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由燕铁斌、窦祖林、冉春风教授主编的《实用瘫痪康复》(第二版)近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基础、临床、康复治疗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与瘫痪有关的知识。全书分为四个部分:1.瘫痪康复基础:主要介绍与瘫痪康复有关的解剖、生理、运动的发育及控制以及脑的可塑性等方面的知识。2.康复功能评定:包括临床评定、神经电生理检测、认知功能评定、言语吞咽功能评  相似文献   

2.
正26年再版5次!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燕铁斌教授主编的《骨科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第5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4年首版以来再版5次,第5版继续保持实用、指导性强的特点。全书分4篇20章:骨科康复基础篇、骨科康复评定方法篇、骨科康复治疗技术篇、骨科疾患康复临床应用篇,配以大量插图,突出了实用性和可读性。适用于从事骨科康复的医  相似文献   

3.
正26年再版5次!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燕铁斌教授主编的《骨科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第5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自1994年首版以来再版5次,第5版继续保持实用、指导性强的特点。全书分4篇20章:骨科康复基础篇、骨科康复评定方法篇、骨科康复治疗技术篇、骨科疾患康复临床应用篇,配以大量插图,突出了实用性和可读性。适用于从事骨科康复的医护人员,可作为康复治疗技术培训用书、医学院校康复治疗专业师生教学参考等。  相似文献   

4.
书讯     
赵佐文 《现代康复》1999,3(12):1498-1498
《实用瘫痪康复)由燕铁斌、窦祖林两位副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共4篇25章,近100万字,800亲幅插图。该书系统地升绍了当今国际上瘫痪康复的基础理论、功能评定、治疗拄术及临床神经问题的处理,内容翔实。  相似文献   

5.
杨伶  赵鹏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8):135-137
目的:从国内外小儿脑性瘫痪运动疗法的应用出发,探讨小儿脑性瘫痪运动疗法康复的有效性和系统性。 资料来源:在天津市医学情报站、天津市医学图书馆,手工检索2000-03/2005-02的与小儿脑性瘫痪运动疗法有关论著与文献,检索词“脑性瘫痪、运动疗法”,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检索词“cerebral、stimulation”,限定文献语种为“English”。 资料选择:从资料中选取包括Bobath法、voijta法、上田疗法及引导式教育等方法,以改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资料提炼:共收集50余篇关于脑性瘫痪文献,选用27篇近5年国内外治疗脑性瘫痪的经验报道。 资料综合:分别涉及到神经发育疗法、Bobath疗法、Rood疗法、感觉统合治疗、上田疗法、平衡功能训练、口运动障碍治疗、电刺激疗法、矫形支具、教育康复、作业疗法、引导式教育等14种康复措施。 结论:对小儿脑性瘫痪实施运动疗法肯定有效,虽然不能根治,但可以改善患儿的功能,充分发挥其潜能,但康复方法的选择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国内外小儿脑性瘫痪运动疗法的应用出发,探讨小儿脑性瘫痪运动疗法康复的有效性和系统性。资料来源:在天津市医学情报站、天津市医学图书馆,手工检索2000-03/2005-02的与小儿脑性瘫痪运动疗法有关论著与文献,检索词“脑性瘫痪、运动疗法”,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检索词“cerebral、stimulation”,限定文献语种为“English”。资料选择:从资料中选取包括Bobath法、voijta法、上田疗法及引导式教育等方法,以改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资料提炼:共收集50余篇关于脑性瘫痪文献,选用27篇近5年国内外治疗脑性瘫痪的经验报道。资料综合:分别涉及到神经发育疗法、Bobath疗法、Rood疗法、感觉统合治疗、上田疗法、平衡功能训练、口运动障碍治疗、电刺激疗法、矫形支具、教育康复、作业疗法、引导式教育等14种康复措施。结论:对小儿脑性瘫痪实施运动疗法肯定有效,虽然不能根治,但可以改善患儿的功能,充分发挥其潜能,但康复方法的选择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对脑性瘫痪患者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以及基本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计算机全面检索各大中外文数据库,纳入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脑性瘫痪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版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合计79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康复治疗方法相比,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能显著提高脑性瘫痪的平衡功能(SMD=0.67,95%CI0.16~1.18,P=0.010),并能显著提高脑瘫患者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D区评分(SMD=0.70,95%CI 0.28~1.12,P=0.001)和E区评分(SMD=0.50,95%CI 0.26~0.75,P<0.0001),以及基本日常生活能力(MD=8.77,95%CI 2.64~14.89,P=0.005)。结论:康复机器人辅助治疗同传统的康复治疗方法相比,能显著提高脑性瘫痪患者的平衡性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基本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脑性瘫痪功能康复训练的技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国内外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发展现状出发,对脑性瘫痪功能康复训练的常见技法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观点的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以探讨脑性瘫痪康复训练技法的选择和运用。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1—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cerebral palsy,function training,rehabilit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5-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脑性瘫痪、康复训练、功能”,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并手工检索1998—2004期间关于脑性瘫痪康复训练的专著。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脑性瘫痪、康复训练、功能有关的包括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文献、专著,然后筛除与功能康复技法无关的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以是否为对照临床试验和康复训练相关研究作为纳入标准。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8篇关于脑性瘫痪康复训练的随机和未随机试验的文献和专著,1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53篇。53篇中35篇是重复的同一研究,6篇是综述文献,12篇为Meta分析研究。 资料综合:①脑性瘫痪的病因较为复杂,出生前、围产期及出生后的多种疾病均可致本病,有15%-20%的病例发病原因不清。②脑性瘫痪的治疗应该是综合性的,多方面的康复医疗,应采用物理、作业、语言、手术、中医手法等治疗方法进行矫治和训练,其中以建立在小儿发育神经学、运动神经学、生理学基础上的神经生理学疗法为基础的康复训练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康复治疗可促进脑细胞功能重建的理论基础是中枢神经可塑性理论。③常用的方法主要有:Vojta法、Bobath法、Rood法、上田法、引导式教育、感觉统合训练及作业疗法等。