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CEA与CA19-9水平在结肠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9例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静脉血清CEA和CA19-9水平与患者术后早期复发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129例结肠癌患者中术后早期复发转移(术后12个月内)82例,晚期复发转移(超过12个月)47例;术前CEA阳性者74例中,早期复发转移56例(75.8%),术前CA19-9阳性者68例中,早期复发转移51例(75.0%)。统计分析显示,结肠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与术前CEA与CA19-9阳性密切相关;术前CEA和CA19-9阳性患者与T分期与TNM分期升高及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比例增加;术前CEA与CA19-9阳性患者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率分别高于各自阴性患者,且两者均阳性患者早期复发转移率高于单一阳性或双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血清CEA与CA19-9水平检测在结肠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术前两者均阳性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探讨术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用ELISA检测50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20例原发性乳腺癌,20例乳腺良性疾病及15例健康女性血清VEGF的浓度.结果:复发转移组血清VEGF浓度高于原发组(P<0.05)、良性疾病及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VEGF表达阳性率高于CEA、CA15-3( P<0.05),而与CEA、CA15-3联合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复发转移部位、原肿瘤病理类型、腋淋巴结转移状况、ER、PR、HER-2表达及月经状况无关(P>0.05).结论:复发转移组血清VE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单项检测VEGF优于CEA、CA15-3,与CEA和CA15-3联合检测表达相似.血清VEGF有望作为乳腺癌复发转移的一项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腹腔镜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对早期结肠癌患者术后近期复发的影响,确定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0年1月—2012年10月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62例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83例作为队列研究,通过随访术后结局以及鸟苷酸环化酶C(GCC)-mRNA和癌胚抗原(CEA)水平进行分析,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对结肠癌复发的影响。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肿瘤大小、分期、评分、病理类型以及切除范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年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腹腔镜组较开腹组复发率明显低(3.2%比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腹腔镜组明显高于开腹组(93.5%比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早期(术后6个月)GCC-mRNA和CEA阳性率腹腔镜组显著低于开腹组。对患者术后1年的结肠癌复发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较开腹手术在术后1年内能明显降低结肠癌的复发(P<0.05)。另外,分期及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的应用都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较开腹手术能显著降低患者近期结肠癌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血清趋化因子配体5(CXCL5)、循环肿瘤细胞CK20的表达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7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治疗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1 d检测两组血清CXCL5、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K20的水平,并对患者进行为期36个月的随访观察,其中发生局部复发或转移的患者84例(复发组)、未发生局部复发或转移的患者3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学资料及术后1 d的CXCL5、循环肿瘤细胞CK20表达情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CXCL5、循环肿瘤细胞CK20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复发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肿瘤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对照组的肿瘤直径、病理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是否伴有肠梗阻、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淋巴血管侵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的血清CXCL5水平、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K20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低分化、肠梗阻、TNM分期为Ⅲ~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肿瘤淋巴血管侵犯、血清CXCL5水平增高、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K20阳性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CXCL5水平增高、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K20阳性表达可增大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促血管生成素-2(Ang-2)预测大肠癌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2021年收治的60例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参与者,患者均接受手术和化疗治疗,展开为期1年随访,根据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12例和未复发组48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血清CEA、Ang-2水平以及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分析大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CEA、Ang-2对大肠癌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患者在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血清CEA、Ang-2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血清CEA、Ang-2水平均是大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CEA和Ang-2两者联合预测术后复发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和85.4%,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CEA、Ang-2预测大肠癌术后复发的价值较高,且是大肠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在Klats kin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Klats kin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肿瘤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MACC1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Klatskin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中MACC1 mRNA的表达。分析MACC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MACC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P0.05);肿瘤组织中MACC1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P0.05)。Klatskin瘤组织中MACC1表达与肿瘤大小、复发、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MACC1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1年、3年、5年的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CC1在Klatskin瘤中呈现高表达,并与其肿瘤大小、复发、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724(CA72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划分为研究组(n=60)与对照组(n=60),研究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手术前后血清CEA、CA724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更长,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更少,肠蠕动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EA、CA72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血清CEA、CA724水平均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显著,能够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近期结肠癌复发的影响,确定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的895例结肠癌患者,最终纳入62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83例开腹结肠癌根治术作为队列研究,通过术后随访结局及GCC-mRNA、CEA分析,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结肠癌复发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BMI、肿瘤大小、分期、评分、病理类型及切除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年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腹腔镜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开腹组(3.2%vs.14.5%,P=0.024);两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与死亡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腹腔镜组明显高于开腹组(93.5%vs.81.3%,P=0.040)。