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摘 要〕 目的:评估超声诊断方法运用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符合和漏诊状况。方法: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12 月长沙市第四医院经病理学诊断确诊的 42 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患者均予以腹部超声检查、阴道超声检查,比较不同 诊断方法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整体符合率、漏诊率,并比较不同诊断方法对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病变的符合率。结果:以病 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整体符合率比腹部超声高,阴道超声整体漏诊率比较腹部超声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下肌瘤、萎缩性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癌的符合率均比腹部超声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选用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患者 的符合率较腹部超声更高,漏诊更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的局部征象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5月住院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20例,结合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研究不同中医证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宫腔局部征象。结果 (1)12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最常见中医证候为气滞血瘀证、湿热瘀阻证、气虚血瘀证。(2)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子宫内膜息肉颜色、表面血管颜色及血管形态分布情况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子宫内膜息肉位置、数量分布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子宫内膜颜色、子宫内膜血管颜色分布情况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血管形态分布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的颜色、息肉表面血管颜色及血管形态、子宫内膜颜色及内膜血管颜色与中医证型相关,可作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医辨证的局部望诊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化瘀解毒方(HYJDP)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粪便代谢物和异位病灶的影响。方法 将正常雌性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CO),子宫内膜异位症组(EM),化瘀解毒方组(CM),CO和EM组予生理盐水灌胃,CM组予HYJDP汤药灌胃。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小鼠粪便上清中代谢物,运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筛选重要差异代谢物;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并用Spearman相关系数表示差异代谢物与肠道菌群之间关联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小鼠肠壁组织、血清及腹腔液中脂多糖(LPS)含量;运用免疫组化检测异位病灶中波形蛋白(Vimentin)和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情况。结果 HYJFD能够恢复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肠道菌群紊乱代谢物水平,以homoveratric acid,melilotoside C和physapubescin 3种代谢物水平恢复为特征,homoveratric acid,melilotoside C和physapubescin EM分别与CO,CM比较时变量权重值(VIP)值均超过2且ROC分析中AUC值均>0.9。与EM组比较,HYJDP能够恢复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肠道菌群中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Lactobacillus,Blautia等物种丰度(P<0.05)。EM组腹腔液上清LPS水平明显高于CO组(P<0.05),并明显高于CM组(P<0.05)。子宫内膜异位灶Vimentin 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HYJFD能够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肠道内环境,降低体内LPS水平,减轻异位灶纤维化,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高血压病患者中慢性肾脏病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依次构建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依托天津市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天津市北辰区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常驻居民健康体检资料,符合高血压病诊断、资料保存完整的4784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93例(44.67%),平均年龄(66.38±10.10)岁;女2591例(55.33%),平均年龄(67.52±8.80)岁。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高血压病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风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三酰甘油、吸烟情况、饮食偏好、运动、高血压病程、糖调节受损、2型糖尿病、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新发房颤、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血压病家族史、中医体质23个因素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是高血压病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可疑风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空腹血糖、血尿素氮、冠心病、新发房颤、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病程、中医体质是高血压病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独立风险因素。利用以上9个风险预测指标构建了列线图模型,其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42,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63.18%、72.54%、84.26%,校正曲线显示模型预测效果与实际患病概率基本相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也显示列线图模型临床效能较好,尤其当阈值概率为0.14~0.63时,列线图模型可为患者带来临床净收益。[结论] 本研究依据高血压病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构建了列线图模型,经相关指标证实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临床效能,能准确、有效地预测高血压患者慢性肾脏病的发生风险,从而协助临床医师筛选高风险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高血压病患者慢性肾脏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探究针对子宫内膜病变临床中采用阴道超声检查进行初步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东莞市寮步医院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收治的 80 例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阴道超声检查,以诊刮子宫内膜组织病理 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其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结果:80 例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中,阴道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共有 78 例 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诊断准确率 97.50 %,其中子宫内膜增生患者 19 例,诊断准确率为 95.00 %;子宫内膜息肉患者 35 例, 诊断准确率为 100.00 %;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 24 例,诊断准确率为 96.00 %;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可以有效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进行临床初步诊断,同时也可以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分析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 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6 月期间接受宫腔镜电切术的 80 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并纳入观察组,另 选取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2005 年 6 月至 2006 年 12 月接受传统治疗的 60 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 并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 者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中失血量少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 间、术后 12 h 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出院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 12 h 的 VAS 评分、月经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长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水中毒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贯穿子宫肌层 损伤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 1 年内 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有助于减少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 息肉患者术中出血,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加减开郁种玉汤及联合团体心理干预对不明原因不孕症(UI)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符合标准的90例UI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0例。