④对较小年龄和程度较重的脑性瘫痪儿童采用Vojta和Bobath等神经生理学疗法康复效果较显著。对年龄较大、有一定运动功能基础和语言智力较好患儿,需进行力量训练、协调性训练和控制能力训练。肌肉控制能九训练主观能动性较强,对加强膝关节控制能力、骨盆控制能力、肌肉力量、协调性和运动控制能力有较满意的康复效果,且经过重复.的训练和学习,在患儿脑中形成正确的运动程序。 结论:脑性瘫痪的康复在于早期持久的纠正异常的姿势和肢体的功能训练。脑性瘫痪康复的每一种训练,都有肯定的治疗效果,但要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必须有选择性地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并规范这些技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小儿脑瘫患儿90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推拿按摩等进行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针刺治疗,1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以神经发育功能评定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个疗程后,治疗组神经发育功能评定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有效率分别为93.3%和91.1%,对照组神经发育功能评定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有效率分别为80.0%和8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脑性瘫痪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国际功能、健康和残疾分类儿童青少年版(ICF-CY)活动项在脑性瘫痪儿童中信度和效度;探讨ICF-CY活动项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脑性瘫痪儿童,采用ICF-CY活动项、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EDI儿童能力评估量表进行评定.评定者间信度采用kappa一致性分析方法;同步效度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ICF-CY活动项除“利用交通工具到处移动”外的14个类目kappa值为0.650~0.902,信度中到优;ICF-CY活动项除“利用交通工具到处移动”外其他项目的总分与GMFM-88、Peabody、PED1评分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967、-0.832、-0.874(P<0.01).结论:采用ICF-CY活动项对脑性瘫痪儿童进行运动评定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国内外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发展现状出发,对脑性瘫痪功能康复训练的常见技法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观点的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以探讨脑性瘫痪康复训练技法的选择和运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1-01/2003-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cerebralpalsy,functiontraining,rehabilit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5-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脑性瘫痪、康复训练、功能”,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并手工检索1998-2004期间关于脑性瘫痪康复训练的专著。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脑性瘫痪、康复训练、功能有关的包括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文献、专著,然后筛除与功能康复技法无关的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以是否为对照临床试验和康复训练相关研究作为纳入标准。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8篇关于脑性瘫痪康复训练的随机和未随机试验的文献和专著,1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53篇。53篇中35篇是重复的同一研究,6篇是综述文献,12篇为Meta分析研究。资料综合:①脑性瘫痪的病因较为复杂,出生前、围产期及出生后的多种疾病均可致本病,有15%~20%的病例发病原因不清。②脑性瘫痪的治疗应该是综合性的,多方面的康复医疗,应采用物理、作业、语言、手术、中医手法等治疗方法进行矫治和训练,其中以建立在小儿发育神经学、运动神经学、生理学基础上的神经生理学疗法为基础的康复训练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康复治疗可促进脑细胞功能重建的理论基础是中枢神经可塑性理论。③常用的方法主要有:Vojta法、Bobath法、Rood法、上田法、引导式教育、感觉统合训练及作业疗法等。④对较小年龄和程度较重的脑性瘫痪儿童采用Vojta和Bobath等神经生理学疗法康复效果较显著。对年龄较大、有一定运动功能基础和语言智力较好患儿,需进行力量训练、协调性训练和控制能力训练。肌肉控制能力训练主观能动性较强,对加强膝关节控制能力、骨盆控制能力、肌肉力量、协调性和运动控制能力有较满意的康复效果,且经过重复的训练和学习,在患儿脑中形成正确的运动程序。结论:脑性瘫痪的康复在于早期持久的纠正异常的姿势和肢体的功能训练。脑性瘫痪康复的每一种训练,都有肯定的治疗效果,但要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必须有选择性地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并规范这些技法。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晓华  宫艺  刘俊兰 《中国康复》2004,19(3):150-152
目的 :探讨入院时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年龄、从发病到康复机构的时间、性别、有无合并症及瘫痪侧别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5 5例脑卒中患者接受综合康复治疗 ,采用功能独立性评测 (FIM)评定患者的功能状况 ,在入院 7d及出院 3d内对患者进行初期和末期评定 ,治疗过程中每隔 1个月评定 1次。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与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结果 :入院时的运动功能对功能恢复的贡献最大 ,呈正相关 (P <0 .0 0 1)。入院时的认知功能、年龄、从发病到康复机构的时间与功能恢复呈负相关 (P <0 .0 5 ) ;合并症、瘫痪侧别和性别 3种因素与功能恢复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入院时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年龄、从发病到康复机构的时间与功能恢复高度相关 ,在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时 ,应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夺氧合并功能训练对儿童脑性瘫痪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谭杰文  李建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2,6(7):955-955,961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患者综合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50例小儿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接受高压氧并用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只接受高压氧治疗,采用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GMFM)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大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奈氧治疗并用康复功能训练利于提高小儿脑瘫患者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4.