患者术后早期GCC-mRNA与CEA阳性率腹腔镜组显著低于开腹组。对患者术后1年的结肠癌复发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发现,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后1年内可明显降低结肠癌的复发率。分期及有无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的应用都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是安全的手术方式,较开腹手术可显著降低Ⅰ、Ⅱ期患者近期结肠癌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检测水平变化对患者复发的影响。选取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普外科接受结肠癌根治术的96例患者,根据2年内术后随诊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无复发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IF-1α和VEGF的水平。对复发转移相关危险因素进行Cox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对比。无复发组与复发组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细胞转移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发组的HIF-1α、VEGF的指标均显著低于复发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结肠癌术后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分型、淋巴结转移、HIF-1α表达、VEGF表达与术后复发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HIF-1α表达、VEGF表达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结肠癌组织HIF-1α表达、VEGF表达均上调且与结肠癌的发生关系密切;两者在结肠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IF-1α可能是肿瘤血管生成和提供能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增强多排螺旋CT(ce MDCT)诊断结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预测病人3年无病生存(DFS)的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09年2月至2013年12月间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90例原发性结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前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前ce MDCT影像特征确定结肠癌EMVI阳性为结肠癌块直接侵犯至结肠壁外血管腔内。Kaplan-Meier法比较结肠癌病人3年DFS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肠癌病人3年DFS的相关因素及独立预测因素;卡方检验比较结肠癌病人的复发转移发生率。结果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的标准,经病理诊断为Ⅲ期的90例结肠癌病人纳入本回顾性研究。Cox多因素模型分析发现,ce MDCT诊断EMVI阳性(HR=3.266,95%CI 1.648~7.173,P=0.003)和术前血清CA19-9≥37 k U/L(HR=2.229,95%CI 1.040~4.776,P=0.039)是预测Ⅲ期结肠癌病人3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EMVI阳性组及阴性组的3年DFS分别为52.8%和81.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MVI阴性联合血清CA 19-9正常的病人3年复发转移发生率为10.5%,显著低于EMVI阳性联合血清CA19-9升高的病人(54.5%,P0.05)。结论 CT诊断EMVI阳性和术前血清CA19-9升高是Ⅲ期结肠癌术后3年DF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可此对Ⅲ期结肠癌可进行更准确的风险分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患者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72例结肠癌患者术后进行随访,采用x2检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以明确结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术后97例(9.98%)发生肝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体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术前CEA水平均为肝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进一步经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血清CEA值、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是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血清CEA值、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是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探讨腹腔镜尾侧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手术方法及对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的影响。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95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A组(腹腔镜尾侧入路法)47例、B组(腹腔镜中间入路法)48例,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及术后血清CEA、CA199水平。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和B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出引流管时间、切除标本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并发症率(8.51%)低于B组(14.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血清CEA、CA19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CEA、CA199水平较本组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腹腔镜尾侧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较中间入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同时可降低血清CEA、CA199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分析结肠癌患者手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其远期预后。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结肠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对其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观察1年内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的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对患者1、2、3年生存率的影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较低、肿瘤直径较大、血管癌栓形成、肿瘤标志物水平高的患者发生术后复发转移的几率明显增高,而年龄和性别对术后的复发转移无明显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血管癌栓和肿瘤标志物CEA、CA19-9高水平是结肠癌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4.106、8.265、1.546、2.425(P均0.05);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明显较未复发转移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血管癌栓和肿瘤标志物水平是影响结肠癌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肿瘤复发转移对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甘肃省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围手术期使用ω-3 PUFAs联合常规静脉营养支持,而对照组仅使用常规静脉营养支持。测定手术前后血清营养学指标和肿瘤标记物水平,以及测定手术后各组血清炎症因子及手术标本中免疫调节分子表达。