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6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IMT,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HOMA-IR、血清hs-CRP、MMP-9水平。结果①吡格列酮治疗12周时颈动脉IMT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均显著变小(P<0.05),血清hs-CRP、MMP-9、FPG、HbA1c、TC、TG、LDL-C、HOMA-IR亦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增加(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分别与年龄、FPG、LDL-C、SBP、HOMA-IR、hs-CRP、MMP-9呈正相关(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有效降低血清hs-CRP、MMP-9水平,减轻血管炎性反应,减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益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等大血管病变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金涛  王晓梅 《河北医学》2009,15(11):1280-1282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在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评价吡格列酮在降糖效应以外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作用。方法:84例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对照组,干预组给予吡格列酮治疗1年,所有受试对象干预前后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hs—CRP均明显下降,颈总动脉IMT降低。结论:吡格列酮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糖,并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影响,分析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理.方法:6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吡格列酮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治疗前后检测CIMT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吡格列酮治疗组治疗后,CIMT值显著下降(P<0.01),同时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hsCRP显著下降(PO.05).结论:吡格列酮可能通过降低胰岛素抵抗及抗炎作用而显著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CIMT水平,抑制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患者颈动脉超声的影响。方法:选自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吡格列酮。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ADL评分、FPG、HbA1c、MT、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70%)高于对照组(69.77%)(P<0.05);两组NIHSS评分治疗后下降,而ADL评分增加(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治疗后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FPG和HbA1c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FPG和HbA1c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MT和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MT和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减少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对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达格列净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各50例。达格列净组予以达格列净+二甲双胍治疗;吡格列酮组予以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性[葡萄糖输注率(GIR)]、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指标[α:胰高血糖素曲线下面积(AUCglc);β: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胰岛素分泌曲线下面积(AUCin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HbAlc、TC、TG、LDL-C、HOMA-IR、AUCglc均降低(P<0.05),且达格列净组低于吡格列酮组(P<0.05);GIR、I30/G30、AUCins均升高(P<0.05),且达格列净组高于吡格列酮组(P<...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强化控糖后加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先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控糖治疗,患者血糖达到目标值后(FPG<7.0 mmol/L,2 h PG<10.0 mmol/L),改为三餐前门冬胰岛素联合睡前甘精胰岛素继续强化治疗,1周后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继续使用三餐前门冬胰岛素联合睡前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一组在三餐前门冬胰岛素联合睡前甘精胰岛素的基础上加用盐酸吡格列酮30 mg/日(治疗组)。1~4周我院住院治疗,5~12周门诊随访,若出现FPG及2 h PG明显下降或低血糖反应,则减少胰岛素用量。观察加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前以及治疗12周时FPG、2 h PG、HbAlc、胰岛素用量、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明显下降,与加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的胰岛素用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2)治疗组与对照组加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前后FPG、2hPG均无明显差异(P>0.05)。(3)治疗组HbAlc有所下降,与加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HbAlc也有所下降,差异明显(P<0.05),但治疗后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加用盐酸吡格列酮后,治疗组TG下降,HDL-C升高,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强化控糖血糖达标后,加用盐酸吡格列酮继续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胰岛素的使用剂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且能改善血脂代谢紊乱,对于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益处。  相似文献   

7.
唐燕  王秀凤 《吉林医学》2012,33(31):6764-676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予以吡格列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格列美脲治疗。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BG、HbA1c、Fins和HOMA-I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观察组的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观察组的TC、TG、LDL-C和HDL-C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5%低于对照组的18.46%(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对血脂具有调整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8.
盐酸吡格列酮干预治疗糖耐量减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葡萄糖耐量减退 (IGT)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 IGT患者 6 0例 ,将其随机分成 2组 ,治疗组予吡格列酮片 1 5 m g,每天 1次。对照组不予吡格列酮。观察期间均进行糖尿病防治知识宣教 ,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饮食及运动方案 ,为期 1年。结果 :1治疗组餐后 2 h血糖 (2 h PG )、空腹胰岛素 (FINS)、Hb A1 c、胆固醇 (CHOL )、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较对照组下降 (P<0 .0 5 ,P<0 .0 1 ) ;2治疗组糖尿病发生率为 6 .9% ,对照组糖尿病发生率为 33.3% ,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3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显示基线 2 h PG、体重指数 (BMI)、HOMA- IR与糖尿病发病呈独立正相关 ,吡格列酮治疗与糖尿病发病呈独立负相关。结论 :吡格列酮对 IGT干预治疗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以及baPWV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均接受常规降糖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吡格列酮,在第1疗程6个月结束后,比较两组颈动脉IMT的变化,同时对两组患者的baPWV进行检测,继续第2个疗程的吡格列酮对比治疗,6个月后复查baPWV。结果第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颈动脉IMT明显降低,对照组颈动脉IMT明显升高;baPWV随着颈动脉IMT的降低而下降,在吡格列酮第2个疗程治疗后baPWV仍有降低的趋势,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baPWV与颈动脉IMT有明显关系,吡格列酮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IMT和baPWV,延缓其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磷酸西格列汀或吡格列酮2种药物方案治疗的近期疗效和经济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海医院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对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联合应用磷酸西格列汀、吡格列酮观察其疗效,并对药物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治疗后体重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收缩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值均<0.05)。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治疗后体重、FPG、HbA1c、TC、TG、HDL-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值均<0.05)。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治疗后体重较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值均<0.05)。两组间FPG降低总有效率、HbA1c降低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的总成本为2064.3元,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为1577.1元。成本-效果分析显示:在降低FPG方面,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与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的成本-效果比值(C/E)分别为25.0、21.0,增量成本-效果比值(△C/△E)为65.0;在降低HbA1c方面,二甲双胍+磷酸吡格列酮组与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C/E分别为22.9、18.9,△C/△E为72.7。敏感度分析显示: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的成本分别调整为1930.5、1492.1元;在降低FPG方面,两组的C/E分别为23.4、22.7,△C/△E为58.5;在降低HbA1c方面,两组的C/E分别为21.5、17.9,△C/△E为65.4。结论吡西格列汀联合应用二甲双胍的成本-效果良好,是2型糖尿病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TBil)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0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CIMT增厚组(54例)和CIMT正常组(48例),分别测定血清TBil水平及体重指数(BMI)、血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等,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CIMT增厚组病程显著长于CIMT正常组,LDL-C显著高于CIMT正常组,TBil显著低于CIM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Bil与CIMT呈负相关(r=-0.20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LDL-C、TBil是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21,4.753、0.743,均P<0.05)。结论胆红素水平是老年T2DM患者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CIMT增厚患者胆红素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胰岛素分泌轻度不足伴中重度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胰岛素分泌轻度不足伴中重度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并分为观察组(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和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胰岛素峰值(PINS)、胰岛素峰值与基础值比值(IP/I0))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FPG、2h PG、Hb A1c、BMI、HOMA-IR、FINS、PINS、IP/I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经3个月治疗后的FPG、2h PG、Hb A1c、BMI、HOMA-IR、FINS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INS、IP/I0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2h PG、Hb A1c、HOMA-IR、FINS明显降低,PINS、IP/I0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胰岛素分泌轻度不足伴中重度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血胰岛素水平,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3.
