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属于多因素、多机制类疾病,已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针灸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和多层面的作用特点。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针灸治疗AD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发现针灸可通过调控脑内蛋白质的异常表达、调控小胶质细胞的生理病理状态、调控线粒体自噬、调控表观遗传修饰、发挥神经元保护效应、改善突触可塑性、调控氧化应激反应和调控能量代谢等多种途径发挥对AD的整体调控效应。深入探析针灸治疗AD的效应机制,揭示其深层作用原理,以期为A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潮热是困扰围绝经期女性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刺治疗围绝经期潮热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无毒副作用,被广大围绝经期女性倾向性选择。临床研究表明,针灸主要以补益肝脾肾、调补冲任等原则进行治疗,机制上主要是针灸升高雌二醇(E2)水平、降低黄体生成素(LH)产生、上调内啡肽神经递质水平、抑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释放、平衡5-羟色胺(5-HT)整体水平等。总结分析,目前针灸治疗围绝经期潮热存在的些许不足,并提出不仅要临床上横向扩大研究范围,而且要进行深度的全面的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3.
音乐电针疗法将音乐声波转化为脉冲电流,作用于人体的感官和经穴,是音乐疗法与针刺疗法的有形结合,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对抑郁症治疗效果良好,但目前作用机制尚未明晰。根据抑郁症发病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兴奋性氨基酸假说”“细胞因子假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假说”“神经内分泌假说”“神经肽Y假说”,众多学者分别从上调海马区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多巴胺(Dopamine,D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TRH);额叶、海马、下丘脑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表达水平;下调海马区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水平等角度揭示音乐电针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现将音乐电针治疗抑郁症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归纳,以期为未来音乐电针治疗抑郁症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研究表明针灸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本研究总结了近年来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机制研究文献,结果表明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与调控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表达、抑制中枢炎症反应、调控表观遗传修饰、改善神经元突触可塑性、调控“微生物-肠-脑”轴功能异常、调控线粒体功能障碍与抗氧化应激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检索近10年来有关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文献报道,对近10年来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及机制研究概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述。针灸治疗抑郁症,临床除毫针针刺外,多配合电针、中药、西药等多种疗法综合治疗。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神经可塑性、脑-肠轴以及炎性细胞因子等发挥抗抑郁的作用。当前,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多局限于临床观察,缺乏远期随访,二者亦存在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等问题,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及改进,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6.
孙华  张有志 《针灸临床杂志》2003,19(1):54-54,F003
以显著持续心情低落为主要特征的抑郁症是全球性的主要精神卫生问题,以应用抗抑郁药物为主的临床治疗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与此同时应用针灸疗法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却日益得到关注。就近年来有关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以及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同时也指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针灸治疗抑郁症作出客观的科学评价,并进一步推动针灸疗法在抑郁症治疗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目前国内对肠道菌群与针灸治疗效应及作用机理的相关性研究的状况,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及临床研究在今后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知识服务平台三大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英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时间限定为1999年7月1日-2019年12月1日,筛选符合预定标准的文献建立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共纳入82篇文献,自2009年开始有针灸治疗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的研究后文献量逐年增长;发表在41种期刊上,以《针灸临床杂志》所刊文献最多;成都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对此研究较多;52篇文献受基金项目支持;文献整体被引用量较低,有36篇文章未被引用,最高被引文献被引用频次为105次;17篇临床研究中有10篇随机对照研究;实验研究35篇,主要以各类疾病模型的大鼠为载体,其中消化系统疾病占主体,仅3篇研究健康鼠;临床研究17篇,均以患病人群为载体,以代谢性疾病为主;干预措施以艾灸、电针较多。结论 目前国内有关肠道菌群与针灸治疗效应及作用机理的相关性领域的研究较少,其中多项针灸治疗菌群失调性疾病的机制研究都推测肠道菌群是针灸治疗作用的生理基础之一,针灸可以通过使菌群恢复再平衡而治疗疾病;在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中,偏向于观察肠道菌群数量及多样性的变化,较少分析肠道菌群与针灸治疗效应及作用机理之间的关系;此外,临床研究样本量少、半随机或非随机,综述类文献引用目录局限等导致文献质量普遍较低。