结果:营养支持前两组术前血清营养学指标包括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红蛋白及营养风险指数,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125、CA74-2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在术前1 d及术后3 d时,上述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各肿瘤标记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时,观察组血清炎症促进因子IL-1、IL-6、IL-8、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炎症抑制因子TGF-β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瘤组织中促进瘤细胞转移的免疫分子CD44、CD168、CD13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抑制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免疫相关分子CD63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结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应用ω-3 PUFAs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减轻术后炎症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力并增强机体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miR-2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CME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CME的42例患者纳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预后,检测患者手术前后血浆miR-21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效果、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年复发及转移情况、2年累积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血浆miR-21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w,观察组血浆miR-2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CME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CME的近期预后并无差异,但前者有助于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且术后血浆miR-21表达更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患者采用横向入路法行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150例于医院确诊为左半结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左半结肠根治术治疗;其中对照组70例采用侧方入路;观察组80例采用横向入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于术前、术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平均清扫数为(15.74±5.27)枚明显多于对照组(12.96±3.62)枚,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3.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1%,χ~2=6.315,P=0.012。两组患者术后血清CEA、CA19-9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观察组术后血清CEA、CA19-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横向入路法行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同时可提高淋巴结清扫数目,从而可提高疗效,降低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胆管癌术后患者CXCL12的表达水平与疾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判断胆管癌术后恢复情况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0年7月10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胆管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105例患者术后CXCL12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按表达水平分为低表达组(CXCL125000 pg/m L)、中表达组(CXCL12 5000~6000 pg/m L)和高表达组(CXCL126000 pg/m L),比较3组临床病理参数,并采用门诊随访与电话随访相结合,按时记录3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存活率和肿瘤复发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胆管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胆管癌手术后3组的CXCL12表达水平较手术前(P0.05)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术后1个月时3组患者血清CXCL12表达水平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表达组的术后1、3、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中表达组和高表达组(P0.05),而肿瘤复发率则明显低于中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表达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均高于高表达组(P0.05),而肿瘤复发率则低于高表达组(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胆管癌的5年生存率与肿癌直径,有无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和CXCL12表达水平有关(P0.05)。结论:通过检测患者术后血清CXCL12表达水平可对患者的生存期、复发率等预后情况进行评估。此外肿癌直径大小,有无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等均为影响胆管癌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协助为胆管癌术后的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老年结肠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05例≥60岁老年结肠癌患者(老年组)的临床资料,进行预后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146例≤40岁的结肠癌患者(青年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2组患者在家族肿瘤史、合并疾病、术前肠梗阻及肿瘤分化程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P<0.05),老年组和青年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64.9%和56.8%(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合并其他疾病、术前血清CEA值、术前肠梗阻、肿瘤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TNM分期是影响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 老年结肠癌有着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较好。影响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是合并其他疾病、术前血清CEA水平、并发肠梗阻、肿瘤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TNM分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在诊断和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9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和9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中Tug1的表达,分析血清中Tug1的表达与诊断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Tug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患者术后血清中Tug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01)。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Tug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P=0.003)、淋巴结转移(P=0.019)、远处转移(P=0.017)和TNM分期(P=0.013)相关。血清中Tug1高表达的患者比低表达的患者有着更低的5年总体生存率(P0.001)。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中Tug1的表达水平(P0.001)、淋巴结转移(P=0.041)、远处转移(P=0.031)和TNM分期(P=0.045)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Tug1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人,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术前有效的诊断标志物和术后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并分析影响患者POCD发生的因素。方法:以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术后POCD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评分、镇静镇痛评分及POCD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S-100β、IL-6和TNF-α水平。分析影响POCD发生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的MMSE得分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1 h和术后1 d的MMSE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POCD的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7 d时的MMSE评分和发生POCD的例数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的VAS和Ramsay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1 h、术后1 d和术2 d,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S-100β、IL-6和TNF-α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1 d时,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均增高(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Ramsay评分、麻醉方式、S-100β、IL-6和TNF-α是影响患者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可降低患者术后早期发生POCD的概率,可能与该种麻醉方式镇静镇痛效果较好,并可调节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