孙艳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6):527-528
目的 研究引导式教育疗法对脑性瘫痪(CP)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40例符合人选标准的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时间、性别,分为观察组(引导式教育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和Gesell智力测试.结果 引导式教育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Gesell智力测试之适应性项发育商(DQ)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引导式教育能促进脑性瘫痪患儿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与康复治疗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 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症状,康复治疗干预的方法。方法通过68例痉挛型脑性瘫痪小儿治疗前后运动发育率的比较说明康复治疗的意义。结果 治疗后脑瘫儿童的运动发育率明显提高。结论 康复治疗方法在脑性瘫痪儿童的运动功能提高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鹏  杨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2):1101-1103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儿童进行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76例3—6岁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7例应用物理疗法治疗,研究组39例应用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并进行2年的临床观察。结果: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研究组有效率为87.18%,单用物理疗法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1.35%。结论:物理疗法对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有效;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治疗效果显著,对患儿的运动功能和ADL的提高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社区康复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分析社区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疗效,初步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康复模式。方法:选择脑卒中发病后6个月—3年进入后遗症期患者284例,随机分为康复组(145例)和对照组(139例)。分别在入组时、康复干预1、3、6个月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FCA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体满意感量表(SWLS)评定生存质量。结果:①肢体运动功能:治疗前后康复干预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无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有退步趋势。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组患者在康复干预1个月时的ADL能力有明显提高,但随病程延长至康复干预3、6个月时,提高幅度减小;对照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FCA量表无明显改善。③生活满意度:治疗组患者在康复干预1个月时生活满意度有提高,但随病程延长至康复干预3、6个月时,提高幅度减小;对照组患者生活满意度无提高。结论: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不明显,但可以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康复治疗处方手册》(第1版)已由人民卫生版社于2007年8月出版发行,该书由广州中山大学的卓大宏教授主编,全书:214页,附图110个,定价38元。该书六大特色:①临床实用:对101种常见伤病,分别介绍适用的康复治疗方法和措施,解决临床康复问题。②方法全面:提供的康复疗法包括运动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心理行为治疗(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定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佳  陈洪沛  郭敏  刘骏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8):120-122
目的:通过总结国内外关于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的文献,以便于在临床科研中,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简便、实用、可信度高的运动功能康复评价方法。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1995-01/2005-09和万方数据库1994—01/1995-01与康复评定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康复评定”,限定文章用语为中文。同时手工检索1985—01/2002—12与相关康复评定的书籍,限定书籍语言为中文,英文、日文、检索词为“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 资料选择:纳入标准是与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相关的文章,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排除重复性文献。 资料提炼:共收集88篇关于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方面的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标准,排除与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关系不大的80篇,共8篇文献纳入分析。 资料综合: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可分为两大类。包括以肌力变化为标准的评价法和以运动模式改变为标准的评定体系。以运动模式改变为标准的评定体系中临床上常采用的有8个评定法,分别是Brunnstrom、Bobath法、上田敏法及Fusl—Meyer评定法、MAS评定法、Rivennead法、landmark评定法和K21genMargrethe评定法。目前最新研究的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方法为脑卒中病损评估法。 结论:早期而全面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价,有助于了解患者运动障碍的稃度.指导制宰康复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及分析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脑性瘫痪康复模式.方法:150例1~7岁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00例实施现代医学康复、传统医学康复、家庭医学康复三结合康复模式的方案,选用Bobath、上田正法的物理治疗与作业治疗、语言治疗,配伍针灸、按摩、水疗、辨证施治等传统医学康复措施,以<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手册>和<小儿脑瘫家庭康复VCD>为教材,进行长期的家庭康复.对照组50例仅实施现代医学康复方案.结果:试验组近期(3个月)效果显著,大运动发育商、精细动作、运动发育指数、小儿脑性瘫痪运动量表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远期效果(9个月)稳定,显效率、有效率试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头颅CT示脑萎缩、软化、白质发育不良者,治疗后有25.9%好转或正常,对照组仅为2.6%,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具有中国特色的三结合康复模式,既改善了脑病损伤区的神经细胞功能,抑制了异常运动与异常姿势反射,又实施了规律、持久的家庭康复,提高了脑性瘫痪患儿的生存质量与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