患儿抵抗力,增加二重感染的机会,还会加重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与家长的焦虑心理。目前西医对本病的诊治仍存在不确定性,临床主要予抗感染、解痉止痛等治疗,虽可不同程度地缓解患儿腹痛、纳差等临床不适,但仍未能完全有效控制。此外,近来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探索对本病疗效更好,复发率较低的治疗措施成为儿科医生们当前最关心的课题。近年来众多临床研究报道,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疗效满意、复发率较低、费用少及家长易于接受等特点。但也存在诊疗与评价标准不统一、药物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样本量少及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等;同时随着中医药现代化与中医药研究不断深入,将中西医理论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实现中西医互补,为今后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做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