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针灸治疗疾病与肠道菌群调控的相关机制及影响因素,以进一步明晰肠道菌群在针灸治病机理中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精神疾病,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中医对于本病的辨证治疗具有独特优势,抑郁症辨证分型相关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抑郁症属于中医“郁证”的范畴,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文献分析和归纳总结,从辨证分型标准、临床治疗和物质基础等方面详尽将抑郁症辨证分型特点、变化规律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提出对于抑郁症辨证分型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的展望,旨在将抑郁症辨证分型研究规范化,为临床诊疗及科学研究抑郁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已成为世界上最普遍的公共卫生疾病之一,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实抑郁症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预后差、致死率高。现有临床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存在复发率高、疗效滞后、不良反应大等诸多缺陷,因此寻找新的抗抑郁靶向药物是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医经典名方具有多靶点、整体调节、协同作用强、安全性高等特点,在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发展前景。本文根据经典名方的功效主治分类,重点阐述经方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应用,并简要归纳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抑郁症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针灸或针灸配合中药等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8年1月-2018年12月发表在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的有关针灸或其配合中药等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相关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统计软件对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①共纳入25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合计2233例患者;②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针灸配合中药、西药相对于单纯西药疗法具有更好疗效(P < 0.000 01),更高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P < 0.000 01)、更少的不良反应(P < 0.000 01)及更低的复发率(P < 0.05),并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针刺分别配合中药、西药疗法相对于西药疗法均具有更好疗效。结论 针灸配合中药、西药相对于单纯西药治疗是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的更优方案,但由于此次纳入文献的质量等级不高,故需谨慎对待此结论,仍需要更多的临床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验证。  相似文献   

11.
黄耀连  罗桂青  李磊 《光明中医》2016,(20):3055-3058
目的分析总结近10年来有关针刺疗法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文献,明确针刺疗法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以针刺、针刺治疗及痴呆为检索词,2006—2015年为检索条件,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进行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共筛选出32篇相关文献,发现研究主要以治疗血管性痴呆为主,对其他分型的临床实验研究报道较少。在研究方法上,大多数为有系统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RCT),亦见有设置随访;其余则为单纯的临床对照试验(CCT)和病例报告;但多为疗效观察研究,有关痴呆的针刺机理研究报导尚不多见;无统一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无法客观评估临床疗效,机理探讨也欠深入。结论针刺疗法治疗痴呆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毒副作用小的优势,疗效满意,今后应进一步完善针刺疗法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实验设计及分型研究,以阐明针刺疗法治疗痴呆的作用机理,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药并用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方法急性期应用针刺治疗抑郁症40例,对照组40例应用针刺上述各穴旁开1寸处治疗,疗程均为4星期:缓解期治疗组应用自拟解郁饮中药,对照组口服氟西汀。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MAD)评分,比较两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抑郁症的症状方面与氟西汀具有同样疗效(P〉0.05),而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结论应用针刺配合自拟解郁饮中药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其调节Th1/Th2平衡的作用机制。方法:12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口服氟西汀,针药组在口服氟西汀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4周为一疗程。采用HAMD抑郁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价疗效;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FN-γ和IL-4的分泌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和SDS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针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FN-γ水平均显著下降,IL-4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针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应用抗抑郁药的基础上配合针刺疗效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4.