中药组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加减开郁种玉汤,每日1剂,连服14 d为1个疗程,并监测排卵,指导同房,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每月随访1次,观察6个月。联合组在中药组基础上予以6次团体心理干预治疗。观察各组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指标,包括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分型、子宫内膜下血流状态及子宫动脉动力学参数,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1)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性指标:联合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子宫内膜下血流、中药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联合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子宫内膜下血流、中药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联合组及中药组双侧子宫动脉血流灌注指数(PI)之和、血流阻力指数(RI)之和及血管收缩压与舒张压比值(S/D)较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双侧PI之和、RI之和及S/D较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联合组、中药组双侧PI之和、RI之和及S/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联合组双侧RI之和较中药组显著降低(P<0.05)。2)血清VEGF:联合组、中药组VEGF水平较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 加减开郁种玉汤联合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改善UI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及子宫动脉血流灌注,进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化痰活血方和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观察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动脉RI情况,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①妊娠率:治疗后观察组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流产率:治疗后观察组的流产率较对照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子宫内膜厚度与子宫动脉RI:治疗后两组方案均能增加患者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子宫动脉RI,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子宫内膜增厚,子宫动脉RI降低(P<0.05)。④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针药结合联合二甲双胍能提高PCOS不孕患者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吴一凡  张超  闫雄  黎波 《天津中医药》2023,40(12):1552-1557
[目的]建立和评估接受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改善的临床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4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住院部的患者,结合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既往病史、入院情况及治疗因素,基于LASSO回归筛选预测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列线图对模型进行可视化呈现。[结果]本研究以年龄、高血压病病史、接受康复治疗的情况及发病3个月内针刺次数建立模型预测患者发病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改善状况。采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47,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值为0.52,DOC临床决策曲线的阈值率为29%~88%,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性及临床获益度。[结论]基于LASSO回归构建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预后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分析自拟化瘀汤联合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 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88 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4 例。在宫腔镜下子 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给予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自拟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7.73 %,比对照组的 81.82 % 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性 激素〔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 患者的性激素(E2、LH、FSH、P)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血红蛋白(Hb)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ER、PR、VEGF 水平均比对照组低,Hb 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 %,与对照组的6.82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 %, 比对照组的 18.18 % 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行宫腔镜下子 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给予自拟化瘀汤干预,可以很好地调节激素水平,促进子宫内膜 ER 和 PR 的表 达平衡,子宫内膜息肉情况明显抑制,月经量得到很好的恢复,且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1.
董宇  赵丽沙  邱萍  吴人照  陈伟  柴可群 《中草药》2020,51(21):5478-5486
目的 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生物通路分析(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探讨益胃饮干预胃癌前病变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建立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检测并表征大鼠血清代谢物,筛选模型组和益胃饮组大鼠血清中具有显著变化的代谢物,并通过IPA软件预测其潜在作用靶点与机制。结果 益胃饮可有效干预大鼠胃癌前病变进程;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血清中有23个代谢物有显著变化(P<0.05),益胃饮可显著回调其中13个代谢物趋于正常水平(P<0.05),主要涉及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鞘脂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类固醇激素合成等代谢途径;益胃饮干预胃癌前病变与抑制体内皮素-1(ET-1)和白介素-8(IL-8)信号途径密切相关。结论 益胃饮可通过回调花生四烯酸代谢等代谢途径和抑制ET-1、IL-8信号传导途径改善炎性环境,从而抑制胃癌前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把握现阶段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造模方法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完善该病的动物模型制备提供有益指导。[方法]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7月31日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大鼠实验研究,纳入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的140篇文献涉及153种造模方法,造模实验动物以雄性、4~6周龄大鼠为主;造模方法多见于复合因素造模,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为主要造模药物;在造模周期方面,单因素与复合因素造模的平均周期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CAG模型的建立具有较长周期、较高死亡率的特点,建立稳定、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仍需更深入地探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探讨其发展趋势及相关规律,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运用文献计量学对集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有效文献417篇,以期刊文献为主,文献总体呈上升趋势,2011年发文量最多;多数文献未...  相似文献   

14.