庄丽英  蔡杏娟  戈少红  周营  应蓉  周吉 《吉林医学》2012,33(29):6282-6284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7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28例健康者(对照组),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糖尿病组IMT较对照组升高,糖尿病组中IMT增厚组FINS、HOMA-IR较IMT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与年龄、BMI、FINS、ln(HO MA-IR)、LDL-C呈正相关(P<0.05)。结论:初发T2DM患者中已存在颈动脉IMT增厚,IR和高胰岛素血症是导致T2DM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初诊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治疗用药情况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APN、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抵抗(IR)水平、血脂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APN水平明显升高(P<0.05),FPG、Hb A1c、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明显降低(P<0.05),血脂代谢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APN水平没有明显改变,FPG、Hb A1c、HOMA-IR、FIns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FPG、Hb A1c、HOMA-IR及对脂代谢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APN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的IR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的影响,并与格列奈类药物进行对比。方法60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口服吡格列酮(15~45mg/d)和格列奈类药物(随机给予那格列奈90mg或瑞格列奈1.0mg,tid)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胰岛素(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及糖化血红蛋白(A1c),并分别计算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AIP。结果治疗后,吡格列酮组的FPG、INS、TG、TC和A1c均有显著下降(P<0.05)。格列奈组除A1c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各项指标在治疗后的变化不明显(P>0.05)。吡格列酮组在治疗后HOMA-IR和AIP都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吡格列酮不仅可以降低T2DM患者的FPG,A1c及空腹INS水平,而且能够改善其血脂异常,降低AIP。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吡格列酮干预对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阳性率的影响,为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动脉重构寻找新的方法。方法:将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吡格列酮组(n=61),所有患者均给予降压、降胆固醇、降糖等基础治疗,吡格列酮组加用吡格列酮(15 mg/d),对照组加用安慰剂(维生素C)干预24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2组患者干预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阳性率,用日本日立7600-020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分析比较干预后吡格列酮组和对照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阳性率及各血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吡格列酮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水平降低(P<0.05),其他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吡格列酮干预可改善代谢综合征组患者颈动脉重构,较基础治疗更显著地抑制其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17.
吴铿  游琼  黄瑞娜  梁建光  涂焰明 《广东医学》2012,33(13):1863-1866
目的全面评估柚皮苷(naringin)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吡格列酮组及柚皮苷高、中、低剂量组。将除正常对照组外的各组大鼠给予高糖高脂喂养+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造模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吡格列酮、柚皮苷高、中、低剂量灌胃,连续6周,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吡格列酮组、柚皮苷高、中剂量组大鼠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清蛋白(GS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游离脂肪酸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P<0.05);且体重和体质指数不同程度降低(P<0.05)。柚皮苷高剂量组改善糖代谢作用(降低FBG、FINS、GSP、HOMA-IR)与吡格列酮相当,改善脂代谢作用(降低TG、TC、LDL-C)优于吡格列酮组(P<0.05)。结论柚皮苷可通过调节糖脂代谢和减少肥胖,从而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防治作用及护理要点。方法:将入选的5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IMT,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HOMA-IR、血清hs-CRP、MMP-9水平。结果:吡格列酮治疗12周时颈动脉IMT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均显著变小(P0.05),血清hs-CRP、MMP-9、FPG、HbA1c、TC、TG、LDL-C、HOMA-IR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有效降低血清hs-CRP、MMP-9水平,减轻血管炎性反应,加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有益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hemerin、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单纯2型糖尿病和30例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清chemerin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同时测定各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LD-C)、空腹胰岛素(FIns)、颈动脉内膜厚度等.结果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组chemerin、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5).血清chemerin、CRP水平与收缩缩压、FPG、HbA1c、LDL-C、FIns、颈动脉内膜厚度等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chemerin、CRP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子,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将53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格列吡嗪联用二甲双胍组(A组)、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测定治疗前后BP、PG、BMI、HbA1c、Ins、血脂等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两组治疗均可使BP、PG、BMI、HbA1c、LDL-C下降(P<0.05,)但B组同时可使Ins水平下降(P<0.05)HOMA-IR降低(P<0.01).结论: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可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并降压、减重,同时改善I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