针刺中药并用治疗抑郁症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筛选抑郁症患者,计60例,随机分为针刺联合中药组(治疗组)和西药组(对照组)各30例,疗程均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针刺联合中药与西药组在抑郁症的治疗上疗效相当,而副反应少于西药组。[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抑郁症疗效好,副反应少,在临床应用上较西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与传统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分析各自疗效特点。方法将14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54例(单纯SSRIs药物治疗)、针刺组44例(针刺+SSRIs药物)、电针组46例(电针+SSRIs药物)。分别观察三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星期及随访4星期HAMD量表总评分以及各因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针刺组、电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和愈显率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针刺组、电针组从治疗1星期起HAMD总分改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P<0.01),这种优势持续至治疗6星期后,到随访4星期时,电针组与药物组之间仍有差异(P<0.01)。HAMD因子分电针组与针刺组在焦虑/躯体化症状、睡眠障碍、认知和阻滞4个方面第1星期起与药物组即存在差异(P<0.05,P<0.01),其中针刺组与药物组在认知方面只在第1星期有差异(P<0.05),而电针组在第2星期认知方面比针刺组存在优势(P<0.05);随访4星期,电针组、针刺组在焦虑/躯体化症状因子方面与药物组比较仍有差异(P<0.01)。结论针药并用治疗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用药物治疗。与针刺组相比,电针在改善某些因子分、远期疗效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针刺治疗,每日1次,4星期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片,4星期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以观察疗效。结果经1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电针、中药两种不同疗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应。方法将确诊为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n=40)和中药组(n=40),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中药组采用中药汤剂口服,治疗1个月后观察患者改良Kupperman评分、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及血清雌二醇(E2)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电针组改良Kupperman评分治疗前为(28.20±2.42)分,治疗后为(12.50±2.02)分,总有效率为72.5%,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治疗前为(24.72±0.45)分,治疗后为(10.60±1.12)分,总有效率为75.0%;血清雌二醇含量治疗前为(29.5±12.38)pg/mL,治疗后为(46.36±17.7)pg/mL。中药组改良Kupperman评分治疗前为(30.72±2.47)分,治疗后为(13.30±2.06)分,总有效率为70.0%,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治疗前为(25.37±0.60)分,治疗后为(11.17±1.20)分,总有效率为72.5%,血清雌二醇含量治疗前为(36.27±11.95)pg/mL,治疗后为(46.56±22.34)pg/mL。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电针或中药汤剂对本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两者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黄耀连  罗桂青  李磊 《光明中医》2016,(14):2136-2139
目的分析总结近35年来有关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明确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分别以针刺、针刺治疗及指屈肌腱腱鞘炎、弹响指、扳机指为检索词,1981—2015年为检索条件,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及Pub Med进行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共筛选出30篇相关文献,发现研究大多数为病例报道,其余文献则均为单纯的临床对照试验(CCT),有系统的随机对照及设置随访之试验设计(RCT)较少。在研究方法上,多为疗效观察研究,但无统一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有关指屈肌腱腱鞘炎的针刺机理研究报导尚不多见。结论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具有操作简单方便,不良作用小的优势,临床疗效满意,今后应进一步完善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临床研究实验设计,以阐明针刺疗法治疗指屈肌腱腱鞘炎的作用机理,使之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针刺研究》2009,34(3)
针药结合是针刺和药物两种治疗方式的有机组合,临床使用广泛,机制研究也日趋深入。本文从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免疫调节3个方面回顾了近10年来针药结合的机制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针药结合疗法的增效机制可能涉及以下3个方面:①针刺穴位可能通过影响血清药物浓度的改变,从而介导针刺对药物的增效作用;②穴位针刺能够特异性地引起与其相关联的内脏靶器官对于靶向性药物的吸收增加;③穴位针刺特异性地提高了靶器官对该药物的反应性或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近10年来中文数据库中所报道的有关针灸治疗抑郁症的实验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和归纳总结.认为针灸在干预抑郁大鼠行为学方面效果显著,其机制研究主要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神经内分泌障碍、神经营养和神经再生功能失调、海马神经元改变、细胞信号传导和免疫功能改变等方面进行,旨在为针灸干预抑郁症的临床和科研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