铁皮石斛水提物对胃癌前病变作用的尿液代谢组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水提物对胃癌前病变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铁皮石斛水提物(DOE)组、模型组及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DOE低、中、高剂量组。DOE组和MNNG+DOE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预防性给予DOE 2周后开始给予自由饮100 mg·L-1MNNG水溶液,边给药边造模,并在前6周,每3 d灌胃给予10%Na Cl 1 m L诱导。造模7个月后代谢笼收集大鼠尿液并处死大鼠取胃组织。采用UPLC-Q-TOF-MS检测大鼠尿液代谢谱的变化。结果:对比各组胃组织病理结果发现DOE能够减少肠化生,使病理程度停留在轻度至中度异型增生和轻度肠化生阶段。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筛选出6个和15个差异性标志化合物;代谢产物主要与卟啉代谢、色氨酸代谢、叶酸和蝶呤生物合成代谢、半乳糖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有关,其中以卟啉代谢最为相关。结论:DOE能够阻断胃癌前病变的恶化,其机制可能与卟啉代谢、色氨酸代谢、叶酸和蝶呤生物合成代谢、半乳糖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联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DNA(HC2-HPV-DNA)检测在子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拟诊子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经TCT及HC2-HPV-DNA检查并通过病理学确诊,评价两种方法联合检测诊断子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结果:HC2-HPV-DNA的阳性率随宫颈癌前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联合HC2-HPV-DNA能提高子宫颈癌前病变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论:联合应用HC2-HPV-DNA和TCT检测方法能增加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并为筛查癌前病变提供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及内膜癌患者病理切片的血管上皮生长因子(VEGF),结合患者的中医证型,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根据10例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及37例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病理切片的VEGF。结果:癌前病变患者气虚证最多见,内膜癌患者血瘀证最多见。内膜癌患者病理的VEGF的OD值明显高于癌前病变患者,差异显著。内膜癌患者中,血热证VEGF的OD值最低,湿毒瘀结证最高。结论:内膜癌血瘀证居多,组织中VEGF高于癌前病变组织,提示血瘀证VEGF升高,内膜癌患者存在胞络阻滞。气虚证的VEGF含量高于血热证,明显低于血瘀证和湿毒瘀结证。提示瘀血阻滞胞络时VEGF含量高,气虚证存在潜在血瘀可能,其含量高于血热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与慢性肝衰竭患者的呼出气代谢组学差异,以探索潜在的能预测严重肝病进展的无创生物标志物。方法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 tandem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GC × GC-TOF-MS)研究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及慢性肝衰竭两组患者的呼出气代谢产物,以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比较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的性质及含量,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与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相比,慢性肝衰竭组的1-dodecanol、1-1-cyclohexen-1-yl-ethanone、1-1-methylethoxy-2-propanone、o-cymene及carbon dioxide含量明显降低。ROC曲线分析显示,十二烷醇(1-dodecanol)可鉴别失代偿期肝硬化与慢性肝衰竭(ROC曲线下面积 = 0.825),且敏感性77.8%,特异性99.23%。结论 十二烷醇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预测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进展为慢性肝衰竭的风险,同时为无创检测方法评估、预测慢性肝病的预后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发生宫颈病变的妇女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比较分析宫颈组织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妇科就诊的怀疑有宫颈病变的患者656人,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活检及专业的病理诊断,并进行HPV-16和HOV-18的基因学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无宫颈病变组比较,CINⅠ组、CINⅡ/Ⅲ组、宫颈癌组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与CINⅠ组比较,CINⅡ/Ⅲ组、宫颈癌组的高危型HPV DNA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感染HPV-16和HPV-18后,发生宫颈癌的危险度均较高,OR分别为48.85和26.00,发生CINⅡ/Ⅲ的危险度也较高,OR分别为11.59和19.36。结论:宫颈组织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建议临床治疗宫颈癌前病变时注意HPV感染,患者应注意自我保护,避免HPV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